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难忘的木匠生涯》第四十章杀羊冬储(节选)

2025-2-21 10:36| 发布者: 安宁檬| 查看: 88| 评论: 0|原作者: 连峰

摘要: 第四十章、杀羊冬储 这年初冬,天气显得格外寒冷,强劲的西北风持续肆虐了两天两夜,仍然不见停息的迹象。狂风瞬间卷起的沙尘打在人们的脸上,犹如冰锥刺骨,迎风站立几乎无法睁开眼睛,有时甚至顶风呼吸都会感到 ...
第四十章、杀羊冬储

    这年初冬,天气显得格外寒冷,强劲的西北风持续肆虐了两天两夜,仍然不见停息的迹象。狂风瞬间卷起的沙尘打在人们的脸上,犹如冰锥刺骨,迎风站立几乎无法睁开眼睛,有时甚至顶风呼吸都会感到难以为继。为了减轻阻力,尽量保持身体的基本平衡,战友们顶风行走时除需俯身低头外,腿部还要运足了力气才行。但是,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倘若风势骤然减速或者略有转向,惯性使然又会连续地闪你几个趔趄,好像双腿收止不住,突然做不得自己的主张了一般。而顺风行走,身体又必须后仰,双腿交替前伸,前脚掌还要用力抵住地面,碎步尚需缓慢贴地移行,才能确保不被强风推乱了脚步,否则一不小心或许就会撞上什么。如果是在男女混行的狭窄之处,你就更需切记,宁可迎头撞在墙上,也万万不能刮擦在哪位贞洁烈女的身上,否则极有可能招致肆意越界调戏的流氓嫌疑。顽皮的战友还会张开双臂尝试着乘风跳行,似欲驾着强风凌空飞去似的。
    如此恶劣的天气,地里的农活儿无论如何是干不成了,一些本应在打麦场上开展的工作,连队的首长们也都当机立断,迅速将其分散到室内进行。比如剥除麻皮(是一种秸秆类植物,表皮是制作麻绳的主要原材料,剥皮之前,需要置放在渠水中浸泡数周,甚至更长的时间,俗称沤麻,出水时会散发出一股难闻的腐臭气)的差事就被转移到了温暖的宿舍。不过,搓玉米、剥蚕豆(当地称:大豆)这样的活儿,则必须放在礼堂里进行,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不言自明的。
    往年,确曾由于恶劣天气的原因,有过在宿舍进行粮食加工的先例,那时候,战友们仅仅出于嘴馋,也图新鲜好玩儿,便会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变换着花样把那些需要加工的粮食弄熟了吃,当然,战友们也会趁机私藏一些,以备某种(解馋)不时之需。至于私藏的具体数量,各班各有共识,如何做出决定,那要取决于班长的认识态度和思想觉悟,对外却讳莫如深,只字不提。具体吃法则因人而异,常见的随机方法是,把铁锹头的背面朝下放在炉口,再把蚕豆或者玉米均匀地撒在锹头的正面,听到连续爆裂的响声时,大家便可分食共享了,这种吃法常被战友们戏称为“土法爆炒嘎嘣豆儿”、“土法火玉米花儿”。不过那还是处在饥饿并不明显的时候,倘若是在时下,一顿暴食,更兼私藏之后,怕是有人在睡梦中都会美美地笑出声来。
时下的情形确实大大的不同于往年了,伴随着各种农作物连年大幅度减产,亏损不断加剧,饥饿已经呈现出不可逆转的燎原之势。此外,规定三年期限的供给制已经寿终正寝,尽管逾期半年之久,到目前为止尚待兵团高层研究出台实行农场制的新政策,新模式,但是,人心惶惶浮动,心情备受煎熬,大家对未来前途和命运的担忧普遍多于期待。在此种特殊的情况下,若把能当饭吃的粮食转移到宿舍里进行加工,出现大量缺失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在礼堂进行加工,蚕豆和玉米照样会在连队首长的严密监督之下,神不知鬼不觉地落入到一些战友的私囊当中,甚至无需自己动手,身边的战友也会选择最佳时机,把那些适宜食用的玉米蚕豆等偷偷塞进你的口袋里。所以,除非迫不得已,粮食加工绝对不会放在宿舍里进行。
    巧合的是,偏在狂风骤起的第一天,预定杀羊为整个冬季储备肉食的日子也到了。这天早饭后不久,牧羊倌儿在预定的时间内,冒着凛冽的寒风,把十几只老弱病残,并且很有可能无法正常越冬的山羊赶到了礼堂门前的小广场上。那时候,指导员正在忙于落实需在室内进行的各项工作安排,看到十几只山羊到处乱窜,他知道,每年杀羊都需要借助礼堂大约半米多高的舞台才足够便利。但是如果按照原计划行事,必定会与礼堂里正在开展的部分工作撞车,形成相互干扰的混乱局面。为此,他告诉羊倌儿先把山羊赶回羊号,何时宰杀,根据天气情况另行决定。更为巧合的是,我正好从礼堂的西侧赶往铁匠坊,与指导员相差不过几步远,他立刻叫住我说∶“剑锋啊,你尽快把手头上的工作处理好,今年杀羊的工作任务,就交给你们修理班来完成,具体要求,届时会有人告诉你们。”
    每年秋冬交替时节,连队都要选择一批老弱病残,并且不能越冬的羊进行宰杀,算是自然淘汰,也为肉类冬储,以备整个漫长冬季择时改善伙食。但是,每年负责各种牲畜屠宰工作的,主要是那几个热衷于屠宰,且被公认的业余高手,需要帮手时,从各个班排临时抽调出来即可,单独交给一个班的情况好像从来没有过,而且还是交给由铁、木、瓦工等技术人员组成的修理班负责,这多少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我是一个绝对的肉食爱好者,但却从不杀生,甚至不会出于猎奇心态在屠宰现场驻足围观,因此领受这样的工作任务,自然也就不那么情愿。况且,指导员说话做事一向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谁能猜得透他是随机抓我的公差,还是另有其它方面的考虑,甚至又是蓄意整人的新套路呢?
