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无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革上山下乡发动50周年历史探讨总结

[复制链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2
141#
发表于 2018-12-19 17:18: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19 17:36 编辑

文革后期毛泽东发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究竟有多少人插队落户?
恐怕是下去多少、返城了多少吧?
三个不满意彻底否定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文革后期的知青运动——只落得了强健了体魄、磨练了意志和筋骨吧、认识了当年中国的农村吧?
现今的我们还是多颂扬文革前支援家乡建设、支援边疆建设的邢燕子、杨华等真正的支青英雄吧!
多多颂扬而今自愿下乡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大、中专和硕士、博士毕业生及大学生村官吧!
千万不要把文革后期的知青运动和文革前的支青、现今的真正知青混为一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2
142#
发表于 2018-12-19 17:30:26 | 只看该作者
文革后期的中国知青运动真的出了不少政治家、外交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和书法家、画家、文学家、文艺家。
独独没见多少农业专家,由此可见知青运动成绩不大,倒是文革的宣传队、大字报锻炼出的各类“大家”特别多!——例如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艺家、画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2
143#
发表于 2018-12-19 17:44:13 | 只看该作者
我真的很怀疑无声发的这个帖子真正的涵义是什么?
先是云山雾罩的恨不能从远古时代谈起,又大谈特谈文革中四人帮在知青运动的作用是什么意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22:4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9 22:50 编辑

欢迎护林人来我楼里发言,看来护林人是否定文革上山下乡的,好象在这里我也曾被无悔知青说成是“这次回来是专门否定上山下乡的”! 因为网管会发了通告,因此在这里不想争论,只是觉得护林人还是比较幸运的。话说回来,我已在护林人楼里发表了最后看法,而且说过不再在护林人的楼里发言。因为护林人现在来我楼里发言质问我提到“四人帮”在文革上山下乡中的作用到底是何等用心?我只好回答一下。

护林人问的很好,但是没有问清楚,因为我还没有说到“四人帮”中的江,王,姚太多的关于上山下乡决策的表现,我现在主要在说张春桥。“四人帮”在文革中的地位曾经是一人之下7000人之上,连周恩来都多次受到他们的攻击,因此现在总书记说他在文革中是忍辱负重苦撑危局。那么上山下乡决策在文革中算是什么性质?文革结束后中央没有做出书面定性,人们说的“四个不满意”被李先念说成是他最早说的,而且李还说他早就不理解为什么只能去接受农民再教育不能接受工人再教育,因此法国学者潘啸鸣说他是“马后炮”(当时不说)。后来人们又说“四个不满意”是邓小平说的,不论谁说的,“四个不满意”现在似乎属于半官方对上山下乡的定性?
要我说文革上山下乡只有一个人最满意,那就是历史老人。

发生了的历史必然有其不可避免要发生的原因和内在逻辑,我们现在首先在做的是想探索当年在上山下乡决策方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即,当时中央最高层的不同派系对上山下乡的态度是怎样的?(脸谱化是可怕的!)然后才是他们为什么会是那样的态度?十多年来,我本人在这方面的探讨已经进入到第二步,因为我已经大概弄清楚了68-12-21动员发生前中央最高层对上山下乡决策的态度。首先是毛泽东从文革前到文革初再到文革中对上山下乡的说法和68-12-21动员的逻辑,其次是周恩来,接下来是张春桥,李先念,姚文元,江青在上山下乡决策方面的作用几乎看不到资料报道,王洪文只有一件事与上山下乡有关,那就是帮张春桥女儿走后门不下乡。

我现在所做的就是在今年68-12-21之前先把我们这一代上山下乡在高层方面决策的逻辑梳理清楚,因为他们的态度(含变化)已经清楚了,现在所梳理的就是为什么是那样?例如毛泽东曾说我们这一代“单下乡还不行”,还要工农兵商都干干,以学为主,兼学工农兵,最后却变成单学贫下中农很有必要了!这是直到今年上海上山下乡研讨会上专业学者还在问的问题。

护林人是兵团人,其观点是力挺解放前和解放初到北大荒的老农垦和否定毛泽东68-6-18批准周恩来请示建立黑龙江兵团的报告以及否定当时被派到北大荒的现役军人的历史作用。我把全国文革兵团的组建分为两段,前期以战备为主(含上山下乡的性质),后期出现的问题很多(先天的原因)。护林人也把兵团历史分为两段或三段,肯定文革前兵团,否定文革中兵团(包括战备作用),再肯定兵团撤销后的农场,其主旨是否定文革上山下乡。

