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随笔】地窝子的回忆 文/叶尔达西

2021-11-7 21:25| 发布者: 千帆过| 查看: 197| 评论: 0|原作者: 叶尔达西

摘要: 随笔】地窝子的回忆 叶尔达西 我参加的一个群,大都是歌颂的文章,无关乎社会的痛痒,充满了阳春白雪,诗和远方,能把一个5一60年代住地窝子,也写的美好充满了美好,回忆和充满幻想。 看了張新明的回忆地窝子竟是 ...
随笔】地窝子的回忆
叶尔达西
      我参加的一个群,大都是歌颂的文章,无关乎社会的痛痒,充满了阳春白雪,诗和远方,能把一个5一60年代住地窝子,也写的美好充满了美好,回忆和充满幻想。
看了張新明的回忆地窝子竟是那样美好的让人留恋。这不是革命的浪漫主义。。。
     我在兵团的地窝子也住了几年,老实讲没给我留下什么美好的记忆。
60年代初年我家在一个叫“河三”的小地方,那时我不到十岁。那时的地窝子不象现在的修饰后的,有门有窗,大都是破破烂烂的,很少像那种规规矩矩的。地窝子里的职工,大都衣衫褴褛,面带菜色。除了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有点旧军装说黄不绿的颜色,就是那大食堂簿如蝉翼的白菜汤。在供给制半年能买一回肉的人群中,没有买5毛钱以上的,而且都要肥的,窄窄的一溜。
我在河4,5连子女校小学上学时,每逢开学都是尴尬的日子。班里很多同学都交不起两块五的学杂费。老师宣布没交学费的同学站起来,班里就会呼啦啦站起一片,个个面有愧色。坐在我前面的一个女生,学习一般,表现积极。她父亲是个木匠,叫侯清明,大约是清明节的生人。一个月挣三十五元钱,而他家七口人,平均每人月生活费只五元钱。当时兵团人贫困线是人均每月十二元。我去过他家,一间屋半间炕,妈妈怀里还奶着孩子,整个一幅旧社会的生活写真。
住在地窝子里的同学家里大都生活困难,三代同堂,不论再冷如厕也要从地窝子里出来到500米以外的蹲坑厕所,强忍严寒。如厕一次如受刑一次。
六十年代不但是一个挨饿受冻的年代,还是一个常常下暴雨的年代,地窝子西高东低幅度小。每逢下雨,大雨便会泡塌一些房子,外面大雨里面小雨,外面停了,里面还滴,我上学路过这些倒了的地窝子,看到墙的断面都是土和泥堆的,地窝子晴天满屋子土,雨雪天满屋子泥。新疆春秋两季的地窝子逢雨雪天,阴寒冰冷不堪。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快乐叫苦中作乐。
住半辈子地窝子的老军垦人回忆地窝子生活也少不了有廉价温馨,但你不能真觉得地窝子生活是人过的好日子。老军垦干部的回忆更不算数。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21 00:01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2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