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无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革上山下乡发动50周年历史探讨总结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7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20:39: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22 21:18 编辑

1968年12-21之前的某一时刻文革上山下乡决策敲定的原因如下。


文革时期特殊的直接原因:
1,政治原因
a.  文革初期
1964年开展的文化革命最主要的是毛泽东教育革命的构想,但是被江青出风头式的抢先搞的文艺革命打乱,最后导致毛泽东在《海瑞罢官》的戏剧背景上与中央一线摊牌,毛泽东大怒之下解散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发出《516通知》,中央文革成立,取代了文革五人小组,1964年文化小革命变为1966年文化大革命。1966年6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文化大革命就是教育革命,先夺权(因为他认为全国解放后只有教育领域还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再教改,首先废除高考停课半年完成教育革命,今后靠选拔推荐大学生(似乎也包括高中入学而初中考试不变)。但是自大跃进失败和7000人大会前后毛泽东大力强调的阶级斗争理论多年来对北京消息灵通的高干子弟造成深刻影响(接班意识),因此66年5月底他们在《516通知后》闻风而动要造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反而造成北京中学动乱,刘邓旋即按反右经验一方面“镇压”学生运动的苗头,一方面从基层抓出一些“黑帮”试图向中央文革交差以便稳定局面,同时经毛同意派出工作组。工作组把一些人打成“反党分子”,如大学的蒯大富,中学的李冬民,曲折,北京中学红卫兵在66年5月底诞生并向毛泽东和江青阿姨求救。毛泽东因此再次大怒发出《我的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将文革工作组问题与1962年大跃进责任问题联系起来!毛泽东因此8次接见全国兴起的红卫兵,矛头直接对准跟随中央一线的7000人。从此教育革由于红卫兵运动而搁浅,中学生冲向社会各界,从中央到地方到处是“踢开党委闹革命”和对“阶级敌人”的再清算,其特点是踢开公检法到处“抄家”。由于造反和保守两派对立的出现,武斗开始,全国大乱。


b. 文革中期
刘邓下台,全国各级党组织瘫痪,武斗遍野毛泽东开始收摊。1967年初他试图用军训召回在全国到处游荡的老三届回到校园继续完成教育革命和教育改革,并把教育革命试点工作交给上海的张春桥。但是潘多拉魔盒打开,特别是那些高干子女又遇到了新情况,随着运动的发展,他们大多数人的父母也被造反派冲击,有的死于非命,因此他们开始迷茫和逆反,开始诅咒“江青阿姨”,最早的老红卫兵演变为联动被毛泽东下令镇压。随后这些人流落到文革出现的新江湖码头,与平民出身的顽主帮(例如小混蛋)争地盘去了。毛泽东又在1967年试图用全面复课来继续教育革命,但是效果极差,那边厢张春桥搞得教育革命试点也是起色不大,因为无法全面推广,例如在当时得情况下如何推荐大学生?北京的陈伯达,谢富志试图搞出教育革命试点也是焦头烂额,谢富志甚至抱怨废除高考不可行。

c. 67年底,浑身政治荷尔蒙激荡不已的北京干部子女又接着“自发”新的政治运动,那就是上山下乡。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发现文革高层内斗的龌龊,特别是江青等文革新贵的飞扬跋扈,厌倦了北京的文革。到底红卫兵都是接受了正统红色教育的年轻人,当他们近距离与江青等人接触后就发生了怀疑,例如我哥哥当年就对人说江青有精神病而被打成“现反”开除大学学籍劳改(他曾要求到建设兵团准备在战争中证明自己没被批准,北京市安置办怕他叛国)。在这段时期,北京红卫兵“自发”的上山下乡与中央高层的“稳健派”发生了交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72#
发表于 2018-12-22 19:54: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无声 发表于 2018-12-22 19:16
1968年12月21日,文革中的毛泽东向全国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包括他们大学,高中,初中毕业的子女,也包括在 ...

风萧萧兮易水寒赤子一去兮难复还,历史就象大江流水,50年来我们就象片片秋叶,魂归何方?

