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护林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说6.18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21#
发表于 2018-11-20 18: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护林人 发表于 2018-11-20 18:22
援引无声:习近平就是69年初跨省到延安地区插队的、、、、、?
我清楚记得:在习近平任福建省委书记(省长 ...

楼主似乎在转移话题?你没有解释你说的6-18批示后全国再无跨省上山下乡插队的。你的历史研究在最基本的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编年史方面已经出现巨大漏洞,至少说明你的治学态度不严谨,希望你改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22#
发表于 2018-11-20 19: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1-20 19:07 编辑
护林人 发表于 2018-11-20 18:41
你还能举出毛泽东6.18批示后知青跨省上山下乡插队的例子吗?是你在别有用心的转移话题吧
...

以下是我的朋友上海知青网的网中人搜集的数据:

查上海地方志,有“1955~1966年上海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及去向表”“1968~1978年上海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及分布表”,均为分省的统计数字,没有分年的统计数字,所以无法判断1970年跨省下乡的情况。由于没有找到类似北京那样的全市性数据,只能在上海区县志中查访相关的资料数据。当年上海市区分为十个区,在区志中有七个区提供了分年的数据。

(一)黄浦区:1968~1977年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情况表

        

(二)卢湾区:1953~1993年卢湾区劳动就业安置统计表(摘录其中68~78数据)

  

       (三)徐汇区:1968~1977年徐汇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向表

  
  

(四)长宁区:1968~197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情况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23#
发表于 2018-11-20 19: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1-20 19:28 编辑
护林人 发表于 2018-11-20 18:36
要把我引伸到成为反对毛泽东的诡计?再给我扣上反革命的大帽子、、、、、可笑!!!
...

当年毛泽东拿黑龙江建设兵团的百万“大兵”恫吓老毛子的战术来做论证可谓是让人笑掉大牙啦!也别说那兵团总部周围驻扎的步兵团和炮兵团也是很吓人的,可惜都是没打过仗的现役军人训练出来的文革兵能上战场吗?


当年毛泽东真的很吝啬,六一八批示组建兵团若是给当年开拓北大荒的转业军人的所有团级领导发几身军装不就得了。还省得那外行领导内行给北大荒农垦事业带来几乎灭顶之灾的损失。


那兵团的现役军人不是文革中的极左英雄就是部队淘汰的各种人物与那身经百战的开拓北大荒老农垦们怎可相比呢!


我们8团相比我们2师其它9个团,在毛泽东6.18批示的7年之久之后才由兵团王副司令员率领下打掉了了8团这个旧国营农场的”土围子“——还剩了尾巴,五个营的领导权还牢牢的掌控在老农垦手中、、、、、、。
而仅仅不到一年时间现役军人就滚蛋啦——兵团1976年底就转制啦,我称之为”短命的6.18批示“是否名符其实呢?!!!

而当年像昙花一现的匆匆过客的建设兵团的现役军人和那些兵团精英撰写的那段历史只能说是野史而已。在那些当年在反修前线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最辉煌的伟绩——参加当年最出名的珍宝岛战役,真正的编制和作用只不过是担架营。在战争中连民兵的作用还低
所谓的兵团战备,保卫边疆只不过是毛泽东6.18批示的一种借中苏关系紧张发配文革中积压的六届初高中毕业大部分没有上山下乡的“毕业生”的一种名义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24#
发表于 2018-11-20 19: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江兵团的榜样作用

1968年1月5日,苏军出动装甲车对在七里沁岛上进行正常生产作业的边民冲撞,当场撞死、压死我5人,重伤450人,轻伤200人。几天后,曹建华带领12人在我方卡脖子岛执行任务,被苏军70多人围堵,一苏军中尉端着刺刀照曹建华当胸就刺,曹急忙躲闪,刺刀穿透了大衣、棉袄和毛衣,紧擦着左肋而过……曹建华回忆说:你不亲眼目睹苏军的横行霸道,你就不知道什么是欺人太甚!你不亲身经历苏军对我们战友和群众的施暴过程,你就不知道什么是忍无可忍!

