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无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革上山下乡发动50周年历史探讨总结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01#
发表于 2018-12-17 20:18: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上山下乡历史上,邢燕子,侯隽,董家耕那些人可以说属于真正有无悔资格的,因为他们当时有自由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20:3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7 21:30 编辑
逗你玩 发表于 2018-12-17 19:55
先验论与方法论有本质的不同。“春桥同志”发表了那么多讲话,哪一点与文革教育革命“实践”(执行)有关? ...

逗兄说的没错!从社会大背景着眼正是上山下乡研究的根本!但是社会大背景有操纵历史发展的主要流派,逗兄说张某人没有任何“与文革教育革命“实践”(执行)有关的动作,这就要客观来看了。首先,他反对老三届上山下乡要留住他们完成教育革命就是他在67年下半年最大的动作,据上海插队知青网中人考证,上海的上山下乡要大大晚于北京,而且张春桥还设计了在上海周围建立上海建设兵团以及在黑龙江转为上海知青建立不销户口前去锻炼一下的“飞地”,可参见网中人在门户网的博文。


在67年张春桥也好,周恩来,陈伯达也好,都尽了全力想恢复学校正常秩序,逗兄最有体会,那时老三届还能坐回教室上课吗?还有教室可回吗? 69,70两届学生挤上来,后面还有更多。你说的北京中学生出现杀人事件应该指的就是我们学校的北京顽主头目小混蛋被老红卫兵群体诛杀,当时还有清华大学红卫兵杀死毛泽东派去制之武斗的工宣队员事件,直到今日史学界都说不清为何毛泽东不事先召集红卫兵五大领袖喝止他们的武斗? 潘多拉魔盒打开了确实再难收回老三届,那就让他们远走高飞吧?!同时不要忘了张春桥搞的那个721工人大学经验,他是歪打正着的为毛泽东最终倒向了周恩来的上山下向做出了理论铺垫,那就是折本求其次(舍去五七指示中让我们去工农兵中间轮转)转变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从此中学生毕业全要先下乡,大学招生改为从城外基层招收,老三届下乡只是先开了个头,上山下乡一直持续了10年直到周,毛离世。这就是文革发动前毛泽东设计的在校园完成教育革命(被他自己发动的文革打乱后不得不异化扭曲为上山下乡再教育式的教育革命)的“战略”,以上山下乡包裹教育革命(从校园外的基层招生)让毛泽东,周恩来,张春桥皆大欢喜? 事实上,毛泽东对于上山下乡式的教育革命始终很勉强,从他的68-12-21软趴趴的指示和后来给李庆霖的回信就可看出,什么叫要说服城里的干部?什么叫农村同志要欢迎知青去?早就知道都不会满意!李先念四个不满意那叫马后炮,老人家早就知道了!不是说我们“单下农村还不行”吗? 68-12-21指示,纯属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03#
发表于 2018-12-17 20:46: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无声 发表于 2018-12-16 18:59
我们应该注意到66年5月发出的《516通知》实际上没有任何如何把64年开始的文化革命转变为文化大革命的具体内 ...

我们可清楚的看到毛泽东要搞的文化大革命其实就是教育革命,这是66年8月文革大乱前毛泽东要搞的文革的思路,也就是扳倒彭罗陆杨后要做的事,那时根本没想到要把刘邓彻底打倒!

有点武断。文革初衷还是整文化(文艺)、思想、教育等领域里的修正主义(封资修)。早在1964、5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就逐步提出来了。思想领域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武训传、文化部帝王将相部,宣传部……等等,直到5.16通知,以致后来的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社教就开始提出)。教育提出过17年教育路线(与王海蓉等谈话)问题,好像与文革运动目的不太一样。1966年7月29日人民大会堂邓小平等检讨也只是说“老革命遇到新问题”,派工作组(四清抽回)让运动冷冷清清。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接着8.18,11次接见全国红卫兵,好像没有教育改革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20:5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7 20:58 编辑

给逗兄引述一段本网理事长周秉和对文革上山下乡的说法:
本文摘自:《周秉和谈“我的伯父周恩来”》,作者:周秉和,原题:周总理侄子眼中的上山下乡
嘉宾:周秉和,周恩来总理的侄子、中国知青网理事长
【文字实录】




(视频截图:周秉和接受人民网访问,图片来源:人民网



【周秉和]:那个时候我父亲都被抓走了,我们还讲什么啊?而且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不要想沾光,不要搞特殊化。
[主持人]:这是周总理从小就这样教育你们的。