我现在对文革上山下乡既不完全肯定也不完全否定,就是一分为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2
145#
发表于 2018-12-20 11:06: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20 11:09 编辑

我想在中国知青网心平气和的探讨文革和知青问题是不会被我们的中国知青网封杀的。
你的这个帖子我一直在仔细阅读,昨天才在此发帖我觉得是论坛元老——逗你玩的发帖才将你的帖子引入正轨。
我曾在我的《闲说6.18》的帖子里对你言明:之所以在中国知青网上同时发表《闲说6.18》和《闲说知青一二三》绝不是什么试水。而是以我的亲身经历和感知做我对文革后期发起的知青运动和6.18批示的研究、论证的依据,在中国知青网与全国的知青来探讨这两个论题——实际是一个课题,毛泽东的6.18批示也是中国知青运动最重要的一环。
对于文革后期毛泽东发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也是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就是以毛泽东的6.18批示为分界岭——将1967年一腔热血自愿上山下乡插队落户——1968年底到老少边穷地区插队落户、与本以贫困落后的贫下中农争工分、争口粮的问题的时期,视为是错误和否定的。
我对于毛泽东的6.18批示认为是中国文革后期知青运动最重大的战略决策,它既及时的解决了文革后期知青运动前期发现的问题与偏差。又解除了所有没有下乡的老三届毕业生的思虑和和其父母及其家人的后顾之忧,还是那句话——可惜一本真经,被不懂禅理的和尚给念歪啦。
第二我以我亲身的经历和感知,对文革后期毛泽东发动的这场知青运动一个重要的原因——老三届是给我们复课闹革命升入中学的小69、小70届腾教室——当时所有只有初中的学校都被我们69、70届两届学生占满了原来三届学生的教室,还是将原来每个班的45名学生增加到50人以上(两届学生都不得不拆分两个班分别插入其它同年级之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革取消了留级制,从我们69届开始直到实行考试、留级制这种情况才终结;等于在此时期每年凭空增加了百分之十几的学生。
而我们69届之所以连锅端,就是必须全部的迅速下乡——给升入中学的71届学生腾出教室!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2
146#
发表于 2018-12-20 11:35:19 | 只看该作者
而对毛泽东6.18批示之所以我认定是一个最伟大的战略决策加以肯定(只是认为下面的执行者没有真正理解6.18批示的真正内涵,当然也是处在当时极左的政治环境下的原因),就是毛泽东很早就发现了知青运动前期出现的问题;6.18批示先拿出了前期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在1973年才全面解决、逐步落实知青运动前期出现的问题。
而在6.18批示发表之后,毛泽东1968年12月22日发表的最高指示十分坚定的继续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方向——但是基本上(除上海市)都是以在本省、本地区插队、接受再教育——请注意:只是接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观;只字未提插队落户!
在我的《闲说6.18》里我义愤填膺的指责:是1976年以前那被解放的老干部子女的曲线返城行为,让本已对返城无望,一潭死水的兵团战士们(没有关系普通百姓)愤怒了——而兵团转制又是一个导火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4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6:03:49 | 只看该作者
护林人:你似乎把文革上山下乡运动的分期和定性搞的有点乱套了吧?68年6-18批示只是对一个黑龙江兵团,当时还是按“四个面向”在分配老三届,谈不上那时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而68-12-21动员才标志着文革上山下乡运动的正式开始。自68-12-21动员之后,“四个面向”分配正式停止,北京69界全部分配到黑龙江,内蒙两大兵团,他们平均16岁,如果插队年龄太小,周恩来曾有指示18岁以下不宜插队。自从毛泽东发出动员后,就改变了文革初制定的教育革命路线,不再提在城市校园内废除高考后选拔推荐大学生了,从此以后全都要下去接受三大实践的锻炼(再教育),然后再从下面选拔推荐大学生。70年以后跨省上山下乡减少了,以各省市就近插队为主,这可能是过去几年大城市跨省上山下乡(包括兵团)出现问题较多。但是就近插队也是“非转农”的上山下乡,也不能在城市中学毕业后直接上大学或招工留城,都要先下去不再吃商品粮,自己养活自己或者自己想办法填饱肚皮。


68-12-21动员解决了教育革命的困局和城市就业的难题,过去中学生毕业后在城里待业,吃商品粮(国家要按户口供给),有的学生几年分配不下去,“挑肥捡瘦”,见过有的出身好的老三届(工人家庭出身)写的回忆录,在“四个面向”分配中因为没分配到如意的工作大闹居委会,不愿到郊区。周恩来总理在67年10月全国粮食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


