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中国古镇】45.磁器口香醇的市井风情

2020-9-2 09:10| 发布者: 贫农| 查看: 97| 评论: 0

摘要: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几经更名,从白岩场到龙隐镇,从瓷器口更名为磁器口,从瓷器王国到“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的商业码头,历经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磁器口,从来不缺的,就是传奇。始建于宋代的磁 ...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几经更名,从白岩场到龙隐镇,从瓷器口更名为磁器口,从瓷器王国到“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的商业码头,历经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磁器口,从来不缺的,就是传奇。始建于宋代的磁器口古镇是一座有千余年建镇史的民俗文化古镇。其前临嘉陵江、后靠歌乐山,金碧山、马鞍山、凤凰山三山并列,清水溪、凤凰溪两溪环抱,坐拥在“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理位置,形成的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繁盛一时的磁器口古镇,经过历代的发展形成了前后两条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正街、老街”,街巷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沿街石板铺地,街边店铺林立,青石板、绿青苔、白墙墨瓦红灯笼,这才是老重庆的缩影和象征。明清时期的磁器口古镇曾经是嘉陵江下游著名的商业古渡码头繁荣昌盛,民国时期达到极盛。因其水运的方便,每天都有数百艘货船进出古渡码头,龙隐镇成为了陪都时期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之地,城里的一些大商贩在龙隐镇开设分店收购货物,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多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码头河坝中搭建起临时街道,称为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各有一地,各为其市。这些商人渐渐为龙隐镇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缘由是这样更贴切、顺口。后来,因为“瓷”字与“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磁器口的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除大码头外,还有历史悠久的4家丝厂,一家制呢厂,兵工厂等,都设有自己的货运码头。码头上从早到晚,水陆两路,商旅川流不息,装卸搬运,络绎不绝,行商坐商,批零量购,货畅其流。大码头右侧的豆芽湾,是米粮帮、木材帮、篾货帮、煤炭帮的地盘;与码头河街相邻的是铁货街、猪市、鸡鸭蛋市和盐市口;古镇还有食品糕点业26家,棉纱布业20家,茶馆酒馆116家。各行业的同业公会都有事务所。解放以后,磁器口繁华依旧,码头上从早到晚,过往商旅川流不息,被誉为”小重庆“。这种繁荣,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脑海中。“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千年古镇磁器口素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至今保存了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古建形式,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有古风犹存的茶馆、有历史传承的码头文化、有佛、道、儒三教并存的九宫十八庙、有正气凛然的红岩志士抗战遗址、有独具特色的川剧清唱、火龙表演,有工艺独特、品种繁多的传统工艺品,有享誉四方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饮食三宝。千年古镇磁器口是沙磁文化发源之地,与津(江津)沙(白沙)文化区、成都金牛(金牛坝)文化区、北碚文化区并列为中国大后方四大文化区之一,是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古镇景观,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的宾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数不尽的传奇,道不完的故事,还需要各位亲自来体会和延续。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02:20 , Processed in 0.109006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