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伟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知青歌曲受众情况调查问卷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1#
发表于 2013-11-13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2#
发表于 2013-11-13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3#
发表于 2013-11-13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4#
发表于 2013-11-13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5#
发表于 2013-11-13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壮哉孙伟 作者:宝嘉


 

壮哉孙伟

2012年,对于孙伟而言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自1998年编著《青春咏叹--知青喜爱的歌》以来,历经了十四年的收集编撰,他的又一本知青歌集《青春咏叹续集》问世。

孙伟,生于1957年。高中毕业后插队当了三年知青,1978年返城,当过工人、工会干部、党务干部。云南曲靖地区作家协会会员、云南曲靖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发表文学、音乐作品多件。

编著知青歌曲集,是他从十七岁起就一直魂牵梦绕的心愿。第一本歌集完成于他四十一岁,中间的时间跨度是二十四年;到新集子问世,又是一个十年。这是怎样的三十四年啊!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更没有灯火通明的舞台,只有清贫、困苦、孤独与艰难如影随形。而孙伟,正是在为稻粮谋的同时,不仅要面对出版经费的压力,更要勤奋而坚忍地查找那些零落在山南海北的线索,把那装着千百万人的青春歌哭的泛黄的资料,字斟句酌地整理成完整的曲谱和歌词。当岁月流逝,世事浮沉,那些仅仅在口头流传的歌曲几近湮没的时候,他仿佛是一个海边的拾贝人,淘沙砾石,将埋藏在泥沙中的一颗一颗珍珠发现出来,串缀起来,将一代人的青春烙印复原,将历史的真实面貌重新呈现给世人……是什么在支撑着他?

孙伟在第二本歌集的内容终于整理成册时感慨地说:"距离第一本知青歌曲集《青春咏叹》的出版,又是一个十年过去,其中滋味一言难尽。自知青歌曲集《青春咏叹》出版后,我以为我解脱了,自认为了却了当年发出的誓言,可以身心松弛地去过一个正常人应该享有的生活了。可是不然,随着知青歌曲集《青春咏叹》飞向一个个具体的人手中,作为反馈,那一份份从箱子底翻出的泛黄的手抄歌本或曲谱、那一首首从记忆深处搜寻而出通过网络语音或电话的歌唱、那些关于知青歌曲的传说与故事又不断地传送到我的案头,随着那些音符与字词,我哭,我笑,我沮丧,我欣喜若狂,我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突然地发觉,知青歌曲集《青春咏叹》的出版,不是一个完全终止式,甚至连一个乐章都算不上,也许仅仅是一个乐段?我知道,我完了,还得继续做下去。欲罢不能,只有再踏上这条路,去重复采访、搜寻、比对、勘误、考证、录入的过程。这路啊,太漫长,太艰辛!一个人孤独地走,那种寂寞、清苦、压抑你向谁诉?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而我现在有的,却不是什么悔不悔,只感觉身心交瘁精疲力竭,想的,仅仅是不可愧对了那无数个无私地向我提供知青歌曲的人们,不可愧对期盼着这本沾满他们青春印记的歌曲集早日出版的知青们,不可愧对少之又少的一直关注、研究知青音乐生活的学者对这本歌集给予的支持与希望。于是,走着,熬着,焦虑着,狂躁着,贫穷着,委屈着,愤怒着,隐忍着,郁闷着……竟就又是一个十年,手头便有了这厚厚一叠稿子。"这两本歌集一共收编了320首(各160首)知青一代几乎都耳熟能详的歌曲。孙伟不愧为音乐人,对歌集的体例编排独具匠心。两本歌集,每本的目录本身就是一部奏鸣曲,依序由"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大部分(第一集)和"热情奏鸣"、"悲怆咏叹"、"生命宣叙"和"青春回旋"四个乐章(第二集)组成。

