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无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革上山下乡发动50周年历史探讨总结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5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22:4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21 05:41 编辑
逗你玩 发表于 2018-12-20 22:29
护林人你好,称得
上半个老乡。你们隔江的兵团最早是抗美援朝集体转业的英雄战士。我的家乡富锦县(市)周 ...

回逗兄,刚发现一篇作者本人说的不想发表的文章有点意思,你可去看看,他说:链接:
人口困境的政治决策——知青运动研究(全) - 文章 - weibohttps://www.weibo.com/p/2304189e ... from=page_100505...

ZT:



“研究知青问题至此进入到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什么是文化大革命?文革的目的是什么?所有一切都表明,文革是毛泽东一个人发起的,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

文化大革命本质就是一场文化的颠覆,其核心是教育的革命。这种教育是为了重塑国人思想。文化大革命在执行手段上则表现为对全民的整肃,对可能性障碍的清除。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全面围绕中心(第一阶级核心)的社会体系。


回到对知青运动的研究。综上所述,运动从发起到结束,各阶段的触发因素和目的也在变化。1955 年早期知青运动,垦荒因素较大。1962年的再次动员,与大跃进失败后需要压缩城市规模有关。 1968年的大规模运动,全面清理城市并处理红卫兵是主因。之后持续十年的运动,则是为了重建一个民族的教育体制。


  笔者亦认为,知青运动的进程,是毛泽东本人也不能完全预知的,就如他发动文革前也未必料想得到之后全部的走向。如前所述,领导人的决策多为顺势而为之,即使逆历史潮流而动,仍需仔细斟酌,准备周详,否则极易翻车倒台。到了某一阶段,未来的走势或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知青运动在1968年全面化,应为人口经济之必然,之后这种察举制的做法,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毛泽东理想中的文化革命,其实他本人也知道并没有成功。从之后某些政策的变化和前后的矛盾的表现也说明了该运动不仅仅是毛泽东一个人能够全面把握的。


  我们可以看到,知青运动最大的问题在于,这种制度严重破坏了家庭伦理和社会的道德体系,最终只可能破坏社会的稳定,长此以往,问题必然爆发。同时,知青运动又是荒谬的,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对民众的教育是成功的。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通过荐举制选拔的官吏,更能够忠于领袖。


  无可否认,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一位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一位渴望重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梦想家。不是什么梦想都能成真,不是什么梦想都是美好的。


说明:


  作为研究文章理应列出参考文献,然而这只是游戏之作,也不指望发表,下面简略列出主要数据的由来:


  1. 维基百科

  2. 《上山下乡运动再评价》潘鸣啸

  3. 《建国四十年社会发展指标的评价》社会发展和社会指标课题组


  4. 《中国城市化的历程、现状和问题》李善同刘云中

  5. 《90年代国内关于“知青运动” 研究综述》徐春夏


  对以上及未列出的文献作者表示感谢。”


该作者显然是从上海知青网中我的一篇讨论“知青还是支青”的楼里截取了一张网友提供的照片,互联网时代资料互动对研究工作有极大的助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52#
发表于 2018-12-20 23:05: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逗你玩 发表于 2018-12-20 22:29
护林人你好,称得上半个老乡。你们隔江的兵团最早是抗美援朝集体转业的英雄战士。我的家乡富锦县(市)周 ...

https://mp.weixin.qq.com/s/ARUsjF9ES2zVzxxImNQPQg
下午搜看的,还有一篇关于6.18批示的,内容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53#
发表于 2018-12-20 23:26: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无声 发表于 2018-12-20 22:42
回逗兄,刚发现一篇作者本人说的不想发表的文章有点意思,你可去看看,他说:
链接:
人口困境的政治决策 ...

这个地址不能访问,不看了。

Screenshot_20181220-231953.jpg (24.41 KB, 下载次数: 14)

Screenshot_20181220-23195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6
154#
发表于 2018-12-21 08:58:51 | 只看该作者
逗你玩 发表于 2018-12-20 22:29
护林人你好,称得上半个老乡。你们隔江的兵团最早是抗美援朝集体转业的英雄战士。我的家乡富锦县(市)周 ...

