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身边的印记(一)

2016-11-3 13:33| 发布者: 上官紫| 查看: 141| 评论: 0|原作者: 大乌珠

摘要: 身边的印记(一) ——参加全国知青出版物及作品展记【帖首语】 参加全国知青出版物及作品展回来已经很多天了,可一直面对千余张在会场所拍摄的照片和那股浓浓的知青情缘而不知何从下手,因为我不想仅仅只是 ...
                             身边的印记(一)
                     ——参加全国知青出版物及作品展记
【帖首语】    
参加全国知青出版物及作品展回来已经很多天了,可一直面对千余张在会场所拍摄的照片和那股浓浓的知青情缘而不知何从下手,因为我不想仅仅只是像流水账那样写一段实情文字,传几张相关的照片完成任务,而是想用一种新的出行记录方式来完成此次北京之行的全过程。然而,任何新的尝试都是有个过程的,也许会失败(无人问津),但做过了,就像相似的创作那样,从中一定会得到某些启示与乐趣!
而指导我这样想做的理念就来自一次参观——
A.jpg
档案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东西都可能成为档案,一张车票、一面锦旗、一件古董……
20146月,浙江省档案馆在省图书馆举办了一次以“你的故事,我们的历史”为主题的大型展览,展会通过不一样的视角——家庭档案中所保存的老照片、日记本、记账本、收藏品、各种奖状、票证、证书、证件、纪念物、手稿、实物等,以它们的丰富变迁,细数了百姓生活的真实故事,体会人生轨迹的丰富多彩,描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最生动的画面。
20165月,浙江省档案馆又在新馆(城西)开设了“身边的档案”展览主题板块,向全社会开展征集活动。
为此,本人也借以这种身边的事例来尝试做一次类似话题的家庭档案帖子,以传递家庭档案记录的新理念,传播档案文化的独特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类实际生活的活动中来。
你的一小步,社会的一大步。
B.jpg



01.jpg
01、2016年1020日(星期四),清早5点多就起床,为的是赶乘高铁动车从杭州到北京参加“全国知青出版物及作品展”。这次为了做这档“档案”的新帖子,故十分注意收集身边的相关凭证,像虽然是用老年卡乘坐的公交车,但还是去拿了二元钱的票子,而去北京的列车车票那就不在话下了。



02.jpg
02、杭州首条地铁1号线于2007年3月开建,并于2012年11月通车,全长54公里,建有34个站。而当时的所购买的乘车卡上都印有钱塘江和西湖等风景图案(最上面这张),可如今的卡上只是印了些抽象的图案,二者相比很不相称(后二张)。

03.jpg
03、为纪念这次G20杭州峰会的召开,杭州市地铁集团公开发售杭州地铁G20峰会纪念套票,售价180元/套,一套十张10张为背景图,似乎做得看不清),每张可乘坐杭州地铁一次。纪念套票票面选用了峰会主会场、钱江新城、西湖、京杭大运河、西溪湿地、钱江潮、武林广场、杭州东站等杭州实景照片;票册采用手绘城市风貌的艺术方式,充分彰显杭州城市新风貌



04.jpg
04、我所乘坐的G58动车在8点52分准点发车,南方大地一路时有小雨,列车途经长兴、漂水、南京南、枣庄、曲阜南、济南南、徐州东、德州北、北京南,谁知这样的高速列车还是晚了点(营运时间6个多小时),虽时分晚得并不多,但让人费解!

05.jpg
05、当晚,北京知青李树海冒雨带我从南站乘坐665公交2个小时到地铁荣京东街站,再乘坐兴50路小公交1个小时到南大红门,此时天完全黑了,雨也下得更大了,可离目的地南六环边上的“绿得金”尚有40多分钟的路程,但是此段路无公交车可乘坐,我只得拖着拉杆箱步行前往。而此时的海哥因要赶乘回市区的车而先走了。



