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我的春夏秋冬】之四【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填仓节】 文/晓寒 ...

2015-4-16 13:21| 发布者: 千帆过| 查看: 252| 评论: 0|原作者: 晓寒

摘要: 【我的春夏秋冬】之四【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填仓节】 正月十五的花灯一摘,这年就算过完了。可是今天到一老朋友家闲聊,临走非留饭不可。再三推辞,朋友说:“走不了,今个儿是正月二十五日填仓节。”那还真走不了 ...

                    【我的春夏秋冬】之四
                    【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填仓节】
   
       正月十五的花灯一摘,这年就算过完了。可是今天到一老朋友家闲聊,临走非留饭不可。再三推辞,朋友说:“走不了,今个儿是正月二十五日填仓节。”那还真走不了,按咱老北京的老礼俗儿,填仓节这天,若亲朋客友至必苦留共饭,还要酒足饭饱。不然。主人客人都会穷困一年。为了朋友和自己都不至一年饥馑,那就吃吧,反正没出正月门,天天都是年。
      酒足饭饱归来细想,咱老百姓还是真的民以食为天。从年初细数到年末,每一个节日都有特定的吃食充填着。看见吆喝卖粽子,那是要过端午节了。看见商店里月饼上市,那是中秋快到了。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都市人感受不到山野的草木黄绿,就从这商铺叫卖的元宵、粽子、月饼上知道了季节的更替。
       小时候家住部队大院。除了“五一”、“十一”、“八一”,部队里过节的意识相对淡薄。这填仓节真没什么印象。我的记忆深刻的第一个填仓节是在下乡插队到山西时在村里过的。
       那是1970年的春节。过完元宵节我就回村了。回来的早,知青点里就我一人,就天天在房东家蹭饭吃。正月二十五这天,房东满囤媳妇做了一大锅杂面条。嘴里还叨叨着:“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我才知道中国还有这样一个节日。吃完细滑的杂面条,满囤媳妇开始蒸莜面窝窝。这在太谷是寻常吃食。可是今天满囤媳妇做的不一样。每个莜面窝窝里她塞了个实心荞面团的丸子。她边做边念诵:“点遍灯,烧遍香,我家粮食填满仓。”这一晚,村里其他人家和满囤家一样,都是吃的莜面窝窝杂面汤。家家灶台上的油灯都点到天亮。家家都在院子里用筛过的炊灰堆出一个个寸把高的粮囤,里面撒些米豆杂粮。我知道,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冀盼今年五谷丰登远离饥荒。
      年岁渐长,才知道我国许多地方,尤其是农村都过填仓节。各种填仓节活动的共同点是都离不开粮食。以山西为例,晋北用莜面窝做团是谓填仓。晋东南用黍米面作团置于家里粮囤顶。晋中是用谷面作团填仓。到了祁县,家家户户蒸一种豆、枣和糖做馅的口袋型面食。左权县是蒸一种叫“仓谷连”的面食埋到粮囤里。昔阳县是用黄米面捏成谷穗形状后再上屉蒸熟。方法各异,目的一个,穷怕饿怕的老百姓都是为求风调雨顺粮满囤,丰衣足食好年景。
      山西旧有民谣:“过了年,二十五,填仓米面添灯油。拿箕帚,扫墙跟,拾捡虫虫验丰年。”还传说。说农民在正月二十五过填仓节是为了纪念一位好心的仓官。荒馑之年,这个芝麻官冒着杀头之罪开仓济民。饥民得了粮食,这仓官自知命不可保,就焚了空仓悬梁自尽了。这个仓官何朝何代姓甚名谁已不可考。老百姓也不一定非要知道这位仓官是谁,他们只是在用这种方式感念能让他们粮满囤吃饱饭的人。今天,就有个老头儿能让全天下的种田人都多打粮食,都能够吃饱饭,他当得当不得仓官这个称号呢?我想当得。他就是中科院的院士袁隆平。当然,习大大如能让万千农民吃饱饭后,钱包也鼓起来。那就是仓官兼财神了。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3 04:25 , Processed in 1.060802 second(s), 19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