收入呈示部或热情奏鸣乐章的曲目如高举革命大旗、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我们走在大路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革命知识青年之歌、革命青年奔向前方(第一集)以及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广阔天地炼红心等为毛语录谱写的歌曲(第二集)。这些曲目的特点是沉重、有力甚至粗暴、令人不安,作为主部主题展示了当年的政治环境和主旋律。但同时,在这一乐章也出现了如送你一束沙枣花、丰收歌、青年友谊圆舞曲、滇池圆舞曲、草原晨曲、边疆处处赛江南等温婉亲切的旋律作为副部主题。两个主题交替出现,相互对比,呈现了下乡之初知青们对歌曲风格喜爱程度的复杂性。

第一集的展开部又分为"悲怆咏叹"和"生命宣叙"两个乐段,和第二集中的"悲怆咏叹"、"生命宣叙"两个乐章相对应。其中的"悲怆咏叹"部分可以说是两本歌集的精华之所在,因为这些是以思念故乡和亲人以及向往爱情为主题的知青原创、改编或填词作品,是名符其实的"知青歌曲"。尽管有时不免失之于粗砺、稚拙,但那恰恰是他们当时最真实的状态。知青一代的觉醒,就是由正视自己的现状自己的内心开始的。被尊为"中国摇滚教父"的崔健曾说:"摇滚是城市里的信天游。"而"知青歌曲"又何尝不是?在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历程中,"文革"期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中产生的"知青歌曲"始终作为强势文化的对立面而游离于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其创作和流传都处于"地下"的状态。甚至在其后的中国现代音乐史的研究中,也始终是一段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的空白。然而它是中国现代音乐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在当时流传甚广,影响甚大,而且对于当下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且请看两本歌集中这一乐章的曲目:

知青之歌/南京知青之歌/告别南京/昆明知青之歌/重庆知青之歌/望断蓉城山/西知青/告别广州/我的故乡沈阳/相逢在北京/列车曲/火车慢些走/妈妈别流泪/望家乡/小小油灯/在遥远的地方/从地角到天边/人生旅途/知哥下乡/伤感牛车/精神病患者/小路弯弯/醉得我摇摇头/梦团圆/流浪之歌/四季流浪/流浪的人归来/幸福谣/囚歌/知哥知妹对唱/一封来信/眼波流/雨声/少女的心/秋天的云/"情歌"/松花江水/菜花黄/知青恋歌/知青点夜话(第一集)

我的家乡/北京知青歌/再见吧北京/广州知青歌/长春我的家乡/福建知青之歌/南宁知青之歌/新疆知青恋歌/青岛知青之歌/汕头可爱的家乡/昆明知青小调/沈阳知青小调/哈尔滨的姑娘/鸭绿江之夜/营口知青歌/松花江水/武汉知青歌/重庆知青歌/重庆之恋/重庆城啊我的家乡/知青别故乡/再见吧家乡/再见吧亲人/我站在船栏旁/故乡之恋/思乡的月光/送君/请问朋友来自何方/列车你慢点走/北大荒永远是家乡/锁链/草原夜歌/洪山头的汽笛在响/命真苦/知青八唱/知青苦风雨/天涯路/寒风吹破窗户纸/想你在梦里/天涯孤客/光棍之歌/这种日子怎么过/知识青年没老婆/春归燕/英孜/钞票/月儿在天上/没有车票钱/大雁请你捎封信/路上走着的少女/痛苦幸福因为你/勿忘我/不是我不爱你/有你就欢乐/娜娜之歌/石竹花/月上东山/雪花飘心头/精神病患者/一人走向内蒙古/从北京到延安/亲爱的朋友/诙谐小曲/我是一个流浪汉/知青四季/怀念/请愿歌/恨气歌/请愿团团歌/望乡曲/思乡曲(第二集)

曾经在陕北下乡的史铁生在《插队的故事》里讲过和歌曲《锁链》有关的一个故事,这应该是这首歌的"本事":

"有个知青自己作的歌儿,你们知道吗?"那是当年在知青中很流行的一支歌。关于这支歌,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

