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护林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说6.18

[复制链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2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15:56: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1-17 16:00 编辑

之所以在闲说6.18的主帖下,详细的叙述农垦兵团的建制来源以及它的结局。绝对跟文革后期毛泽东发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可以说是毛泽东认识到了从1967年起到1968年初知青自愿到老(革命老区)少(少数民族地区)边(边疆地区)穷(贫苦地区)插队落户。不但后期与当地的农、牧民争口粮、争工分;而且给下乡的知青家庭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
虽然国家为了减轻接受知青落户的地区社队划拨了落户经费和口粮,建立了各级政府和公社、大队知青办。但是具体到知青落户的生产队因为实在贫穷还是解决不了真正的实际问题。
根据毛泽东的6.18批示全国建立的12支生产建设兵团和3个农建师,不但解决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前期发生的具体问题,而且还解决了文化大革命全国城镇积压的初高中66、67、68各三届还没有分配的很大一部分待分配的毕业生。
从毛泽东发出的6.18批示起,一场更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得以兴起,如果说6.18批示前知青运动使全国四百万城市知青奔赴农村插队落户,从全国各建设兵团公布的知青数字来看;1968——1970年接收的知青总数达到近九百万。
如果说毛泽东的6.18批示是中国知青运动的战略大转折决不过分!而且6.18批示后在1969年“毕业”的我们小69面临的全是建设兵团“连锅端”后,中国的知青运动由于由于6.18批示不但全部解决了文革造成的初高中6届毕业生的积压问题,而且小69的连锅端更是让毛泽东放下了最后一块心病。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文革后期发动的知青运动可以说6.18批示让中国的近九百万知青彻底取消了知青的名号,险些彻底失去了知青的身份
从此戴上了中国人名解放军序列——光荣的兵团战士的光环,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真正含义,从1976年全国12支生产建设兵团和3个农建师的转制,变身于国营农场正式职工才是6.18批示真正的最终目的。
而从1973年文革后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初期全国各地插队落户的知青陆续显现重大问题,中央开始通过逐步将贫穷、落后地区的插队知青安置到所在省份的乡镇企业、铁路等部门。
而1970年以后分配到本省、各所在城镇郊区的插队知青,1975年也开始了陆续回到所在城市、、、、、、。
而此时远在各遥远边疆的国营农场职工,才通过各种渠道才知道从1968年来到生产建设兵团早已失去了知青的身份,从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光荣的兵团战士,一下成为国营农场的正式职工。
尤其1977年全国知青会议王震将军的讲话:所有的国营农场职工都不是知青,不在返城之列、、、、、、。
让当年所有的兵团战士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高喊着我们不是国营农场职工、我们是知青、我们要返城、、、、、、。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2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16:07:45 | 只看该作者
注:当年的生产建设兵团具体分为两种建制:
1.过去国营农场改编的采取工资制  32元,另加10%的边境补贴。
2.军队农场改编的供给制  6元津贴  
由于采用军事化管理所以称之为有钱挣、有人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3#
发表于 2018-11-17 20:20:07 | 只看该作者
给兵团战友一些我在过去多年来发在本网旧版的兵团资料:



        []
  
   

  
  [
]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2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21:12: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可笑的兵团精英自我陶醉、自我欣赏的东西,我曾在某知青网站真心的奉劝他们《不妨读读农场史》——这才是像地方县志可载入历史的正史。      而当年像昙花一现的匆匆过客的建设兵团的现役军人和那些兵团精英撰写的那段历史只能说是野史而已。在那些当年在反修前线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最辉煌的伟绩——参加当年最出名的珍宝岛战役,真正的编制和作用只不过是担架营。在战争中连民兵的作用还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5#
发表于 2018-11-17 21:2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1-17 21:32 编辑
护林人 发表于 2018-11-17 21:12
可笑的兵团精英自我陶醉、自我欣赏的东西,我曾在某知青网站真心的奉劝他们《不妨读读农场史》——这才是像 ...

没看懂你的观点,能否平铺直叙?你是肯定兵团战备历史还是否定兵团战备历史?另外给个建议,在叙述你的观点时最好先不要批判别人的观点,用事实先论证自己的观点是最重要的。当然,那些兵团现役军人或其他兵团知青如果高喊极左或极右口号你是应该出来批评的,但是要注意列出他们可以被证明极左或极右的发言,然后再批评或批判!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2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09:51: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1-18 09:53 编辑
无声 发表于 2018-11-17 21:22
没看懂你的观点,能否平铺直叙?你是肯定兵团战备历史还是否定兵团战备历史?另外给个建议,在叙述你的观 ...

