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张永柱诗歌的艺术精神——"真、善、美"

2021-11-5 14:30| 发布者: 安宁檬| 查看: 166| 评论: 0|原作者: 赵同庆

摘要: 张永柱诗集《长途诗家车》序二 张永柱诗歌的艺术精神——"真、善、美" 赵同庆 张永柱同学的《长途诗家车》是继《荡上的情歌》、《金秋牧语》、《诗歌生命线》后的第四本诗集,我作为诗人的高中同学为之写 ...
张永柱诗集《长途诗家车》序二

    张永柱诗歌的艺术精神——"真、善、美"
                 赵同庆

       张永柱同学的《长途诗家车》是继《荡上的情歌》、《金秋牧语》、《诗歌生命线》后的第四本诗集,我作为诗人的高中同学为之写序,既荣幸又感到是一份义务和担当。
       我和永柱于1964年秋同时考入万县第三中学,从师于语文教师陈良忠恩公。陈先生渊博的学识、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诲人不倦的严谨教风、平易近人的学者风范,让我们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共同的志趣使我和永柱成为一生的友人。
       如果说中小学传统的国学教育给永柱的文学造诣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后来经历的上山下乡磨砺、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苦读、40多年报人的职业生涯则是培养永柱的沃土。正如永柱大学同学梁家新先生所言,媒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锻造了他的作品极强的思想性;踏访各种行业,成就了他的诗歌的丰富内涵;报业的严谨,磨炼了他的文字的精准力量,而媒体视野的开阔,又打造了他诗歌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回头看来,1969年,即永柱上山下乡的同年便在省级报刊《四川日报》发表诗作,华中师范大学就学期间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湖北文艺》等报章杂志和大学校报发表了不少诗作,他与另外两位同学被誉为校园三诗人。1977年永柱毕业分配到恩施报社后更是诗作累累,是80年代湖北颇有影响的青年诗人。之后繁杂的事务使之疏于文艺创作。退休后他重出江湖,迎来写作的春天,诗如涌泉,瑰丽井喷,短短几年时间发表诗作300多篇,许多诗作被新闻媒体和网页评为经典诗词。2017年万三中高67级同学毕业50周年之际,永柱代表同学们写的《流年赋》被万州博物馆作为重要文献收录。
       近年来,只要是永柱的诗作,不但我喜欢,就连我的妻子、儿子、同学、好友都喜欢阅读欣赏,她们认为:张永柱的诗文总是那样耐人寻味,无论以什么为题材,写人、写景、寓意、抒情,只要是出自张永柱的手,总是别有一番情趣,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长途诗家车》问世,不但是诗集作者、热爱永柱诗作读者的一件大好事,同以前出版的诗集一样,更是开苏马荡新诗咏物写景、情景交融、理性思维之先河。
       论及永柱诗作的品质,吾以为“真、善、美”三字真言一皆概括,诗集跨越时空数十载,虚实并用,浅入深出。时而用画面表意,时而以精神感染,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真”,对风光无限的人间仙境的真,对故乡故土情感的真,对友情爱情的真,对过往岁月的真。
“我的诗就是我的人
在山里呆惯了
我把风景当诗歌看
正面看背面看
立起来看放倒了看
我喜欢的诗歌
是山高水长、奇峰罗列!”
       本诗集开篇之作《我的诗奇峰罗列》实际上正是永柱的诗歌宣言。诗贵真,“真”是诗的本源支撑,永柱在鄂西山区生活,把风景当诗歌看,正面看背面看,立起来看放倒了看,一个“真”字成就了他的诗歌“奇峰罗列”。诗集或写景,或寓意,或抒情,篇篇情真意切,耐人寻味。透过诗作,我们不难看到任时代迁延,世事变化,诗作者唯求真之初心不变。
       这里,我们再来体味一下《长途诗家车》处处洋溢的善。“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揭示了人的本质,本性既善,故而有诗。如果把善比作源泉,诗便是泉水流淌时发出的丁冬声。2015年,一场大病几乎把永柱推向生命的尽头。在回忆中他对生死劫难中表现出的与死神争斗的诗人意志、医护人员、亲人同学同事的大善大爱作了生动的记载。“唯有岁月培植的情感,弥久历新,成为人类涟漪里永不消失的引力波。”手术后的诗人仍然豪情依旧,浪漫如昔。他的诗歌是真诚的,扬善的。例如《云歌》、《七姊妹山》、《在后花园》、《清江小夜曲》诸篇。“善”是中国文化元素中的一大文明符号,永柱的诗品和人品是相融的。“如今我坐在友谊中间/左边是万州/右边是武汉/左边忆旧,右边养老。”从这首《坐位》诗中,揣摩诗人的情怀和品质,读者可以受到一种感染,拨动心中善美的琴弦。
“我来了,来者为善
我要你往日的娇媚
像轻风一样地吹动我的心
夕阳中荡漾出一片红颜”
——《清晨,一声问候》
       我们一些同学、朋友这几年夏天在苏马荡与永柱相聚,他为人真诚、热情、谦恭,给人极深印象,他能写出这么多优秀诗篇绝非偶然,六十年修为和积累,对有作为的诗人来说必然是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最后我要述及的,是永柱诗歌的生命力之所以博得广大读者的敬佩,在于其诗歌的美感特质。他的诗新美如画,炫丽如霞,灿烂若朝阳,出尘脱俗的意象,“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诗品序》)。他的诗视角广阔,内容丰盛。叙事,娓娓道来,如涓涓细流,不紧不慢;写人,深刻细腻,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写景,清雅幽远,留有余香;抒情,借景、借物、借古、借事,借形象,借蒙太奇,照应渲染,着力于画龙点睛之妙。
“昨天的岁月
被处理掉1公分
邻近的兄弟姐妹们
纳入秋天的编制
一身诗句就像枫叶抖落
铺一张武汉大小的地毯
秋色渐渐地醉了
红红的礼花
泊在兴奋的金波里
打开密封的陈酪
摆一席流年往事
清淡的下饭
麻辣的下酒
从青春醉到夕阳”
       像这首《从青春醉到夕阳》,被诗评家反复评价,无论是语言、语境还是情感与色彩,都达到唯美的境地。这样的诗还有很多,读者尽可从《长途诗家车》去分享、感受。总揽永柱诗作的艺术精神,如果说真、善、美是统一人类共同意志的三种表现,那么以此衡量永柱的诗歌,就像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
       诗言志。匆匆一序,不及备述,姑且谓为引玉之砖。

   作者1982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系重庆三峡学院副教授、老年学学会会长)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上一篇:诗歌《立冬感赋》下一篇:绿影 罗帆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21 01:28 , Processed in 1.138802 second(s), 2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