                  为此,沈阳军区报军委批准,拟在1968年3月12日前后在七里沁岛方向进行自卫反击。但是当时的自然条件太恶劣了,暴风雪阻断了一切。积雪没过了电线杆子,车辆、马匹原地不动,五分钟就能被暴风雪掩埋。在天气好的情况下,从佳木斯到饶河只需一天(现在只需3小时),当时却要在暴风雪中连续走7天8夜。生产建设兵团出动了40多台推土机帮助部队开辟道路,却仍然不能保证部队和物资的集结。随着春天乌苏里江开冻,反击计划被迫取消。                        

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有力地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领土主权的忠诚保卫者。守卫珍宝岛的中国边防部队指战员,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面对着苏联边防军的坦克、飞机、大炮和装备精良的摩托化步兵,毫不畏惧,奋勇作战,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战胜了入侵者,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祖国的领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珍宝岛作战的胜利,也是人民群众大力支援的结果。                战斗打响以后,黑龙江省合江地区和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全力以赴,组织了1万余人的筑路队伍,抢修公路、桥梁,并出动车辆,为前线部队运送粮食和弹药。当时,需要组织一个450人的支前担架营为部队运送伤员,当地群众要求参加的就有6000多人,出现了新婚妻子为丈夫报名、父母为儿子申请上前线的动人场面。(最后由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一团组成
担架和运输营
登岛参战)伤员转到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后,兵团家属不仅进行精心护理,还为伤员输血1.7万多毫升。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有力地保证了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25#
发表于 2018-11-20 19: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1969年在新疆兵团与苏军发生的冲突


5月20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一六三團和加曼奇邊防站的干部戰士丁余生等5人在界河阿克喬克的龍口築壩引水。蘇軍出動裝甲車3輛、大炮兩門、武裝軍人30余人,越過實際控制線進入中國一側。他們綁架丁余生等5人,遭到反抗,便用槍托毒打,致使5人均被打昏,然后拖上裝甲車,運至蘇境塞米巴拉金斯克州,關押24天。后經我外交部9次嚴正交涉,蘇方才將被綁架人員送回。凱旋的國土衛士受到上千人夾道歡迎。


