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安塞腰鼓 文/戎小熊

2022-4-1 20:09| 发布者: 千帆过| 查看: 141| 评论: 0|原作者: 戎小熊

摘要: 安塞腰鼓安塞位于延安北部,地处内陆黄土高原腹地,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延河蜿蜒。历史上就是军事重地,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鼓,原本就是军事装备的一部分,遇有敌情,就击鼓报警。两军对阵,也以 ...
安塞腰鼓
安塞位于延安北部,地处内陆黄土高原腹地,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延河蜿蜒。历史上就是军事重地,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鼓,原本就是军事装备的一部分,遇有敌情,就击鼓报警。两军对阵,也以击鼓助威。只是后来鼓逐渐发展为祈求神灵,庆祝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的舞蹈,但从中仍能看到士兵的勃勃英姿。
《山海经》说:鼓在黄帝与蚩尤大战时就曾用过。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号轩辕氏。蚩尤是一个部落首领,生性凶恶,想夺取黄帝宝座,统一中原。双方在涿鹿展开大战。战争开始蚩尤的军队非常强悍,同时又能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这种声音很恐怖,黄帝的军队听到了这种声音就会失去战斗力。黄帝从中受到启发,发现东海中有一种叫“夔”的怪兽,上岸后会发出“咚咚咚”的吼声,传得很远。便派人捉了来,剥了皮,将皮蒙在木制的圆架上,取名为“鼓”。还取其骨头,做成槌,将鼓搬到战场,一连擂了九通,声音如雷。蚩尤的军队听到了“鼓”声,便溃败了,蚩尤也被捉住。黄帝统一了中原。
《曹刿论战》也类似的描写有: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安塞腰鼓可是黄土高原文化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那种乐器能够与人结合得如此高度,人的表演和鼓的表演,完美地糅合在一起,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相通无阻,一脉贯通。
在招安镇的张坪乡,我看到一群龙腾虎跃的后生和婆姨,约有几十人吧,他们的身后是一片红灿灿的高粱地,点缀了后生的白和婆姨的红。后生头系白肚巾,穿羊皮坎肩,腿扎绑腿,斜挎红色的腰鼓;婆姨则是红衣红裤,红彩绸。徐来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地,发出沙沙的响声,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这些后生狂舞在你面前,他们的胳臂、腿上下翻腾,全力地搏击着,急促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也无情地震撼着你,烧灼着你,逼迫着你。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尘土飞扬里是蹦跳的脚步。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大地翻腾了起来。咚咚咚,那腰鼓的声音,轻重缓急、响彻云霄、惊天动地、排山倒海、天塌地陷,我再想象不出其他词语。就像黄河的壶口瀑布一泻千里,像兵马俑武士的出征鲜活了起来。那些婆姨挥舞着红绸,两手舞动,双脚也跳了起来,配合着后生的鼓点,在人群中跳来跳去,犹如仙女下凡,舞姿妙曼、婀娜多姿、翩然飞舞,像舞动的精灵,舞动的青春,舞动的生命,舞动的梦想。骆哥说,此舞只应天上有,昔日赵飞燕在掌上起舞也不过如此。知道《环肥燕瘦》的成语,是说赵飞燕非常擅长舞蹈,她身材十分清瘦,腰很细,可盈盈一握。杜甫的《赠花卿》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我借用一下,“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
骆哥问,能否用六个字说出对安塞腰鼓的感受?我思忖了一会说:豪放、壮阔、火烈。豪放,是说没有束缚,没有羁绊,是挣脱,是冲撞,透着一股猛劲。壮阔,让人一下想起了杜甫《后出塞》中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火烈,安塞腰鼓像是跳动的火烈鸟的舞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一通安塞腰鼓下来,这些后生和婆姨都瘫坐地上,气喘吁吁。他们的身躯怎么能释放出如此神奇的力量?我在想,除了黄土高原,哪里还会有如此厚实的黄土啊?这就是黄土高原,这就是安塞腰鼓。
我有幸在北京的中山公园音乐厅,看过延安歌舞团安塞腰鼓的表演,同样是安塞腰鼓,但没有了高粱地,没有了尘土飞扬,也就没有了激情。倘若是在黄河壶口瀑布边演出安塞腰鼓,一定会是另一个样子。骆哥也是这样认为的。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9 00:23 , Processed in 1.107602 second(s), 2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