  不是告知青,是告乃翁。知青比起中华民族百年前的历史遭遇,没那么“沉重”。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们伟大敬爱的周总理,事后都将骨灰撒入大海大江,想开点吧,别学那老葛朗台最后一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7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19:1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22 19:36 编辑

1968年12月21日,文革中的毛泽东向全国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包括他们大学,高中,初中毕业的子女,也包括在农村工作的同志发出半是号召半是恳求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专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那个后来被发现不是他本人那天才说出的最新最高最难得出历史结论的指示,那是毛泽东建国以来第一次专门针对城市学生上山下乡发出的指示(被姚文元根据毛泽东那段时期的一些谈话组织整理出来的)!在那之前的68年4月,中共中央刚发表毛泽东的3月指示,他说大,中,小学都有毕业分配的问题,当时中央发出的分配方案是“四个面向”。为什么几个月后毛泽东要专门发表指示把”四个面向“改为“一个面向”?为什么他老人家一改他多年来提倡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要与工农兵相结合的传统理论,一改他对我们说的“高中毕业后,就要先做点实际工作。单下农村还不行,还要下工厂、下商店、下连队”,变为单下农村接受农民再教育很有必要了?而且包括初中毕业生和文革中的小学毕业生(北京69届在文革中只在初中一年半什么都没学就上山下乡了),几十年来,包括当时辅佐周恩来组织上山下乡的副总理李先念,学界的研究人员,社会各界和我们这些当事人,都在问,为什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央对文革中的各类政治事务和政治人物都做了历史结论,唯独对上山下乡没有做出历史决议式的结论,我们这一代当年轰轰烈烈的去了,在随后的十年中又纷纷“八仙过海”要回家,最后闹出个“胜利大回城”,有些在下乡地区已当上县团级以上干部的知青也弃官不做,宁肯回家从头干起,为什么?本人今天在这里试图对自己十多年来对上述问题苦苦的思辨做一个了断,不需要千万年后“三大差别“消除”日,国祭勿忘告知青”,因为那时我们的灵魂是否真有知觉连科学都解答不了!因为科学家只有死后才能研究发现死后的事。陆游有病?因为他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我不想坐等(或躺等)死后才被告知上山下乡决策的谜底,千百年来秦始皇,孔夫子等到对他们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7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18:39:45 | 只看该作者
年底本来就很忙,但是赶上今天这个特殊日子,追昔抚今还是感慨万千。50年前的今天我们上大街游行欢呼老人家发表最新最高指示,当时才15岁,没想到几个月后就要离开家乡到塞外边陲安家落户。那此游行的三个月之后,我们又一次上大街直奔苏联大使馆,那是1969年3月珍宝岛战役之后全国人民抗议苏联的边境入侵。那次老人家没有说话,但是人们知道要准备打仗了。红灯记里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68年是“中国城里的孩子早出家”!风萧萧兮易水寒赤子一去兮难复还,历史就象大江流水,50年来我们就象片片秋叶,魂归何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6
169#
发表于 2018-12-22 14:23:16 | 只看该作者
我以为现今还是不要追究历史的对与错、功与过——终归当代人评论当代事还是脱离不开”带有本时代眼镜色彩“的偏差与错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6
168#
发表于 2018-12-22 14:1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22 14:14 编辑

我这个人特别注重实际的东西,文革后期毛泽东发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下去了多少、返回城了还是多少!
是功绩还是失败?
文化大革命打倒了”孔老二“,现今我们在呼喊”重归道统“!
到底、、、、、、?
文化大革命被打倒的一切,全部被平反、被拨乱反正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6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2:48:38 | 只看该作者
逗你玩 发表于 2018-12-21 17:56
上山下乡的“法权保障”不在于上山下乡, 而在于只能去不能回!
   还是比那个小女孩多了许多字。不过总 ...

