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26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饭后茶余——诗 写诗的人们

[复制链接]

1281

主题

4041

帖子

2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6933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7 07:2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凌云志 于 2018-8-7 07:26 编辑

饭后茶余——诗 写诗的人们

老猫皮皮

    诗的起源,一般说来有两种。一是为了祭祀而作,也就是学院派;一是在劳动中的劳动号子,慢慢形成的,也就是“哼呦嗨呦”派。其实这些分歧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说二者之间是互相脱离,各不相关的,恰恰相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而到现在,作诗填词,已经成了人们抒发情绪的一种方式。和祭祀,劳动号子毫无关系了。
    诗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一是远古时期,好像没有什么诗词留下。即使有,也是从一言,两言,三言过渡到四言,在诗经中也得到体现。四言诗就比较完整了,代表作就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首,是中国第一部诗集。在此之前之后,诗这一文学的表现形式,也是在不断变化。简单的来说。诗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萌芽、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这首简单而朴素的句子,恐怕是我们所能查到最早和最可靠的作品了它大概是“神农”时代所作。而弹歌"断竹、续竹,飞士、逐肉"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公认是原始社会诗歌,是二言诗之始。
    其实作诗和小孩子学说话有些类似,先只能吐一个字,如:妈 ,啪,以后才会连起来说:妈妈,怕怕(爸爸),再以后能说的越来越多。作诗也是一样的,先从两言开始,以后逐渐增多每句诗的字数,以表达越来越多的内容。《诗经•有骈》"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是三言诗之始。《周易》"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四言诗之始。卜辞"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五言诗之始。《诗经;卷耳》"我姑酌彼金(三个田字上面,下加缶字),我姑酌彼凹觥"六言诗之始。《诗经•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七言诗之始,《诗经•十月之交》"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诗之始。《诗经•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九言诗之始。杜甫诗"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也是九言诗。李白"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骑龙飞上太清家"十言诗之始。苏东坡"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十一言诗之始。
    诗经开篇“关雎”,其实写的并不怎么样,比如一开就这么说:河里有两只鸟关关的叫着,是在求偶;这个漂亮的姑娘,应该娶过来作媳妇啊。以后又写到:求之不得,碾转反侧。也就是说,姑娘不答应,小伙子半夜睡不着觉。于是做计划:像这样漂亮的姑娘,要用音乐来哄她,要用编钟的声音来让她高兴。虽然写的不是很好,但做人的境界还是很高的。不像现在的二世祖们,看见一个女人就灌醉了或下药,然后“轮流发生性关系”。
    再看“硕鼠”。大耗子,大耗子,别吃我的东西,你吃了好多年了一点好处都没给我,老子不干了,老子搬家了,搬到别的地方,哪里没有你这个大耗子,那里就是乐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于是有“无食我黍;无食我麦;无食我苗”的诗词留下来。也不像现在,都是大耗子搬家,把捞到的东西都搬到别处去了(移民)。
    像这样的文学作品如若投到现在的编辑那里,肯定被塞到桌子底下的字纸篓里,绝不可能发表。而在“诗经”,我们只好磕头。
    至于楚辞,是和诗经几乎平行或还要早一点的另一个系统,虽然也有编入诗经中,但他还是另一系统的文学作品。简单说一下,从图腾上看,楚国(长江流域)崇拜的是“凤鸟”,而中原(黄河流域)是“龙”,至于有没有“兮”倒是次要的。这个已经超出诗的讨论范围,不再赘叙。
    诗经之后,便到了乐府。乐府大约是五个字一句的,为什么要用五个字呢?是因为五字一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表现出来的东西要比四个字一句丰富的多。例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类漂亮的诗句,用四言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四言诗当然也有写得美的,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但它的美在于这些诗句所组成的整个境界。如孤立起来看,那么,无论“杨柳依依”还是“雨雪霏霏”都不见有太突出之处;不像“澄江静如练”或“余霞散成绮”那样,每个孤立的句子都给人以较强的美感。