条条锁链锁住了我,锁不住我唱给你心中的歌,歌儿有血又有泪,伴随你同车轮飞,伴随你同车轮飞……

据说,有几个插队知识青年,当然是男的,老高中的,称得上是"玩主"。"玩主"的意思,大约就是风流倜傥兼而放荡不羁吧!大约生活也没给他们什么好脸色。他们兜里钱不多,却几乎玩遍了全国的名山大川,有时靠扒车,有时靠走路。晚上也总能找到睡觉的地方,凭一副好身体。有一天他们想看看海,就到了北戴河。在那儿他们遇见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从北京来,想找她父亲的一个老战友打听她父亲被关在哪儿,但没找到,钱又花光。

生活好似逆水行舟,刻下了记忆在心头,在心头啊,红似火,年轻的伙伴你可记得?可记得?

北戴河也正是冬天,但他们还是跳到海里去游了一通。远处的海滩上,站着那个茫然无措的小姑娘。"看来,那个丫头不俗气,"他们说。他们正想吸收个把女友参加他们的"旅游团",那会更浪漫些。"不行,那才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儿。""你想要什么?老太太?""说真的,那小丫头儿可是长得够精神。""离这么远你就看出来了?""昨儿我在饭馆里就看见她了,一个人坐着,光喝水。"当天,他们在饭馆里又碰见了那个小姑娘。"哎嘿,你吃点什么?"其中一个跟她搭话。"我不,我就是渴,"小姑娘说。"跟我们一块儿吃点儿吧。""我不,我有话梅。"小姑娘说。"话梅?"几个小伙子笑起来:"话梅能当饭吃?"

袋中的话梅碗中的酒,忘不掉我海边的小朋友……你像妹妹我像哥,赤心中燃起友谊的火……

他们和她相识了,互相了解了。他们和她一块在海边玩了好几天。爬山的时候,他们轮流挽扶她。游泳时,她坐在岸边给他们看衣服。她说,她哥哥也去插队了,如果她哥哥在这儿,也敢跳到那么冷的水里去游泳。她吃他们买的饭,他们也吃她的话梅。

"哎嘿,你带这么多话梅干嘛?""我爸爸最爱吃话梅。和我。" "说中国话,什么和你?""我爸爸和我。这你都听不懂呀?""我以为你爸爸最爱吃话梅和你呢。"小姑娘就笑个不停。"我说,你妈就这么放心?""不是。妈妈不让我来,妈妈说张叔叔可能不会见我。"小伙子们都不笑了,含着话梅的嘴都停了蠕动,仿佛吃话梅吃出了别的味道。他们沉默一阵,望着海上的几面灰帆。"你应该听你妈的话,"其中一个说。"不会的,我小时候,张叔叔对我特别好呀?""小时候?现在你长大了?""我说的是更小的时候,这你都不懂?""今天你又去找他了?""他还是没回来。""他不会回来了。""听我的,没错儿。""不是!他真是没在家。""他家里的人怎么不让你进去?""只有张叔叔认识我,别人都不认识我。这你都不信?"……

人生的路啊雪花碎,听了你的经历我暗流泪,泪水浸湿了衣衫,相逢唯恨相见晚……

据说,他们之中的一个深深地爱上了那个小姑娘,只是得等她长大。他就写下这歌词,另一个人给谱了曲。

他们和她分手了。他们回到插队的地方去,给她买了一张回北京的车票,那是他们头一回正正经经地花钱买了一张车票。……

精神的压抑和物质精神的极度贫乏,使知青对那"高、强、响"的文革歌曲、样板戏、语录歌产生了排斥情绪,叛逆者们一把扯去了"黄歌"的封条,率先解放了一大批中外歌曲。不仅如此,他们还超前地"享受"了港、澳、台的流行曲。此举各地知青又是惊人的一致(孙伟语)。