06.jpg
06、就这样,冒着雨,摸着黑,从大路再拐到小路,任凭雨水与迎面驶来的车辆所溅起的污水,一路一脚深一脚浅的积水把我的鞋袜与裤子早已打湿了透了,但为了心中的那个念想,仍坚持大步地向前。当走了半个来小时,远远望去一座小桥上有红绿灯光,再走近一点看清了“绿得金生态园”几个字,顿时兴奋起来,似乎一点也不觉得累了。

07.jpg
07我过了桥继续向前走到一个有自动栏杆的门,也没见到有人值班或接待,只见到许多车辆往左边一条通道开去,我也就拖着行李箱跟着走,可走过一个拐弯快上跨街天桥时,越看越不像个生态园,也越来越黑了,即打电话给海哥询问后,这才肯定是走错了,说是绿得金就在一过桥的右边。哎,只得调头回走,又是深一脚浅一脚的,任凭雨水打湿了衣身,终于跨进了黑洞洞的绿得金大门,朝着远处有亮光的尽头吃力地走去。



08.jpg
08走了一半总算看到了像是生态园的工作人员,等问清接待住地,进入了只有四人间的客房坐下,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房间内已有哈尔滨知青老赵一人刚先我一步入住。听他说,除了下午来的20几位天津、四川、上海知青,再也没别地的知青到来过。我就先换下打湿的衣裤,即抓紧拿出带来的笔记本电脑写起日记来,并不时地与比我大四岁,是当年老高三的老赵聊天。(上图左下角为绿得金住宿收据,工作人员声称发票用完。右上角为绿得金10元的自助早餐券,而午、晚各60元的餐费却无凭证。)

09.jpg
09绿得金全称是“绿得金农业生态观光园”,所处之地是明代著名的皇家猎场。乾隆五十六年(1791),乾隆猎于麋鹿园,不禁又忆起当年的南巡之事,甚有感怀。其宠臣和绅察颜曰:“此地(麋鹿园)景致尽是北方秀色,秋冬绿景尽尽,臣认为可圈一园林,引温汤湖泊,四周仿江南丽景,并室内置奇 。如此,外有北方景致,内有江南风情,圣上可足不出京而尽览天下美景。乾隆大喜,命和绅督办此事,时五十七年(1792年)和绅献绿园图纸于乾隆帝,工程浩繁,史所罕见。但随后数年,天灾、民变及官场腐败等现象不绝,绿园建设时断时续。后和绅入狱被赐死,此工程亦被废。



10.jpg
10、在建园的工匠里,有一和绅府总管刘全的本家兄弟名刘二,后几经周折,拿到绿园建造工程图纸,同时为防牵连,携家眷逃到直隶辖区保定府(今河北保定市)隐居。刘二故后,其图纸流落民间。1998年,刘志辉先生在家乡得到流落民间的绿园建造图纸,经过多方考证,于2001年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鹿园(原址)开始修建北京绿园。

11.jpg
11、而如今的北京绿得金现代生态园成立于2001年8月23日,注册资金5000万,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3810亩,包括人工湖水面娱乐设施100亩。绿得金特色生态Mall与国际时尚紧密接轨,涵盖高科技农业产业孵化器、生态旅游、体验旅游、康体健身、温泉洗浴、绿色餐饮、仿古客房、文艺表演、大型展览、商务会议、果蔬采摘、垂钓烧烤、水面设施、旅游房产、购物娱乐、绿地养护、科普教育、花卉奇石展示等,是一个多元化、全天候、高品位的休闲度假综合中心。



12.jpg
12、秉承“做活水文化,做秀热带园,做新生态园”的经营理念,凭借其地理优势、便捷交通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打造京城旅游度假领域内健康元素、时尚元素、休闲元素有机结合的完美之作,是值得一游的室内生态水文化休闲园。

13.jpg
13也许昨天冒雨赶路累了,一早醒来快7点,急忙起床洗漱,因鞋袜被雨水打湿,也只得穿客房的拖鞋先去吃早餐,餐后与老赵回房稍作休息就顺着房内、园内满是翠绿和大小各种装饰的漂亮道路向展场走去,途中在几间大屋里还看见好几尊大小不同,站卧不一的菩萨,看来这位早年从保定来此创业的老板也信这个。



14.jpg
14当一进入书展会场,顿时被一股浓浓的知青情缘、气氛所感染,尤其是会展上那长长的二排不计其数的各种知青书刊、报纸和音像制品,让我觉得似曾哪里见过,那些作者又像是在哪里相遇?更还有会场上那些知青的旗帜与各种宣传知青出版物的挂图,让与会者看了热血飞腾!

