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原创】《唐诗传奇》:富含知青情结的历史小说(连载) 文/科海泛舟 ...

2021-3-24 20:38| 发布者: 千帆过| 查看: 140| 评论: 0|原作者: 科海泛舟

摘要: 《唐诗传奇》:富含知青情结的长篇历史小说(连载) 拙著《唐诗传奇》是依据唐诗写成的纪实风格的长篇历史小说,2020年7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由于笔者的知青经历,使这部历史小说富含知青情结。 我于1968年底到 ...
《唐诗传奇》:富含知青情结的长篇历史小说(连载)

     拙著《唐诗传奇》是依据唐诗写成的纪实风格的长篇历史小说,2020年7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由于笔者的知青经历,使这部历史小说富含知青情结。
     我于1968年底到山西农村插队。一同插队的同学中有几位是喜欢文学的,特别是喜欢诗,彼此切磋,互相鼓励,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插队期间,我写了一些诗,其中有两首入选《中国知青诗抄》。插队期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我还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山村的早晨》,前后共修改了4稿,累计写了约60万字。《山村的早晨》虽然没有出版,但通过4稿修改,使我对小说写作有了一些初步的积累。
     写作《唐诗传奇》的想法,始于2011年。此后,因故多次延宕。2019年1月初,下乡50周年之际,我们村的知青同学聚会,我想起了50年前在村里写小说的往事,心里又有了写小说的冲动。于是,就再一次想到要写《唐诗传奇》。经过10个月的写作,终于在2019年11月完稿。
     对于诗的深笃喜爱,并尝试写诗,对于小说写作的“原始积累”,都始于半个世纪之前那段下乡插队的经历。这是我写作《唐诗传奇》的动力之一,也使得《唐诗传奇》这部历史小说富含知青情结。
     《唐诗传奇》的知青情结,主要体现于如下方面:
     (1)唐代诗人的人生际遇,与插队知青的人生际遇,总体上并没有可比性。但是,在某些人生节点上,却有某种相似之处。比如,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发出圣旨,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当时,杜甫正困居于长安,穷途潦倒。他参加了这次考试,希望通过这次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主持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导演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所有应试者都落选了。这段史实,与知青经历的“白卷事件”有相似之处。我写这段故事时,把杜甫的遭遇与自己当年的遭遇融合了起来。
     (2)我在插队时写过诗。写李白作《蜀道难》,李商隐作《韩碑》等情节时,融入了自己当年写诗时的感受。都是困境中写诗,心境是相通的。
     (3)《唐诗传奇》中的一些文字,与知青作品或知青生活有关。比如,韦应物在长安遇到冯著,劝冯著“相信未来”,恰是知青诗人郭路生的诗题。我在插队时,写过一首《大江三部曲》。《唐诗传奇》有一段情节,写王维抚琴,那琴声的意境就是用了《大江三部曲》的意境。我在插队时读过《青年近卫军》,记住了其中的一句话,用来描述杜甫与夫人的爱情了。我在插队时有过豪饮的经历,所以,不太费力地叙写了李白的豪饮,特别是关于《将进酒》写作的传奇故事。
     《唐诗传奇》还有许多知青情结,不一一记述了。
     拙著《唐诗传奇》在“知乎”和“天涯论坛”等网络平台有连载,在喜马拉雅有“博卿书屋”以及“书林花语”主播的有声小说,免费收听。
     我还会在本帖的后面连载这部小说,供知青朋友们欣赏、指正!
.
《唐诗传奇》连载(1)
   第一章天地悠悠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烟雨中,陈子昂登上了幽州台。
     古幽州台上,荒草丛生、凋敝残败;阴云密布,天色晦暗,更令人倍感苍凉。陈子昂想,自己的人生跌入低谷,还要追溯到崔融随军出征时的那次送行……