孙伟在两本歌集中的"生命宣叙"乐章共收集了64首歌曲,有苏武牧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婚誓等中国名歌,念故乡、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可爱的家乡、故乡的亲人、深深的海洋、红河村等外国名歌,还有绿岛小夜曲、美酒加咖啡、窗外下着毛毛雨、橄榄树等港台歌曲。这一乐章的旋律或沧桑忧郁,或悠扬浪漫。其实还有一首舒伯特的《土拨鼠》,是当年知青们经常边走边唱的歌:"我曾走过许多地方,把土拨鼠带在身旁;为了生活我到处流浪,带土拨鼠在身旁。土拨鼠啊土拨鼠,那土拨鼠陪在我身旁。……"真希望能在孙伟的下一个续集中见到这首歌。

再现部的引子是电视剧《蹉跎岁月》的主题歌《一支难忘的歌》:"青春的岁月象条河,岁月的河啊汇成歌,汇成歌……"这一部分不仅收入了许多知青题材电视剧的主题曲如《雪城》、《年轮》、《中国知青部落》、《青春祭》、《静静的白桦林》等,还收入了许多时下流行的与知青有关的歌曲如《草原恋》。作为再现部结尾的旋律是电视剧《北风那个吹》的主题曲《那时候》:"那时候的雪下得好大,深深的脚印在青春里安了家。笑也春秋,哭也冬夏。那多美呀,忘不了啦……"轻盈,柔美,恰与呈现部的孔武形成鲜明的对比。

至此,一个完美的奏鸣曲式就这样在孙伟无形指挥棒的引领下画了终结号,而我们在这音乐的起承转合中重温了历史。

记得是丰子恺说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或者也可以说,音乐是稍纵即逝的艺术。所以幸亏有孙伟,我们才能留住音乐,留住历史。

壮哉,孙伟!

                                                                     2012年末写于北京

                                            (2013年1月刊于南加州中国知青协会会刊总第15期)


宝嘉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6#
发表于 2013-11-13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咏叹调》,一代人最后的咏叹…… 作者:胡发云


 

 《知青咏叹调》,一代人最后的咏叹……

今天收到云南知青音乐家孙伟的《知青咏叹调》续集。这本书在第一集出版之后,历经六年,才得以面世。以至于我都忘了当年给这本书写过一篇序。

写序时我与孙伟尚未谋面,如今我已两次去昆明,都是孙伟去机场接送,还在他的乐器店买了一把大提琴并当时就和他在店里合奏起来,他拉手风琴。

这本书所以难产,我想是因为里面收集了一些知青原创歌曲,和当时那些主旋律歌曲相比,这些歌当然很灰暗,很消沉,很伤感,很小资。但正因为这样,它们也就更真实,更可贵。其中很多词曲作者都署名“佚名”,希望他们都还健在,并能跟孙伟联系。

                                                                             2012-06-03

将我六年前为这本书写的序附在下面:

  那些难以忘怀的歌

许多年前,有一部关于知青的电视剧。情节早已忘记,那歌却还记得:岁月的河啊汇成歌,一支歌,一支难以忘怀的歌……我想,有过知青生活的人,都会有一些难以忘怀的歌,从来不用想起,永远不会忘记。

音乐常常有这样神秘的力量,它的半段旋律,它的一句歌词,会带着你的一段生命岁月,穿透漫漫时空,深深隽刻在你的心中,不意间,就让你看见了当初的一切。

文革中历时十年的上山下乡运动,让数以千万计的青少年得到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十年中,在狂热,坚韧,劳累,饥饿,孤独,屈辱,绝望或梦想中,总有一种温暖又感伤的东西,抚慰着他们的心,这就是他们喜爱的歌,他们改编的歌,他们创作的歌……。

我不知道,古往今来,还有没有像知青这样一个奇特又庞大的社会群体;也不知道,还有哪一个社会群体,像知青这样与音乐与歌结下如此深刻如此悠远的不解之缘,以至数十年之后,有了一个叫做“知青歌曲”的艺术门类。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音乐是上帝给人们的另一种语言――一种更真实、更深切,与心灵更接近的语言。世上如果没有音乐,人类将更加粗鄙,更加麻木,也更加孤独。