    五言诗大约是在汉初时兴起的吧,在汉初,经历了“单音词”向双音词的转化,这样四言诗在新的语言形式下,表现力就大大折扣了。并且,书面语总是晚于民间口语的,在大量的民间口语歌谣的冲击下,汉**始出现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五言诗相比四言诗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以两个字为一拍的话,五言可以组成两拍半,并且在那半拍的变化上可急促可缓慢,增加了诗歌的变化和美感,一开始大约是乐府。较早的“采莲”:江南好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可以看出,是近乎顺口溜的东西,以后慢慢成熟,有了“木兰辞”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即使现在,这篇作品水平也是很高的,相比之下,“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 这样的作者,真的应该“自挂东南枝” 。
    但五言诗真正成熟应该是“建安七子”时期,“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指的就是当时的五言诗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一直到晋朝以后五胡乱中华,除了几个时期几个人如竹林七贤等,几乎都是以五言为主,可以说隋唐之前,虽然说也有一些七言古诗,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但很少,基本上是五言诗的天下。即使是唐朝,其实也是以五言诗为主的。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隋朝很短,直到初唐,七言诗开始逐渐兴盛,产生了许多佳作,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经过初唐,中唐,一直到晚唐,七言诗才确立了它的地位。较优秀的有琵琶行,长恨歌等。七言诗字数比五言、四言多,一句可以表达比较复杂、完整的意思,声调更加舒缓、悠长。唐代以后,五言诗和七言诗成为主要的诗体,四言诗趋于消亡。
    这里值得说一说的是李白,此人才华横溢,思维开放,在句式,韵律上不拘一格。如“蜀道难”,开篇就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从三言,到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中间再杂以八言。在此前尚未见有人如此写过。
    从“初唐四杰”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流派。出现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王维、岑参、高适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其代表作出名的有李白《蜀道难》《将进酒》杜甫“三吏三别”等等。中唐时期诗人,也是各有成就。代表人物有白居易、元稹、李贺,韩愈、柳宗元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中唐时期的白居易,自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等。
    晚唐诗人著名的有:李商隐、温庭筠 、杜牧等。其代表作出名的有李商隐《锦瑟》《无题》杜牧《江南春》《清明》等等。在唐朝有一段时期是以诗作为官员录取依据的,似乎诗作的好,处理公事的水平也高,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这篇题为《阿房宫赋》的政论文章,洋洋洒洒数百言,骈散结合,观点犀利,气势恢弘,用词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确实非同凡响,造成一时洛阳纸贵。杜牧凭此篇文章身进进士第五名,曾担任刺史,到现在大概属于省部级地位吧,至少也是地市级一类。他是正经的官二代(爷爷杜佑曾任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乃是当朝驾部员外郎,正六品。)官二代的基本素质普遍高于富二代,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他在任时主要精力都放在歌楼妓馆。终日沉迷于绮楼锦槛、红烛芳筵,围着风月场里那些漂亮的小姐姐,写了一大堆淫词艳曲。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一个原本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被后世称作风流诗人。   特别是在扬州任职期间,杜牧是各大青楼妓院的常客,VIP白金卡终身会员。每天一下班就往红灯区跑,经常夜不归宿,上班总是迟到,工作时萎靡不振,以至于他的顶头上司扬州节度使牛增孺忍无可忍,专门对其进行了诫勉谈话,要他检点行为,注意影响。
    但杜牧只略微收敛了几天,本性难改,很快又恢复了常态。
会所里的小姐姐们都喜欢他,因为这位杜领导不仅出手大方,而且完事儿之后还喜欢给别人写诗,好多地方都挂着他留下的诗词墨宝。
    你们看看他都写了点啥?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一白遮百丑,我们杜秋娘宝宝素颜不化妆也比你们好看。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连13岁的未成年少女都不放过,简直禽兽不如啊。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原陕北延安地区延长县郭旗公社插队,祝愿全国的知青朋友们幸福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1