6月l0日
蘇軍越界闖入農九師一六一團牧一隊放牧點,綁架我牧工。民兵們聞訊,立即手持鐵鍬等勞動工具前往營救同胞。混亂中,蘇軍悍然幵槍射擊,身怀六甲的女民兵孫龍珍中彈身亡。孫龍珍成為第一個倒在蘇軍槍口下的兵團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26#
发表于 2018-11-20 19: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故事已写了一百多个,就是没写到参加珍宝岛战斗的知青英雄,真是有些遗憾。当年兵团曾组织了一个担架营参战,有人还立了战功。如今他们在哪里?我到处寻找。路过上海时,听说在上海市政协当保卫处处长的邬新华上过珍宝岛参战。我眼睛一亮,前去采访。英雄近在咫尺了,我很兴奋。
        政协大楼清雅安静,邬新华把我领到咖啡厅,这里是各界人士聊天谈心的地方,我们却要在这里谈论战争。我说:“你上过珍宝岛,打过仗,当过英雄?”他忙说:“我可不是英雄,我是1970年1月28日进入珍宝岛战区的,是准备打大仗的,可那之后再没打起来。”
        我说:“你总算到了战区,那要比我二十年后上珍宝岛旅游强,还是给我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吧,总能给我寻找英雄提供点儿线索吧。”盛情难却,邬新华从头说起。就着咖啡淡淡的清香,我也听得津津有味。
        “我是1969年9月15日从20团粮库调到武装值班连队报到的,驻扎在蛤蟆通水库的山坡上,这里离珍宝岛只有70公里。当年的3月2日,中国边防部队在珍宝岛正常巡逻时,受到武装入侵的前苏联军人的袭击,我国军队被迫还击,双方都有伤亡。3月15日,在岛上双方又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战斗。于是,这0.7平方公里的小岛举世瞩目,中苏双方部队都向珍宝岛集结,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一触即发。作为第二梯队的兵团战士,我们做好了随时上前线的准备。我们就是其中离前线最近的一支队伍,经过三个月的武装训练,我们学会了使用冲锋枪、‘六零’炮和‘四零’火箭筒。我是炮排的瞄准手,还学会了目测目标。我们还训练了独立野外生活能力,比如看一棵独立的树就能判断方向:通常南面的枝叶繁茂,树皮光滑,树桩上年轮较稀;北面的树叶少,树皮粗而黑,长青苔,树桩的年轮较密。到12月时命令下来了,我们就要上前线了。大家奉命把自己的东西精简装箱,贴上封条写好地址,如果牺牲了,就把东西给你家寄回去。我把自己所谓值钱的东西,例如床单什么的,打个包交给同学汪殿云保管。当时完全就是准备和敌人殊死搏战的情绪和气氛,这时我们深切感到了祖国在自己心中的分量,真有献身保国的精神,也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准备。”
        说到这儿,邬处长有点儿激动,他说:“当时下乡时,我本来可以到江西的,后来非到黑龙江兵团,就是来准备打仗的。听说就要上前线了,当时我们真的不害怕,而是很兴奋。这就是我们那一代人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情结。”他又说:“我们从蛤蟆通的驻地出发,途经雁窝岛、五林洞,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最后来到珍宝岛地区,我们连驻守在离岛不远的无名高地上。虽然离珍宝岛上的第一次交战已经有半年多时间了,然而此地乃至纵深数十公里的腹地,都还笼罩在紧张的战争状态下。当时我们的任务是构筑珍宝岛战区的第二道防线,我们的友军是沈阳军区的一个加强炮连,炮口对准正前方百花山和老爷岭之间的开阔地带。一到驻地我们就砍树支帐篷,用5厘米粗的小桦木杆排列成床铺,用旧汽油桶当炉子,然后就生火做饭。已经有过在连队生活经验的我们,不到半天一切都安排就绪了。”
        “我们进入珍宝岛地区时,已经进入严冬季节,只有这个时候才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因为这时乌苏里江结冰封冻,对方的坦克、装甲车才能开过江面。当时,除了敌情,严寒本身对我们也是严峻的考验。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我们徒步走在没膝深的积雪中,每一步都要付出很大力气。如果赶上刮“大烟泡”,狂暴的西北风呼呼地怒吼,卷起漫天的飞雪,没头没脑地扑过来,相隔数米都看不见人,再厚的棉大衣也挡不住刺骨的寒风。一班岗站下来,满头满脸的霜雪。在外面赤手根本不能碰任何铁器,一碰就粘住,使劲儿一扯,就会撕掉一层皮,我们许多人都尝过这痛苦的滋味。”邬新华说。
        对邬新华来说,最难忘的是他奉命参加了布设防坦克地雷的任务。春节前,上级根据天气预报判定次日有大雪,即命令新华所在连参加此项行动,以阻止前苏军坦克群突破我军防线长驱直入。地雷装在箱子里,有的一箱装两个,是专炸重型坦克的;有的一箱装三个,是炸轻型坦克的,每箱三十多公斤。兵团战士的任务就是隐蔽地将地雷搬到指定的地点,由工兵去埋设。那天午后,新华和战友们每人带着两个馒头出发了。卡车先把他们运送到深山密林里战备公路的尽头,他们又踏着积雪走了一个多小时。那天很冷,他们一个个都累得满脸流汗。快天黑时,他们到达了地雷囤积处,开始了蚂蚁搬骨头一样地运送地雷的行动。他们一人扛一箱地雷,一步挪一步地跟着前面战友的脚印,在雪地上向前移动,没走多远就累得呼哧带喘了。不知道走了多久,他们翻过第三个山头,面前一片开阔地。这时,阵阵寒风吹来,山上的风很硬,他们不禁打着寒噤。目的地到了,他们放下背着的地雷箱,然后返回去再搬。到返回第三趟时,大家又累又饿又冷。这时才想起去吃馒头,取出来一看,馒头已经冻得像石头一样硬了。他们像“啃刨冰”一样一点点地啃,把啃下的馒头渣在嘴里化了,再慢慢咽下去。
        虽然吃了点儿东西,身上有了点力气,但路还是变得更远更难走了。每迈出一步都觉得腿像灌了铅一样,一点儿也不听使唤。不知谁“累中生智”,把绑腿解下来,拴在地雷箱上拉着走,下山时把地雷箱顺坡滑下去。但是,精疲力竭的邬新华还是循规蹈矩地扛着地雷箱走。准备埋地雷的部队战士发现了知青们的“发明”,急忙阻止:“停下!危险!你们不要命了!”他们说这种地雷威力很大,一旦激烈冲撞就可能爆炸,会造成巨大的伤亡。于是,战友们又都像邬新华一样扛起箱走了。
        这时,夜幕降临,林子里漆黑一片。登上山坡后,他们发现对岸灯火星星点点,那是前苏联的村落,那里的夜晚和黎明一样静悄悄。他们正在欣赏异国的夜景,突然对岸的探照灯扫过来,正在埋地雷的部队战士马上对他们喊:“卧倒!”大家一下子都趴在雪地里,雪立刻从领口、袖口、裤腿灌进来,人冷得浑身发抖。探照灯还在他们的头上晃动,这时大家才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里是战场,和平还属于未来。完成了任务的兵团战士慢慢从前沿撤下来,第二天凌晨四五点,他们终于喝到了后方送来的滚烫的姜汤,已经冻僵的身体活跃起来,他们笑迎温暖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老邬动情地说:“只有经历严寒的人才知道温暖的宝贵,只有经历战争的人才知道和平的重要。”我说:“对于经历过战争生死考验的人,就没有什么可惧怕的了。”老邬他们连在珍宝岛驻扎了半年,这期间周恩来总理和前苏联总理柯希金在北京机场进行了会谈,中苏边境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再说乌苏里河也解冻了,前苏军的坦克也过不来了。这样他们就从前线撤回蛤蟆通水库,这之后,老邬还参加过兵团钢厂的建设,还打过山火,又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1971年入党后,他又被派到一个连队当指导员,1979年返城到父亲所在的上海光明玻璃制品厂当了工人。后来被调到机关工作,又被选到上海市政协干保卫工作,也算和当年上过战场经历过考验有点关系吧。