如果说文字语言常常是强暴人们思想的工具,那么,音乐则常常在冥冥之中拯救着人们的灵魂――即便是那些充满说教,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音乐,也常常被一个个具体的人用自己的心灵重新解读,变成我曾说过的能指与所指的分裂。比如将《怒潮》中的“送别”,唱成自己与友人,恋人的分别。苏联歌曲《小路》成为“黄歌”后,一些知青便将“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改成“跟着我的战友上战场”,但那心绪,依然是爱人的心绪。所以,有一段时间,网上争议一些革命歌曲――如《十送红军》。我想,这其中的拥护者与反对者都忽略了音乐的模糊性与解构性,心态多少也被意识形态化了。往深处分析,许多当初听这首歌,唱这首歌的少男少女,其实是被它那种缠绵怅惘之情击中了青春期的心灵,让这音乐沉淀在自己青春生命之中了。那歌词所表达的革命之外壳,其实与他们当初的生命体验并没有血肉的联系――许多年后,当他们又一次听见这首歌,再一次击中他们的,依然是旋律――也就是音乐,如果单单将那歌词念给他们听听,会如何?

在一个无法自由创作音乐,选择音乐的时代,人们依然顽强地透过社会可能给他们的、非常有限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灵。所以,这一代人注定了要在一种非常奇特非常尴尬的音乐环境中成长并发明了独特的对音乐的诠释,但愿上一代不要失望,下一代不要苛求。

十年前,武汉一批老知青组建了一个艺术团,为上山下乡三十周年准备一台晚会,晚会主打节目,是几组知青喜爱的歌曲——他们还曾是祖国的花朵时期的少儿歌曲,青年时代的红色歌曲,插队之后的俄苏歌曲,中外经典名歌,还有自己改编创作的歌曲……两小时,数十首歌,浓缩了他们的一生。难以忘怀的歌,难以言说的一生。无数次的排练,许多次的演出,那些年近半百历尽磨难伤痕累累的男人和女人,总有泪水不可抑止地从阅尽人世的眼睛里流出。这些歌许多都是革命歌曲,甚至是引导了他们走上山乡边陲不归路的旋律啊。

这本歌曲集的主编孙伟,是我交往多年又未曾谋面的老友。网上,我们曾一起聊天,唱歌,以致觉得互相间就像街坊邻里同窗旧友一样熟悉。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孙伟是一个真正的音乐人——那就是不因职业,而由内心,一生一世钟爱音乐的人,也是一个对知青与音乐有着深切体悟的人。

知青喜爱的歌,成百上千,种种色色。在辽阔的地域漫长的岁月里,去收拣整理它们,没有一种痴情与爱,没有一种责任感,是做不下去的。孙伟已经编过一本上册,那里面收集的,多是一些知青喜爱的经典歌曲。这本下册里,收集了很多原创或改编,填词的知青歌曲,显示了知青们已经有许多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苦痛自己的梦想,不再可能由别人的作品代为表达。这些歌曲可能粗糙,稚拙,灰暗,痞气……但那恰恰是他们当时最真实的状态。知青的觉醒,就是由正视自己的现状自己的内心开始的。如果他们从1966年开始,一直都万众一心豪情满怀唱着那些别人给他们写下的红色战歌一路高歌猛进到如今,那才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在武汉那一场知青晚会中,我曾写道:“我们曾从红色乌托邦的云端被狠狠摔到冰凉坚硬的现实中;我们曾认真庄严地干过许多神圣而荒唐的事;我们被误解过被冷落过,我们最珍贵的十年二十年青春岁月在身不由己的忙乱或孤独中失落了,但我们很少怨天尤人或自凄自艾,舔舔伤口包扎一下接着去干该干的事。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依然风华正茂如日中天,将成为两个世纪交接的链环。我们更多的人则在平平常常地活着,宁静地接受人生的一个新阶段。不论辉煌还是平凡,不论顺利还是坎坷,不论富裕还是清贫,我们一代知青,以自己特殊的生命岁月,在历史上凝铸成不老的青春群像,矗立着。”