主题

4041

帖子

2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6933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8-7 07:24:56 | 只看该作者
    你看,有文化就是不一样,完事儿从来不会扭头就睡,我们一起看星星,多浪漫。
    在洪州任职期间,杜牧在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府上认识了当地名妓张好好。
    张好好当年只有13岁,色艺双绝,素来仰慕杜牧的才学,才子佳人一见钟情。
    当时杜牧刚到洪州不久,尚未娶亲,准备安顿好了就给张好好赎身。
    没想到,夜长梦多,沈传师的弟弟抢先一步,横刀夺爱,将张好好纳为小妾。

    杜家与沈家乃是世交,沈传师官位也比杜牧高,杜牧有苦难言。
    几天后,杜牧收到了张好好送来的分手诗:
  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
    都怪你,不早点来娶我,以后咱俩就别再见面了。
    杜牧悔恨不已,含泪回信:其实我不想对你恋恋不舍,但为什么让我辗转反侧?就在这一刻,全世界伤心角色又多了我一个,我心如刀割。  
    故事并没有结束。
    世界是如此的小,我们注定无处可逃。五年后,在洛阳东城一家酒店里,杜牧突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没错,就是张好好。
    此时,她已被丈夫抛弃,流落在民间以卖酒为生。生活的艰辛早已让张好好失去了昔日的容颜,对,变老了,变胖了,变丑了。
    物是人非,杜牧唏嘘不已,感慨万千,回家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张好好诗》: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
    诗写得很长,笔调缠绵旖旎,万般凄楚。虽然不是杜牧最好的作品,但却是杜牧流传下来的唯一墨宝,价值连城,目前,长卷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内。
    为什么现在的嫖客写不了这么好的诗,写不了这么好的字?
    因为我们再也遇不到张好好这种,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多才多艺的青楼女子了,遇到的全特么是:大爷,明儿再来呀!
    当然,作为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杜牧除了那些风月诗词之外,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比如《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比如《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比如《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比如《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比如《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些差不多都是我们上学时候学过,并且要求背诵的。  杜牧留存下来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很高大上很正能量的对不对,为什么在你们眼里就只有那几首淫词艳曲?
    据《新唐书》记载,杜牧自觉大限将至,临死之前,做了一件事,就是把自己一生所写的诗词文章搜集起来,精心挑选分类,仅留下十之二三,其余作品全部付之一炬。

    跟现在的朋友圈一样,你所看到的,不过是人家想让你看到的。那些展示给公众的伟岸形象,犹如冰山一角,而隐藏在水下的部分,或许才是它的真实全貌。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还有王维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是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画一派。
    同时,唐人在诗的运用上也是别出心裁的: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相对应张籍《酬朱庆馀》做了唱和诗: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镜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乍一读这两首诗,还以为是一对恋人的艳情之作。后来作者朱庆馀把最初为《闺意》的题目改为“近试上张水部,”为何呢?
    原来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官张籍。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诗到了唐朝,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已经无以复加。全唐诗收录了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这不过是挂一漏万,未收录的还不知有多少。
    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到了宋朝,作诗已没有了出路,文人们怎么办呢?这时,“诗余”也就是“词”开始登上舞台。


原陕北延安地区延长县郭旗公社插队,祝愿全国的知青朋友们幸福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99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644
板凳
发表于 2018-8-8 05:52:31 | 只看该作者
读,谢谢朋友,有机会一起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1

主题

4041

帖子

2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6933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8-9 06:34: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凌云志 于 2018-8-9 06:40 编辑

