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3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鲇鱼山纪事修改(20-21)

[复制链接]

681

主题

708

帖子

25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05:4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卜桂仁 于 2024-1-9 05:59 编辑

鲇鱼山纪事修改(20-21)

20
   营部紧急向后方求援,大批的民工来到工地,我们全营人数达到一千五百人左右。各连都配备了新的板车,这种车车厢很高,便于拉土。营部几个人对每辆车都进行了测量,然后把尺寸用红漆标在车厢上,写上连队的名称。领工人员用一把硬尺,只要量一下装载高度,就可以得出这辆车实际装载量。
   完成一定的工程量后,团部施工员按照完成土方验收,没有碾压以前算虚方,碾压以后算实方,二者间有一定的系数换算。工程量可以折算成粮食和款项,由营部会计和团部结算。然后再根据领工员记录的工程量,分别对各连队进行再分配。验收土方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营连收入,所以,各级都很在意收方工作。
   那时我在工地上熟人很多,因为在团指挥所干过,与领导和施工员们都有良好的关系。在工程量验收中发生歧见,由我出面交涉,常会产生对营里有利的倾斜,所以,营部领导经常指派我担当这一类的工作。
   民工上的多了,又是三班倒,营部领工人员就拉不开栓了,于是,除了会计和保管外,所有人都参加工地领工,其中包括教导员谢治国同志。
   听说谢治国同志以前是陈琳公社的副书记,老一点的民工都尊称他谢书记。调到我们公社后,被派到营部当教导员。他不让我们称呼他谢书记,也不喜欢别人喊他教导员,常用的称谓是老谢。
   老谢是个苦孩子出身,当年由一位老领导提携参加工作。以后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到公社领导。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经历,使老谢养成拘谨、保守的性格,他不愿意偏离上级领导的意图,也不喜欢别人自以为是违背他的想法。  
   老谢个子不高,喜欢穿宽大一些的中山装,头上端端正正地戴着一顶草绿色的制帽,脚下常年是一双绿解放鞋,鞋面刷的很干净。我们那个地方的农村干部都喜欢穿草鞋,可是我从来没见老谢穿过。老谢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喜欢整洁,衣服、帽子从来一尘不染。裤子上有个折皱,他都要自己拍打半天。
   老谢没有文化,有人说他不识字。他自己好像也不隐晦这一点。他经常自我解嘲地说,营部有两个“大学”,孟大学,大学毕业;还有一个谢大学,没有上过学。于是,营部有些人背后也叫他“谢大学”,但并没有贬低的意思。
   “一把手”不在的时候,教导员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生产上,每天顶班上工地。当时工程展开很大,营部一般由三个人带一班。工地离营部很远,民工们拉着车子,步行前往,带班人员分乘两辆自行车随队。
   我跟随老谢、显友一班,通常显友要整理各连收方记录,一般留在最后,老谢坐在我的自行车后衣架上跟队伍先走。
   从营部到工地要翻过一个山口,上下坡的坡度很陡,上坡的时候,自行车骑不上去,只能推着走,下坡时只要掌握好方向,就可以直接高速溜放到坡底。
   平时,老谢都是在坡底下车,徒步走到坡顶,然后上车,我扶着把,捏着手刹,把自行车溜放下去。那天工地干活出了点问题,老谢心里不高兴,一路上也没有太多话。在坡顶上车的时候,我像往常一样向坡下滑行,他可能有点情绪,重重地往车后一坐,不想却坐空了,一个屁股墩结结实实地跌到地上,随即顺着长长的陡坡滚了下去。
   我急忙刹住车,赶过去把他扶起来,民工们也围上来了,帮他捡回已经滚落很远的帽子。我搀着老谢,走了几步,活动了一下腰身,确认没有受伤。老谢很生气,也很失面子。我请他自己骑上车走,他接过帽子,掸了掸上面浮灰,戴到头上,一句话也不说,跟着大队,自行走了。
   把领导跌了这么大一个跟头,我觉得很自责。回到营部,我对显友说,今天这事真的叫老谢很受伤,我无法面对,于是不想在营部干了,准备回连队去。显友他们几个安慰我说:“你又不是故意的,老谢不会放在心上的。”
   第二天早上,我还没起床,老谢若无其事地来到我们宿舍。(他平时一般不进我们宿舍)他坐在我床边,亲切地说:“小家伙(他习惯这样称呼我),昨天的事情不怪你,是我想着工地上的事情,自己走神了,你一定不要有思想包袱噢!”领导走了,孟大学从被窝里伸出头来说:“你看,领导到底是领导啊!”
   下午上工地,我请老谢坐显友的车,我自己跟着大队走。老谢不同意,坚持仍然坐我的车,一切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21
   施工任务越来越紧,有时候下了大雨还要抢险。临干们配的有雨衣和深筒胶靴,民工们则是穿着草鞋,披着蓑衣,顶着帽壳子干活,好在这种恶劣天气不多。
   领工人员也在不断地变化,领导不可能天天跟班上工地,临干们也少不了头疼发热休息。他们很多人在后方都有家有口,有事还要请假回家照顾。
   有一段时间,民工上的比较多,工地上实行三班倒。营部因为熟悉程的人手不够,我和显友分开各带一个班,孟大学、朴医师他们几个也隔三差五上工地充数,有时候我们一个人要顶一个班甚至两个班。
   公社调了粮管所的两个干部来工地,加强营部力量。他们一是不熟悉工地情况,二是本人不想来,领导上硬派了来的。所以到工地后,他们多数时间夹着一支香烟,若无其事地站在一边,在工地上根本不起作用。(当然,他们只是临时抽来帮忙的,又不愿意深入下去)没多长时间,他们就先后撤离了,工地上只剩下我们几个人支撑着。
   按照工程要求,所有物料车辆必须拉到回填区边沿,然后调转车头,车尾向前推过去,物料正好对着边沿倾倒,卸下的物料有人再用铁锹摊平。大坝上地窄车多,土质松软,载重车辆行进十分困难。
   有的民工趁人不备,把拉的砂土料卸在半道,不仅物料没有送到位,形成的砂堆还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车辆前行,有的车辆堵在半道上动弹不了,后面的车上不来,秩序比较混乱。
   当时工地上只有我一个人,就是说我既要指挥车辆倒土,还要随时记录各连出工的车数和运量。我也是急中生智,把各连带班的人全部集中到前沿,分成几组,帮助推车,我们营的车辆只要一上大坝,这些人马上迎上去,帮助把车子推到位,不容他有中途卸车的机会。不管是哪个连的,统一指挥。应该说,那时的人不像现在这样自私任性,多数人还是有事业心和全局观念的。
   因为坝面太过拥挤,人车混杂,以前记录的人都是站在坡道下面,看车登记,所以只要上了坡道,就算记上账了,在哪卸车,无法管控。车卸半道,被发现了,顶多吆喝几句。这次我拿着尺子和记录本,就站在回填的最前沿,按规矩卸车的,现场收方,那些把车卸在半道的,便无机可趁了。
   我把各连的领班集中在前沿,增加了机动力量,处理突发状况,所有人车,均在掌控之中,有了问题,现场即可协调处理。秩序问题解决了,我当时二十出头,别人称赞我很能干,其实我觉得干的有点吃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244
沙发
发表于 2024-1-9 08:25:43 | 只看该作者
老谢真是好干部,
平易近人不吃醋,
工地管理有乱象,
小伙主张效果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22 03:50 , Processed in 0.165009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