        邬新华看我寻找珍宝岛知青英雄的心情急切,便对我说:“我们近邻的21团是最早组织担架营参战的,你不妨找他们团的知青问一问。”我首先想到了黄海,这位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生先下乡到21团,后来调到师报道组工作。当时我在《兵团战士报》当记者,我们也算一个战壕的战友。我打电话去问:
        “珍宝岛打仗时,你们团组织担架营上岛参战,你知道吗?”
        “我就是担架营成员。”
        “你怎么不早说,害得我找了两年!”
        “有什么好说的,当时参加担架营的有四五百人,我有什么可说的。”
        他的回答我很吃惊,没想到英雄还是个熟人。这位商务部部长助理、部党组成员,在中央党校讲课时口若悬河,回答记者问题口吐莲花。可说起自己来,竟吞吞吐吐。还是看在老朋友的份上,他才做如下“交待”:
        “1969年3月2日,珍宝岛打响后,日紧一日的战情让我们热血沸腾,我们这帮知青纷纷要求参战。3月8日,上级命令我们21团迅速组织担架营,赴前线参战。只两个小时,就有5000人报名参战,决心书、保证书纷纷扬扬,不少人写了血书。我们这帮知青更是激动万分,都反复强调一句话:我们没有老婆孩子,无牵无挂。不让我们上战场,让谁上!?经过挑选,一个由知青为主体的450人的担架营组织起来了,第二天便开赴前线。临行前,各连队都开了欢送会,女知青为我们戴上大红花,没能入选的哥们为我们举杯敬酒,不会喝酒的我们也开怀畅饮,充满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气氛。”
        到了前线之后,上级交给兵团担架营的任务是站岗放哨、运送弹药、抢救伤员。开始几天,前线无战事,但他们也能感觉出战前的一种寂静。大家有些坐立不安了,恨不得决战的一刻立即就到。夜晚,单薄的帐篷根本挡不住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他们都彻夜难眠。黄海和大家一样也写了入党申请书,还留下遗言:“一旦光荣牺牲,把自己下个月的全部工资32元(因为本月工资已经全部吃光)作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党费!”
        现在看来好像是笑谈,黄海说,当时他们都是很郑重的,已经做好了慷慨赴死的一切准备。当然也不都是悲壮的事。附近部队野战医院里一些从城市入伍的小护士、卫生员,经常跑到他们这里认“老乡”,说不上是他乡遇故知,还是因为在前线听到相同的口音倍感亲切,反正他们当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们一有空也搞军民联欢,正牌部队的战士一起喊:“兵团大哥来一个!”兵团的这帮小伙子,一色的光头(一旦受伤,包扎方便),他们高声大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那声音宏亮雄壮,令人激动振奋不已。黄海说,那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他接着说:“等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了。3月15日清晨,前苏联边防部队出动大批坦克、装甲车,再次向珍宝岛发动进攻。上级命令我们立即赶到前沿阵地待发。我们趴在乌苏里江边的灌木丛中,几十米外的珍宝岛上正进行激烈的战斗,机枪子弹呼啸着从我们的头顶飞过,炮弹不断地在四周爆炸,泥土和雪花四溅。这时传来了上岛送弹药的命令,我们一跃而起,扛着十五六公斤重的炮弹冲向珍宝岛。飞来的炮弹呼啸着凄厉刺耳,震人心魄,我们都卧倒隐蔽。后来听撤下来的伤员说,阵地上的炮弹不多了,我说不清心里涌动着一种什么情感,不顾一切地向前冲,明明听着炮弹在头上飞,也顾不得卧倒隐蔽了,同伴们都一个个地冲上去。”
        越过乌苏里江后,炮火更猛烈了。巨大的气浪、飞溅的土块不断冲击过来,密集的子弹呼呼地在他们的身旁飞过。冰面坎坷,肩上的炮弹也越来越沉重,可是没有一个人后退,也没有一个人掉队,更没有一个人扔下炮弹。
        黄海说,当时豪言壮语也忘光了,只是咬着牙向前、向前,直到把炮弹送给炮兵,接着把伤员和烈士的遗体安全撤下来。
这是一场真正的战斗,黄海所在的担架营涌现出不少动人的事迹。北京知青杨一平双脚严重冻伤,但他把棉衣脱给了伤员,自己冒着严寒硬是在雪地里趴了几个小时。北京知青朱波在指挥员不到位的特殊情况下挺身而出,勇敢机智地担当了指挥任务。北京知青陈放等人在护送伤员时遭到敌人的袭击,他们跪在担架旁,用自己的身体筑成了一道血肉之墙。那个获救的伤员就是后来的战斗英雄冷鹏飞。
        也就是在这次战斗中,我的朋友黄海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作为一个业余报道员他写的战地通讯《红心谱成忠字曲 赤胆写就反修篇》发表在新华社的内参上。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了祖国永远红,为了乌苏里江两岸同样红,就是死在反修前线,我也心甘情愿!”尽管这些语言还有那个时代的印迹,但也看出一个热血青年对祖国的一片忠贞。从战场下来后,黄海就被调到21团报道组,后来又被调到三师报道组,他是公认的北大荒知青中最有思想也最有文字能力的人之一。这正是他后来被调到中央机关并担负要职的基础。
        我请黄海帮我打听当年立功的杨一平、朱波等人的下落,并转达一个老知青对他们的敬意。至此,我寻找珍宝岛知青英雄的行动也可以结束了。我想,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准备为祖国民族的利益而牺牲自己一切的人,都是我们敬重的英雄,他们是党和人民最值得信任的人。      
        他们在说:“我们渴望和平,如果有一天侵略者又一次把战争加在中国人头上的话,我们还会拿起武器重上战场。”
这之后,我接到黄海的手机留言:“宏图,珍宝岛二等功臣杨一平现为北京市环保局高级工程师,三等功臣朱波原任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部门经理,现已退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27#
发表于 2018-11-20 19: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1-20 19:27 编辑