    唐之后,便到了宋朝。作诗已没有了出路,文人们怎么办呢?这时,“诗余”也就是“词”开始登上舞台。
    诗和词是有区别的,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是最早由青楼妓馆的唱者自发的形成的一种歌调,然后再按歌调填入自己的要表达的内容。文人们加入以后,慢慢的固定下格调,形成“词牌”。词牌一共有1667个,而公认常用的只有52个,感兴趣的网友可去搜索一下。
    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俗称“长短句”,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如词牌“渔家傲”所管62字,上阙31字,下阙31字。后人填“渔家傲”的词,就只能按这个规则办(伟大的词作家创新改变另当别论)。例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和毛泽东的《反第二次大围剿》即使时间相隔千年,在格式上也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方面只是内容、风格、表现手法等。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毛泽东的《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这里结合几位文人谈一下宋代的词。第一个当然是柳永。柳永和杜牧在某些地方还是很相像的:都是官宦子弟(柳永祖父做过县丞,父亲官至工部员外郎),都想通过科举进入“公务员”阶层。但柳永的机遇不好,柳永和杜牧差不多,杜牧在科考前有一篇“阿房宫赋”,一时洛阳纸贵;柳永在科考前同样有一篇“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此词一出,即广为流传柳永也为此名噪一时。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 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  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据艺苑雌黄说:宋仁宗时,有人荐其才者,上问:得非填词柳三边乎?答曰,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寰子纵游场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据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 ,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最高得到一个“屯田员外郎”有名无实的小官。后辞官不做,定居润州。晚景也比较凄凉,死后还是几个妓女凑钱安葬的。苏轼。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文,诗,词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先说苏轼的祖父,眉州苏先生杲,老泉之祖,轻财好施,急人之急,孜孜若不及。岁凶,卖田赈济其乡里。逮秋熟,人将偿之,终怜之,屡辞不受。常常带着酒壶和朋友们四处闲逛,坐在草地上享清福,他们大喝大笑大唱,使一般庄重文静的农夫很意外。一次苏轼的二叔考上了进士,给他送来官帽文告还有一把太师椅和一个美丽的酒壶,喜讯传来,祖父正酩酊大醉,手里拿着一大块牛肉。他接下官文,大声念给朋友听,并把牛肉,官帽,官袍,告示一起塞到包袱里。叫一个村里的少年扛包袱,自己骑驴进城,这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刻。街上的人已得到消息,看见一个醉老头骑在驴背上,后面跟着一个古怪的包袱,不觉大笑。熙宁五年,沈立邀苏轼去西宁寺赏花,那天,饮酒乐甚,素不饮者皆醉。苏轼为此写了一首诗《吉祥寺赏牡丹》: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不上钩。
    诗写的比较率意,但活泼欢快自在诗中。乌台案后,苏轼流放到黄州。黄州时期是苏轼政治上得失意期,却是诗文上的成熟期与丰收期。大批名作如《定惠院海棠》,《念奴娇 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都是此时作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首《西江月》前原有一段优美小序:“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词作首先写自己在归途中所见,词人写道:“照野渳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我们从小序可以看出,在春夜,苏轼骑着马在蕲水边缓缓而行,经过酒家饮酒而醉,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在明月当空下,看见清溪辽阔的旷野流过。于是,词人就说“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这里,不但突出了月色之佳,而且也写出了春来河水上涨的景象。在用词上,词人用“弥弥”来形容“浅浪”。这样,就把溪水上涨,微微波浪的景象描绘出来了。第二句写天。特别是第二句中的“横空”,所表现的是宽广的景象。宽广的景象不但为明亮皎洁设置了背景,也更加突出了天宇之美。词人在此运用了衬托手法,用那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云层,映衬出了月色的明亮皎洁。总之,这是环境描写,重点写了春水与明月。
    接着写道:“障泥未解玉骢骄。”“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玉骢”即如玉的马。“骄”即骄纵。这里可以当“活跃”讲。意思是说,那障泥未解的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我认为,描写马要越过河去的动态,实则就是为了衬托苏轼被美景所迷而不愿离开的静态。不是苏轼才“过酒家饮,酒醉”吗?也许此时已经不胜酒力,也许就是流连忘返,从马上下来,“我欲醉眠芳草”。这时候,昏昏沉沉的苏轼,要在萋萋的草丛中睡一觉了。对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看似浓郁的醉态,实则被大自然之美所迷,忘记了忧愁,融入了自然。真有豁达气度,天人合一境界。
原陕北延安地区延长县郭旗公社插队,祝愿全国的知青朋友们幸福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1

主题

4041

帖子

2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6933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18-8-9 06:35:14 | 只看该作者
  过片写道:“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琼瑶”即美玉。这里借以比喻水上皎洁的月色。“可惜”即“可爱”的意思。“莫教”即不要。词人通过比喻(借喻)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词人借助这令人可爱的溪水、明月,以及那微微的春风,不但给我们描绘了“月照溪水图”,也表现了对清静明朗月夜,以及水中月色的喜爱之情。也许就是“我欲醉眠芳草”的另一原因吧!于是词人写道:“解鞍欹枕绿杨桥。”舍不得,也离不得,在这个时候,词人干脆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绿杨桥上“少休”。这时候,词人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给予的温情,感受着无忧无虑的人生的惬意。在如此境遇下,苏轼美美得睡了。此时此刻,我们感觉到的是词人那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情怀。我们知人论世,根据苏轼的人生及其仕途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沉睡中的苏轼,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完全是为了忘却生活中烦恼,忘记那扰乱心性的得失。当词人醒来时,已经是“杜宇一声春晓”了。“杜宇”即杜鹃鸟。这最后一句写苏轼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黎明。也许是那独有的杜鹃鸟一声惊醒了,也许是醒来听到了杜鹃一声啼叫。在中国诗词文化中,杜鹃声凄凉的,往往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词人在此通过声音描写,从艺术上说,反衬出春天黎明时分的宁静,从情感意蕴来说,也激发了词人内心伤感。词人最后听到的春晓中“杜宇一声”,看到的是春晓中“乱山攒拥,流水锵然”,感受到的是春晓中“非尘世也”。以景结情,不但描写了春晨之美,而且更加突出了词人“疑非尘世”的情怀,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他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

