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护林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说知青一二三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51#
发表于 2018-11-23 11:0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1-23 11:04 编辑
护林人 发表于 2018-11-23 10:18
之所以我在中国知青网发表我的《闲说知青一二三》,就是因为我发现所有的知青网站对69届知青的研究是缺失的 ...

知青网讨论69届的文章不少,上网可以搜到。反而是你对6-18批示的见解确实属于标新立异,把文革中因应国际紧张局势而仓促成立的12个兵团说成是“阴谋论”,也就是你说的:

所谓的兵团战备,保卫边疆只不过是毛泽东6.18批示的一种借中苏关系紧张发配文革中积压的六届初高中毕业大部分没有上山下乡的“毕业生”的一种名义而已。
我以我的亲身经历的不比你的引经据典和国外报刊趸来的文章更有说服力吗?你知道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个师56个团有多少武装连吗?他们装备的都是什么武器吗?净听现役军人吹牛皮!——当年兵团那大多数武装值班连手持的大多都是抗美援朝战场的苏式步骑枪和苏式铁把冲锋枪,每个沿江团只有两三个武装值班连。当年毛泽东拿黑龙江建设兵团的百万“大兵”恫吓老毛子的战术来做论证可谓是让人笑掉大牙啦!也别说那兵团总部周围驻扎的步兵团和炮兵团也是很吓人的,可惜都是没打过仗的现役军人训练出来的文革兵能上战场吗?”

你以自己在某一个单位所谓的亲身经历就概括了当年全国的历史走向(也涉及国际关系),殊不知别的69届在不同兵团都有相同的共同经历,那就是当年同仇准备和苏联入侵者拼命!在你眼里根本没有大历史的眼界,用一孔之见把兵团人都说成是“不男不女的二尾(yi)子,就像过去太监一样,像男人却是没男人的功能”,难怪你在黑龙江兵团网遭到你自己描述的“围攻”,现在跑到这里来是因为找到了“毛派”的保护? 你说“当年毛泽东拿黑龙江建设兵团的百万“大兵”恫吓老毛子的战术来做论证可谓是让人笑掉大牙啦!” 你在这里真是找到知音了!

但是我告诉你,兵团历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应该掩盖和粉饰,但是兵团历史中最闪光的69年战备篇章不是你一个人外加与你新结盟的“毛派”就可以否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52#
发表于 2018-11-23 11:25:04 | 只看该作者
你先睁大眼睛看看1970年全国全国生产建设兵团会议领导小组写给中央的报告:
“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的一支武装的生产部队,既是生产队,又是战斗队、工作队。平时以生产为主,劳武结合,亦兵亦农亦工;战时一面作战,一面坚持生产。”“生产建设兵团担负着开发边疆,保卫边防,为国家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艰巨光荣的任务。是生产建设的一支突击队,是巩固国防的一支重要力量。”
(文献:1970年10月全国生产建设兵团会议领导小组写给中央的《关于生产建设兵团会议的报告(摘要)》

如果按照你的“阴谋论”那就该是毛泽东授意下面的人特意写了上面这份报告忽悠全国人民,让大家上当受骗把孩子送到兵团。按你的逻辑就是7年后毛泽东再翻脸不认人把兵团改制从而达到彻底处理他心中的69届这块心病,你可真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历史学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53#
发表于 2018-11-23 12:1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1-23 12:19 编辑

给你引一段专业研究者的文章,一分为二的回顾了兵团历史,也包括了你说的现役军人排斥老农垦的错误,但是人家肯定了1969年兵团战备的历史角色,而你把兵团人说成不男不女的二尾(yi)子,就像过去太监一样,像男人却是没男人的功能。”

中国各军区生产建设 兵团史研究(1968~1975) *
罗利华  《兵团党校学报》2013 年第 3 期

(兵团历史正能量部分):

