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半个鼻子品天下(连载2):民办小学 第四十三章 文/林翔云 ...

2015-7-11 15:17| 发布者: 开心| 查看: 206| 评论: 0

摘要: 第四十三章 兴建厂房随着生意的发展,我打算建厂房。镇“企业办”批准原砖瓦厂拆掉建“日化厂”,我向有关部门交了一百多万各种“税”、“费”、“捐款”(总算弄明白什么叫做“苛捐杂税”了)后,觉得已经万事俱备 ...
第四十三章 兴建厂房
随着生意的发展,我打算建厂房。镇“企业办”批准原砖瓦厂拆掉建“日化厂”,我向有关部门交了一百多万各种“税”、“费”、“捐款”(总算弄明白什么叫做“苛捐杂税”了)后,觉得已经万事俱备,就让大哥负责基建、筹划建厂房。消息传出后,镇上的人们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有一天我出差回来,远远看到工厂四周全部种上了各种树苗,连工厂大门都进不去了,工人们站在门口观望,许多当地的农民在附近“溜达”。我询问发生了什么事,答曰:这片土地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候公社“强征”的,没有给大队(现在是“村里”)一分钱,现在“村里”要把它“收回去”。明摆着是要敲一大笔竹杠。
我找镇里、县里、市里各“有关部门”,都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谁都解决不了”,我想退回已经“上缴”的款项,回答是“已经用掉了”,没办法退回。
白白地损失了一百多万元,我没有办法,只好自认倒霉,让大哥在其他地方找地。
地很快就找到了,这一次我学乖了,同“承包”土地的农民、当地的干部们、各级“有关部门”都订下合同,盖章、签字,古时的“字契”、“中人”加上现今的“合同”、“公证”、“律师函”等等都用上了,付出了几百万元人民币。我算了一下,给干部们的各种“好处费”、红包、回扣远远超过付给“承包”土地的农民,到底是谁在“卖地”,这土地究竟是谁的?恐怕只有天知道!
我自己设计建设草图,按制药厂的卫生要求(GMP)设计化妆品生产车间,把厂区所有的空地全部用各种香料植物绿化,中间有一个假山,还有一个喷水池,既美观大方又有防火功能,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实在是太超前了!
厂房建好了,省“文明办”组织全省各地的企业都来参观学习,这个日用化工厂成为当时全省最“现代化”、最壮观也最“文明”的企业。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在天津国民饭店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天然添加剂委员会”,下面再派生“芦荟委员会”等四个分会,选举我当天然添加剂委员会主任兼任芦荟委员会主任。秘书长说协会在延安有个投资项目长期以来没有经济效益,派我去看看,也许能有什么建议或帮助。
我到了延安,分管企业的一位副市长带我到日化厂,跟厂里的几位头头和科研人员座谈后,我提出了一些改良和创新的意见,他们很高兴地接受了。副市长热情地邀请我在延安“玩几天”,我答应了。于是一行人去“杜甫川”、“牡丹谷”、“花木兰故居”等地游了一回,又去爬万佛山。一路上副市长给我们当“导游”,讲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又说:“这万佛山的菩萨很灵,去拜拜的人要么升官,要么发财。”我们都去拜了,下山的时候副市长又建议在山腰的一个亭子里“摸骨相命”,说是有“高士”相命挺准的,连中央来的首长大都会来相命的。我们到亭子里一看,是个瞎老头,一个一个摸过去,说的还“真准”。
最后只剩下我了,我从来不相命的,但拗不过副市长的坚持,就给瞎子摸了额头、鼻子、手掌,瞎子说:“你们这一群人里就你当的官最大。”我一听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几个都是当官的,就我一个不是。也许瞎子觉出我们的动静,就说:“这官有正官、偏官、野官三种,也就是朝廷任命的官、有名誉而无权力的官、自封的官,你属于偏官,而且刚刚当上。”
副市长掐指一算,我新当上的那个“主任”为“正处级”,比他这个县级市的市长多了半级,他是副处级干部——果然算得很准!其实不用掐算,我那“省政协委员”的身份据说也是“处长级”。
我有个远房亲戚林山在台湾发了财,回到老家“荣宗耀祖”一番,想在厦门买几十套房子给乐西村里所有姓林的亲属,年轻人都想到厦门定居,而老人们却不喜欢,要林山把这笔钱用来“洗祖屋的屋脊”,这是以前有钱有势的人“光宗耀祖”最大也最体面的事,花钱比建个祖屋还要多几倍。林山听了老人们的话,在乐西大办宴席、祭祖、修族谱等活动,从台湾带回来的钱用得精光还倒过来向我借了五十万元才回去。
修族谱的文字工作落到我和堂哥林怡头上,这时候我才知道,我们家族的辈分用字到我们这一代已经用尽,如不及时修谱,下一代的辈分用字就没有了。据说我伯父还没有去台湾的时候,族人就张罗着要修族谱,没有修成,一直到现在,再不修就来不及了。
我们搜集到台湾出版的《林氏大族谱》和各地零零碎碎的林家族谱,终于弄清楚我们这一族的来龙去脉,顺利地把族谱编写完毕,并撰写了两首五言诗作为辈分用字交给族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选择,被确认了一组文字,印发给族人每人一本。
在收集各地族谱的过程中,听到了林姓家族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特别是发生在附近两个村子——鹏城与内厝的大事——为韩国一百二十几万林姓族人寻根的佛心大法师经过多年千辛万苦、辗转到鹏城找到了根、并看到了他们祖先唐代渡海出国的地点,后来又在内厝看到了极其宝贵的比干公古画像和“少师殷比干忠烈公正印”——自古以来全世界林氏族人不拜雕像而是拜这张画像和印章,据说从唐代以来,这张画像和印章就轮流在全国各地供奉,一年换一个村子,画像上有各个朝代、历史上所有皇帝的题名,真正的无价之宝而且关系重大。一九四九年,这画像供奉在内厝村,由于政治的原因,不再离开过这个村子。历次运动特别是那场“史无前例”的“革命”都有“积极分子”要把这画像和印章作为“封资修”烧毁掉,内厝先后有几个村民用生命和鲜血把它保护下来。后来,中韩林氏族人决定在内厝村建立永久性的比干纪念馆,把这画像供奉在纪念馆里,不再到各地颠沛流离了。这些故事成为激励着我在事业上不断进取的力量。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8 07:07 , Processed in 1.170002 second(s), 19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