    一到铁匠坊,我略带些许的小情绪,向几位铁匠简单传达了指导员布置的新任务。我以为,他们几人定会和我的反应一样,不太情愿去做那种与自身工作毫不相干,而且还是一种又冷又累,又脏又臭的苦差事。但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是,几位铁匠却个个瞪大了眼睛,显露出大喜过望的神色。“大圣”的表情更是一副眉飞色舞、乐不可支的样子,倘若铁匠坊里的空间再大那么一丁点儿,说不定他就会情不自禁地翻跟头了。
    他听出了我的情绪,不及放下手里的铁锤和铁钳,抢先对我说道∶“剑锋,你傻呀!你千万可别不识抬举!这可是一件实打实的美差,这其中的便宜多少人想捞都还捞不上呢。你想想看,真说不定这是指导员为猪号扩建的事儿,在变相地肯定咱修理班做出的贡献,想要犒劳犒劳咱们呢。”看到我依旧流露出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大圣”继续说道∶“跟你说白了吧,屠夫明拿几样牲畜的下水,无论在哪儿都是不言自明的潜规则,没人跟你去较真儿。杀完十几只肥羊,我们至少能有七到八斤的羊油吃。如果再能顺便私藏点儿羊肝儿、羊肚什么的,我们起码能过上几天不挨饿的好日子!”
    我虽然并不十分了解那些所谓的潜规则,但是,听完“大圣”的一番如是说,我的想法很快就和大家求大同而存小异了。完成一项与自身职业毫无关联的工作,还能心安理得地收获一大堆意想不到的好处,谁能否认这是一件美差啊!特别是在各种食品极度短缺,饥饿无时无刻不在消耗体能、考验意志的情况下,羊油和羊肝儿等,那可是难得一见的美味滋补品,只有在麦收和挖渠这样的大会战,以及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呢!看来班里的战友们比我更熟悉那些潜规则,更希望能有几天享用美食的好日子过。
    有气象谚语云:“风后暖,雪后寒”,历时两三天的大风终于慢慢地消停了下来。然而,气温非但没有在大家热切的期待中转暖,反而陡增“二九、三九”不出手的感觉。看来,久经验证,并且常被引用的共识,这一次却例外失灵了。
    不过,寒冬才刚刚开始,杀羊冬储的工作,自然不能因为天气突然变冷就停下来,耽误了大家改善伙食,那才是特殊时期不可饶恕的一大罪过,何况天气只会越来越冷。大家都知道,此时杀羊虽然主要是为了肉类冬储,但是,按照以往的惯例也会在当日开荤尝鲜,至少也会弄点儿下水或者羊汤吃,所以人人都在翘首期待着既能够果腹,且又能够解馋的那一刻。
    就在风停之后的第二天上午,连部的司号员通知我们立刻去礼堂待命。当我们赶到礼堂时,班里的电工和炊事班里主要负责采购工作的上士已经等候在那里。他们二人都是连队里公认的屠宰高手,除去鸡鸭之外,但有牛马猪羊等牲畜的宰杀现场,肯定少不了他俩的身影。其中上士更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角色,主要原因倒不是上士的屠宰技术比电工更胜一筹,而是他肩负着更多非他不可的责任,比如,称重验收,造册入库等。此外,现场监察只怕也是他的重要的责任之一,毕竟整羊在变作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之前,尚属食堂的“心头”之肉,屠宰的卫生环境,牲畜有无明显病状,这只是其一、其二,丢失一条羊腿,少一套内脏,那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他必须尽职把关,哪怕稍有闪失都不行。有关屠宰工作的注意事项也是他们二人逐一交代的,不外乎刀剥羊皮的技术要领,如何清洗内脏等等。末了,上士还不忘特别强调说,作为医用羊肠线的重要原材料,羊肠必须如数上交团部,而且不但需要清洗干净,还得保持完整才行。