兵团的备战防边工作 各地兵团组建后,马上就投入了紧张的备战防 边工作中。兵团在当时特殊的国际条件下,为保卫祖 国边防的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兵团的备战防边 工作主要包括下列几个主要内容: (一)实力相当的武装队伍 各兵团组建后尤其是 “林副主席第一各号令” 发 出后,都进入临战状态,都积极的组建了一批武装队 伍。 黑龙江兵团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武装 队伍相对庞大,而且配备的武器也比较先进。据原黑 龙江兵团司令部作训处副处长梁文玺回忆,1968 年 至 1969 年初,黑龙江兵团: “组建战备值班营 35 个, 每个营编 500 余人(其中编 3 个步兵连, 1 个机炮 连)。同时还组建 367 个武装排,总计达 2.2 万人被 武装起来。共装备** 8000 支,冲锋枪 4000 支,轻 机枪 630 挺,12.7 高射机枪 45 挺,60 炮 210 门,82 迫击炮 110 门,75 反坦克炮 130 门,76 加农炮 30 门,40 火箭筒 320 具。还装备相当数量的手枪、手榴 弹、反坦克手雷等武器,并备有至少一个基数的弹 药。” ①内蒙古兵团的每个团都装备有 1~2 个武装连 队,配备了各种轻重武器,其他各兵团也都组建了人 数不同的武装队伍。尤其是新疆兵团,在此之前就不 仅组建了数量庞大的值班部队,而且还组建了现役 部队,这一时期更是注重了武装建设。 (二)不辞劳苦的军事训练 除了组建武装队伍外,军事训练也是各兵团备 战防边的重要内容。军事训练一般安排在农闲和冬 季进行,主要是对武装战士进行必要的战术、技术基 础训练。训练项目繁多,包括射击、投弹、刺杀、爆破、 土工作业、“三打”(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三防” (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近战、夜战等。 1970 年 11 月 24 日,毛泽东主席向全军发出 “不当老爷兵”,进行野营拉练的号召,各兵团迅速掀 起野营训练热潮。黑龙江兵团二师、三师、四师各组 建了 1500 人的武装拉练团,进行一个月的冬季千里 野营拉练。 (三)不畏牺牲的边防战斗 兵团组建后,成为阻止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个强大力量,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战斗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9 年 3 月 2 日,震惊世界的珍宝岛战斗打响 后,沈阳军区向黑龙江兵团司令部发出了全力支援 珍宝岛战斗的命令。兵团令第三师通往珍宝岛战场 的公路各要点的团营连,建立支前领导小组,建立兵 站和物资供应站,把拖拉机修配场、工程队、医院改 为战勤分队。地处珍宝岛的三师 21 团,于 3 月 8 日 接到组建担架营开赴前线的命令后,立即组建了一 支 450 人的担架营,承担战勤支援救助任务。由于不 畏牺牲,贡献很大,沈阳军区给担架营一连三排立二 等功,给杨一平立二等功,朱波、陈放、黄元培、芦爱 信立三等功。 在支援珍宝岛战斗中,黑龙江兵团在其他方面 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据三师 3 月 2 日至 3 月 20 日 的统计,全师参加抢修公路有 12529 人次,抢修公路 380 公里,修建桥涵 55 座,出动支前车辆 39 台次, 为过往车辆加油 112502 斤,抢修车辆 187 台,消耗 零部件 182 套(件),接待就餐人员 13280 人,运送主 食 21018 斤,蔬菜 29864 斤。②


(兵团历史负能量部分):

普遍的严重亏损 各省国营农场被改组为生产建设兵团后,由于 原农场干部大多被打倒靠边,而接管的现役军人又 缺乏管理农业的经验,而且大量知识青年的涌入使 兵团劳动力出现过剩,加上兵团实行的军队管理体 制难以适应经济发展,以及“左”的思想,特别是“文 革”的破坏等原因,各兵团都出现数额巨大的亏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54#
发表于 2018-11-23 12:2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1-23 12:23 编辑





黑龙江兵团21团担架营与缴获的苏制T-62坦克




在珍宝岛荣立战功的黑龙江兵团北京知青




内蒙兵团女战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55#
发表于 2018-11-23 12:31:0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对这些历史照片所记录的兵团人是怎样说的来着?

不男不女的二尾(yi)子,就像过去太监一样,像男人却是没男人的功能”。


然后你就笔头一转对准6-18批示:

“当年毛泽东拿黑龙江建设兵团的百万“大兵”恫吓老毛子的战术来做论证可谓是让人笑掉大牙啦!”