城市没有那么多工业,就要到农村去,做有文化的农业劳动者。。。。。。所以要大家狠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从政治思想上解决问题,不然城市粮食销量就会增加。面向农村,这是肯定的方向。这是个长期的工作。不然城市总有游手好闲的人,给工作不做,叫他到农村,他不去。”


城市学生毕业分配如果不如意呆在城里不仅仅是游手好闲的问题,他要吃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2
148#
发表于 2018-12-20 17:37:24 | 只看该作者
我将6.18批示作为毛泽东文革后期发动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分水岭,时间上看似是搞颠倒啦;但是实际上是毛泽东早就看到了1967年满腔热血自愿到革命老区——也是特别贫困地区插队落户出现的问题。
6.18批示是纠正知青运动前期出现问题的最佳办法(肯定不能把早期插队落户的知青全都重新安排到兵团吧),而后在1973年回过头来再解决知青运动前期出现的问题——到1975年前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6.18批示毛主席和周总理各提出了一个——以国营农场工资制和部队农场供给制组建生产建设兵团的方案。
而在1968年6月18日发表6.18批示后,四个月后的12月22日又发表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最高指示,实际是给后来的知青运动定下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彻底改造世界观的原则——不再提插队落户这个口号。
而自我们小69连锅端之后,中国城镇人口就业也走入正轨。但是70届及以后的不良学生还是要下乡插队;接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观后才可返城——自70届以后的应届毕业生全国不是像小69一样连锅端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4
QQ
149#
发表于 2018-12-20 22:29: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护林人 发表于 2018-12-20 17:37
我将6.18批示作为毛泽东文革后期发动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分水岭,时间上看似是搞颠倒啦;但是实际上是 ...

护林人你好,称得上半个老乡。你们隔江的兵团最早是抗美援朝集体转业的英雄战士。我的家乡富锦县(市)周边基本都是1955年左右建制的农场。双鸭山宝清一带也是兵团开垦的农场,从上个世纪50年代,逐渐变成享誉全国和世界的北大仓。
      你与无声讨论的问题好像没有什么“火力交叉点”。但你俩的“火力”确是很充足。就跟我草原插队,武装民兵演习放空炮弹一样,噼里啪啦听听响,看看冒烟,拉倒。
    无声要掰扯的文革初衷是教育改革引发的“大革命” ,周总理收拾乱摊子被动走入“上山下乡”,有点替毛主席老人家抱不平。
    你说的1968年6月18日主席批示是上山下乡“分水岭”,也似乎不妥。我下午查了一下,东北兵团建制(黑龙江)源于文革前(1964年?)几个单位申请,直到1968年又提出,经周总理呈交主席批示,照办。
      1964年的确动员过初高中生到北大荒兵团,我班同学报名去了,我那时也差点“打回老家去”。
     争论上山下乡,学者、经历者、决策者很多,谁对谁错不必太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点涟漪。最反感一说知青什么都往身上贴的“伟大”与“光辉”,你以为自己是共和国老几啊?
    知青基本都年过“古稀”,好好活着才是硬道理。珍惜自己珍惜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5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22:30:08 | 只看该作者
1,“我将6.18批示作为毛泽东文革后期发动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分水岭但是实际上是毛泽东早就看到了1967年满腔热血自愿到革命老区——也是特别贫困地区插队落户出现的问题。
2,6.18批示是纠正知青运动前期出现问题的最佳办法
3,6.18批示毛主席和周总理各提出了一个——以国营农场工资制和部队农场供给制组建生产建设兵团的方案。4,但是70届及以后的不良学生还是要下乡插队;接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观后才可返城——自70届以后的应届毕业生全国不是像小69一样连锅端啦。”


护林人可以坚持自己的独特说法,但是任何理论都要有客观事实和数据的依据。上山下乡的专业研究很多,区别于业余作者的长项是统计数据。在你的理论中,仅举一条明显是主观想象出来的理论,你说:


3,6.18批示毛主席和周总理各提出了一个——以国营农场工资制和部队农场供给制组建生产建设兵团的方案。

6-18 批示中毛泽东只有两个字,照办。你所说的毛,周各提了一个农场和兵团方案的依据是什么? 实际上似乎所有的方案都是周恩来在提出,这是有史料证明的,如下:



你所说的毛泽东提的方案在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 00:47 , Processed in 0.202011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