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情殇(粉末春秋之八) 文/自强不息

2015-6-26 22:31| 发布者: 千帆过| 查看: 193| 评论: 0|原作者: 自强不息

摘要: 情殇(粉末春秋之八) 一九八五年,T县城关一小毕业班已进入紧张的备考阶段。为了便于复习,学校调整了课程表,每天交替由数学和语文任课教师连续两节课进行集中辅导。周六上午九点过钟,六年级办公室内只有语文老 ...
情殇(粉末春秋之八)
    一九八五年,T县城关一小毕业班已进入紧张的备考阶段。为了便于复习,学校调整了课程表,每天交替由数学和语文任课教师连续两节课进行集中辅导。
周六上午九点过钟,六年级办公室内只有语文老师在批改作业。
    突然,一阵凄历的哭声和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老师们不约而同一跃而起出门查看。迎面泪奔而来的六(3)班数学老师朱桐的未婚妻文静一把抱住春桃老师哽咽道:“郭老师,朱桐他……他……他出车祸了!”
    “你别瞎说!”春桃根本不相信,“他正在楼上上课!”
    “真的!他真的出了车祸我……我……我……”文静泣不成声,绝望无助的眼神让春桃不禁打了个寒颤:“镇静!你镇静!”春桃在另一位女老师的帮助下把文静扶到办公室休息:“我先到教室看看。”
    教室里果真没有朱桐的踪影,室内安静得出奇。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做数学题。班长见到郭老师立即报告:朱老师今天没有来,作业是昨天下午就布置好的,全班同学正在自习。
    春桃心中暗暗叫苦,情知大事不好,赶紧叮嘱学生:“听说朱老师出了车祸,下面两节课我不能来上,你们继续自习。”
    教室里顿时有人哭出声来。春桃急忙用手势示意大家收声:“朱老师情况不明,大家保持安静,不要影响邻班的同学复习!”随后心急如焚去找领导,正好在教学楼下碰到闻讯前来的副校长:“张校长,朱桐老师——”
    “我知道了!”张校长打断她,“小桃,别慌!你先去向潘校长汇报,我去陪家属在办公室等你。”她毕竟年长些,要沉稳得多。
    闻知凶讯,潘校长当机立断,立即联系救护车,同时委派张副校长和春桃陪同文静到现场酌情处理。
    车祸现场距县城六七公里,在一段陡坡上。解放牌载重汽车侧翻在公路右边,车上的原木散落在路坎下,田地里一片狼藉。
    朱桐已被移到一旁,面朝下趴在地上,浑身上下看不到一点伤痕。
    监理所的人正在勘察现场,惊魂未定的驾驶员在接受问讯。
    医护人员一冲下车就紧急施救,但已经无力回天。文静听到噩耗顿时昏厥倒在春桃怀里。张校长当即决定,待有关人员勘察完毕,将遗体运回学校。
    朱桐出生在遥远偏僻的侗寨,祖辈都是老实巴交勤劳善良的贫苦农民。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也是老疙瘩。父母晚年得子,视他为掌中宝心头肉,百般呵护关爱有加,对他寄以厚望,倾尽全力进行培养。朱桐自幼聪慧过人伶俐乖巧,没有辜负含辛茹苦的双亲,从小学习拔尖,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进民族师范学校。
    年迈的父母没能等到小儿子踏入社会娶妻生子,先后抱憾撒手人寰。老人临终前嘱咐早已远嫁他乡的几个女儿,一定要助小兄弟成家立业延续朱家香火光宗耀祖。
    朱桐送别亲人,学习更加刻苦。在师范学习期间,年年折桂,最后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顺利分配到城关二小任数学老师。
    踏上工作岗位,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老爱幼平易近人;为人谦和低调,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待人和蔼可亲彬彬有礼,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出色的工作能力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信任和尊重。深受师生喜爱,很快就在二小站稳脚跟。
    数年后,朱桐以自己的实力证明,他不仅可以从低级部教到高级部,而且逐年将教学成绩与平行班拉大了差距,让曾经质疑年轻人实践能力的老教师心悦诚服,也让学校领导层下决心首次打破了长期以来不成文的规矩——毕业班必须由老教师把关。
    朱桐果然不负众望,在全县小升初统考中带领自己的毕业班一举夺魁,成为全县首屈一指的青年优秀教师,在T县教育界小有名气。
    送走毕业班,朱桐调到了城关一小,任六(3)班数学老师,与年长他五岁的春桃成为搭档。
    春桃非常欣赏这位年轻的新搭档,两人的教育理念惊人相似:反对填鸭式教育;反对题海战术;反对拉帮结派;反对学生打小报告。
    第一天走上六(3)班讲台,朱桐老师就公开承诺:“我不布置家庭作业。”教室里一片欢呼,他马上提出要求:“但是,你们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功课必须当堂消化,作业必须当堂完成!”
