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红柳 天山雄鹰/文 清代诗人萧雄在《西域杂述诗》里描述:高不过三尺,大者围四五寸。叶细类柏,色似蓝而绿,开粉红花,如栗如缨,有似紫薇,嫣然有香,木中之最艳者。皮色红光润而贴,削之更现云纹。每枝节处,花如人面,耳目悉具。性坚结,西域人用作鞭杆。 诗人说的,就是西北特有的珍稀植物----沙漠红柳。过去,每年夏天,我们都要深入腹地,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一趟,走一走戈壁公路,看一看沙漠红柳。 去沙漠路途遥远。我们要在戈壁滩上奔驰一整天。路过悠悠漫步的野驼,邂逅了啃噬青黄的羊儿,再绕过鸡鸣犬吠的村庄,从日上三竿,走到西天落霞,长路的尽头,才会猝然出现几簇或者一片红柳丛。远远看去,沙地是耀眼的黄,枝条是沉稳的绿,花朵是娇艳的红。沙漠红柳,真像红衣绿裤的西北女子,惊鸿一瞥,就点亮了旅人疲惫的眸子。 史籍上记载:红柳的祖籍远在非洲,树龄在百年以上者不足为奇。新疆红柳的种类之多、分布之广、面积之大居全国之冠。红柳极耐盐碱,是极少数能在沙漠中存活的植物,姿态婷婷的红柳,有着松柏般的性格:沙高一寸,它高一尺;沙高一尺,它高一丈,绝不妥协后退。红柳也成为沙漠居民抵挡风沙、盖房、编织、取暖的首选植物,在沙漠地区广泛种植。 红柳的花期很短,每年八月,金色的熏风一吹,红柳柔韧的枝蔓上,簇生出桃粉色的细碎的花朵,如锦似霞,嫣嫣娇红,焰火般起舞。嗡嗡嘤嘤的蜂蝶,在娇嫩的花蕊上翩然翻飞,殷勤试探着,流连亲近,在红柳有限的花期里,把难得的绚丽,播撒得辽远而广袤。 红柳浑身都是宝。红柳的枝条,可用来编织生产生活用的箩筐,维吾尔族农民普遍使用的生产工具----“抬把子”就是用红柳编制的;沙漠人家用红柳盖房或植于庭院;红柳的根部,寄生着一种称之为“沙漠人参”的名贵中药材----红柳大芸,又称肉苁蓉,依靠红柳供给的养料和水分生长,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干涸枯死的红柳枝条,柔韧异常,宜燃且耐烧,燃烧时有股清香味,维吾尔族人用红柳烤馕、烤全羊等美食,是沙漠居民生活上的好燃料。只是砍伐红柳做柴十分困难,需要壮年男人,持锋利的斧子,一枝一枝地斩断它的根系,极为费时费力。为省时间,当地人巧取的砍伐办法是:从一束红柳的侧面,横向掘一条通道,直达红柳根部,然后安装上土制炸药,留出长长的火捻,点燃后,只听一声闷响,红柳深深扎下的硕大根系,连着茂盛的枝冠,冲天而起,腾起漫天黄沙,在遮天蔽日的昏黄中轰然倒下。 红柳落地生根,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迅速成长壮大,无论是戈壁、荒漠、沙土,还是盐碱、河滩、山边,都有它的足迹。清朝学者纪晓岚流放新疆时,曾写诗赞红柳:依依红柳满滩沙,颜色何曾似绛霞。诗人施补华描写红柳:萧萧迎马白杨树,的的娇人红柳花。当地老百姓说:看见红柳的地方,沙漠就快到了尽头,就接近了绿洲。 茅盾在《白杨礼赞》中,把白杨比喻成西北戈壁上的伟丈夫,那沙漠红柳该是沙漠瀚海里的奇女子。白杨伟岸,红柳静美,一张一弛,携手护佑着风沙肆虐的绿洲,成为新疆人心中坚强和美丽的精神象征,谱写着大西北的别样风采。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 21:52 , Processed in 1.154407 second(s), 2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