15.jpg
15据了解,因书展会场安排在北京的南六环边上,而天津知青过来只要半个来小时即可,所以此次他们来的人与送展的书都是前所未有的多。看到他们的作品和这些旗帜,让人会想到什么叫作团结!



16.jpg
16、因我们住在出版展同一个场地,故去到书展会地场相当便捷,当我们来到会场时仅仅只有比较早的几位中国知青网和老知青网的“指挥”与“志愿者”,所以我们能拍摄到人较少的书展活动场面。我抓紧拍,老赵却去找他送展的作品和喜欢看的书。

17.jpg
17在老赵那张“黑龙江毛泽东书法研究会”奇特的名片背后写到:赵瑞政,19461112日出生,湖北荆州人,中共党员。1968年下乡黑龙江黑河兵团,1982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毛泽东哲学思想专业研究生毕业,获黑龙江大学哲学硕士学位。现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科顾委专家、红色收藏之友联谊会成员。
此次老赵送展书有五册,其中以他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描述了新时期我国阶层关系发展的轨迹《阶层关系和谐发展之路》,得到了黑龙江省委领导的支持。



18.jpg
18、在书展的大厅里,墙上有中国知青网制作的不少挂图,积极介绍了网站的发展与步伐。尤其在场免费向知青赠阅的大量编印了精美的《知青·中国》期刊,颇受广大知青的热情欢迎。
19.jpg
19、书展上,老知青网还特邀著名画家刘伟、魏青作品联展,并现场购书赠画,也引起了知青们的积极参观与关注。



20.jpg
20、书展墙上除了挂有本次书展作品的图帖外,还专门介绍了北京、无锡、重庆及插队延安等知青的一些作品。

21.jpg
21、还专场设有长篇小说《爱情交响曲》、《冷水悲歌》、《母家湾》作者签售现场。同时书展上还特设了中国知青网马运昌、黑龙江兵团网吕书奎等等不少个人收藏及河南地区知青作品展出。



22.jpg
22、虽然,送展的知青网友从通知上都知道,报刊杂志和音像制品任何国家级别的博物馆、图书馆都不予收藏,但还是有大量的音像制品(部份作者还免费赠送)、各时期的知青报刊寄到组委会。

23.jpg
23、书展组委会着重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纪录·视角》栏目专题摄影组,专程来会场采访多名书展作品作者,并拍摄了书展会场全过程;期间,组委会还在绿得金二楼会议室举行了相关作者与作家的座谈交流会。



24.jpg
24、在此,我们所要感谢的是中知网、老知网以及协办的各相关单位与组织,正因为有了这些可敬可爱的热心人,这才又有了一次全国各地知青的大聚会。
25.jpg
25、这里特别要提到是老知青网千秋缘站长,为了举办此次书展,从5月带领大家一直忙到10月,前一天还在绿得金一起布展,可身体劳累生病致使服药过敏而住院,让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参加书展,失去了一次与全国各地来京参展的知青网友们见面的机会。
25-2.jpg



26.jpg
26、此次我们杭州送展了《远行的青春》图册、《迁徙的人生》、《浙江大学前传》、《浙江知青网文摘》全套6册、《岁月如画》、《苦乐年华》、《浙兵岁月》3册、《以知青的名义》、《情系平山》、《永恒的瞬间》、《风雨五十年》。在这里特别要表扬浙知网月雅湖和耕田佬二位版主,自费邮寄了以上书籍与光盘。

27.jpg
27、而书展上的不少书籍,都由首都图书馆和中国出版物博物馆(筹)收藏。只要是首都图书馆将收藏的都会给作者一本纸质荣誉证书,而中国出版物博物馆(筹)只能给了一张统一的证书,所以没得到证书的,均可向老知青网索要电子荣誉证书。



