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邻 居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城还没有什么高楼,尤其是南城宣武一带。我家住的大杂院,是一水儿的平房,院里有40多户人家,据老人讲这个院子原来是湖南会馆,隔几条胡同,叫米市胡同,还有一个大杂院叫广东会馆,是挺有名的地方。 那个年代大家都很穷,(父亲月薪40元,要养活5口人)住在院子最深处的我们几户人家非常和睦,各家的孩子常在一起玩儿。我和孔祥华的哥哥年龄差不多,她家相对讲还比较富裕。她妈妈是个慈祥和善的老太太,对我特别好,时常做了好饭菜给我送一碗吃,有时让我帮她从当街往家里提水,过后给我点好吃的作为奖励。孔祥华的父亲在首都照像馆工作,那时能照张像是个奢望,礼拜天父亲带着我们去陶然亭公园,连玩儿再照像,我们摆出各种怪相让他拍照,快乐无比。 时光无情,插队那几年回京,偶尔碰见孔祥华的妈妈,那时她已鳏寡老态耳聋听不见,免强搭讪几句便痴痴地走了……现在每当我翻出一叠叠老照片,看到那几张旧的发黄,但摄影技艺精湛的画面,脑海里便涌动着童年的记忆。去年见到孔祥华,今年在网上偶见,儿时的情怀就再也挥之不去,如同插队那段历史,已成为我时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在此,对老一辈人深表怀念,但愿我的同路人晚年生活美好幸福,纽带永存。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23 11:09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2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