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67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喝茶一

[复制链接]

1324

主题

413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45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14:4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七、说说自己的《喝茶》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4436\wps1.png
冬日的黄昏,西边还残留着一抹淡淡的红晕,心里面仿佛感染上一层素淡的温煦。掌灯时节,晚饭后的碗筷早已被爱人收拾干净。宅在家里,灯光和黑夜连成一片,心被多日积累的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干杂活的疲惫浸透了全身的筋骨,这种蕴藏在家庭里一种内在的特殊烦恼,使我这个稍有热情的家庭分子都想着法子去逃避。
琐碎和‘愀然不乐’混淆在一起,恰好被一阵电话铃声摇醒‘恰茶去啵’?我知道这是长沙人对于喜欢恰茶的同路人一种吆喝,也是对喝茶的称呼。几十年来,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据了我太多的空间,而心静下来,茶里,总有滋味。此时,能握住夜色的不安,去感受清苦入口之媒介,’再把那些‘毛举细故’的烦琐小事轻地释放在扑鼻而来的茶香里,许是最为惬意的事了。
我喝茶,其实已喝了好几十年。以前,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几乎我是不恰茶的,即使偶尔喝下一点长辈们茶杯子里剩余的茶水,会顿觉苦涩难饮,为此,就决定不再去碰那泡着苦涩味的茶水了。
一晃多年,做知青后,那时到山下农民家里喝上一杯他们自己加工的茶叶和用当地山泉水浸泡的茶水后,会有一种甘甜纯净的味道和一种清涩的人生经历。但是,茶叶有帮助消化、消除积食,特别是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或者说是有种刮油的说法,就与我相处的现实生活状况有些格格不入了。因为在那个极贫极困的年代,常常吃不饱饭,肚子饿,会使我对‘喝茶’产生畏惧或者是不敢碰这个茶水了。山区冬天注定是寒冷的,我只能躲在季节的角落里,用一颗思念与愁怅的心与茶决绝,让生命因为酸甜苦辣的感悟和沉淀而厚重,隽永。
即使后来回城,参加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内,恰茶,充其量无非就是用茶叶水来冲淡自来水那股浓烈的明矾味和湘江水的杂质味而已,根本不懂得品尝茶在齿间轮回之韵人生荣辱沉浮,更不晓得茶叶的种类分辨和茶叶的鉴别方法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4436\wps2.png所以,对茶叶的一片空白之感,正是我那个时候的忘却。后来,通过阅读一些有关茶叶方面的书籍,又混迹于茶馆、茶摊,再交上一些真正喜欢喝茶、懂茶、做茶的朋友后,才将喝茶能演变成一种精神活动的概念搞清楚,并从中悟出;虽然作为一种物质,尽管它的形体是千姿百态的作为一种文化又有着深邃的内涵唐代诗人卢仝认为饮茶可以进入通仙灵的奇妙境地韦应物誉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宋代苏东坡将茶比作从来佳茗似佳人’。
正是茶文化深邃的内涵,吸引着我的灵魂,我的气息我的生命沿着对‘喝茶’浓厚兴趣的思路,笔触自然伸进底蕴深厚的茶文化中。于是,便知道我国最早把‘茶’总结到位的便是唐代的陆羽。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也是最早从理论上把喝茶总结为一个系统,是从其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奏为“菘圣”,祀为“茶神”。他亦工于诗,但传世者不多。
后来,再究其身份发现,陆羽其名,竟是他自己起的。陆羽本不姓陆,他是一个弃婴,父母是谁无从知晓。陆羽生下来以后被丢在湖北竟陵龙盖寺的门口,被老和尚收养。他给自己起的名字源自《易经》。《易经》第五十三卦,叫做渐卦,“鸿渐于木”,说的是大鹏鸟降落在陆地上。他就把陆作为姓,羽作为名,字鸿渐。
仔细阅读其人之《茶经》,他把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作了一个系统总结,加之是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其书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一千两百多年以前,他把种茶、制茶、喝茶、茶具、品茶都当作学问,写得清清楚楚,还创造了二十四种茶具跟仪式。从古以来的喝茶,大概可以分为三类。最远古的时候,应该是生煮羹饮——把茶叶摘了煮成汤,喝茶就跟喝菜汤一个道理。古人发现,茶可以提神,喝了之后,人比较舒服,所以茶对当时的人来说是一种苦菜。生煮羹饮这个习惯,到了隋唐时期就慢慢消失了,但很多偏远的地方依然有这个方法。第二种是制团研末,出于保存的目的,茶叶摘下来后被制成茶饼、茶团,有点像今天的普洱茶,而古代茶叶上会糊上米糕,或者用蜡封起来,喝的时候剥掉外层,将茶团研成粉末,或煮、或调了以后打成茶汤。日本茶道的主流就是所谓的制团研末,他们现在已经不制茶了,一开始就研成末,然后打成抹茶。这种喝茶主要喝沫(就是所谓醍醐、精华)的方法大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开始大盛,宋朝走到顶端。隋唐时期,日本向中国学习佛法、茶道,这个方法也传到了日本,变成日本喝茶的主流,到今天依然没变。第三种是芽叶冲泡,把茶叶从树上摘下来,杀青或者晒干了,用开水冲泡,这是我们现代中国人最主要的喝茶方法,但其在中国变成主流方法的时间很晚,是在明朝以后。
能把种茶、制茶、喝茶、茶具、品茶都当作学问来研究对待之并能说的清清楚楚的,唯有陆羽其人,舍他却再无其人了。难怪,宋陈师道为《茶经》作序时说:“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茶叶’隐去的信息,掩盖了曾经年轻时的奔跑,那种熟悉的唯美,象风一样的轻读。拂过岁月的门槛,不知不觉中我便坠入一片茶叶 泡一壶香茗的氛围之中。有人说: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开始入门,觉得喝茶舒服、有品味,后来慢慢感觉对应着不同的茶,如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沏上一壶茶,就会逐渐明白要像茶一样去生活,去做人,并在喝茶中学会笑看世事繁华,淡定人生心态,学会感恩,幸福就会像喝茶一样,明白不惑才有回甘
我结交过一些做茶叶生意的老板,也深入茶厂了解过制茶的整个工序,还有一些喜欢喝茶、懂茶的志同道合。从他们对茶知识的熟悉程度,与茶道之友的探讨,耳濡目染中,俨然也成了一个识茶的小里手。于是,我尚且能从其外形、色泽、味道来评价;一般来说,绿茶干茶色泽为墨绿色或翠绿色,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是悦鼻的板栗香;乌龙茶外形一般是条形或颗粒状,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带有自然的花香。红茶有碎茶和条形茶之分,红碎茶外形是匀度好, 色泽黑褐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且鲜,条形红茶在外形上是紧 结显毫,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且鲜。从看色泽上看;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必定不佳。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4436\wps3.png