逗你玩前辈你好,我们真的是半个老乡——我们二师八团就是在富锦县对岸的绥滨县、绥东乡。原来我们团的哈尔滨知青冬天探亲假都是跨过松花江冰道从富锦县登车回家。
而二九0农场就是1954年6月济南军区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奔赴北大荒农建二师5团——取名二九0农场就是纪念它是原济南军区步兵97师290团的称号。正如您文中所说,我们二九0农场的老军垦确实有100多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当年我们团的马义曾是上甘岭战役的一位班长,若不是战役结束后押送俘虏错误的以为一个连的美军战俘哗变而全部击毙;绝对是现今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可惜功过相抵只是保住了他的性命。
对于上山下乡我以为在北大荒插队落户才是最佳的地方,现今依然是地多人少、生活富裕。我们原来连队旁边的联合村是黑龙江省致富的典型——当年在此插队的杭州知青每年拿到的年终分红都是在两千元以上——那可是1968年——1978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55#
发表于 2018-12-21 09:56: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护林人 发表于 2018-12-21 08:58
逗你玩前辈你好,我们真的是半个老乡——我们二师八团就是在富锦县对岸的绥滨县、绥东乡。原来我们团的哈 ...

农垦开发了很多土地,松花江下游洼地多,岗地少,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为了国家的饭碗,刚放下枪杆子,就拿起锄头镰刀。这就是最可爱的人。
     如今北大荒沼泽地迅速减少,曾经的“大酱缸”都改作稻田了。2004回老家,村西原来的荒地水泡子都成了一片稻田。
    这是无声的楼,就不多说了,别影响人家说正事。

fce36e5ce7ce485eb2dc64ef22021679.jpg (37.7 KB, 下载次数: 8)

fce36e5ce7ce485eb2dc64ef22021679.jpg

ae48615ce6764ce684bc5fa3ff6bbd56.jpg (35.01 KB, 下载次数: 15)

ae48615ce6764ce684bc5fa3ff6bbd56.jpg

fb378506145e4fc4a891b62db39e6440.jpg (79.09 KB, 下载次数: 10)

fb378506145e4fc4a891b62db39e6440.jpg

4a494676b2c54c60be7a7c7c00765548.jpg (49.83 KB, 下载次数: 9)

4a494676b2c54c60be7a7c7c00765548.jpg

401ea15a467b4d148d7be64669cc3268.jpg (56.97 KB, 下载次数: 13)

401ea15a467b4d148d7be64669cc326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6
156#
发表于 2018-12-21 10:25:19 | 只看该作者
无声转载的这篇文章是出在一位1963年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上海支边知青之手可谓是有着亲身体会的:回到对知青运动的研究。综上所述,运动从发起到结束,各阶段的触发因素和目的也在变化。1955 年早期知青运动,垦荒因素较大。1962年的再次动员,与大跃进失败后需要压缩城市规模有关。 1968年的大规模运动,全面清理城市并处理红卫兵是主因。之后持续十年的运动,则是为了重建一个民族的教育体制。

有一位老知青的一首诗开头两句形容的特别准确:毛主席一挥手我们成了红卫兵,毛主席一挥手我们又成了知青、、、、、、。而我们当年的一切——包括思想和行为都是自己不能左右的
而这场文革后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只不过是毛泽东发起文革第二阶段任务之一:五七干校、不在城里吃闲饭、知青下乡是文革第二阶段任务的组成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6
157#
发表于 2018-12-21 10:45:32 | 只看该作者
1971年新年,可以说是北京市人民思想最“纯洁”且是文革后人口最少的一年——恰似而今的朝鲜平壤、、、、、、。
几乎没有应届毕业生——大多数红卫兵都成为知青或兵团战士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6
158#
发表于 2018-12-21 10:58:51 | 只看该作者
逗你玩前辈,您的最后一张照片怎么和我的一位战友(同学)2011年回二九0农场后;到富锦县游玩拍的照片一模一样(角度和全景)。看来富锦县这几年变化真的不大啊。
不在无声的帖子里聊啦,岔开他的话题了——在此道声对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5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14:52: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21 14:55 编辑

今天就是12-21了!本来的计划是在今天之前完成本人十多年来对文革上山下乡探讨的一个总结,不是为了别人而写作,主要是为了对自己亲身参加的那样一场惊天动地的社会运动留下自己的解读。

尽管前一段时间在这里参加了一场争论似乎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我认为争论是绝对有意义的,争论的双方总会有些东西给对方留下思辨的动力。我们曾经历过“毛泽东思想的时代”,那个提法曾造成极大的误区,好象那个时代只有毛泽东一个人思想别人都无思想似的。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谁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思想,关键在于应该是自己的思想!