如今,这代人都渐入晚景,他们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他们干过神圣的荒唐事,也经受过严酷漫长的磨练,他们中的人有一些终于走进当代的新生活,有的终于被历史拒辞于新世界的大门之外。

如今,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音乐的自由,我们能听到各种音乐,能唱各种歌曲,但在我们生命一开始的时候,时时与我们同在的那些音乐,是不可忘却了,就像泥土长进了树的年轮。

感谢孙伟为我们收集整理了这样一批宝贵的音乐史料,也感谢那些在当年苍凉的生活中,用音符与文字记录了自己心灵的作词、作曲的朋友——当我看到许多歌的作者都署名为“佚名”时,我就会有一种伤痛与温暖涌上心头,轻轻在心里问一声:你们如今在哪里?你们如今还好吗?

                                                                          
 胡发云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3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7#
发表于 2013-11-13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孙伟 作者:林子


 

   认识孙伟


    认识孙伟,因为一本知青歌曲集《青春咏叹》。

最早,是木头在饭桌上摇头晃脑斟词酌句,知道吗?知青网上一个热情洋溢的音乐家!

跟着不久,是老例三番五次在电话里催促订购歌集,迫不及待,满怀敬意,了不起!了不起!

到了今年初去云南,板筋特意提醒,到了昆明,一定要找机会见见孙伟。那小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三个平日里都颇为骄傲的男人,异口同声赞誉另一个男人!一个名字叫孙伟的男人!

深为惊诧。

忘了什么书上什么人说的,一个人的才德之高下,其准确的评定不在异性,而在同性间。

未曾认识,先声夺人!


    见到孙伟,正是昆明下了冬来第一场雪的那个黄昏。

雪停了,气温却更低,地面留着雪融后的潮湿光亮,空气裹卷着风,冷冽肃净。那个名叫孙伟的男人,非常准时地等侯在云南大学的校门前,衣裳单薄,风尘仆仆,极平凡,极朴素,仿佛刚从山野田间走过来,带着风的粗砺泥土的腥气,带着庄稼的青涩溪流的欢畅。

曾经无比熟悉的痕迹。一眼就辨认出来了。

手上的书,是给我带来的。就是那本知青歌曲集子《青春咏叹》。我刚从西双版纳归来,答应要给在那里认识的几位知青捎去。在电话里对孙伟提出这个要求,回答得毫不迟疑,没问题,会给你准备好的!声音爽朗豪气,像对多年的老朋友。

街灯在暮色缠绕中一盏一盏地亮起来。

一团一团的光晕,金黄而温暖,落在歌集素简无华的封面上,落在眼前这个男人黝黑瘦削的脸膛上。他迎着我朗朗一笑,扬起手中的书,如同邻队里那个熟悉的知青,从铺满晚霞的乡间小路向我走来,大声嚷道,给你带歌本来了……

书与人,交融一体,沉甸甸的,从一个遥远的时代走过来……真实,而又陌生;疏远,而又亲近。

竟一时茫然失措。


    西餐厅里的灯光温馨迷人,轻慢柔和的音乐水一般流淌。

他悄声说,头一回到这样的地方来哟!说着吐吐舌头又笑了,霎时间,舒展开一种顽皮天真,还有少许的羞涩与窘迫。

顿时惊怔。

眼眶一热,急忙转过了脸。寒风凛冽的街头上,来往行人匆匆,都赶着回到温暖的家。这个城市已经变得很繁荣,我熟悉的那些人,日子大都过得安稳富裕。

突然自惭形秽。

头一回极之不满自己的穿着,帽子太张扬,靴子太时尚,围巾太洋气……更不该约在了这间过分讲究的西餐厅,太熟练地叮嘱咖啡要加奶牛扒只能六成熟,太熟练地摆弄各式刀叉小心翼翼地将餐巾掖在胸前……惶惑中不禁怀疑,多年来自己去习惯了一种精致细腻的生活方式,是否刻意掩饰那一段曾经粗糙曾经苍白的人生痕迹?是否试图抹去那一段缺少温情不懂优雅不懂爱的青春记忆?


