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下一代记住我们曾经的''根'' 46年前,我曾经下乡古越大地,在镜湖畔这片魂牵梦萦的 田头,度过了千余个青春年华。3年后,我应征入伍。多年后, 又回到城里。 这里,曾是我走上人生舞台的第一站,也是从军、与后来 工作的基础。可以说,这里也是我曾经的''根''。作为特定年代, 特定岁月,与农民结下的特定人际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并 不亚于血缘的联系。 古人说:贫贱之交不可忘。对自幼生活城市,在糖水中成 长的年青一代对农村、农民与知父辈艰苦岁月,早已没了印象概 念。要让下一代记住我们曾经的''根''。当然不是靠说教,而是潜 移默化,多联系、多走动。有时还得抓住下一代特点,寓教于乐。 女儿自二三岁始,30年来,每年除了春节,探访农民师父、师娘。 平常节假日有空,常与家人一道,如走亲戚般地去走走、看看。 多年来,女儿对去农民娘娘家,早就习已为常了。 10年前,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带着男朋友(后来的女婿)回 家,我又让他们一起去了我下乡的村。师弟的大儿子(现在美国 深造),与我分别与他们一起划农家船,共吃农家饭,女婿与师 弟的儿子也成了朋友。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1 15:46 , Processed in 1.123201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