我看还是把你在这里的两楼链接到黑龙江兵团网去如何?是否应该物归原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56#
发表于 2018-11-23 12:42:0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请说说谁是男人?我看人家是真正的男人,而你是你自己说的“二尾(yi)子”。



珍宝岛事件若干亲历者的回忆       2009年02月28日 19:28
                 难忘“三· 一五”战斗支前

                           张希平
                                                               
对于我和我的战友们来说,1969 年3 月15 日,是难以忘却的一天,至今每每想起都令我激动不已,是48 年来一天当中的分分秒秒都记得清清楚楚的惟一的一天。那一天,我上了珍宝岛。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3 月2 日打响的。3 月8 日夜里,由当时的21 团(即八五三农场)组成的一个担架连开赴珍宝岛前线。作战部队大本营设在五林洞,是完达山中的一个村落。担架连就驻扎在五林洞附近。
                                                                        
3月15日早,担架连接到命令:火速赶赴前线。前线离驻地廿多公里。我们坐在军车里,急切、兴奋、好奇、紧张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是一种未曾有过、也未曾再有的体验。担架连在无名高地下以班为单位散开待命。班长丁雷立即被叫去接受任务,不一会儿回来后,分发给每人一个急救包(我现在还保存着》。正在分发,几颗流弹呼啸而过,紧接着看到对面半山腰一棵大树被拦腰炸断,随即传来震耳的爆炸声。此时,原来的好奇心、莫名的兴奋一下子荡然无存,真正地紧张了起来。
                                                                        
任务非常明确:往上送炮弹,往下抬伤员。我们送的是60火箭筒使用的火箭弹,专门打坦克的。每箱六发炮弹,重二十多公斤,弹箱长宽有四十多厘米,厚二十多厘米,每人一箱。东北的三月份还是天寒地冻,大伙儿多穿的是在北京发的一身类似于军装的黄色棉衣棉裤,我又在外面罩了一身蓝色再生布的工作服,可想不到就这一身蓝,差点儿要了我的命。
                                                                        
刚扛上一箱炮弹,并没觉得怎么样,走出一段路后就不行了。山路白天化一点,夜里冻一点,说冰不是冰,说雪不是雪,滑极了还有上下坡。40斤的炮弹箱方方正正,又没有带绳子、绑腿之类的东西,扛不好扛,背没法背,胳膊夹又夹不过来,抱着又难走,只能扛一会儿,抱一会儿;一会儿走,一会儿停,一会儿跑,刚开始听说有人尿了裤子,大伙儿都乐了。这会儿自己也上气不接下气了。眼前是一片开阔地,前面的人传下命令:跑步通过封锁线。我才跑了没几步脚底下一滑,两个胳膊找平衡,炮弹箱甩了出去。就在弹箱还没着地的霎那间,我心想这下完了,非把我炸飞了不可。然而并没有爆炸,我很纳闷儿,咋没炸呢?后来才知道炮弹没装引信,炸不了。当时哪顾得上多想,抱起箱子就追。跑着、跑着,忽听前面的人大喊一声:“卧倒!”我们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趴了下来,也没摔着弹箱。现在想起来,也不知当时怎么都那么敏捷,都那么训练有素。喊声未落,一连串子弹便横扫过来,夹着刺耳的声音从头顶飞过去。要不是动作快,准有中弹的了。

过了封锁线开阔地,就来到乌苏里江边,我们钻进江边战壕。抬头看去,隔着几十米江面,一个岛屿呈现眼前,这就是珍宝岛啊。珍宝岛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像半个鸭梨,卧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历来为中国领土。当时苏联出兵人侵珍宝岛,我国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反击。
                                                                        
当地有句俗语:“清明开河,谷雨开江。”据说,东北那地方,一到清明节,河就解冻了,是从中间往两边化开。江则不同,谷雨那天,乌苏里江一下子就开了,巨大的冰块伴着巨大的轰鸣声顺江而下,特别壮观。只可惜没看到这种景象,恐怕今后也不会有谷雨时节身临乌苏里江边看开江的机会了。三月份的乌苏里江冻得很厉害,开战后,一辆苏军T62坦克开过江,绕到了岛背后,即侵入了我国领土。我们在战壕里看到了这辆坦克,履带被炸断了。离坦克几米处躺着一名苏联士兵的尸体,尸体旁还有一支手枪。开江后这辆坦克沉入江底,由此又演绎出一段神奇的故事,这里不再细说,最后它被运回北京,就是在军事博物馆公开展览的那辆苏军T62 坦克。
                                                                        
