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屹梁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姚锐 : 延安插队散记

[复制链接]

2604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745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05:11:40 | 只看该作者
从一见钟情到你来我往,再到进入洞房;从高雅到肉麻,再到少儿不宜,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全套唱词我还能记住不少。当时正值青春大好的年华,我没有能够学习自幼喜爱的数学,却学了不少山歌情歌,在黄土高坡之上,对着不会叫好的羊群,吼了个够。也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次数学考试,我在百分制下仅仅只得了3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4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745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05:1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4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745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05:14:05 | 只看该作者
拦羊让我喜欢的,还有吃饭。我们不带饭,走哪儿吃哪儿。那会儿玉米开始成熟,土豆和红薯也能挖出来吃了。到了饭点儿,找些干枝干叶烧成一堆炭火,把玉米棒子、土豆和红薯放进去烤熟,拍拍灰,用刚掐完虱子的手,剥开皮就开吃了,觉得享用这种野人式的野餐满幸福。一是当时年纪尚轻,对这种野餐觉得很新鲜有趣,再就是觉得吃的都是正经粮食。在糠菜半年粮的陕北,顿顿吃正经粮食的人不多。乡亲们吃的枝子,是谷糠前面的那部分,用软糜子和在一起,蒸熟切片,称为“黑鞋底子”,嚼在嘴里沙沙的,不太好下咽。我们知青灶上,也是直接把麸子磨进面粉里,不敢有半点浪费。只是我们不懂得应该把粮食晾晒干透再收藏,所以大好的粮食都发霉变质,蒸出来的混合面馍馍吃起来苦苦的。在地里我愿意和老乡换着吃,他们的“黑鞋底子”软软的,没有苦味。老乡也愿意交换,觉得这个怎么着也是正经粮食。所以,当个拦羊的,能在地里吃正经粮食,算是待遇不错。

陕北的艰苦生活被反映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给延安知青派来了一批北京的管理干部,让北京市对口支援了延安的工厂,还决定每户发一套《毛泽东选集》。他批评延安的干部时说,是孩子们反映了真实的情况。还说,当年主席在时,老百姓家里还有一缸小米两缸酸菜呢。意思是说,怎么建国20年来,会变得越来越差呢?当然,在轰轰烈烈的“闻革”之中,这样的问题,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解答。

在地里吃正经粮食的日子没过多久,我就被队长通知下岗了。并不是我干活不卖力气,每当需要我去拦赶羊群时,我都会飞奔过去,在干燥的黄土坡地上连跑带出溜,趟起一溜黄烟,再挥舞手中的羊铲,又比划又吓唬,给羊群指明前进的方向。做饭的时候,我捡柴搂树叶子,四下寻找食物也都不惜力气。虽然当时不大懂得尊重领导,但也没有得罪。唱起信天游,虽不能男女对唱,但也是上下呼应,此起彼伏,有几分热闹。让我下岗,这是为什么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4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745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05:1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4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745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05:16:07 | 只看该作者
队长告诉我,大拦羊的是担心我的安全,坚决不带我去了。这才想起两三天前,我在一处崖畔上赶羊,脚下的一块崖土在压力下突然坠落,我人也跟着掉了下去。好在不算太高,五六米的样子,下面就是一块耕地,比较松软,崖面上也没有什么植物,出溜下来没有蹭伤,仅轻微疼痛而已。大拦羊的在高处看见我掉了下去,一股黄色的土烟缓缓升起,在我绕道上来这会儿,一定是有了不祥的联想,所以从保护我的角度出发,炒了我的鱿鱼。