[周秉和]:对。所以,到上山下乡的时候,根本连想都没想,你只能上山下乡。当时,整个“文革”期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大概1700万左右,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孩子,尤其“文革”刚开始,有老三届,实际上是六届人,从初一到高三,六届的学生,国家那几年攒了好几百万的学生,国家当时困难,单位也不招工,部队能去的是少数。所以,这些人就没有出路,怎么办?正好那时候,1966年、1967年有些串联的红卫兵,当时就徒步串联,所以走到很多偏僻农村的时候,有些人觉得农村很落后,我们有责任帮助国家解决困难,我们到那里去种地,这里面有这样一些比较先进的分子,比较积极的分子,他们先挑头儿开始上山下乡。后来,可能是国家看到这起码是一个解决的办法,这样,就请示主席发表指示,这样基本上,当时的各界毕业生,起的名字叫知识青年,这个名字还挺好听,叫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就这么一条出路,没有其他出路。北京和全国,北京上哪?到东北的最多,大概有几十万。到山西的有一大部分。内蒙古有农区、有牧区,还有兵团这样三部分。还有到云南牧场的,这是咱们北京分的。至于到陕北延安,我去的是这个地方,只有在延安地区,才有我们北京知识青年,而且只有北京知识青年,没有其他地方的知识青年来,我们这部分人大概是2.7万多人,分成多少趟火车,从1969年1月份到2月份之间,一个一个专列,然后就往陕北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05#
发表于 2018-12-17 21:05: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周讲的是1969年以后的事了,他妹妹周秉建1968年就到内蒙古锡盟阿巴嘎旗牧区插队了。除了1969年兵团等地(黑龙江东北三地、内蒙古、华北、云南等)大批安置外,以后都是当地郊区县,如北京。19691970年内蒙古挖肃运动就是周总理通过侄女等知道的(东北打击新土匪、山西挖阎锡山?)而1972、3年招生招工等也从北京知青开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21:06: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7 21:22 编辑
逗你玩 发表于 2018-12-17 20:46
我们可清楚的看到毛泽东要搞的文化大革命其实就是教育革命,这是66年8月文革大乱前毛泽东要搞的文革的思 ...

逗兄可参考毛泽东在66年6月杭州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提到文革如何搞时只提了教育革命,这和张春桥对文革的理解是一致的,张说教育革命完不成文革的任务就没有了。在这方面学界也好,坊间也好,对于文革初衷的理解,对于教育革命和上山下乡关系的理解似乎都没有从历史大背景上梳理清楚,在这方面张春桥是个被忽略的“突破口”。


“1966年6月12日下午,毛泽东在杭州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谈到文化大革命的搞法时,毛泽东说:先夺权,批评权威,再搞教学改革、学制改革。中央要搞个高中、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办法是学校推荐和选拔相结合。初中还要考试。今年大学招考推迟半年,闹半年文化大革命。高中、初中不变。教材要重编,初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毒的要去掉。过去教学改革、学制改革搞不动,改不了。这次要趁此来个大改革。大、中、小学如何教法,都要有典型。大学师生要互教互学。学生不读书了,半年之内我看不读书,最活的是读报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21:10:36 | 只看该作者
逗你玩 发表于 2018-12-17 21:05
周讲的是1969年以后的事了,他妹妹周秉建1968年就到内蒙古锡盟阿巴嘎旗牧区插队了。除了1969年兵团等地(黑 ...

周秉和说的很清楚:


1, 尤其“文革”刚开始,有老三届,实际上是六届人,从初一到高三,六届的学生,国家那几年攒了好几百万的学生,国家当时困难,单位也不招工,部队能去的是少数,怎么办?


2,正好那时候,1966年、1967年有些串联的红卫兵,当时就徒步串联,所以走到很多偏僻农村的时候,有些人觉得农村很落后,我们有责任帮助国家解决困难,我们到那里去种地,这里面有这样一些比较先进的分子,比较积极的分子,他们先挑头儿开始上山下乡。


3,后来,可能是国家看到这起码是一个解决的办法,这样,就请示主席发表指示,这样基本上,当时的各界毕业生,起的名字叫知识青年,这个名字还挺好听,叫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就这么一条出路,没有其他出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21:15: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7 21:20 编辑

"可能是国家看到这起码是一个解决的办法,这样,就请示主席发表指示。"谁代表国家?周恩来!不是张春桥。谁请示主席施行那个“起码是一个解决的办法”? 周恩来!这就有了68-12-21指示。就这么简单。

在这里我们只看历史上发生的事实,至于原因属另一个话题。现在的研究往往先找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而忽略了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09#
发表于 2018-12-17 21:18: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对于上山下乡式的教育革命始终很勉强,从他的68-12-21软趴趴的指示和后来给李庆霖的回信就可看出,什么叫要说服城里的干部?什么叫农村同志要欢迎知青去?早就知道都不会满意!李先念四个不满意那叫马后炮,老人家早就知道了!  好像主席12月批示不是本人的吧(编者按语)?这段历史更没法整,四川知青网还整出个知青之父啥的。那个湖南妹妹给胡耀邦一封信挽救了8000万知青命运云云。肖芸只是反映文革前下乡的知青算工龄问题,她本人回长沙后到济南刊物打工,后与山东警察叔叔结婚,俩人一直搞慈善救助儿童事业。早在2000年后华夏知青论坛里就有交往,人家从来都没说过改变过谁的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110#
发表于 2018-12-17 21:23: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手机打不了回车段落分不开。应该是:好像主席12月批示不是本人的吧(编者按语)?以下文字是我发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22 00:50 , Processed in 0.19001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