    朱桐讲课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从不拖泥带水,绝不延长课时。他备课非常认真,板书设计新颖别致,让学生过目不忘。课时设计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并给他们留足课堂作业的时间。
    无论人品、才干还是师德,朱桐都有口皆碑,无可挑剔。
    然而,他的个人问题却不尽如人意。
    小伙子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对他来电的姑娘不在少数,可一打听到他的职业和家境,往往就会望而却步。
    毋须讳言,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朱桐工作七年,尽管他烟酒不沾,除了生活开支依然所剩无几,哪有能力支付那昂贵的彩礼?
    几个姐姐都在农村,自身经济状况尚且捉襟见肘,根本没有能力支助未婚的小兄弟。
    朱桐表面上若无其事,内心却备受煎熬,直到邂逅文静。
    一年前,文静在同学的婚宴上与朱桐不期而遇。同桌的宾客都成双成对,只有她俩单身。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新娘安排表哥坐到文静旁边,为二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别的宾客都误以为他们是情侣,一个玉树临风,一个亭亭玉立,无不暗自惊叹:真是天生地造的一对!
    平日里在陌生异性面前腼腆的朱桐一反常态,变得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温文尔雅的举止和不俗的谈吐立刻赢得姑娘的好感。向来矜持的文静胸中禁不住小鹿乱闯砰砰直跳,暗暗窃喜:难道我真的等来了上天赐给我的白马王子?
    俩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一个月后,双双坠入爱河。
    与一般女子不同,文静并不介意朱桐的家境和职业。她看重的是他的淳朴和坦诚,倾心的是他的人品和才华。而朱桐不仅欣赏文静如花的容貌和袅娜的身姿,更欣赏她的端庄秀丽、心地善良和超凡脱俗。
    文静的母亲却并不看好这段姻缘,旁敲侧击劝说无果后公开反对:“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别人给你介绍那么多条件比他好的人,你一个都看不起,挑来挑去挑个教书匠,一辈子穷兮兮的,我不同意!”
    “你不同意,我永不嫁人!”往日的乖乖女奋力抗争,母亲反对无效。
    之前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文静就是不点头。寡居的母亲拿她毫无办法,虽心生不满,但也不得不尊重女儿的选择。女儿从小是乖乖女,对父母言听计从。父亲病故后,兄长们各自成家立业,只有她与母亲相依为命。虽然母女俩都无工作,但共同经营父亲留下的百货小店,家境还算殷实。
    平日里文静什么都顺着母亲,唯独在婚姻上例外。
    母亲对倔强的女儿很恼火,又不忍撕破脸横加干涉,便以貌似符合逻辑的理由给朱桐设置障碍:“一家养女百家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没错,可我闺女也不是一碗米养大的,总不能白白送给你吧?”
    “那您的意思?”
    “要我同意也行,但必须按照规矩下聘,聘礼一样都能不少!礼金必须要捌百捌拾捌元,少一分都免谈!”