其实比我更玄的是同伴梅兄。一次他和几个人在一块地上开荒,把一个刨出来的大树根往山崖下推,没留神,大树根一滚,一个枝杈挑住梅兄的上衣,把他挑在了半空中,但是大树根还没有停住,缓缓晃动了一下,又往前一滚,把他摔下了山崖。山崖有十多米高,好在开荒时刨下了许多黄土,把陡峭的高崖变成了一个约有25度的斜土坡,尤其惊心的是,大树根竟然滚动了一下就停在了崖畔,如果直接滚下去,人非戳个血肉模糊不可。尽管如此,梅兄被抛下后在陡坡上接连向前翻滚,而每一次翻滚他都力图用双腿制止,但巨大的惯性把他一次次地掀翻。当时我们几个在崖下干活的,仿佛看到了银幕上的慢镜头,惊得目瞪口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终于梅兄滚落到了崖底,我们赶紧冲上去抢救,心想这么高摔下来那还不得摔个半死,可没想到,他坐在地上,缓了缓气儿,竟然站起来冲着我们挥手大笑,真是让人大大虚惊了一场。另外,我们刚来插队不久,两里地以外的高家沟,就有一个女八中的女生在暴雨中落水丧生。也许正因为如此,乡亲们对我们知青的安全开始担心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4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745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05:1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4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745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05:22:06 | 只看该作者
队长让我继续留在牲口组,不拦羊了,去拦牛,当个小放牛的。

队里有十来头牛,多数是母牛,只有两头公牛。牛的主要用途是在春耕季节,之后,除了拉车跑点儿运输,就养起来。牛吃草是在沟里和一些缓坡上,放牛的自然不会有坠崖的风险。由于牛个头大,也不会轻易受到狼的攻击。队长告诉我,“文革”前这里还有不少狼,武斗时,枪炮声把狼吓跑了,这几年又有些独狼回来。他还告诉我,“闻革”武斗时,他是敢把头露出战壕开枪的人,其他人都是不露头开枪。第二年冬天,队长还真是下炸药,炸死了一只狼,与我们分享了狼肉。

由于牛的这些特点,放牛看起来更加轻松,只要找到一块好草场,放它们去吃就是了。当时没有想到此时可以背背英语单词什么的,因为按照当时的说法,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劳苦大众需要我们去解放,与国际交往的工具不掌握怎么行?而我们眼睛里却只有与贫下中农结合,彻底改造世界观这件大事,其他的就都放在了脑后。无事可做,就在阳光底下发发呆吧。

没有想到,牛群里的事儿来了。两头公牛开始较劲,低着头,角对角,不同一般地哼哼着,前蹄跺地,摇头摆尾,决斗即将开始。十五六岁的那个年纪,正是爱看打架的时候,我一下就精神起来,呼喊着跑上前去助威,想看看究竟哪条更厉害。大拦牛的却赶过来,用肩上的绳子把两头牛打开,告诉我说,可不能让它们打架,打伤就麻烦了。我听了感到很自责,是啊,这可都是集体财产啊!

队里这两头公牛,一头是有花纹的深棕色花牛,个头不大,但是体形健硕,一对弯刀似的牛角伸向前方,可以说是牛群中打眼的帅小伙。另一头则是牛群中体形最大的大黄牛,沉稳雄壮,一副大爷气派,牛角横着长向两端,像是专为作战时横挑使用。其他的母牛,都是大黄牛系列,像是它的妻妾和后代。两头公牛时常对阵,应该是动物的天性使然,为了争夺牛群的交配权。

拦牛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母牛怀胎,壮大牛群,队里的农活全指着牛呢。有一天,发现一头母牛要发情,大拦牛的就先把大黄牛支开,赶它到另一条沟里吃草,又回来把那头母牛栓在一棵树上,再把帅小伙花牛引过来配种。还好,一切顺利,花牛左蹭右舔,胯下渐渐伸出一杆长枪,前腿抬起,趴跨在母牛身上。正在寻觅交配之时,只听“腾腾”一阵响动,在牛叫声中闻讯而来的大黄牛,像一辆坦克,地动山摇般从斜刺里驶来,非人力可以阻挡,一头撞向温柔乡中的花牛,又一侧头,横着的牛角直扫花牛下身。说时迟那时快,大拦牛的也冲到跟前,手中的背绳“啪”地打在大黄牛的牛头上,接连数下,才打退了有夺妻之恨的大黄牛。此时,花牛也调整好姿势,以弯刀角対恃,方才休战。在整个过程中,我不知所措,呆若木鸡,跟着受了一场惊吓。

