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经一:酒友称呼 想必您一定听说过酒鬼、酒腻子,但您知道酒星、酒包吗?别着急,待我一一为您道来。过去老北京四合院里喜欢喝酒的人多,其称呼也各不相同。 “酒友”是泛称,指那些以酒为友,时不常地聚在一起饮酒谈天的人,既是一种感情的交流,也是休闲的一种方式。 而“酒星”是指酒量很大,但不是天天喝,要喝就喝个痛快,甭管喝多少,也跟没事儿似的,该干什么干什么的人,使人另眼相待,一般人不敢轻易和他们坐在一起喝酒。 “酒包”是那些酒量大,每顿儿都要喝上四两半斤的,而且多是高度的白酒,时不常就高一回。 “酒腻子”相对来说酒量并不见得很大,但天天离不开酒,顿儿、顿儿少不了酒,一天能喝八顿儿,每顿儿也就二两,酒菜也简单,一根黄瓜或一把花生米就齐了,有时候就白嘴儿喝,一喝高了准生事儿,是胡同里最让人瞧不起的人。 “酒鬼”是对那些嗜酒如命,整天不务正业,除了酒没有别的,经常喝得醉醺醺人的贬称,正经喝酒的人很少和这些人坐在一起喝酒。 酒经二:酒友等级 都说人分三六九等,这喝酒的人同样也有等级划分,而且各等还有各等不同的感受。不信,您看: 一等为“抿”,就是轻轻地用嘴在酒杯上抿上几小口,顿觉爽快,最多喝一两来酒,使人心情舒畅。 二等为“品”,就是用嘴一小口一小口地慢品,二两酒下肚,给人有一种陶然之感,心明气爽,恰到好处。 三等为“喝”,三两的杯子,三口两口下去后,便有了微醉,一觉睡过来,神志明白,该干什么干什么。 四等为“饮”,喝酒如喝凉水,四两起步,喝着、喝着话就多了,两眼犯直,醉眼朦胧,走起路来脚底下没根儿。 五等为“灌”,总恨那酒下去的慢,端起杯子仰口而进,半斤酒下去,就大醉了,语言不清,哭笑不能自控,最容易耍酒疯。 六等为“吹”,喝酒不用杯子,直接用瓶子嘴对嘴,与其说是喝酒,不如说是往肚子里顺,一会儿就酩酊如泥,人事不知。 用老北京人的话说,这喝酒“二等”为佳,“三等”要即可而止,要是喝到“五等”就没什么劲了。您看,这“酒经”是不是很有道理呢? 听说,过去不少老北京酒友对此还是很认可的。都说“杯中之物堪以乐,一饮魂销万古愁”,但推杯换盏间,我们还是更应该关注健康,量力而行。好一口的朋友们,尝做二等酒民,岂不乐哉。 (文字来源:北京范儿 画:马海方 老北京民俗画家)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5 18:25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2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