    没过多久,牧羊倌儿再次把待宰的山羊赶进礼堂里。换了陌生的环境,十几只惊慌失措的山羊,咩咩地惊叫着四处乱窜,在羊倌儿的奋力驱赶下,群羊才战战兢兢、挤挤撞撞地扎堆儿躲在一个角落里,十几双惊恐的眼睛骨碌碌地转动着,时而窥探几个事先封闭的出口,时而紧盯着几个手持利刃的人,哀怜无助的眼神也还不时地瞄向一直与它们朝夕相伴的年轻牧羊倌儿,那景象实在令人惨不忍睹。或许,它们已经预感到正在面临生命的终结吧。
据我所知,面对生人(屠夫)的绳捆索绑,待宰的肥猪同样晓得死亡的威胁,所以,越墙逃跑,或者疯狂顶人、咬人,一定是垂死一搏,出血之前的长音哀嚎,当然也是绝命之前的最后一次哀怨的怒吼。牛对死亡的感知度或许更为敏感,反应也更加多样化,它们对死去同类的哀伤尤其表现地淋漓尽致,实可谓凄凄切切,哀痛不已。
    实事求是地说,我从未见过杀牛的全过程,偶尔路过礼堂门前的屠宰现场时,也只是匆匆地一瞥,所见场景不过只是片段而已。但是,群牛祭奠亡灵的“仪式”,我还是带着肉食者的同情心,默默地驻足观望过几次,那样的场面确实是令人感到极其震撼的。每当牧牛返回连队的时候,一旦路过同类丢命的屠宰现场,群牛绝无例外必定会对地面上的斑斑血迹,表现出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奇怪动作来。单看它们泪充眼睑就足够唤起人们同情的了,而长时间的前蹄刨地,跪地嗅血,或仰首朝天,哀嚎不止的行为,更是难免让人产生心碎的感觉。所有这些都是众多战友们曾经亲眼目睹的事实,绝非是我哗众取宠,凭空杜撰出来的假故事。
    两位高手的确很有经验,单看分工就让人服气。他们知道,牧羊倌儿从来不看杀羊,也绝不应邀给予配合,所以准备工作尚未开始,先就请他径回羊号去了。天气寒冷也是他们考虑周全的另一方面,他们明确规定,一次动刀只杀两只,免得死羊冻僵后,会大大增加开膛、剥皮以及清洗内脏的难度。这样的事,如果换成缺乏经验的新手,必定先把十几只活羊一道夺了命去,然后才踏踏实实地开膛、剥皮、清洗内脏等,这样做法从表面上看,既符合流水作业的程序,也免得剩余的活羊惶惶不安地看着同类逐一惨遭屠戮,凝聚起更多对人类的仇恨。次要的就是一些细节了,主要是如何配合两位主刀高手,譬如:几个人首先合力把一只山羊放倒在舞台的边沿,只把羊头暴露在平台之外,然后一位战友单膝用力跪压山羊的前肩骨,一只手紧紧抓住羊尾巴,另一位战友双手分别抓住山羊的前后蹄,屠夫只需将羊头尽量向后贴近羊背,山羊的脖子就完全暴露在屠夫的利刀下了(据闻,草原牧民独自一人便可轻松宰杀牛、羊等牲畜)。其余人员要么使用饭盆接收羊血,要么看护剩余羊群,或到锅炉房、井台取水等。以上这些措施只是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接下来才是充分展示他们屠宰技术的关键环节。
    杀羊有别于宰杀其它大型牲畜,不需要绳捆索绑,通常情况下,屠夫只需一两个助手的通力配合,便可一刀轻松割断山羊的气管。不过屠夫动刀的那一刻,我可不忍凑前观看,也不愿听到山羊毙命之前发出那种刺耳的惨叫声,那比二胡初学者拉错琴弦发出的噪音可要肉麻刺耳得多,因此我总要事先躲到礼堂的外面去。由于“夺命”的过程非我亲眼所见,对于血腥之处的描述正好借此略去。不过从战友们的纷纷议论声中,尚可捕捉到一些活生生的细节,来填补这一本不愿提及的空白,其中就有一个较为典型的特殊事例,忍不住记述如下。那是在宰杀头两只山羊时发生的。一位屠夫割断山羊的气管后,径自捡起身边的抹布,擦拭刀上遗留的血迹,两位助手却缺乏经验,羊血尚未放尽,身体还在剧烈抽搐,就以为万事大吉了,便先后站起身来,意欲伸展腰腿,暖暖手脚,略微放松一下。然而,山羊却奇迹般地挣扎着站立了起来,甚至还在宽阔空旷的舞台上,踉踉跄跄地走了几个蹩脚的台步,随后才倒地伸腿,气绝而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 15:52 , Processed in 1.123202 second(s), 2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