突然转念一想,什么叫应该是自己的思想? 难道我们现在自己的思想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吗?显然不是!我们的思想绝大部分都是“抄袭”别人的思想,有的是耳熏目染从父母前辈那里得来的很多观念和思想方法,有些是从老师,领导,同学,同事的影响下获得的,有的是在社会实践经验教训的阅历中总结出来的。


再回到上山下乡的探讨方面来,大凡在这方面下过一些功夫的人们,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业余学人,大家的工作发表在网上必定是资料共享,同时也必定会发生思想交流和冲撞与斗争,例如无悔和有悔。自90年代初,社会上对上山下乡历史的研究就出现过几个高潮,前期奠基的工作主要是由知青出身的一些搞社会学的学者打下基础,中间一段时间知青网兴起后不少有志于探讨上山下乡历史的老知青纷纷发表“各村”的高见。最近几年知青网势衰微信群兴起,但是由于手机微信版面的限制造成了讨论上山下乡的“碎片化”。另外,由于国家对文革期间上山下乡历史档案的控制,造成社会上研究上山下乡历史方面的低潮,因为大家互相“抄袭来抄袭去”似乎再也没有新东西可以“抄袭”了。不过我个人认为,现有的资料不是太少而是太多,问题在于如何对现有资料进行有逻辑的梳理和梳理出上山下乡历史的逻辑。

今天,我想在这里完成一篇最短的文章来解读文革上山下乡历史,又想起了在兵团时偶然看到连部的参考消息上报道了英国的一次最短小说比赛,留下深刻印象,现在翻出来看看还是挺有意思:

资料:
​​英国伊丽莎二世时,全国开展作文比赛 ,字数越短越好,但必须涉及宗教、皇室、性、神秘几项内容。结果,一名十几岁的在校女学生的作文得到一致推荐,她的作文全篇只有十二个字,其内容是; 上帝啊,女王怀孕了,是谁干的?
这短短的十二个字,涉及了宗教(上帝)、皇室(女王)、性(怀孕)、神秘(谁干的?)全部要求内容,理所当然地被评为第一名。人们在对这位小姑娘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提炼能力大加赞赏的同时,也为她的处境担忧,因为当时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刚刚十六岁,还没有结婚,说她怀孕了 ,无疑是对女王本人和王室的大不敬,按英国法律是要受到惩罚的。伊丽莎白 二世女王知道此事后,不但没有责怪她还亲自接见了这位女生,并给她发了奖。女王胸怀真宽广。
全世界最短的作文,涉及上帝、皇室、性、神秘,引人入胜。短小而精悍,字字珠玑皆炮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15:52: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21 17:04 编辑

补充资料:

上山下乡的“法权保障”不在于上山下乡, 而在于只能去不能回!如果想不去就不去,想回就回,那样就完全失去了上山下乡的意义!上山下乡最大的一个没说出来的“好处”就是城市新生就业人口都到乡下去“待命”变成没有脾气的渴望回城者,再给他一份城市环卫清洁工的工作他都会感恩涕零,回不到北京上海就近上调到县城就业也没怨言了!统购统销,票证制,户口制,上山下乡,按需招工进城,这一条龙的作业保证了工业化高速发展,如果没有大跃进和文革的滥觞,中国式计划经济险些大获全功。

1958年中国改变户口自由迁移制度的历史原因
  【内容提要】新中国初期,制定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为此,中央政府不断地发布命令,阻止农民入城务工,以确保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充足的商品粮食。与此同时,为了稳定城市工业化建设队伍,中国逐渐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把就业、粮食和社会福利等与城市户口挂钩,并于1958年中国取消了户口自由迁移制度。
 【关 键 词】当代中国史;重工业优先发展;计划经济;户口迁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22 04:17 , Processed in 0.203011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