另一支兵团部队上前线的回忆

        (3)  战备值班营开赴前线
  
1969年3月初,苏联边防军在珍宝岛挑起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3月2日,珍宝岛地区冰天雪地,气温为零下27摄氏度。上午8时许,中国边防部队公司边防站站长孙玉国,带领巡逻队沿中国境内的冰道抵近珍宝岛时,全副武装的苏联边防军立即从位于珍宝岛上游的下米海洛夫卡,和下游的库列比克依内两个地方,出动70余人,分乘两辆装甲车、一辆军用带篷卡车和一辆指挥车,向珍宝岛急速驶来,抢先侵入珍宝岛。苏军下车后,就开始阻止中国边防巡逻分队登岛巡逻。我军当即发出警告,令其从中国领土撤走。但是,苏联边防军却摆开战斗队形,持枪步步紧逼,并以一个团的兵力向巡逻组左翼穿插,企图切断我巡逻队的退路。9时17分,苏联边防军对我巡逻组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后,突然开枪射击,当场打死打伤我边防战士6人。我忍无可忍,被迫自卫反击,震惊世界的珍宝岛战斗开始了。  
沈阳军区领导下令,指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要做好支援前线工作,二要直接参加战斗。接到命令不久,我们五营的战备值班营便开赴到珍宝岛前线。没有上前线的部队则要全力做好支前工作,组织担架队、医疗队、运输队,听候命令。营长现役军人葛满玉、副教导员柳玉成任值班营教导员,副营长于海龙、副教导员路延清4名领导带领数百名战士,全副武装带着给养,坐上了解放牌大卡车,到前线去执行任务。兵团战士大部分是城里来的知识青年,他们文化水平高,自身素质好,有的当上了连排干部。他们没有家庭拖累,上级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出发。当地青年就不同了,有的父母拉后腿,儿子上车时有的父母偷偷的掉泪,有的则放声大哭,还有的想把儿子从车上拽下来。这只是个别现象,大部分人还支持儿子上前线的。欢送的人群排列在道路两边,目送着浩浩荡荡地开往前线。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该岛的北端原与中国大陆相连,由于江水的长期冲刷,1915年才形成小岛,枯水期与中国江岸相连,人们还可徒步上岛。因为它两头尖,中间宽,形似中国古代的元宝,故得名为珍宝岛。兵团部队到前线后,珍宝岛三月份的几次战斗都结束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修筑工事、挖战壕、进行军事训练。在这荒无人迹的深山里一呆就是一年多。他们虽然没有在战场上流血,但是天寒地冻、吃不到新鲜蔬菜、缺医少药,煎熬着他们的心血。我营的副教导员路延清得了急性胃出血,幸亏友邻的解放军部队医院及时抢救,给他做了胃切除手术才捡回一条命。  
1970年的春节前,值班营的战士和领导还在珍宝岛上驻防。我和营长张忠信接受任务,到前线去给部队送给养。(待续)作品原址在:http://space.sina.com.cn/u/12718479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28#
发表于 2018-11-20 19: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1-20 19:38 编辑