陈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9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644
沙发
发表于 2020-11-25 08:36: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朋友给我们讲的有关茶的故事。我在陕北插队时那里没什么老乡喝茶,只是有些老人常用长长的小铜壶煮一些茶喝,我们试着尝尝苦苦的感觉喝不惯。后来有去云南的知青来我们这里串队,给我们带来过那里的“砖茶”,后来想可能就是普洱茶,当时应该是是一般的小老百姓饮用的,据说价钱十分低廉,我们每天收工后就沏一些喝,有人怕喝了睡不着觉不敢喝,可几位敢喝晚茶的喝了后睡得也跟死猪似的,村里的老人告诉我们:受苦人多喝点熟茶对身体有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4

主题

413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451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我们那里喝茶基本都是绿茶,当地老百姓家里是一小缸泡,他们自己加工用山里的泉水泡,味道是好,但是刮油,所以不敢吃
陈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主题

6605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41
地板
发表于 2020-11-25 17:4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4

主题

413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451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6 08:08: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
陈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4

主题

413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451
QQ
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6 08:08:49 | 只看该作者
好像没有全?
陈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主题

6605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41
7#
发表于 2020-11-26 12:47:1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 2未转,看看哪天有时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4

主题

413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451
QQ
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09:42:1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
陈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5 11:35 , Processed in 0.110006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