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无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革上山下乡发动50周年历史探讨总结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22:38: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0 22:58 编辑

张春桥接见上海大专院校红代会全体代表的讲话 (节选)

张春桥 1967.11.19

开展革命的大批判,实现革命的大联合,实行革命的 " 三结合 " ,再从这里来进行教育革命。因为教育革命,要有条件,要抓教育革命就必首先抓斗私批修不行。反过来只有很好地斗私批修了,才能促进教育革命,如果教育革命完不成,那么这场文化大革命的任务也就没有了

什么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去争夺阵地。如果我们的学校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现在的教育制度、内容和方法,这一套不彻底加以批判,不根据毛主席所提出来的方向路线和政策来改造我们的学校,那么这样的学校就会继续培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修正主义准备条件。那样的话,我们革命就没有办法去争取到胜利,即使取得胜利,也没法巩固。而过去在教育阵地里,特别是大学,那是资产阶级专政,解放以前是这样,解放以后也没有根本改过来。如果没有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解决不了。而这样一个责任,毛主席最新指示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一定要依靠学校中广大的革命的师生,革命的教员和革命的工人。因为这个事情很艰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去年这时候市委、冲市委、冲学校党委更要艰苦。因为那时无非是把你打成 " 反革命 " ,而 " 反革命 " 在我们毛主席领导下,在无产阶级文化革命条件下,是完全可以平反的。而现在搞教育革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它要做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比如说, 58 年教育革命不是没有参考,有人就说是改良主义,但终究是对资产阶级教育阵线的一次冲击。

关于这一点,我希望同志们能够很好地研究江青同志搞京剧革命的经验,上海搞京剧革命是在 58 年搞起来的, 58 、 59 、 60 、 61 、 62 、 63 共六年时间,后来又最后……,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站不住,资产阶级的力量很大。我是 64 年才开始接触这个戏。开始,江青同志说这个工作是很艰苦的,一开始我不大理解,经过 64 、 65 、 66 年到 67 年上半年(两年半)才基本占领了,到那时候……。(讲到这里春桥同志举了《智取威虎山》第八场中一段唱词接着说)这一段唱词从初稿到定稿,就花去了两年半时间。所以经过一段工作,这几年也不过搞了八个,就靠这八个把帝王将相赶出了舞台。我们列举这一个例子是说明教育革命不是容易的,要作反复试验。其中包括我们犯错误,为什么毛主席要说 " 决心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呢? " 因为教育革命需要有影响,不管遇到什么都要坚持下去。如果我们这一代青年能够很好地搞好教育革命,那么,这个功勋就要比我们过去所作工作的总和大得多。但这是不容易,有许多困难,所以才需要我们化这么大的功夫去作。

毛主席非常关心教育革命,他老人家经常询问这方面的情况,各地送上来的材料大量地看了。所以在教育革命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失败没什么要紧!我们希望能把这工作当作当前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对待,在这场教育革命中间继续考验我们。比如有的是老造反, " 老造反 " 当然是很光荣的事,但是能不能搞到底,能不能把教育革命搞到底,能不能一直老造反。比如有的同学运动开始犯了保守的错误,现在已经回到了毛主席革命的路线上来,那也要看他在教育革命中能不能一直搞彻底,革命不能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包括我在内,继续受考验,更好地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6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22:57: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0 23:00 编辑

如果把上述张讲话的要点摘出来我们会发现张对发动文革的动机和评价似乎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在意!但是我认为张一语泄露了“天机”,1964年就开始的文革的词意是文化革命,只是针对“小五界”。1966年毛泽东将文化革命转变为文化大革命,所谓大就是超出了“小五界”,由于工作组“镇压”了学生运动,红卫兵造反派横空出世,毛泽东给红卫兵写信支持他们,旋即全国兴起红卫兵“学运”,文革转为“炮打司令部” , 人们似乎认为这就是最大的革命了?!刘邓下台后,毛泽东开始收,试图让红卫兵回校园进行教育革命,教学改革,例如军训,复课等等,实际上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教育革命才是文革中最大的革命任务,再看张讲话要点:


“如果教育革命完不成,那么这场文化大革命的任务也就没有了。

什么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去争夺阵地。如果我们的学校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现在的教育制度、内容和方法,这一套不彻底加以批判,不根据毛主席所提出来的方向路线和政策来改造我们的学校,那么这样的学校就会继续培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修正主义准备条件。


" 老造反 " 当然是很光荣的事,但是能不能搞到底,能不能把教育革命搞到底,能不能一直老造反。

如果我们这一代青年能够很好地搞好教育革命,那么,这个功勋就要比我们过去所作工作的总和大得多。但这是不容易,有许多困难,所以才需要我们化这么大的功夫去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6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23:5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0 23:59 编辑

毛泽东把教育革命搞出样板的任务交给了上海,张春桥很急,到了67年10月以后他就更急了,因为北京红卫兵曲折他们开始“自发”上山下乡了,新潮流又出现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高干子女总“自发”!

张春桥讲话 1967年10月-11月


"主席是早就给了我们上海的任务的。希望我们能提供中学、大学、小学教育革命的样板、经验,我们还没有交帐。这个帐谁来交呢?当然我们革命委员会应该负责,但是首先是大中小学的革命师生、红卫兵小将负责,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用自己的实际成绩向毛主席报喜。



张春桥 1967.12.06

现在的目标很分散,昨天报纸上有消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你往哪儿送?没有落实。北京要去内蒙、新疆,要中央文革去开会,中央文革没有去,也没有表态,消息也不发。教卫组要把复课闹革命抓起来,先把 90 %以上的人安排下,上海真正要上山下乡的人恐怕不多的。我很保守,可能右倾,估低了群众的觉悟,如果你带了群众往前看,抓阶级斗争,顺便解决这些问题,那就好办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6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21:46: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1 21:56 编辑

上面这个张春桥67-12-6讲话是在毛泽东68-12-21上山下乡动员之前张春桥所有反对上山下乡的讲话中最为典型和露骨的!其典型在于他说:
“教卫组要把复课闹革命抓起来,先把 90 %以上的人安排下,上海真正要上山下乡的人恐怕不多的。我很保守,可能右倾,估低了群众的觉悟”。

在这里张春桥是否说了实话呢? 估计当时全国真正主动要求上山下乡的恐怕都不多,就连北京红卫兵上山下乡的先驱曲折(当年是北京红卫兵代表大会宣传部长)当年都难以忽悠太多的激进红卫兵跟他走,他说:


走在上山下乡运动前列的红卫兵
2010年10月12日16:12  

“1967年的夏天,“文革”已整整一年了,国家混乱,学校停课,武斗内战侵扰着一代热血青年,中学生已无大学可升,无业可就。总不能呆在学校闹革命吧?该向何处去?没一人能回答。

由于江青4月3日和4月4日两次讲话的挑动,北京中学生分成派大打派仗,我感到十分无聊。以后想来,当时确有不断革命、不断探索前进方向的热诚,但潜意识中是不是也有摆脱困惑、寻求出路的渴望呢?总难以说清。

一些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也都开始对“文化大革命”感到厌倦,认为自办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型大学可能是条出路。7月,我发出了一份创办红卫兵大学的倡议书,两天之内就有300多人报名参加。按“文革”时期特有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我们认定自己的阶级属性是没有进行彻底思想改造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此不可能构筑无产阶级的教育阵地。顺理成章的推断是:要取得创建新型大学的资格,必须实现思想革命化,而要做到这一点,只能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选择什么样的“与工农相结合”的具体方式呢?我们当时无疑深受60年代初期党为青年学生树立的那些榜样人物的影响。邢燕子、侯隽、董加耕、赵耘等一批“身居茅屋,心怀世界”的青年楷模,对不甘平庸的中学生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当我们在自己的“旗子”上写下‘土山下乡”的大字后,这几百人只剩下10个人。这10个人是曲折、郭兆英、王紫萍、王静植、宁华、郑晓东、金昆、胡志坚、高峰、鞠颂东。大家坚定地表示,即使只剩下一两个人,这条路也要走下去。……当我为自己改名为曲折的时候,我确实是打算在人生的旅途中走曲折的路。”

那么张春桥这个讲话中什么是露骨呢? 那就是他直接与周恩来和中央文革中的“北派”陈伯达等人叫板!他说:

“现在的目标很分散,昨天报纸上有消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你往哪儿送?没有落实。”

我查了一下,67年12月6日张春桥讲话的前一天12月5日没有人民日报关于上山下乡的报道,12月份山东大众日报发表了社论给予支持。下面资料来自上上面人民网曲折上山下乡的同一篇史录:

“继北京首批青年下乡之后,青岛市四中、八中、十三中的一批初高中毕业生,于同年12月13日奔赴山东诸城县贾悦公社插队。行前,市革委会隆重召开欢送大会。《大众日报》为此发表了“听毛主席的话到贫下中农中去”的社论。”

因此张春桥可能是看了这篇《大众日报》社论,同时北京方面又召开了上山下乡工作会议(有可能是周恩来主持的),张春桥说了一句重话:

“北京要去内蒙、新疆,要中央文革去开会,中央文革没有去,也没有表态,消息也不发“。"
教卫组要把复课闹革命抓起来".

张春桥能代表全体中央文革吗?中央文革的人在67年底都象他那样反对上山下乡吗? 再看陈伯达,戚本禹等人的态度。
“红卫兵去牧区插队的消息,在京城风传着。当天晚上,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陈伯达、小组成员戚本禹等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北京市中学教师代表时,听到了这个消息,陈伯达赞扬这批学生的革命行动,并要求大力开展宣传。他说,《人民日报》要赶快发表消息,还要写评论。并指示:今后初高中毕业生大量的是到农村去。威本禹说:要搞“斗私批修”,掀起下乡高潮。10月10日上午,首都几家新闻单位迅即派出记者采访。当晚,新华社发出了新闻通稿。11日,京城各报都作为重要消息在一版发表。《人民日报》还配发了《走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的评论员文章。”

因此,张春桥自持毛泽东交给他在上海搞出教育革命样板的重任,公然与“北京方面”对抗,对上山下乡不表态,不发消息,先抓复课闹革命。我们不要忘记,67年10月正是全国开始第二次复课闹革命的高潮期,老三届的出路还没有在中央内部得出共识,最关键的是毛泽东还没有表态,他还在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6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22:24: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1 22:27 编辑

67年底出现了一次中央高层的博弈,不论学界和坊间的研究者似乎都没有给与充分的注意!在这里我们应首先抛弃脸谱化,我们就先看看当时都发生了什么。67年10月全国掀起第二次复课闹革命(第一次复课是毛泽东67年三七指示之后,首先由军训开始),同时67年10月出现了曲折“自发"的上山下乡! 说到这里我一听到文革时期的“自发”就害怕!我的一个亲戚也是曲折的同学,曲折走后不久也跟着去内蒙插队(后来集体转到内蒙兵团)。67年10月北京红卫兵第一波“自发”上山下乡受到中央文革陈伯达,戚本禹的支持,接下来又出现“别开生面”的另一波。这一次是由曲折的同学时任北京革委会副主任的李冬民(毛泽东赏识的准接班人)向他的一些同学传达了上面要发动上山下乡的指示后,由那些同学“自发”的写了志愿书再由李冬民带他们走后门进入人民大会堂等到会议休息时周恩来上厕所之际把志愿书直接面呈周恩来。

“1967年11月27日,李镇江等55名初、高中毕业生以“首都红卫兵赴云南边疆农垦战士”的名义给周恩来总理递交了请示报告。报告写道:

我们是北京中学红卫兵,我们决心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坚决到云南边疆参加三大革命运动。革命的道路已经选定,我们就坚决走到底。我们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十月份两次赴云南边疆进行调查,联系。我们经过几个月的实际调查和亲身体验,深切地了解到云南边疆非常有开发前途,尤其是四大工业原料之一橡胶生产更需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去开发。我们向毛主席、向党、向人民、向革命前辈立下誓言:为加强国防、保卫祖国、打败美帝国主义,为了给中国和全世界人民争气,我们自愿到云南边疆做一名普通的农垦战士,为祖国的橡胶事业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我们现在已经在组织上、思想上,以及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只等中央首长一声令下,我们就奔赴战场!请中央首长下命令吧!我们再次坚决请首长下令!!