我与楼上都是兵团战友,兵团的历史有正反两方面的。现役军人有败类,任何群体都有败类,不能一概而论。总之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应该一分为二,绝对化就错了。你说的很多是事实,有道理,但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就在有些方面以偏概全了,提请注意,否则你写的东西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例如你把你们兵团的战友们在珍宝岛上的英雄事迹说的那么不值一提!



内蒙兵团的女战士她们象卓娅那样打个游击总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29#
发表于 2018-11-20 19: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漠南情>一书



1969年8月23日
内蒙古兵团政治部发出<关于进行战备教育的指示>,要求立即对所有人员深入进行战备教育,迅速掀起加强战备,准备打仗的群众热潮。
内蒙古兵团<战备工作规划>对兵团战时任务做了如下构想:


(
)广泛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建设好游击根据地,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
(二)坚持就地斗争,生产,储备吃;穿;打;用的所需物资。
(三)做好支前工作,担任前送后运等任务。
(四)加强武装连队建设,战时组编一个陆军师扩充野战部队。

根据敌情判断,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对不同形势下的举动做出了具体安排。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实施导弹劾航空兵火力突击时,各师团应迅速进入防空疏散地区;同时, 编组支前队伍, 组织部队参加反空降战斗等。在敌人使用机械化部队大举进攻时,各师团应有组织,有步骤的疏散部队,迅速进入适当的隐蔽位置, 避开敌人主力, 开展游击战, 并且坚持生产, 担负支前任务。 当敌人占领了内蒙古大部地区或重要城镇及交通要道后, 各师,团应进入游击根据地坚持斗争, 坚持生产, 扰乱敌人, 拖住敌人, 为便于指挥部队, 兵团特设东, 西两个指挥所, 兵团主要首长率大部部分机关人员进到一。 三师所在地区, 建立西部指挥所, 少数兵团首长率部分机关人员进入五师所在地区,建立东部指挥所。各师也要按照计划要求确定基本指挥所和后方指挥所地点。枪支弹药均下发到武装连队,包括**,冲锋枪,机关枪,手榴弹,火箭筒,十八团还装备了高射炮。野战部队的编组落实到人头, 开列名单上报。



1945年苏军重兵一部出自蒙古,然后向东南方向兵分三叉进攻,直取热河(今河北)和辽宁。其中一股就是经内蒙锡盟草原,就是后来内蒙古兵团5师、6师布防的中蒙东部边界一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30#
发表于 2018-11-20 19: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守我国门 保我边疆——难忘兵团备战“戍边”岁月 (梁文玺)摘录
黑龙江兵团网   2007-05-11 22:03:56 作者: 梁文玺

