向日葵
七月初云南兵团的好友如愿微信传来——参观北京“奥体公园百亩葵花展”的照片,每张画面都拍得瑰丽蓬勃,遂将我心中的欲望撩拨起来,几天后也冒着暑热兴冲冲的赶到那里一睹为快。
准确地讲,较之暖棚里精心培育的观赏花卉,我更喜欢山间原野里自然生长的花草,或者大面积种植的某种植物。工作时出差曾看到过的广阔浩瀚的景观,比如新疆伊犁河谷绵延数里的薰衣草、内蒙古巴彦淖尔的万亩油葵、东北黑土地上一望无际的麦浪,以及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的片片油菜花,均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对北京这次葵花展的期待,便落在了“百亩”两个字上。果不其然那“规模”带来的效应令人震惊!不仅领略了一番强烈的太阳光,而且饱览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葵花展位于公园北园的“花田野趣景区”。展区中不仅有“高挑”传统的油葵,还有“低矮”原产北美的袖珍新品种。念着它们的名字都觉得活泼、可爱、诱人,什么“欢乐小炮竹”“绿天使”“红柠檬”还有“帕蒂小葵”“金拥碧翠”“出水芙蓉”等等。各色葵花争奇斗艳,令人赏心悦目。
放眼望去朵朵烂漫的“盘花”,齐刷刷的朝向夏日的阳光“尽开颜”,仿佛千人彩排的团体操,直立而有序;金色的花冠汇集起来恰似一团团跳动的火焰,真诚而热烈。花盘以下的“肢体”通透碧绿,就连裹附其上的绒毛也在阳光下晶莹闪烁。络绎不绝的人们在曲径蜿蜒的木栈道上流连,在浓烈盛开的葵花丛中陶醉。是啊,面对此景有谁不会为之而怦然心动呢?
脑海中浮现出梵高的传世之作《向日葵》,大师笔下的油彩是一种纯净而热烈的黄色,用以表达形态各异的葵花。画面里自然摆放在陶制花瓶中的十几朵葵花,它们被采摘时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有的蓓蕾初放、有的花盘盛开、有的枯萎凋零……,然而在梵高精湛的笔触下它们异彩纷呈像是赋予了生命——“含蓄、奔放、从容”充满着灵动,给人的视觉乃至心灵带来无穷的美感和启迪。百年来《向日葵》所散发的艺术魅力就像太阳的光芒一样璀璨不朽。
向日葵亦是我特别钟情的花朵,因为它是连接儿时印记的“少年花”。电影《祖国的花朵》、歌曲《朵朵葵花向太阳》将儿时的我们比做向日葵,在阳光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茁壮成长。向日葵结的果实——葵花籽是小孩们最渴望的“零食”,昔日的孩子们都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炒得香喷喷的葵花籽。
那天在热闹的赏花人群中多是50后的大妈们,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镜头中的她们绽放出向日葵般的笑脸,既童真又靓丽。老天也十分眷顾给足了面子,只偶尔飘下零星雨滴,基本上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其实最美的景色往往在眼睛里,而不是在镜头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用心灵捕捉到“美的模样”。
以下是好友如愿在葵花展上拍的照片,张张绚烂夺目,在此与知青朋友们一同分享。深谢如愿!
(注:梵高《向日葵》图片来自网络) ![]() ![]() ![]() ![]() ![]() ![]() ![]() ![]()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8 07:16 , Processed in 1.138802 second(s), 2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