此致

革命红卫兵的敬礼!  首都红卫兵赴云南边疆农垦战士

周恩来当时就在会上表示支持,并在当日做出批示:“富春、秋里同志,可考虑这个要求,请与北京市革命委员会联系一下。”《红卫兵报》,1968年3月20日。李富春、北京市革委会负责人丁国钰、牛连壁均做了批示,并于12月1日责成市计划组办理。

1968年2月8日,李镇江等55名红卫兵离京启程,他们来自20多所中学,内有高中生43名,初中生12名;男生31人,女生24人,2月21日抵达西双版纳的东风农场。由于有过与中央领导人接触的一段插曲,以后关于他们的事迹越传越神。据说他们在北京时曾向周总理写了血书,当总理接见他们时,他们向总理表达了扎根边疆的决心;传闻又说他们中多数是高干、高知的儿女,在边疆各个表现突出《红土热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8页;参见邓贤:《中国知青梦》,《当代》1992年5期,第48页;费声:《热血冷泪》,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第62页。。以上传闻扑朔迷离、无从印证。不过55名北京红卫兵的行动的确开启了大批知识青年赴滇参加边疆农垦建设的先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6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22:47: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1 23:59 编辑

说到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研讨上山下乡需要应用的重要资料太多,传统文字论文的写作通常是引用某作者一句话然后在文章最后资料索引部分给出该作者文章的标题和引句出现在文章中的页数,有时资料索引部分一下子就开列出几十本书,非专业读者不可能去买那几十本书,就是到图书馆查也要费几十天功夫?

因此我在本文开头处介绍了超级链接的方法,这是互联网时代一种文章写作的新方法,我将会把本楼文字大大缩减为一篇短文,所引资料都用链接,文章中关键词句也变成链接,例如李冬民,丁国钰等人名都做成链接,让读者能够不用查图书资料甚至不用自己上网去搜索就能一目了然,这是本文的最终目标。


只不过今年12月比较敏感,一些门户网论坛和知青网正在“升级”不让非会员的外人浏览,因此链接都打不开,不知是否过了敏感期会恢复对外开放。国情如此,只能如此,不怕网站暂时打不开,就怕论坛停运关门所有资料都风流云散了!这又是互联网文章和资料储存的短处,但我还是认为出书立说的传统写作方法将会被新媒体写作方式取代,网络文章的好处是可以不断更新,图书要改动只能再版。为了避免网络文字资料的散失可以自己在计算机内存档,也可在多个互联网论坛“狡兔三窟”,这些都是多余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6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23:21: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1 23:24 编辑

中央党史部门的张化,郑谦这些老知青写的上山下乡历史论文非常重要,中央党校一些非知青写的有关上山下乡的博士论文也很有看头,例如张曙的上山下乡博士论文专著和周全华关于文革中教育革命的论文。张曙在他的论文中提到几乎在曲折“自发”上山下乡的同时有一批北京中学生前往北大荒,他说的这点很重要,曲折的回忆录也提到这批人67年10月“去了东北”。 这批人也是1967年10月出发的,我在网上搜到这批人的很多回忆文章,他们中一些人参加了珍宝岛战役。更重要的是其中有人回忆了67年10月他们去北大荒是北京市安排的,此点可以论证没有曲折的“自发”也会有政府的推动,张春桥改变不了,推动者不仅仅是周恩来,而是大历史大趋的必然的走向!毛泽东有能力延缓这种走向,但最后他也只能顺应“中国式社会主义”在文革特殊时期上山下乡的提速和“扩大化”,张春桥说要把上海90%老三届留下来完成教育革命纯属“螳臂当车”,这不仅仅是从世俗角度来看他不是周恩来的对手那样简单,就连周恩来自己都不可能成为减速和缩小上山下乡的人,在当时中国大时代大背景之下没有任何人能想出比上山下乡更高明的高招来,就算把我们这些人放在当年周恩来,毛泽东的位置上也只能如此,这是国家必然的命运,也是我们这一代的宿命,除非当时中国共产党能象现在这样改革开放,那就不是上山下乡而是农民大进城了,是也?非也?只好跟着历史老人摸着石头过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6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23:30:36 | 只看该作者
入夜已深,今天再把一篇网文贴出供读者思考。67年底为何张春桥那样“猖狂”的反对上山下乡?因为毛泽东还在看,他的理由是刚开始复课,而张春桥的理由也是这点。但是周恩来有些急了!