中苏边境线长达7500公里。这条边界线,完全是1858年后,沙皇俄国趁中国“大而弱”之时,意为变东北为“黄俄罗斯”,多次入侵我国并强加多条不平等条约划定的。中苏边境东段,单与黑龙江省相接的边境线就长达近3100公里(水界2780公里、陆界260公里)。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条界江中,有大小岛屿1152个,按主航道中心线分,在苏侧538个,在我侧614个。但在苏制十万分之一地图上,将当属我方岛屿划入苏境的多达531个。苏军在中苏边境大量增兵,部署在亚洲地区的针对中国的总兵力达一百万人,坦克二万余辆,飞机三千多架。他们还在黑龙江对面纵深组建了两个空运突击旅,其中一个部署在我黑河地区对面的苏联境内。一个新的大规模武装入侵似乎正在酝酿之中。

那时,在黑龙江近5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我国只部署一个野战军和几个边防团,中苏双方军力对比相差悬殊。在边境地区和纵深要点,兵力薄弱,空隙较大。为了国家的安危,同时为了加强东北及黑龙江的安全,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居安思危,决定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当时的战略构想是,兵团在沈阳军区的指挥下,进行战役火力侦察,在边境地区的黑河、佳木斯、牡丹江各战役要点,杀伤迟滞敌人有生力量,掩护野战军展开战役。同时进行全民战争动员,组织指挥广大军民打击歼灭入侵者。这既是一项艰巨光荣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在当时来说重要的战略性举措。

快速组建武装部队

为了防止原苏联对我国进行突发地面武装入侵,沈阳军区党委根据“6·18”批示要求,决定:以沈阳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为基础,分别抽调精干人员,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三大指挥保障机关;从驻东北地区各野战军、旅大警备区、炮兵、工程兵等单位,抽调一些有实战经验的身体好的现役军人,分别担任兵团5个师60多个团的主管领导和部分机关工作人员。

当时,老红军、沈阳区副政委兼兵团政委李少元少将,老红军、身经百战、主持兵团工作的第一副司令员颜文斌少将,老红军、兵团政委程克廉等,率三千余名现役干部,以只争朝夕精神,打起背包就出发,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从四面八方奔赴兵团各级战斗岗位。他们会同原东北农垦总局领导,和有实践经验懂生产的农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迅速组成兵团、师、团领导机关,开始执行屯田戍边的伟大历史使命。

自1968年夏季开始,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等城市的初高中毕业生,先后有近50万知识青年,来到兵团,充实各师团连队,为北大荒增添了巨大活力与生气。也就在知识青年来兵团的同时,兵团党委根据屯垦戍边之需,经黑龙江省、沈阳军区、中央批准,适时在同江、饶河、抚远千里荒原的三角洲地区,以原七星等4个团(场)为基础,组建兵团第六师,师部驻七星。

紧接着,动员最大力量,抢修二龙山至抚远长达320公里的屯垦戍边公路。在公路沿线两侧适宜地点,新组建60团(今前进农场)、61团(创业农场)、62团(红卫农场)、反修营(前锋农场)。1969年2月底,在冰雪稍融的初春,我随兵团刘竹轩副司令带领的慰问团,乘汽车去六师,调研慰问新建团队和知识青年。

从1968年底到1969年初,沈阳军区调集大批枪炮弹药,运至兵团各师。兵团司令部依据作战预案,按中国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标准,组建战备值班营35个,每个营编500余人(其中编3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同时还组建367个武装排,总计达2.2万人被武装起来。共装备**8000支,冲锋枪4000支,轻机枪630挺,12.7高射机枪45挺,60炮210门,82迫击炮110门,75反坦克炮130门,76加农炮30门,40火箭筒320具。还装备相当数量的手枪、手榴弹、反坦克手雷等武器,并备有至少一个基数的弹药。

这是一支相当可观的常规武装力量。

按作战方向任务组建的武装营:在北安、黑河方向,兵团一师6个营;在鹤岗、萝北方向,兵团二师8个营;在宝清、饶河方向,兵团三师5个营;在牡丹江密山方向,兵团四师9个营;在双山、齐齐哈尔方向,兵团五师3个营;后组建的兵团六师武装4个营。

到1970年,沈阳军区进一步加强了兵团战备建设步伐。在原武装力量的基础上,又组建了一个步兵团(26团),驻佳木斯东万宝地区;在汤原组建武装炮兵63团;在大庆、兵团、师部等要点目标区,组建了21个高炮连、8个警通连,武装人员递增到4万人。重机枪达234挺,37高射炮84门,122榴弹炮18门。进一步增强了黑龙江的边防力量。

全力支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1969年3月2日至17日,中国边防部队指战员,在兵团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对入侵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进行自卫反击作战,保卫了中国的神圣领土珍宝岛。