我们扛着炮弹过了江,由解放军战士继续往炮位上送,这时陆陆续续有伤员被抬下来运回。我注意到岛上的树上半截几乎全被炸没了。一个指挥员样子的人走过来,对班长丁雷说:“找两个机灵点儿的。”我和同班的张立俊正好在班长身边,他指着我们俩说:“这俩就行。”指挥员军装外面披了一个白色斗篷,后来知道他是这次保卫战的著名战斗英雄,叫杜永春,是个排长。他给我们交代了新任务。
                                                                                                
杜排长指着离岛约10米处江面上一条清晰的坦克车辙,让身边的战士递给我俩一人一个反坦克地雷和一把军用匕首。深绿色的反坦克地雷呈扁圆形,直径大约25厘米,厚约五厘米,沉甸甸的,压力达到500公斤即爆炸。他告诉我们要用匕首先在履带印上凿一个冰坑,把地雷埋进去,用碎冰块盖k后立即回来。我和张立俊一手抱着地雷,一手持着b首迅速住坦克车辙那里跑.刚跑出去,一排子弹就扫了过来,我们俩一下就朝前扑了出去。还好,地雷和巴首都没撒手,又在冰上爬了几下就到了。我赶紧用K首刨冰,准备埋地雷。没刨几下,就听杜排长叫我们:“不要埋了,快爬回来:快/结果地雷没埋成:后来听杜排长他们说,看我们俩应声而倒,以为被订中了,吓出一身冷汗,所以把我们俩叫丁回来。子弹是从斜对面岸上打到岛后边来的,我那一身蓝衣服很显眼,刚一过去就被发现,招来一阵扫射,真悬哪!
                                                                                                
一看岛上实在太危险,就让所有不穿军装的全部离岛撤回。这时又有一名伤员被背了回来,便把他放到我们的担架上。一个战士告诉我们,要把伤员送回无名高地,送炮弹那条路近一些,但不好走,还要过封锁线,最好走另外一条,要绕点路,但比较好走,也安全一些。
                                                                                                
这时已午后了,我和张立俊抬上伤员回到岸上,一路小跑钻进了离江边最近的一片树林里,很快便找到了那条林间小道。走着、走着才发现,这条路上就我们这一副担架,前后都不见人影,我俩心里一边犯着嘀咕,会不会走错了道,一边放下担架准备歇口气,这才仔细看了看担架上的伤员。他仍然昏迷着,好像睡着了的样子,大腿上受了伤,虽做了简单包扎,血还是泅了出来,他年纪和我们差不多,十八九岁。到达前线以后,每天都收到从全国各地寄来的许多慰问品,主要是各种罐头食品,还有大量的慰间信,隔几天每人就能分到一探慰问信,许多慰问信中都夹有毛主席纪念章。我把胸前的毛主席纪念章摘下来,别在他身上。突然,“吱―”的一声,就是在电影里经常听到的那种炮弹划过的声音,我一下子扑到担架上,压住了战士的上半身,因为他腿负伤,经不住压。炮弹爆炸后知道,离我们其实还挺远的,可当时我们哪能判断出来。
                                                                                                
走了有两个多小时,总算没走错,但确实比送炮弹的路远了不少。等把伤员送回无名高地战地包扎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已是下午四点多了。包扎所是一个帐篷,有十几名伤员躺在里边。把伤员抬进去后,一个解放军看我们俩精疲力尽的样子,就让我们在帐篷里休息。天黑了,帐篷里点起了煤油灯,看到不断有人给伤员送水送吃的,这才觉得饿极了,真想服解放军要点什么吃,但不能要,那是给伤员的。本来,说是七点钟有车接我们回宿营地。但一直等到晚上九点钟,说车来不了了,只能走回去。我们一听就傻了,这好几十里地还不得走一夜呀,可那也得咬牙走啊。其实在平常,大小伙子走几十里地也不算什么。可现在,送炮弹抬伤员又一天没吃东西,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还有那副担架呢。这担架是柞木杠子做的,还有四条腿,特别结实。柞木一般都用来做镐把,是完达山中最沉的一种木头,这一副担架得有三十多斤。我们几个人轮着扛,我身体更好一些,一路上尽量多扛。就这么走了一夜,到天蒙蒙亮离营地还有两三里地的时候车才来,这一天一夜!后来又干过两次累活儿,一次是转移高炮阵地,扛着炮弹在草甸子里走了一天;一次是装卸炮弹,三天两夜没合眼。这两次的累劲儿都不亚于“三·一五”,只是硝烟味没那么足了。
                                                                                                