所谓的兵团战备,保卫边疆只不过是毛泽东6.18批示的一种借中苏关系紧张发配文革中积压的六届初高中毕业大部分没有上山下乡的“毕业生”的一种名义而已。
且不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大部分武装值班连队手握的都是抗美援朝淘汰的苏式步骑枪和马克辛重机枪,能否抵抗现代化装备的苏联的军事进攻。“松花江北没有驻扎一支野战军部队、、、、、、”如果苏联真正对中国发动战争、我们国家第一步是炸毁松花江大桥,松花江南是我们第一道防线、、、、、、“这就是我亲耳听到的我团现役团参谋长和我的团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兼计财股股长——原沈阳军区某炮兵营长亲耳听到的原话。
珍宝岛战役参战部队前期是边防部队参战,后期才是沈阳军区调动的正规野战部队参与珍宝岛战役。
而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某团组建了一个营参战的正式名称是:担架营。
简单的回复无声网友的疑问,其它的问题在我的帖子里会继续谈及。
——我不想影响我的思路继续撰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2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10:15:17 | 只看该作者
之所以我在此主帖之下的第二帖,注明我这小69与文革后期毛泽东发动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的老三届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观点不同;我以为当年早期插队的知青没有经历6.18批示才是文革后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真正主体。而6.18批示是文革后期毛泽东主导的知青运动的战略性转折!
而当年全国所有的生产建设兵团各连队老三届和我们小69(以及部分省份的70届知青)的比例是1:1。
像我初到兵团所在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八团二营二十连,1963、1965年北京、哈尔滨支援边疆建设的老支青和68年的北京、上海、哈尔滨、温州、佳木斯老三届知青全加起来也是与69届知青的比例几乎是1:1。
所以要谈6.18话题,我们小69也是必然绕不过的话题。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8#
发表于 2018-11-18 12:39: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1-18 12:55 编辑

护林人网友:
你探讨的问题也是我感性趣的问题,你对6-18-68组建兵团和12-21-68号召上山下乡之间关系的解释好象没有让我看明白。在知青网发表上山下乡的探讨或研究不可能象在个人博客那样,因为论坛上起楼发言任何人任何时间都能够跟帖与楼主讨论,而博客基本上是自说自话不受影响。网上论坛,个人博客,各有好处。


文革中中学生分配始自68-4-4中央发布“四个面向”的分配原则,各地开始对66届高三和初三毕业生开始分配,然后是67,68两届的老高二和老初二开始分配。67年底北京市就开始分配毕业生去黑龙江兵团了,你们兵团网有文为证:


“屯垦戍边,人生转折”之序曲 (节选)
时间:2011-07-25 13:52:44  来源:荒友网-35团  作者:谷祥

1967年北京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记事
史无前列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一年,全国大中学校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广大红卫兵经历了“炮打司令部”、“一月夺权风暴”、“革命大串联”和“复课闹革命”之后,考大学成了泡影,去工厂不能招工,当兵要“红五类”,只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一条出路。我作为一名六七届高中毕业生,对当时二龙路中学(教育部试点学校)的无秩序局面已感厌倦,就经常跑去劳动局打听有无招工的消息,得到的答复就是“上山下乡”。
1967年大约十月份,第一批报名去北大荒的知青家庭接到了一份“会议通知”:某周六晚在北京市工人体育馆召开大会,市革委会领导要接见下乡知青,据说周恩来总理要出席并讲话。这可乐坏了大家,早早就积聚在工人体育馆门口。结果是大失所望,此次会见因故取消。这是为什麽呢?我们西城区第一批的临时召集人,当时有张永祥、吴清萍、李弛、高俊敏和我,商议后决定去找市革委。我们直接找到当时市革委副主任丁国钰,问清了缘由。原来市政府准备借此全面开展上山下乡动员,也报告了国务院。周恩来总理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的意见是,刚刚进行“复课闹革命”,尚未恢复学校正常秩序。“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应安排在1968年。此,我们这一批就做为先行者,不要扩大宣传了,但特派了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小组随我们一同去北大荒,记录北京知青上山下乡的行程


67年底北京老三届所去的兵团还是文革前黑龙江省军区属下的“小兵团”,6-18-18是毛泽东批准了周恩来报审的新组建扩大规模的沈阳军区(大军区)所直属的省军级的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类似的还有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也是由文革前内蒙古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归属到北京军区直属后扩建的。中苏边境冲突在1967年还不是大问题,到了1968年就逐渐演变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了。在黑龙江和内蒙古与苏联和蒙古接壤的无人区无险可守,正规军大部队都集结在比较靠后有天然屏障的地区,如从南方调动到北方的27 军集结在张家口山地区域扼守北京的咽喉,因为苏联机械化军团可以从二连浩特在24小时内(如没有顽强抵抗)冲到北京,因此当时战争的威胁不是一种借口,苏联当时就出兵占领了捷克。
当年三北边防空虚,临时从农村征兵扩军会造成中国好战的国际影响,实际上68年春秋已破天荒的两次征兵了。因此一下子组建12个兵团分布到边疆可以造成声势和实际的战争准备,据说是战略军事家粟裕建议组建兵团的。正好当时因文革废除高考和大学,高中关闭,六届老三届积压在校,外加后来的69届,因此决策层让我们去兵团也是一种“机缘巧合”。要说组建兵团仅仅是为了清除挤压在城造成麻烦的红卫兵就有些过了,似乎应该说各种目的重合在一起造成了文革12个兵团的出现。但是有学者认为兵团不属于上山下乡,因此在南方知青网引起争论,这些历史问题确实值得梳理,希望你继续!兵团知青集结在三北最前线的一个作用是把无人区变为有人区,同时成为正规军的预备队。黑龙江兵团21团担架营直接上了珍宝岛参战,运去弹药,救下伤员(如战斗英雄冷鹏飞),后来担架营受到中央军委嘉奖,一旦战争全面展开,兵团作用不容小视。