出去办事刚回来,我的作业还没交呢!明天12-22才到期,不过基本上有了头绪。文革上山下乡属于一个多变不离其综的大系统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文革中上山下乡与文革前上山下乡在组织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文革前上山下乡只是中学毕业生升学和就业之外的一种补充,而文革上山下乡从理论到实践上开启了教育革命的一个新纪元。换言之,文革前中学毕业后在城里考学或待业成为国家的一种潜在负担,考不上大学或分配不到工作(或高不成低不就)的学生被动员上山下乡(还是三自愿)。但是到了文革初毛泽东决定废除高考计划停课半年完成教育革命,没想到应该参加教育改革的中学生一夜之间变成了介入高层政治路线和权力斗争的无法无天的造反群体,而且从学校杀向社会,从此潘多拉魔盒打开不可收拾。最后靠周恩来沿用文革前刘邓的上山下乡路线将上山下乡扩大化,请毛泽东出面号召,终于在九大之前将红卫兵学生运动结束。毛泽东重返一线取得党政军的全面最高领导权后,教育革命与上山下乡结合在一起形成新中国全新的教育体系,经过短暂的“四个面向”分配之后,自68-12-22之后中学毕业不在城里高考和就业(各省操作有快慢和不同,甚至有修正),都要上山下乡插队或插场(兵团或农场),也可称为“下放”或“非转农".  这些人经过几年的磨练,再从中推荐和选拔出一些人上大学和招工。文革发动上山下乡运动一举多得,既解决了文革前上山下乡号召困难的老问题,也解决了文革中学校混乱不堪积重难返的新问题,更解决了九大后如何办教育的未来问题。但是历史有自己的逻辑和规律,我们都经过那段历史,我们还活着,因此我们凑到一起还试图把我们这一代“多余的话”说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66#
发表于 2018-12-21 17:56: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无声 发表于 2018-12-21 16:50
毛泽东在68年12-21发出上山下乡动员,12-22见报。因此文革上山下乡运动全面正式拉开序幕是在68-12-22,所以 ...

上山下乡的“法权保障”不在于上山下乡, 而在于只能去不能回!
   还是比那个小女孩多了许多字。不过总算有个“交待”,如期“封顶”。
      说到“法权”,记得文革时期还是之前,姚文元张春桥等长篇大论,批判过“资产阶级法权”。虽然那时候有点读不懂,印象里是资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基础。
     中国文革前有过多次大争论,多涉及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路)和思想理论的认识问题。因而“小脚女人”、大鸣大放、反右倾、庐山会议、七千人大会、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抓资本主义当权派的高潮,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推向高峰。
     五十年代就有城乡结合,缩小剪刀差、消灭三大差别的发展目标,在专政“理论”指引下,实践(一系列运动)结果,差别更大了。农业基础更薄弱,抵御自然能力差,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统购统销对农民剥夺是人祸。各级领导谎报粮食高产丰收,农民就要交更多的公粮。……
     与题目扯远了,打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6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16:50:24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在68年12-21发出上山下乡动员,12-22见报。因此文革上山下乡运动全面正式拉开序幕是在68-12-22,所以明天12-22才是文革上山下乡50周年,因此本人交出“作业”应该在明天。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6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16:38: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21 16:40 编辑

二战后世界进入后工业化+新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时代,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工业和科技。当冷战出现,世界分化为两大阵营,欧美资本主义集团和苏中社会主义集团,这两大集团都在干一件事,工业化。

很久以来人们喜欢说新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是违背世界历史潮流的“逆城市化运动”,别的国家民族都在加快完成工业文明的洗礼,只有中国走回头路。

现在来看问题有些复杂,可能新中国比谁都想更快的完成工业化,但是作为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为了加快城市工业化的速度,必须牺牲农民和一部分城市人口的利益。1,建立统购统销制度(如交公粮和票证消费),2,严格限制农业人口进城,建立户籍制度,加速合作化,提供工业化的需要的农业支持,3,精简城市“吃闲饭”人口,动员城市户口中最大就业群体(中学生)上山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8 23:03 , Processed in 0.418024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