“屯垦戍边,人生转折”之序曲 (节选)
时间:2011-07-25 13:52:44  
来源:荒友网-35团  作者:谷祥

1967年北京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记事
史无前列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一年,全国大中学校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广大红卫兵经历了“炮打司令部”、“一月夺权风暴”、“革命大串联”和“复课闹革命”之后,考大学成了泡影,去工厂不能招工,当兵要“红五类”,只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一条出路。我作为一名六七届高中毕业生,对当时二龙路中学(教育部试点学校)的无秩序局面已感厌倦,就经常跑去劳动局打听有无招工的消息,得到的答复就是“上山下乡”。
1967年大约十月份,第一批报名去北大荒的知青家庭接到了一份“会议通知”:某周六晚在北京市工人体育馆召开大会,市革委会领导要接见下乡知青,据说周恩来总理要出席并讲话。这可乐坏了大家,早早就积聚在工人体育馆门口。结果是大失所望,此次会见因故取消。这是为什麽呢?我们西城区第一批的临时召集人,当时有张永祥、吴清萍、李弛、高俊敏和我,商议后决定去找市革委。我们直接找到当时市革委副主任丁国钰,问清了缘由。原来市政府准备借此全面开展上山下乡动员,也报告了国务院。周恩来总理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的意见是,刚刚进行“复课闹革命”,尚未恢复学校正常秩序。“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应安排在1968年。此,我们这一批就做为先行者,不要扩大宣传了,但特派了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小组随我们一同去北大荒,记录北京知青上山下乡的行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6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23:54: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1 23:56 编辑

我看到曲折的一个同学在网上说文革中所有“自发”都不是真正的“自发”,曲折自己说他是看到67年夏季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周恩来动员文革前上山下乡回城闹革命那批人回到农村去)的感召才萌生了上山下乡的念头。但是我们看到上面荒友网文章后发现67年10月北京就组织中学生去北大荒了,而且那时北京劳动局给前来询问毕业分配招工事宜的人们非常明确的答复,就是上山下乡。如史料属实,如曲折也了解此点,他的“自发”史录就有些水分了,我的另一篇史料披露曲折走后不久那批北京55人赴云南种橡胶的红卫兵找到周恩来批准也不是自发的,是李冬民透露出上面意图才把这些人激动起来的,这与文革初薄一波儿子薄熙永透露出毛泽东要废除高考后北京四中高干子弟“群起而哄之”如出一辙! 文革区别于反右就是中学生高干子弟的“自发”,正是他们一连串的“自发”打断了毛泽东文革完成校园教育革命的初衷,说到底这也是天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7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18:48:2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看到1967年10月曲折“自发”的上山下乡了,同期还有北京一批中学生被分配到北大荒去了,而且据说周恩来要在为他们送行的大会上动员上山下乡,但是被毛泽东阻止。这段时间在中央高层似乎确实在讨论如何处理老三界,李冬民是北京中学红卫兵运动中的一位风云人物,曾任北京中学红卫兵代表大会核心组的组长、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常委。毛泽东曾对他说“你带的兵比我的还要多”,他也是曾经与周恩来,陈伯达,江青,谢富治“共事”很多的一位文革中被看重的“接班人”之一。他的自述中有一段:
“1968年夏天,北京很乱。各大学武斗,工宣队、解放军进驻大。但中学情况特殊,面临着几十万人的毕业出路题。。。。。。在此之前,我的同学曲折他们一些人自发地去上山下。。。。。。曲折他们走的时候是1967年的秋天。他们在北京销了户口,带着户口走的。这件事的重要性就是大点的孩子也都懂。现在回过头看呢,从中央高层讲,全国千百万人的就业,肯定是个社会问题了。谁来解决?我估计是干实事的,只能是周总理了。他利用曲折他们这个事,开始宣传,慢慢形成了气候。后来形成这么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是因为1968年12月,毛泽东下发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我觉得,老毛对上山下乡的考虑主要还是政治上的,工农相结合。周总理做这个事,可能经济因素考虑的多,为社会解决负担呀,劳动力的问题啊。他们俩出发点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2 21:50 , Processed in 0.19201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