此番角斗,后果相当严重,花牛的生殖器马上肿了起来,半米多长掉在胯间,竟不能缩回复位。回到牛圈以后,情况加剧,花牛趴在地上睡觉,与地面的牛屎接触,再有蛆虫、苍蝇在伤口不停叮咬,感染加重,不断肿大,脓血模糊,发出阵阵恶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4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745
1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05:24:19 | 只看该作者
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把花牛单独留在圈里人工饲养,用灰锰氧水每日消毒清洗。大拦牛的继续带领牛群外出吃草,护理花牛的任务就交给了我,我也因为护理花牛的老二被同伴们嬉笑一番。

清理牛圈,每天铺上干净的麦秸,给石槽里填满铡好的饲料,再就是化开一小盆灰锰氧水,轻轻地给花牛擦洗伤处。刚开始,花牛被消毒水刺激,总是躲闪,不愿接受治疗,我跟着它转圈,脚上踩满牛屎,鼻子里充满牛圈和伤口的腥臭味道,又逢暑天,真是臭热难耐。

“这时,我想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毛主席说:牛,是农民的宝贝。”这是我当时为争当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准备的发言腹稿。那个年代,凡是报道英雄模范人物,遇到困难和危险时,都是说这时他的脑海中闪现出伟大领袖的教导,如何如何。那个年代的上进青年,奋斗的目标,也是首先要当学习毛著的积极分子。因为知识分子被定为社会排行中的臭老九,是被改造的对象,经济活动是统一指挥的计划经济,不允许个人的商业活动,多养几只鸡也是资本主义。全社会视金钱财富为粪土,长大就是要当工农兵,而工农兵中的先进人物就是学习毛著积极分子。在公社召开的知青大会上,北京干部老陈带领大家大段朗诵毛主席语录时,竟然全部是背诵,这让我十分敬佩。高中的徐学兄,在我旁边起立发言之前,挥动《毛主席语录》,用洪亮的嗓音敬祝伟大领袖万寿无疆时的形象,也在我心里树立了学习和模仿的榜样。那时社会上的书籍大多都被焚毁了,可以阅读的也就是毛选和英雄事迹一类,“战斗”、“扑上去”等等英雄行为充满着头脑。一次赶牛犁地时,牛突然拖着犁跑向崖边,渴望学习英雄的我,刹那间赶上一步就飞身扑了上去,本想拉住犁,可惜没有拉住,还几乎来了个嘴啃泥扑到了地上,铸铁的犁尖从我手上划过,至今还在大拇指旁留下两个小疤痕。旁边的老乡看着我哈哈大笑,说,你跑过去拉住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4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745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05:26:2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队女知青中的吕大姐,是村里知青集体中选出来的学习毛著积极分子。她的形象朴实忠厚、体力充沛,言语得当又兼具时代色彩,是天然的知青代表。她学习毛著的心得体会写的很长,中心思想是要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在农村扎根干一辈子革命。具体内容我都不记得了,但历经五十年不忘的就是她在文中提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牛,是农民的宝贝。”

我佩服她在浩瀚的毛主席著作中找到这样一句话,给了我当花牛护工的勇气和力量。改革开放以后,吕大姐去了美国,拿到了人类学博士学位,又学习了电脑专业,在那里扎根安家,成了美国的中产阶级,这是后话。

有了理论和榜样的支撑,我对花牛的护理也自然尽心尽力,困难都可以通过牢记和遵循伟大领袖的教导来战胜。花牛也从一开始的躲闪到顺从,再到享受,逐渐与我情感相通,胯下长枪也慢慢变成了短枪,最后刀枪入库,牛放南山。