1969年3月2日,珍宝岛地区冰天雪地,气温为零下27摄氏度。上午8时许,中国边防部队公司边防站站长孙玉国,带领巡逻队沿中国境内的冰道抵近珍宝岛时,全副武装的苏联边防军立即从位于珍宝岛上游的下米海洛夫卡,和下游的库列比克依内两个地方,出动70余人,分乘两辆装甲车、一辆军用带篷卡车和一辆指挥车,向珍宝岛急速驶来,抢先侵入珍宝岛。苏军下车后,就开始阻止中国边防巡逻分队登岛巡逻。我当即发出警告,令其从中国领土撤走。但是,苏联边防军却摆开战斗队形,持枪步步紧逼,并以一个团的兵力向巡逻组左翼穿插,企图切断我巡逻队的退路。9时17分,苏联边防军对我巡逻组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后,突然开枪射击,当场打死打伤我边防战士6人。我忍无可忍,被迫自卫反击,震惊世界的珍宝岛战斗开始了。

在此关键时刻,沈阳军区向兵团司令部发出了全力支援珍宝岛战斗的命令。兵团令驻红兴隆的第三师,在福利屯通往珍宝岛战场的公路各要点团营连,建立支前领导小组,设兵站,建物资供应站,变拖拉机修配场、工程队、医院为战勤分队。

地处珍宝岛的三师21团(今八五三农场),于3月8日接到组建担架营开赴前线的命令,经两个小时的战斗动员,请战者多达五千多人。最后选定450人组成担架营,开赴战场,进行战勤支援救助。

中国边防部队经过3月2日、15日和17日的战斗,共击毁、击伤苏联边防军坦克、装甲车17辆,击毁卡车、指挥车各一辆,毙伤200余人,缴获T-62型坦克一辆、各种枪31支(挺)、弹药和军用物资一部。

在支援珍宝岛战斗中,仅21团出动支援车辆956台次,抢修公路110公里,加固桥涵52座,支前面粉糕点八万余斤,担架营冒敌人炮火运送大批弹药、接运伤员,百分之八十的兵团战士为伤员输过血。沈阳军区给担架营一连三排立二等功,给杨一平立二等功,朱波、陈放、黄元培、芦爱信立三等功,受到统帅部的表彰。之后,21团战备值班营开赴珍宝岛与边防军共同担任戍边任务。

抓紧军事训练和战场建设

武装分队组建后,多利用农闲和冬季,抓紧对每位武装战士进行必须的战术、技术基础训练,使其具备战时需要的基本素质。如: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三打(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等训练。而且,特别重视对班长、排长和技术骨干的集中轮训。

从1969年至1972年,兵团、各师在教导队办培训班达210期,训练干部2154人,培训骨干2万人次。

1970年11月24日,毛主席向全军发出了“不当老爷兵”、进行野营拉练的指示,各部队迅速掀起了野营拉练的热潮。

记得当时英国有识军事评论家曾称赞:“中国在黑龙江边境地区,组建了一支很强的准军事部队。”

当时,兵团在中苏边界地区有32个边防团,距边界10公里内的一线连队195个,边界线长达650公里。为了保证边境安全,及时掌握敌情,我们先后建设了50个观察哨和巡逻组,常年坚持边防巡逻和对苏观察。先后捕捉苏联特工2人,阻截企图犯罪分子3人。同时,还不失时机地配合我国政治、外交斗争,进行登岛生产、拔航标等边防斗争任务。

1971年9月13日,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林彪在山海关机场私自乘三叉戟飞机,仓惶北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当时形势紧张,为此,兵团的两个值班团、九个值班营进入了一级战备。兵团前进指挥所,进驻到牡丹江海林地区。试想,掌握中国核心机密的林彪若叛逃成功,将是何等后果呢?然而,这不能不备。这一年兵团又武装150余个连队,武装总人数达7万人,轻重武器近五万余件。

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兵团加快了战场建设的步伐。六个师的后方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建战备仓库、宿舍、医院2.5万多平方米,永备作战坑道500余米。在边界地区前沿要点,构筑相当数量的野战工事和战斗村、永久性菜窖近4千个。值班26团进入虎饶战区,接替野战军防务。构筑守备工事,加强有线无线通信建设,加修机动道路,使兵团防区公路达5500公里(沙石路2400公里),基本保证了战备戍边之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8 10:00 , Processed in 0.21601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