1988 年8 月,我们离开北大荒的一百多人,又回到了21 团,回到各自营里、连里,更难得的是又上了一次珍宝岛。岛上那片经过战火洗礼的白桦树林,如今已是郁郁葱葱了。
                                                                        

(摘自《往事·1967—1969写真》 蒋元明主编 百花洲文艺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57#
发表于 2018-11-23 12:48: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1-23 12:49 编辑

邬新华看我寻找珍宝岛知青英雄的心情急切,便对我说:“我们近邻的21团是最早组织担架营参战的,你不妨找他们团的知青问一问。”我首先想到了黄海,这位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生先下乡到21团,后来调到师报道组工作。当时我在《兵团战士报》当记者,我们也算一个战壕的战友。我打电话去问:

        “珍宝岛打仗时,你们团组织担架营上岛参战,你知道吗?”

        “我就是担架营成员。”

        “你怎么不早说,害得我找了两年!”

        “有什么好说的,当时参加担架营的有四五百人,我有什么可说的。”

        他的回答我很吃惊,没想到英雄还是个熟人。这位商务部部长助理、部党组成员,在中央党校讲课时口若悬河,回答记者问题口吐莲花。可说起自己来,竟吞吞吐吐。还是看在老朋友的份上,他才做如下“交待”:

        “1969年3月2日,珍宝岛打响后,日紧一日的战情让我们热血沸腾,我们这帮知青纷纷要求参战。3月8日,上级命令我们21团迅速组织担架营,赴前线参战。只两个小时,就有5000人报名参战,决心书、保证书纷纷扬扬,不少人写了血书。我们这帮知青更是激动万分,都反复强调一句话:我们没有老婆孩子,无牵无挂。不让我们上战场,让谁上!?经过挑选,一个由知青为主体的450人的担架营组织起来了,第二天便开赴前线。临行前,各连队都开了欢送会,女知青为我们戴上大红花,没能入选的哥们为我们举杯敬酒,不会喝酒的我们也开怀畅饮,充满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气氛。”

        到了前线之后,上级交给兵团担架营的任务是站岗放哨、运送弹药、抢救伤员。开始几天,前线无战事,但他们也能感觉出战前的一种寂静。大家有些坐立不安了,恨不得决战的一刻立即就到。夜晚,单薄的帐篷根本挡不住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他们都彻夜难眠。黄海和大家一样也写了入党申请书,还留下遗言:“一旦光荣牺牲,把自己下个月的全部工资32元(因为本月工资已经全部吃光)作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党费!”

        现在看来好像是笑谈,黄海说,当时他们都是很郑重的,已经做好了慷慨赴死的一切准备。当然也不都是悲壮的事。附近部队野战医院里一些从城市入伍的小护士、卫生员,经常跑到他们这里认“老乡”,说不上是他乡遇故知,还是因为在前线听到相同的口音倍感亲切,反正他们当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们一有空也搞军民联欢,正牌部队的战士一起喊:“兵团大哥来一个!”兵团的这帮小伙子,一色的光头(一旦受伤,包扎方便),他们高声大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那声音宏亮雄壮,令人激动振奋不已。黄海说,那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他接着说:“等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了。3月15日清晨,前苏联边防部队出动大批坦克、装甲车,再次向珍宝岛发动进攻。上级命令我们立即赶到前沿阵地待发。我们趴在乌苏里江边的灌木丛中,几十米外的珍宝岛上正进行激烈的战斗,机枪子弹呼啸着从我们的头顶飞过,炮弹不断地在四周爆炸,泥土和雪花四溅。这时传来了上岛送弹药的命令,我们一跃而起,扛着十五六公斤重的炮弹冲向珍宝岛。飞来的炮弹呼啸着凄厉刺耳,震人心魄,我们都卧倒隐蔽。后来听撤下来的伤员说,阵地上的炮弹不多了,我说不清心里涌动着一种什么情感,不顾一切地向前冲,明明听着炮弹在头上飞,也顾不得卧倒隐蔽了,同伴们都一个个地冲上去。”