    那个晚上,我们说了那么多的话。

我们不像第一次见面,而像多年的老朋友。他非常健谈,敏锐机灵。他喜欢朗朗大笑,豪放中,竟又见一种孩童般的纯真与顽皮。

相见恨晚!

我们率性地说话,面对面地开怀大笑,不再顾忌服务生的眼光。她还那么年轻,怎么能理解我们呢?

自然,我们谈的一切几乎都与知青有关。他急于想知道我刚从西双版纳走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我告诉他,我见到了仍然留在那里的知青,男的,女的,北京去的,上海去的,夫妻双双的,携儿带孙的……我们一见如故,坐在竹楼里,坐在水库边,喝着醇香的普洱茶,吃着地道的傣家烤鱼。我们也说了很多话,说了今天,说往日;说了欢乐,说哀愁;说不尽的五味杂陈,悲喜交集;说不透的种种委屈,满怀遗恨……然后,还看了老照片,照片上的人多么年轻,河水一般清澈的目光,阳光一般灿烂的笑容……然后,还唱了歌,没唱完,却问,记得吗?记得这首歌吗?是这样唱吗?语气急切而惶恐,仿佛担心双方眼里的风霜已经太重,头上的银发已经太多,早就无情带走了青春年代里那些糅合了欢乐与悲伤、甜蜜与痛苦的记忆和声音……

我说着,急切,不择言辞,终于哽住……泪水,浸透心胸。

他听着,无言,眼里盛满忧伤。


    当然,我们还谈了艺术。

音乐、舞蹈、戏剧、文学……一样敏感一样熟悉一样热爱的话题,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旧日到今日,多少的欢悦、伤感、遗憾和失落,我们几乎不约而同地说,假如有机会合作,定能排演出一台精彩节目……

而谈得更多的,是他那知青歌集的梦想。

才知道,薄薄一本的歌集能编成多么的不容易!岁月流逝,世事浮沉,那些仅仅在口头流传的歌曲几近湮没,不得不耐心地四处寻找线索,一个人一个人地联系,将那些零碎的散落于天南地北的记忆,一点一点整理出完整的曲谱和歌词,仿佛在大海中拣拾珍珠,一颗一颗地串缀起来,将一代人的青春烙印重新复原,将历史的真实面貌重新呈现人世间……

他告诉我,在争取出第二集了。

我无言以对。

我知道,这意味着又要重新面临出版的重重困难,面临经济上更大的困窘与压力。他已经下了岗,打着一份劳累的繁重的工资微薄的永远没有周末的工作,离艺术非常遥远,却威逼艺术的生存……

夜深了,外面的风似乎刮得更紧了。餐厅里的灯光仍然温馨如梦,音乐仍然柔和如水。

面对面注视着这个叫孙伟的男人,内心无比惊异!那瘦小的身躯里,到底蕴藏了多少的热情和能量?五十年的生命历程中,又如何能始终保持这样一种对艺术、对人生的真诚和执著?

这个不再年轻的男人,从一个荆棘遍布的时代走过来,仍然纯真,仍然热情,仍然生气勃勃,魅力夺人,令餐厅里所有衣冠楚楚的男人和女人黯然失色!