原陕北延安地区延长县郭旗公社插队,祝愿全国的知青朋友们幸福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99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644
6#
发表于 2018-8-10 05:39:28 | 只看该作者
读,老朋友辛苦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99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644
7#
发表于 2018-8-10 05:42:01 | 只看该作者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1

主题

4041

帖子

2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6933
QQ
8#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07:2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凌云志 于 2018-8-10 07:32 编辑

    苏轼之后,辛弃疾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他的诗词有很多有816首,就不一一列出了。
    说过了“豪放派”苏,辛,再说说“婉约派”的周邦彦,
    周邦彦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继承前人,吸收提炼,发扬光大,为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北宋婉约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时贤,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词典.前言》)。周邦彦创出整饬字句的格律派之风,使婉约词在艺术上走向高峰。
    身为婉约词人的他,词的内容既被苏轼翻新到极致,他必然要在艺术技巧上出奇制胜。他本人精音乐,又搞过“专业创作”,因此能精雕细琢,研音炼字,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他更能自己度曲,创造了《六丑》等新词牌。总之,他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成就,开了格律词派的先河,为词的艺术形式作出了贡献。
    让他出名的还有一事,就是他不但听了皇上(宋徽宗)的墙根,还敢写出来到处传唱。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美男词人,他与当时的青楼花魁李师师往来密切。
    有一次,宋徽宗生了点小病,李师师以为他不会来了,就悄悄地约了周邦彦。哪知道周邦彦刚到不久,宋徽宗就来了。情急之下,周邦彦赶紧钻到床下躲了起来。
    宋徽宗特地给李师师带来了江南新进贡的鲜橙,李师师亲手剥了鲜橙二人分食。三更时分,宋徽宗要回宫了,李师师还叮嘱他说“已经三更了,马滑霜浓,你要小心了。”这一切,都被躲在床下的周邦彦看见听到了。
    宋徽宗走了以后,周邦彦钻出来,乘兴把他听到的写成了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词将他同李师师求欢的心情比作露水,心像刀割,在雪压城门之际恨不能“胜”徽宗,看着李师师的纤指剥去橙子皮而无言面对现实的残酷,只求能在师师的“锦幄”下求的一时“初温”,情绪绵绵,对面坐下听师师弹琴弄弦。悄悄地发问:晚上住哪儿?引用李师师对徽宗说过的话“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借指李师师的用意是打发徽宗回去,于是在徽宗“休去”后,才得来这“少人行”的绝好相会时机。赞师师的机智。李师师很喜欢,笑纳了。天将拂晓,周邦彦才独自匆匆归去。(另有一种说法《少年游•并刀如水》中的译文是:路滑霜浓,很少有人行走,不如就别走了吧。这里是挽留徽宗“休去”。)
    谁知有一次在与宋徽宗云雨之后,李师师竟然忘情地把《少年游》这首词当着徽宗的面唱了出来,宋徽宗一听,就明白那天在李师师家的事被人知道了。他问李师师填词的人是谁。李师师不敢隐瞒,说是周邦彦。
    敢听我的墙跟儿?于是,第二天,宋徽宗就下令把周邦彦贬出京城。
    宋徽宗又去李师师家的时候,李师师不在。过了一会儿,李师师回来了,但眼睛红红的,显然是哭过了。宋徽宗问她去了哪里,李师师说送人去了。宋徽宗马上问她,是不是送周邦彦去了。李师师点点头。宋徽宗问:“他又写了什么东西没有?”李师师说填了一首《兰陵王;柳》。宋徽宗让她唱来听,李师师就唱道: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宋徽宗听了以后,觉得周邦彦确实是个人才,又有悔过的意思,就赦免了他,还让他做了专管乐舞的大晟府提举。看起来皇上至少是宋徽宗还是很大度的,也能知人善任。
    最后说一下“陆游”,为什么说陆游呢?因为他是唯一被毛泽东和诗一首的词人,虽然毛泽东说是“反其意而用之”但毕竟当时名噪一时。陆游的“扑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961年,毛泽东看了陆游的“扑算子.咏梅”后,提笔写道:读陆游咏梅诗,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6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欧美封锁,苏联翻脸;面临的国内环境是经济困难,灾害重重。面对困难和压力,毛泽东想要表明共产党人的态度和斗志,便酝酿写一首词。他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所以他要再写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
    此词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毛泽东的这首词,借用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整首词所反映出来的意境却截然不同,故作者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陆游最著名的大概是“钗头凤”了: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写出: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的陆游,又写出这样徘徊反侧的“钗头凤”,由此看来,陆游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十年之前,因为家母之命,陆游与唐婉离婚,二人不舍,却没有更好的办法,两人分别之时,唐婉送陆游一盆海棠花,留作纪念,她说今后我将漂泊在外,此花你好好照顾。
    十年之后,陆游至沈园,那本是个秋,或本是个春,都不重要,而在走廊的尽头,他遇见了同样来赏玩的唐婉。
    二人大概是投神与风景,以至于抬起头,对方已到了面前。
    那本是个寻常的阆苑,唐婉早嫁做人妻。
    有那么一瞬间,两人想必谁也没有说话,他们目视对方,试图从对方身上找到这十年流失的光影。
    很多年以前我们以为不分离,而后却分离,后来,我们又以为不相遇,结果,最后也相遇。唐婉经丈夫同意,敬了陆游一杯酒。
    你说还好吗,她说还不错,你们寒暄了一会儿,婚礼的倒数即将开始,你们分坐在两桌,谁也看不见谁,直到新郎敬酒,说上学那会儿,你们本是一对。
    你说怎么不滑稽。滑天下之大稽,说白了都是自己。所以才要在那本翻烂的书里,勾一笔红晕,给自己一个交代,所谓一笔勾销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连着上阕,是陆游在沈园写下的整首词,那时候,唐婉大抵已经走了,红袖扫浮尘,丫鬟搀扶着,上了回府的马车,他们惊鸿一瞥,却耗了十年。
    你追出去,人已经走了,打车走的,坐车走的,醉醺醺走的,满不在乎的走的,都无所谓了,你想,反正也不能怎样,一切都是浮云,件件都是戏剧。
    人生呐,说不好就被套路,你整了整情绪,想做点什么,提笔写点什么,结果还没有陆游的文采,也没有绍兴老黄酒,和那些杀人抛尸,怅然大侠的快意。
    也只能站在路上,不知所措。
    这一杯敬欢情薄,下一杯笑东风恶。
    两人都是痛苦的,且这种痛苦,在当时的环境下,口不能言,如此这么多年,你们相逢在沈园,想问问你好不好,但这又如何。
       所谓桃花落,闲池阁。
       所谓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还是莫,莫,莫。