    她满以为朱桐会知难而退,为了施加压力又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今年内拿不出彩礼,明年礼金必须增加到壹仟陆佰捌拾元!我说到做到!”她非常清楚,以朱桐的实力,要凑足礼金无异于天方夜谭。
    让她惊诧莫名的是,朱桐竟然一口答应她的所有要求。她哪里会晓得,女儿瞒着她取出了自幼积攒的私房钱悉数交给朱桐,并且和他商定,利用这几年经商的人脉关系做生意,力争凑足礼金早日完婚。
    文静的计划切实可行。T县与湖南新晃毗邻,两地物价悬殊,只要能够经常搭乘便车到新晃批发紧俏商品回T县转销,凑足礼金完婚的计划指日可待。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让朱桐走上了不归之路,也让文静遗恨终生。
    朱桐的灵堂设在学校的操场上,丧事由学校出面操办。
    六(3)班的同学们在灵前痛哭失声,让前来吊丧的亲友和老师无不动容,唏嘘不已。
    朱桐的几个姐姐和姐夫赶到学校时天快黑了,几姊妹扑倒在灵前哭得天昏地暗,死去活来。
    潘校长让女教师和学生们回家休息,亲率全校男性教职员工分上下两班陪亲友们熬夜守灵。
    不巧的是当晚县城停电。月亮似乎不忍目睹这催人泪下的人间惨剧,悄悄躲进厚厚的云层里藏起来。校园四周漆黑一片,只有灵前的烛光和灵柩下的长明灯忽明忽暗在夜风中摇曳。
    灵堂的西面与操场平行的两排青砖青瓦的小平房是教师宿舍。春桃的宿舍在紧挨操场南端的第一个套间,拉开窗帘,操场上的一切便尽收眼底。
    回到家中,丈夫已经做好饭菜等春桃一起用餐,她头痛欲裂,虽然一天来粒米未进,却实在没有胃口,勉强喝了半碗菜汤,便听从丈夫的劝告,早早到卧室躺下休息,眼前老是交替出现车祸现场和朱桐音容笑貌的画面,她昏昏沉沉根本无法入眠。隔壁就是朱桐的宿舍,她怎么也想不到昨天的搭档转眼就阴阳两隔。
    春桃的丈夫坐在床头默默陪她,操场上的哭声、哀乐声、唢呐声和道士先生超度亡灵吟诵的经文声不时传进屋中,他暗自庆幸将学龄前的儿子送到省城爷爷奶奶身边,没有让他看到操场上那令人心悸的画面,没有在他幼小的心底留下那恐怖的阴影。
    文静滴水未进,短短十多个小时变得形容枯槁憔悴不堪,与之前判若两人。白天她几次昏厥,最后被强行送到医院输液。母亲寸步不离,二人彻夜未眠。
    拂晓,拗不过女儿苦苦哀求,母亲只得陪她重返学校,又在灵前痛苦一场,泣不成声。
    追悼会上,张副校长致悼词,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几度失声,与会者受其感染悲痛难禁,泪流满面。
    教育局长仲柱身临其境,看到自发参加追悼会的历届学生痛哭流涕感动不已。朱桐曾经是他的得意门生,他为自己的弟子不幸罹难万分痛惜,禁不住喃喃叹息:“太可惜了!太可惜了!这么好的老师!这么好的人,这么年轻……”
    道士先生看看时辰将到,示意有关人员各就各位准备起棺,他口中念念有词,双手擎起瓦盆猛地朝地上摔去,同时拖长声音高喊:“起——”
与此同时,文静母亲突然变脸,凶狠地对着灵柩高声吼叫:“你个短命鬼!各自回你侗寨去!不要来找我的麻烦!你个……”
    “老弟呀,你走得冤枉!你一定要到文家去!她家有吃有喝有钱,你不要放过她妈!是她逼死你的呀!”朱桐的姐姐们此前压抑的怒火瞬间被文静母亲点燃,悲愤交加又哭又骂。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顿时淹没了灵柩前不和谐的噪音,在悲怆的唢呐声中,送葬队伍缓缓走出了学校。
    潘校长率全体男性教职员工和男同学陪同亲友护送灵柩上山,女教师和女同学们含泪在校门外目送他们远去,大家在心中默默祝愿:朱桐老师,一路走好!
2015-2-08初稿于凯里
2015-2-17定稿于贵阳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7 17:15 , Processed in 1.092002 second(s), 2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