        越过乌苏里江后,炮火更猛烈了。巨大的气浪、飞溅的土块不断冲击过来,密集的子弹呼呼地在他们的身旁飞过。冰面坎坷,肩上的炮弹也越来越沉重,可是没有一个人后退,也没有一个人掉队,更没有一个人扔下炮弹。

        黄海说,当时豪言壮语也忘光了,只是咬着牙向前、向前,直到把炮弹送给炮兵,接着把伤员和烈士的遗体安全撤下来。

这是一场真正的战斗,黄海所在的担架营涌现出不少动人的事迹。北京知青杨一平双脚严重冻伤,但他把棉衣脱给了伤员,自己冒着严寒硬是在雪地里趴了几个小时。北京知青朱波在指挥员不到位的特殊情况下挺身而出,勇敢机智地担当了指挥任务。北京知青陈放等人在护送伤员时遭到敌人的袭击,他们跪在担架旁,用自己的身体筑成了一道血肉之墙。那个获救的伤员就是后来的战斗英雄冷鹏飞。

        也就是在这次战斗中,我的朋友黄海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作为一个业余报道员他写的战地通讯《红心谱成忠字曲 赤胆写就反修篇》发表在新华社的内参上。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了祖国永远红,为了乌苏里江两岸同样红,就是死在反修前线,我也心甘情愿!”尽管这些语言还有那个时代的印迹,但也看出一个热血青年对祖国的一片忠贞。从战场下来后,黄海就被调到21团报道组,后来又被调到三师报道组,他是公认的北大荒知青中最有思想也最有文字能力的人之一。这正是他后来被调到中央机关并担负要职的基础。

        我请黄海帮我打听当年立功的杨一平、朱波等人的下落,并转达一个老知青对他们的敬意。至此,我寻找珍宝岛知青英雄的行动也可以结束了。我想,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准备为祖国民族的利益而牺牲自己一切的人,都是我们敬重的英雄,他们是党和人民最值得信任的人。      

        他们在说:“我们渴望和平,如果有一天侵略者又一次把战争加在中国人头上的话,我们还会拿起武器重上战场。”

这之后,我接到黄海的手机留言:“宏图,珍宝岛二等功臣杨一平现为北京市环保局高级工程师,三等功臣朱波原任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部门经理,现已退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58#
发表于 2018-11-23 13:11:5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我们69届中学毕业班有3/4去了黑龙江兵团,有1/4去了内蒙兵团,我已把你的两楼转到我的兵团同学群去了,你想听听黑龙江兵团的同学怎么说你吗?不要在这里忽悠不了解兵团的插队“大哥大姐”们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1881

帖子

553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30
59#
发表于 2018-11-23 13:13:40 | 只看该作者
向英雄的参战知青战友致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渴望和平,但有谁敢逼迫我们战争,中国人民绝不能有所手软,手中的猎枪就是来对付豺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60#
发表于 2018-11-23 13:45:02 | 只看该作者
遂宁知青 发表于 2018-11-23 13:13
向英雄的参战知青战友致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渴望和平,但有谁敢逼迫我们战争,中国人民绝不能有所 ...

当年兵团历史中还有两件重要的事件:


一是69年苏联派遣了一组特务前来侦探兵团虚实,都是由越境投敌的国人叛徒组成的。他们装扮成地质队,到我们这里“找水喝”。后来我们内蒙兵团的人们把他们当成座上宾,好吃好喝的款待,什么秘密都让人家弄去了。后来这伙特务又如法炮制,前往黑龙江兵团也去“找水喝”,结果被警惕性很高的黑龙江兵团人给识破了,将其一网打尽!审讯中特务们供认了在内蒙兵团“旅游”的经历,后来中央军委表扬了黑龙江兵团,批评了内蒙兵团。

二是73年前后,我们兵团一位女战士被接到中南海,她的姐姐是毛泽东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老人家听说那位工作人员的妹妹在内蒙兵团后专门派人把她妹妹接到中南海仔细询问了内蒙兵团的情况,随后全国兵团就撤出军队建制改为地方管理。当年在兵团网有不少人知道此事,有的还认识那位女战士,当时她是在西直门外原苏联展览馆附近被中南海派来的汽车接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5 00:50 , Processed in 0.196011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