       只恨早相逢,莫如离别远。
    陆游写下这首词,天降大雨,池水缭乱,百花零落,他大步而去,要去喝酒,仰头痛哭,说大错,说切莫,像你,也要关了手机,没命的奔跑,找一个人,说一说锦书难托,喝两箱酒,醉醒则忘。
    人真是很渺小的,情爱尤其渺小,几乎水中月影,风吹则碎。
    但是这故事还没完,沈园一别,二人又成陌路。
    第二年春天,唐婉又去了沈园,她为什么去沈园,我不知道,但是我想,她一定是抱着莫名的憧憬,想着在沈园,又见一见那个满嘴凌云志的愤青,我们不常也如此,抱有一些不可能的可能,动一些不该动的心思。
    唐婉徘徊在曲廊之中,谁都知道,也不过是空等候。
    但是唐婉倒是瞥见了陆游的题词,一瞬间,丫鬟问,夫人怎么哭了,唐婉抹了抹,笑说这词写得真好,不知哪个情场失意的书生。
    唐婉唤来丫鬟,便在陆游词后,提笔写下: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话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这也是难,那也是难,难有万般,唐婉写完上阕,见那雷云聚雨,绍兴时节,下起了春雨,丫鬟催促,莫不是要瓢泼起来,夫人快回吧。
    唐婉却不应声,她看着这面素墙,手中毛笔翻飞,写着,泪珠就落了霓裳,你说她不懂,她自然懂,你说她克制,她却无法克制。
风吹春雨百花缭,人心如壑万丈潮。
    这波澜起伏的,也不是儿女情,是那说不尽的人间无奈。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提笔写罢,唐婉转身就走,她一眼都不想多看,区区几字,写尽了该说的,不该说的。
    这也是个苦闷的女人,果不其然,她不久便抑郁而死,我读到这段,才知人生在世,也有这样的感情,久久不绝,念念不忘,这也是难得。
当然了,我们说情爱且豁达,看得开,行得远,但偶尔,我也敬畏这种不豁达,所以人都痴情,情真是好东西。
    我想陆游得知唐婉的死讯,他恐怕又回到沈园,见唐婉所写,那必是个深夜,月似青霜,庭深幽咽,他驻足不走,什么也说不出口,只有默默流泪,像个不死的魂魄,吓坏了守园人。
    想到多年前,沈园一别,或者更远,举案齐眉。
    海棠花大概也早就养死了。
    倒是什么都不必交代了。



