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当兵的日子(节选)

2014-6-20 16:40| 发布者: 技术支持| 查看: 852| 评论: 0|原作者: 盖头坪

摘要: 当兵的日子(节选) 臾声/文 对于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我来说,当兵并不陌生,但当我走进兵营真正成为一个士兵时,我才发觉兵原来可以是这样的…… 走出黄土地 七一年元旦刚过就接到家里来信,父亲 ...
当兵的日子(节选)
                                           臾声/文

      对于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我来说,当兵并不陌生,但当我走进兵营真正成为一个士兵时,我才发觉兵原来可以是这样的……

走出黄土地
     七一年元旦刚过就接到家里来信,父亲让我马上回京准备参军。
     一月五日一早,我与浩广一同走出村口。我回头最后张望了一眼身后的兰窑科,说不上那是一种什么滋味,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我知道,这一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登上高台儿村的山上,眼望着无边的黄天厚土,心潮就像那起伏不平的沟壑梁峁一样再也无法平静下来,我面对大山可劲儿吼叫着:“再……见……啦……”与两年前离开北京时有太多的不同,伴随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的革命歌曲开出的专列上我是带着笑声离开的北京。而今天,离开这里去当兵,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看着身后留在那条小路上一个个清晰的脚印,两年的插队经历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数不清在这黄土高坡上走过了多少路,翻过了多少山,越过了多少坎儿。但我知道,这里可是父亲曾经走过的路。他是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走进了这片古老的黄土地,又是为了祖国的统一离开了这里。而我,却说不清到底为了什么而来,又是为了什么离开。
       望着这片土地真的有点舍不得离开这里,舍不得离开留在山里继续受苦的同学们,舍不得离开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亲和这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是的,我喜欢这里。
       从高家台儿下山,顺沟一直向东北方向走出这条沟就是七里村公社的冯家村了。我们每回去县上都要经过这里,这里离我们村有三十来里的山路,余下的十几里路就好走多了。
       也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县上旅馆都住满了,我们只好住在了大车店里。第二天早上,我们在县城最大的饭馆里要了两碗荞麦饸饹和大烩菜,还特意要了两瓶啤酒,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是的,一月六日是我二十一岁的第一天,也是我在延长的最后一天。
      到延安后找到在电信局工作的哥们(宜川插队知青),借了自行车去了枣园、杨家岭、凤凰岭玩了一圈,算是与延安告个别。回来后才知道哥们刚才在架线施工中从杆子上掉了下来摔伤了鼻子。为此我们在延安多耽搁了一天,十日才回到北京。在宜川插队的二姐早我一天也回到了北京。一月二十四日我同二姐一起登上开往武汉的火车。

走进军营
       七一年一月二十五日早晨我们到达武昌,下车后却没有找到接我们的人,还好我们有部队的地址,只好自己摸去了。
一切都很顺利,毕参谋开车带我们去了军区大院,开出介绍信,随后将二姐送到军区通讯总站(武昌洪山脚下),然后再把我送到汉口解放公园路xx号一所部队驻地(后来才知道这里是我们部队的仓库连)。
       很快我就办好了手续,领了军装和被服。同我一样,先后有几个来自各地的新兵也前来报道。他们有北京的、辽宁锦州的、辽宁抚顺的、湖北红安的和湖北安陆的,还有河北的小韩等7人。
小韩来自河北农村,那年他才不到十四岁,稚嫩的脸庞带着一股子犟劲,人不大脾气可不小。可以猜得出来,他在家乡一定是很有优越感,很牛很牛的,因为他的父亲是武汉军区通讯兵部的参谋嘛。孩子家家的怎会知道这批兵的身后很多都是身经百战有着赫赫战功的的老将军,在这7人中将军之后就有五个。
       二十六日大年三十,我们七个新兵和招兵办的老兵们一起在部队过了第一个春节。吃得很好,还有酒喝。新兵老兵一起边吃边喝边聊,几杯酒下肚那些刚来时的拘束感荡然无存。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的一直聊到午夜。我随着渐渐远去的爆竹声睡着了,记不得都做了什么梦,睡得很香很香……部队真好。
      二十八日大年初二,在排长的带领下一行八人从汉口乘火车赶往河南南阳独山新兵连。下火车后,一辆带篷的大解放把我们拉到营房,这时天已大黑了……

                                                    新兵连的第一夜
      虽说南阳的冬天没有北京那么冷,更没有插队的的陕北冷,但这里既没有北京楼房里的暖气,也没有陕北土窑洞里的热炕头。空旷的房间里靠南北窗下各摆了六张木床板,没有床架床板直接坐落在地下。所有的铺盖就是背包里的那些:被子、褥子、床单和一个枕头包。一声哨响喧闹声嘎然停止,熄灯了。
       楼外一只临时拉的路灯在风中摇拽着,树影透过窗户映在室内墙上无序的晃动,呼呼的风声此起彼伏,总觉得一阵阵的寒风瑟瑟,两只脚冰凉凉的实在无法入睡。我拉过棉袄包住头,卷曲着身体,仍然还是睡不着。
        睡不着,又不能起来,只好东想西想的……从北京想到陕北,从爸爸妈妈想到陕北的老乡和同学,此时他们都在干啥?喔......对了,他们也在睡觉。他们一定比我暖和。
      我从小在南方长大,十岁才由广州来到北京,算起来在北京才八九年的光景就到陕北了。刚来陕北水土不服,身上起了不少的疙瘩,打针、吃药没什么效果,后来楞是用咱陕北的土办法谷草沤烟熏好的。河南是我的出生地,到这里不会水土不服的。我很自信,可晚上太冷睡不着觉,太难熬了!
      习惯了插队生活的我此时真的很想念陕北的热炕头哇。
      寝室里很安静,别以为他们都睡着了,其实他们心里头比我还闹得慌呢。他们大部分人比我小,最小的才14岁,哈,得管我叫叔的。他们能忍,我为什么不能忍呢。不信,比试一把......想着想着似乎感觉风小了。
       不知是几点,在战友们的鼾声中我也渐渐进入梦乡。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下一篇:春雪腊梅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3 04:55 , Processed in 1.138802 second(s), 2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