28.jpg
28、浙江宁波也选送了《东方知青网文集》、《留在远方的脚印》,而戴晓林所送展的报道当年回乡《握手69》创刊号报纸,得到了参会者的高度赞扬。本人在个人收藏展位上还看到了《宁波知青赴新疆45周年纪念册》和《宁波知青的足迹》二册。

29.jpg
29、此次书展后,老知青网还专门统一制作了电子荣誉证书(黄色),让没有能得到证书的作者留作纪念。电子荣誉证书制作得相当精致,看上去似乎比纸质得还要亮眼(红色),弄得参展知情作者纷纷上网索要。
    据悉,这次全国作者直接邮寄递送参加书展的有300余册书籍、报刊杂志,光盘影像200余件,个人、集体参展的达600余册。



30.jpg
30、在书展会场的同时,上下午还举行了二场文艺演出。开幕式由中国知青网理事长周秉和致辞
各位来宾,各位知青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借绿得金生态观光园的一块宝地,举办了首届《全国知青出版物及作品展》,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肯定,值得庆贺,值得称赞的大好事!
    在这里我们感谢绿得金生态观光园的宝贵支持!感谢知青朋友们的积极参与,光临展会!
    《全国知青出版物及作品展》,是我们中国知青网和老知青网一起组织、策划、筹办的又一次全国范围的知青活动,同时还联合了廊坊知青网、天津知青网等很多兄弟网站,共同进行宣传,征集了千余种书籍杂志,带到展会上展出。大家也是分工协作,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在没有外援的帮助下,克服困难,解决了场地问题,终于使书展顺利开幕!
    在知青从庆祝40周年前后开始的聚会、回第二故乡、成立各种知青组织、涌出很多文艺团队等等,到今天的全国各地都有知青的组织和活动,知青博物馆、知青林园、知青养老基地等应运而生的繁盛时期。
    在这多元化的进程中,渐渐地延析出大批的知青文学作品和期刊杂志、影视光盘等,经过时间的积淀,这些就是知青历史的精髓和知青文化的精华。
    今天我们办的书展,仅仅是全国各地知青文化作品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些文化作品折射出来的社会效应是巨大的,正是因为知青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也就越来越体现了知青文化的重要社会作用,体现了在老知青晚年生活中的举足分量。
    所以,不管是正式出版物还是没有书号的作品,都是老知青一代人的历史追溯,心灵写照。都是作者的心血讴歌,笔耕不辍。展会上的作品也一定会受到广大知青朋友们的好评和学习。
    在这些作品中,最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老知青的精神情怀,体现了我们老知青的才华风貌,体现了我们老知青与共和国同命运的承载和担当!这就是我们知青一代人的骄傲!
    在展会上,还有知青朋友签送或签售自己的作品,我们中国知青网也有期刊《知青·中国》赠送。
    最后让我衷心的祝贺前来参展的老知青朋友们,乘兴而来,满载而归,书海遨游,大有裨益!
    谢谢大家!
                  2016年10月22日
31-.jpg