牛是农民的宝贝,羊是农民的财富。年底时,生产队分完了口粮,还分给我们知青每人一年的分红现金:7块多人民币,这都是剪羊毛出售所得。可买了过年的一块猪肉以后,我们就没钱了。毛主席说,穷则思变。当我看见队长养了一窝蜜蜂能吃蜜,就也想养一窝试试,给生产队的集体副业寻找个出路。

我把这想法跟队长说了没两天,他就帮着我在外村找到了一窝转让的蜜蜂,还让村里的老地主白望凌和我一起去抬回来。

说起白望凌,并不老,当年不到五十岁吧。方方的黑脸盘,话不多,人多的时候,都是在旮旯里吧嗒着抽烟。之所以叫老地主,是一般的书籍里都称解放前的地主为老地主,我们也就如此称呼。他虽然号称为地主,却是村里最穷的人。他有六七个娃,因为没有足够的衣服,所以不能冬天一起到窑洞外边的院子里活动。生这么多娃,据说也是因为买不起避孕套。他的身世没有人说的清,只是说他是地主的儿子。延安地区土地革命较早,他爹早死了,但是村里不能没有阶级斗争的对象,他这个地主儿子也就简称成了地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4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745
20#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05:29:5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刚到村里插队不久,公社的武装部长来村里开了一次会,首先是做备战动员,说苏修的伞兵降落下来以后还都呼笼着,也就是昏迷着,所以大家不要怕,拿上老镢头照脑袋上直情(使劲)砍就是了。动员之后,就是开批斗会,斗争老地主白望凌。整个会程,除了我们知青代表吕大姐发言表态,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念念不忘阶级斗争以外,都是公社武装部长在讲话。讲到后来,开始动手了。他用食指一下一下戳老地主的脑门,口中念念有词地批判着地主阶级。老地主双手始终下垂,脑袋随戳而动,挂在脖子上的烟锅烟袋也一震一震的,但始终一声不吭。散会之后,大家还和往常一样,并没有谁把他当成阶级敌人。

村里除了地主,还有两户富农。从全村二十几户人家的人口比例来说,阶级敌人还不少。一个是五十来岁的罗圈腿老汉王经礼一家,还有一个是杏儿和他娘。杏儿就是给牛配种的大拦牛的,比我大几岁。他娘有点儿特别,耳朵上扎个小银耳环,到是挺像电影里的地主婆。我们去的第二年,城里又分到村里一户右派父女落户。有一天,人们发现牛草料窑的草堆里有一张城里人才用的白色手纸。村里面大家都是拿土坷垃擦屁股,没有人花钱买手纸用,所以自然由此想到了刚从城里来的右派的闺女和大拦牛的杏儿。果然,过了些日子,右派闺女就嫁给了杏儿。右派嫁给富农,也算门当户对。洞房花烛夜一过,这城里闺女头上的发卷也没有了,衣服也换了,活脱一个当地村妇。

和老地主一起去买蜂,来回要走几十里路。不要说防晒了,稀里糊涂的我连水和干粮也没有带就出发了。走到饥渴难耐之时,经过一片西瓜地,没想到老地主和种瓜的认识,两人吧嗒着烟锅子聊天,我则在一旁吃招待的西瓜。尽管瓜农一再让老地主吃瓜,但是他只是在那儿抽烟,一块瓜也没动。

终于到了养蜜蜂那家,掂一掂蜂窝,荆条编的,里边黏土糊就,有大几十斤。我们两个用一根扁担把它担在中间,沉甸甸的,走平道还行,只是已经过了晌午,早饭和西瓜早在一路行走中消耗,肚子咕咕叫了。在半道上,不知怎么的,老地主把我带到了一户人家。一看,这家刚办完喜事,饸烙床子还架在大锅上。老地主和这家好像也认识,又是过去与人家聊天,还介绍我是插队的北京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 15:37 , Processed in 0.21401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