    我始终不敢对他说,那本《青春咏叹》的歌集高高摆在书柜上,我几乎没有翻阅过。

但我知道,我熟悉那里面的一行行音符和一句句歌词。在山里的煤油灯下,我曾给知青中的朋友,还有不是朋友的知青,甚至根本不认识的知青,制作过不少精美的手抄歌本。当知青点越来越冷清后,那些生动的音符和词,在我越来越秃的笔尖下和我的心一样沉寂。一直到今天,我几乎拒绝在任何场合下再唱它们。

我总以为,文字还能以其形式的含蓄和隐晦与真实保持距离。而音乐,毫无提防便逼近心灵,让人不得不残酷地直视昔日的丑陋与悲哀、伤害与痛苦……

一位年轻朋友无意中翻到,惊异着问,你们一代人的流行歌曲?就这样薄薄一本小集子?

听着,心猛然一揪。

是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精神痕迹,就浓缩在这本薄薄的小歌集里了吗?


    我们很快又分手了。

我回到了我居住的城市。但我们仍然在电话里不断谈那本歌集的出版,不仅仅是关系,是金钱,还有强制性的删节,还有无法防范的盗版……说不完的阻力和困扰,说不尽的烦恼和焦虑。最后,他总是大声说,没事的,一定能做好!接而,是那永远感染人的朗朗笑声。

好几次我想说,算了吧?

我将那些《青春咏叹》寄往了西双版纳。我忘不了告诉那些刚相识的知青朋友,编撰这本知青歌集的人,也是一个知青,名叫孙伟,至今仍在为了出版歌集的第二集努力。这桩事,他孤独地毫无怨言地坚持不懈地做了整整八年……

到了有一天,那个当教师的上海知青又从遥远的西双版纳打来电话,说她那本《青春咏叹》给一个北京知青借走了。那个北京知青一直留在很偏远的基层农场里,他从别人口中听说了这位上海知青有这本歌集,连忙翻山越岭,跑老远的路赶来借回去……

那是岭南的初夏,一场暴雨刚过,空气清朗,我正走在城里最繁华的街头上,满眼的摩天大楼霓虹灯,满街的云裳熏风青春倩影,在那一瞬间远远退去倏然消失……我又看到了西双版纳阳光下那漫山遍野如军列肃立的橡胶树,看到了热带丛林里突如其来的豪雨中那条弯弯曲曲荆棘横挡的泥泞小道……还有,场部老房子前那个苍老佝偻的背影,郊外路旁那座荒草深掩的孤坟……

我紧紧捏着电话,再说不出一句话。

泪水纵横。


    豁然明白,那个叫孙伟的男人为什么不会放弃他所做的一切。那是因为他内心里,始终还装着这些人,装着这些人心中深藏的愿望,装着整整一代人曾经历过的欢乐、迷茫、痛苦和忧伤……

木头说得好,他是一个热情洋溢的音乐家!追求艺术的纯真与坚毅永远刻印在他身上!

老例感觉得对,他是了不起的!在做一件不辱于历史真实的事情!

板筋的断语很精辟,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铁骨豪情扛道义!

 

                                           ——写在孙伟编撰知青歌曲第二集的艰难历程中

 

 林子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54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8#
发表于 2013-11-14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伟的部分文章在他的新浪博客里,比较集中的是华夏知青里有他的文集。问卷调查可在其他知青网站上“广种薄收”。

   这是北大荒知青去年自己创作演唱的“亲亲我的黑土地”,如有兴趣可到老知青网,喊一声刘宝河(散淡人),他知道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9#
发表于 2013-12-10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伟力在2013-11-14 21:10:00的发言:

谢谢!非常感谢!我就是北大荒知青!

   看看孙伟十二月初与重庆知青聚会演唱的“我们这一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20#
发表于 2014-8-15 00: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建新 发表于 2014-8-14 13:12
初入《中国知青网》,才知有本“知青歌曲”集;多年久久思想过去我们自己传唱的歌,当第一次听到“我们 ...

可以找找笛韵如水,她在淘宝网有代售: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98ab3a01011bp0.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98ab3a010120gw.html
博客那个两个淘宝网址打不开了。直接在她博客里留言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7 00:29 , Processed in 0.270016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