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确认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山西知青葛元仁)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22:40: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963年,周总理在中央安置领导小组会上说,插队本来是小平同志的建议,我赞成。这种安置法给农业生产带去了文化。要把城里人下乡参加农业生产造成一种社会风气,并着重指出,今后15年内动员城市青年学生下乡参加农业生产,是城乡结合、移风易俗的一件大事。要求各地编制15年安置计划。安置的主要方向是插入人民公社生产队。(顾洪章:《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19:13: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964年9月,邓小平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强调,安置城市知识青年下乡,以插队为主,每年要安置100多万人,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顾洪章:《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20:32: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谭震林副总理在1963年12月4日接见参加城市青年下乡插队经验交流会上的代表时说: 知青下乡有三个必要性,一是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没有有知识的农民是困难的,需要知识青年去当农民;二是城市青年下乡,可以团结农村青年,稳定农村青年,改变他们不重视农业劳动的精神面貌;三是解决城市青年就业问题,消灭流氓、阿飞产生的根源,消灭修正主义产生的根源。他还指出,改造农村生产落后面貌主要靠青年,靠我们加强领导,培养又红又专的新一代。(顾洪章:《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34
14#
发表于 2018-11-9 08:43:31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学习了!

要记牢啊,不然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为煽动需要都推到文革,以便证明共产党的阶段性错误。


顾洪章:《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9年版 第x 34 37 117页
1957年,刘少奇:
“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总的趋势将是有更多的小学和中学毕业生不能升学,必须参加生产……就全国说来,最能容纳人的地方是农村,容纳人最多的方面是农业”。~《人民日报》1957年4月8日
1963年,周总理在中央安置领导小组会上说,插队本来是小平同志的建议,我赞成。这种安置法给农业生产带去了文化。要把城里人下乡参加农业生产造成一种社会风气,并着重指出,今后15年内动员城市青年学生下乡参加农业生产,是城乡结合、移风易俗的一件大事。要求各地编制15年安置计划。安置的主要方向是插入人民公社生产队。
1963年,12月4日具体负责的谭震林副总理说: 知青下乡有三个必要性,一是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没有有知识的农民是困难的,需要知识青年去当农民;二是城市青年下乡,可以团结农村青年,稳定农村青年,改变他们不重视农业劳动的精神面貌:三是解决城市青年就业问题,消灭流氓、阿飞产生的根源,消灭修正主义产生的根源。他还指出,改造农村生产落后面貌主要靠青年,靠我们加强领导,培养又红又专的新一代。
1964年,邓小平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强调,安置城市知识青年下乡,以插队为主,每年要安置100多万人,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16:41: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谭震林副总理在1963年12月4日接见参加城市青年下乡插队经验交流会上的代表时说: 知青下乡有三个必要性,一是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没有有知识的农民是困难的,需要知识青年去当农民;二是城市青年下乡,可以团结农村青年,稳定农村青年,改变他们不重视农业劳动的精神面貌;三是解决城市青年就业问题,消灭流氓、阿飞产生的根源,消灭修正主义产生的根源。他还指出,改造农村生产落后面貌主要靠青年,靠我们加强领导,培养又红又专的新一代。(顾洪章:《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911

帖子

196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2
16#
发表于 2018-11-9 18:27:37 | 只看该作者
1963年,周总理在中央安置领导小组会上说,插队本来是小平同志的建议,我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22:55: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975年,邓小平全面主持党和国家工作时,城镇动员了23686万人知青下乡,是第四个五年计划中下乡人数最多的一年。(顾洪章:《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22:58: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975年10月20日,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12名知青代表联名写了《给毛主席、党中央的一封信》,表示“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决心。邓小平在信上批示: “建议全文或摘要在报纸上发表,以鼓励下乡知识青年”。(顾洪章:《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23:01: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由此可以看出,知青上山下乡的政策,是党和国家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具备可行性的情况下,在“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前就已经制定,“文革”中继续执行的一项政策,并非“文革”的产物。只是因为1966、1967年应该安排的没有施行,集中在1968、1969年。从每年安排1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考察,第三个五年计划应该安排近600万知青,实际情况是安排了5734.(顾洪章:《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301页)完全在计划之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16:11: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新中国成立后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依据当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抵制“和平演变”、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而提出,由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不管是“文化大革命”前还是之中的上山下乡,其本质是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并非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产物。广大知青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开垦荒地,科学种田,大大地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文化和医疗卫生落后状况。其中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富强之中,走上了一条为祖国的发展、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正道,是中国青年运动长河中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9 14:10 , Processed in 0.17801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