崔融随军出征,二位好友赋诗相送

     那是武则天称帝的年代,硝烟战火在北方大地骤然燃起。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李尽忠等人发动叛乱,攻陷了营州。武则天立即派遣大军讨伐契丹,军中有二十八员猛将,十几万士卒,堪称声势浩大。
     到了秋天,又任命梁王武三思为“安抚大使”率军东征,参与讨伐契丹的战事。临行前,朝廷在洛阳城北设宴,为即将出征的军队饯行。
     在身披甲胄的威武将军们旁边,有一位文弱书生,格外引人注目。他叫崔融,在武三思的幕府担任书记,也将随军出征。崔融有两位好朋友,陈子昂与杜审言,都是知名的诗人,特意赶来送行。
     杜审言拉着崔融的手:“贤弟呀,这次远征,到北方与契丹交战,艰苦而又危险,可要多加保重啊。”
     陈子昂也说:“今天是白露节气了,北方会很冷的,你要多带些御寒的衣服!”
     崔融深为感动,连连表示谢意。
     三位朋友平时难得相聚,一见面,不免要叙谈几句家常话。
     崔融对杜审言说:“审言兄,你家的几位公子都天资聪颖,近来又有长进了吧?”
     杜审言笑道:“贤弟过誉了。我的长子杜闲,今年15岁,沉稳好学;次子杜并11岁,义气任侠;三子杜专、四子杜登尚且年幼,看不出什么眉目。”
     原籍梓州的陈子昂,语音中还留有蜀地方言的痕迹:“沉稳好学的哥哥、义气任侠的弟弟,这也很有趣啊。他们之中,哪一个能传承你的诗才呢?”
     杜审言叹道:“我的儿子都很懂得孝道,这是令我欣慰的。然而若论诗才,他们恐怕都不行。我惟愿将来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孙儿!”
     陈子昂呵呵一笑:“你家杜闲才15岁,审言兄,你想的太远了!”
     众人也笑起来。
     说过家常话之后,杜审言、陈子昂要为崔融写诗送行了。
     杜审言与陈子昂谦让了一番,因杜审言年长,所以由他先写。杜审言环视四周,看到为出征大军饯行的帐篷连成一片,数不胜数的旌旗迎风飘扬,感奋地写道: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意思是说:吾皇万岁派遣将领出征,你作为随军书记,也将踏上征程。为你们饯行的帐篷,从宫阙一直搭到洛河边上;猎猎旌旗展示出浩荡军威,让整个洛阳城都为之震撼!
     接下来,杜审言想到:清晨,大军将要迎着凛冽的寒风出发,到夜晚,会听到边塞的胡笳声。衷心祝愿,大军能迅速荡涤战争的尘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迎来北方的安宁: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写完之后,杜审言把笔递给陈子昂。
     陈子昂没有急于命笔,先认真拜读了杜审言的送别诗,沉思良久,才挥毫泼墨,写下诗句: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首联诗句的意思:正值寒风萧瑟、草木凋零的深秋时节,在白露这一天,大军就要出征了。
     “王师非乐战”,王者之师不该好战;“之子慎佳兵”,劝告将军们要谨慎用兵,尽量避免伤亡、减少杀戮。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表达了陈子昂爱憎分明的态度:敌军气焰嚣张地入侵,我军要坚决扫平北方边界。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提醒出征的将军们不要只想着邀功请赏。
     与杜审言的诗相比,陈子昂的诗意显然要深沉了许多。
     崔融向二位朋友再次表示感谢,三人依依惜别。

     不幸,大军出征不久,战事就一败涂地。
     拥有二十八员猛将和十几万士卒的大军,中了契丹李尽忠等人的诈降之计,几乎全军覆没。
     听到兵败的消息,陈子昂忧心如焚。他急切地希望,自己能有机会随军出征,宁愿赴汤蹈火,也要扫平边境的叛乱,让国家恢复安定。
     他很快就获得了机会。
(待续)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24 12:15 , Processed in 1.138802 second(s), 2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