毛泽东主席“68.6.18”批示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9#
发表于 2018-11-18 13:00:22 | 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兵团21团担架营与缴获的苏制T-62坦克





在珍宝岛荣立战功的黑龙江兵团北京知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20#
发表于 2018-11-18 13:09: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1-18 13:11 编辑

“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的一支武装的生产部队,既是生产队,又是战斗队、工作队。平时以生产为主,劳武结合,亦兵亦农亦工;战时一面作战,一面坚持生产。”“生产建设兵团担负着开发边疆,保卫边防,为国家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艰巨光荣的任务。是生产建设的一支突击队,是巩固国防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献:1970年10月全国生产建设兵团会议领导小组写给中央的《关于生产建设兵团会议的报告(摘要)》
兵团执行着远超于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军事任务,承担着边境防卫重责.基于对兵团战力的考量,沈阳军区当时赋予兵团的战备作战任务主要有三:

一是支援和配合边防部队作战。这是当主要以正规军与敌交锋时,兵团适时给予支援和配合,以保障其顺利作战。如珍宝岛作战样式。

二是坚守要点,实行火力侦察,掩护野战军战役展开。这是当对方实行大规模或较大规模进攻行动时,兵团应迅速组织武装部(分)队占领并扼守防御要点,阻止或迟滞对方进攻;同时实行火力侦察,判明敌情,以有效防御行动,为野战军战役展开赢得时间和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坚持敌后作战。兵团为完成战备作战任务,还本着平战结合、战备生产兼用的原则,有效地进行了通信、交通、工程、仓库和后勤等战场建设,并建立了侦听队,形成配套作战能力。

1973年,兵团武装连营团的总兵力已达到了7万余人,轻重武器5万余件,其数量规模已相当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3个军。虽然在战斗素质和作战经验上两者不能相比,但在武器装备质量和后勤保障能力方面都强于抗美援朝作战部队,还建有21个高炮连和炮兵团,这是不争的事实。正是由于兵团具有的战力及其担负着远超于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战斗任务,英记者、军事评论家马克斯威尔才得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是“很强的准军事部队”的认识。这是颇有见地的。兵团时期是黑龙江垦区“屯垦戍边”的历史时期。这是借鉴我国汉武、三国时代“屯田驻兵”经验,尤其是运用我建国后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验的又一次成功的实践。值得载入史册,供后人研究借鉴.(黑龙江兵团网作者:纪道庄)


当年内蒙古兵团内部发布的文件也可为佐证:
内蒙古兵团政治部发出<关于进行战备教育的指示>,要求立即对所有人员深入进行战备教育,迅速掀起加强战备,准备打仗的群众热潮。

内蒙古兵团<战备工作规划>对兵团战时任务做了如下构想:


(一)广泛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建设好游击根据地,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

(二)坚持就地斗争,生产,储备吃;穿;打;用的所需物资。

(三)做好支前工作,担任前送后运等任务。

(四)加强武装连队建设,战时组编一个陆军师扩充野战部队。

根据敌情判断,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对不同形势下的举动做出了具体安排。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实施导弹劾航空兵火力突击时,各师团应迅速进入防空疏散地区;同时, 编组支前队伍,组织部队参加反空降战斗等。在敌人使用机械化部队大举进攻时,各师团应有组织,有步骤的疏散部队,迅速进入适当的隐蔽位置,避开敌人主力,开展游击战, 并且坚持生产, 担负支前任务。 当敌人占领了内蒙古大部地区或重要城镇及交通要道后,各师,团应进入游击根据地坚持斗争, 坚持生产,扰乱敌人, 拖住敌人, 为便于指挥部队, 兵团特设东, 西两个指挥所,兵团主要首长率大部部分机关人员进到一。 三师所在地区,建立西部指挥所,少数兵团首长率部分机关人员进入五师所在地区,建立东部指挥所。各师也要按照计划要求确定基本指挥所和后方指挥所地点。枪支弹药均下发到武装连队(包括**,冲锋枪,机关枪,手榴弹,火箭筒,十八团还装备了高射炮。野战部队的编组落实到人头,开列名单上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3 14:24 , Processed in 0.230013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