32.jpg33.jpg34.jpg


35.jpg36.jpg37.jpg


38.jpg
38、这次在展会上,让我见证了这样二位敬佩的老知青:一位是中国知青网超级版主龙行天下,我与他相识在中知网上,每每网有什么问题都向他请教;一位是天津知青网的孙伯江,他夫妇俩的事迹曾经感动过中华大地上每一位有良知的人。他们年轻时从同一起跑线上出发,现在又一样坐着轮椅生活,这次终于在书展上相互握手。
                  梦(龙行天下
    两张普通的轮椅终于凑到了一起,
    两张熟悉的面庞终于在现实中相见,
    当年的上山下乡把我们一同送到广袤无垠的内蒙古草原,
    后来的友情渴望又让我们在网络上相逢互见,
    然而终于由于一在津门一在京城,
    两个人又都是出门艰难,
    几年来一直不曾得以相会,
    存在的只有相互间越来越浓的思念。
    是书展让我们把数载的梦想得圆,
    是伯江的心血浇灌出这次实在难得的会面,
    众多的朋友为此付出默默的奉献,
才最终促成了这场激动人心的相见。
    天津这边是家人亲友同车护送,
    京城这边是两位朋友把警卫来充,
    混混路途挡不住我们相会的决心,
双手相握时不由得眼泪在眼眶中滚涌。
    心中存了无数句想说的话,
    只想对对方把心撕开进行倾诉,
    见面后却只剩下有限的几句在不停地重复,
    好在相互间心心相印总能够互相读出,
    兄弟俩加上让人敬佩的桂荣,
    六只手相互紧握心更贴到了一处,
    当年的草原陶冶了我们毕生的心胸,
如今的相会又见证了我们草原儿女的感悟。
    一本厚重如山的《大爱永恒》,
    是伯江六年多全部心血的付出,
    她真实地再现了桂荣数十年的无私大爱,
    她震撼了更多知青朋友友爱之情的积极展露,
    有曾经素不相识的刘国胜慷慨挥手的数万元全额资助,
    还有友人老齐主动奔波帮助到处送书的自觉服务,
    更有不知多少人听闻桂荣事迹后的真心感叹,
也有多少捧读了此书后扪心自问式的长呼。
    相互间有见面时间虽然短暂,
    留存下的精彩镜头却能永驻,
    挥挥手彼此互道珍重,
    归去后又接到伯江第一时间的嘱咐,
    让我们为了彼此全都好好保重吧,
    夕阳时代的生活毕竟还是非常的丰富,
    让我们在心中永远念着彼此,
让我们的生活由此获得更加热切和诚挚的丰富。
    龙行天下语:同我握手的这位是一个天津下乡到内蒙古的老知青,叫孙伯江。他娶了当地蒙古族姑娘尹桂荣为妻,婚后才两年零四个月时,孙伯江在工地受伤变成了高位截瘫,尹桂荣不离不弃地精心伺候了他已经近四十年了,孙伯江将两人间这段刻骨铭心的大爱写成一本厚达八十二万字的《大爱永恒》,在曾经素不相识的另一位老知青刘国胜的慷慨全额资助下得以顺利出版。我与孙伯江在网络论坛上神交已达数年,昨天在北京南六环绿得金生态园召开的全国知青出版物及作品展大会上才得以第一次相见。于是有感写下此篇。



本帖最后由 大乌珠 于 2016-11-2 23:00 编辑

39.jpg
39、我是在一次中央文明委每年举行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上得知孙伯江的情况,后来通过中知网与他取得了联系,我们经常在QQ上互相问候。此次进京参加全国知青书展,其中一点就是想与老朋友见面,并为他带去杭州图书馆为我们杭州知青编印的《迁徙的人生》。
    孙伯江的大作《大爱永恒》在新华书店购买不到,如果哪位网友想购买可与他联系,手机:13299930885、QQ:1062767091联系。并在此祝孙伯江夫妇身体安康!



本帖最后由 大乌珠 于 2016-11-2 23:05 编辑

40.jpg
40、一直来,与中知网不少网友经常在网上商谈相关事宜,尤其是“文华胡同”,我为了做一档文革时我们杭州红卫兵冲击京西宾馆的帖子,还请他帮忙拍摄宾馆如今的外貌。而这次进京双方却都忙于拍照倒是擦肩而过,遗憾得我只有去他拍摄的照片中寻找,总算是找到了以上几张。



41.jpg
41、要走了,我带着依依不舍的那份情感,乘坐高铁动车返杭,一路上想得最多的就是我们这特殊的一代,个个都已渐渐老去,我们一定要珍惜尚剩不多的岁月,让自己尽可能地过上一个幸福的晚年。
    在列车上,看到有德州扒鸡卖,我毫不犹豫地掏出58元,因为想到文 革大串连时,当年从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后回杭,曾特意在德州车站下车,去到扒鸡厂购买的那段往事。
                                             2016、11、1

注:帖子中除几张图片由中知网和老知网网友拍摄外,其余均出自本人之手。

    【全帖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5 18:25 , Processed in 1.419603 second(s), 2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