原陕北延安地区延长县郭旗公社插队,祝愿全国的知青朋友们幸福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1

主题

4041

帖子

2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6933
QQ
9#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07:22:57 | 只看该作者
    四十年后。陆游又来到沈园,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作诗两首以悼念亡妻唐婉: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这一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
    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诗人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六十八岁时所写的《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按:实为三十八年)尝题小词壁间,偶复一到,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诗中并有“坏壁醉题尘漠漠”之句。那时沈园已有很大变化;而现在又过七年,更是面目全非,不仅“三易主”,且池台景物也不复可认。诗人对沈园具有特殊的感情,这是他与唐氏离异后唯一相见之处,也是永诀之所。这里留下了他刹那间的毛喜与永久的悲,《钗头凤•红酥手》这首摧人肝肺之词也题于此。他多么渴望旧事重现,尽管那是悲剧,但毕竟可一睹唐氏芳姿。这当然是幻想,不得已而求其次,他又希望沈园此时的一池一台仍保持当年与唐氏相遇时的情景,以便旧梦重温,借以自慰。但现实太残酷了,今日不仅心上人早已作古,连景物也非复旧观。诗人此刻心境之寥落,可以想见。
    但是诗人并不就此作罢,他仍竭力寻找可以引起回忆的景物,于是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伤心”的回忆:“曾是惊鸿照影来”。四十四年前,唐氏恰如曹植《洛神赋》中所描写的“翩若惊鸿”的仙子,飘然降临于春波之上。她是那么婉娈温柔,又是那么凄楚欲绝。离异之后的不期而遇所引起的只是无限“伤心”。诗人赋《钗头凤》,抒写出“东风恶,欢情薄”的愤懑,“泪痕红浥鲛绡透”的悲哀,“错!错!错!”的悔恨。唐氏和词亦发出“世情薄,人情恶”的控诉,“今非昨,病魂常恨千秋索”的哀怨。虽然已过了四十余春秋,而诗人“一怀愁绪”,绵绵不绝,但“玉骨久成泉下土”(《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一切早已无可挽回,那照影惊鸿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只要此心不死,此“影”将永在心中。
    第二首诗写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首句感叹唐氏溘然长逝已四十年了。古来往往以“香销玉殒”喻女子之亡,“梦断香消”即指唐氏之死。陆游于八十四岁即临终前一年所作悼念唐氏的《春游》亦云:“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唐氏实际已死四十四年,此“四十年”取其整数。这一句充满了刻骨铭心之真情。
    次句既是写沈园即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诗人六十八岁时来沈园已自称“河阳愁鬓怯新霜”(《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刻小阕于石读之怅然》),此时年逾古稀,正如园中老树,已无所作为,对个人生活更无追求。“此身行作稽山土”,则是对“柳老”内涵的进一步说明。“美人终作土”,自己亦将埋葬于会稽山下而化为黄土。此句目的是反衬出尾句“犹吊遗踪一泫然”,即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一个“犹”字,使诗意得到升华: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所以对沈园遗踪还要凭吊一番而泫然涕下。“泫然”二字,饱含无比复杂的感情:其中有爱,有恨,有悔,诗人不点破,足供读者体味。
    这两首诗与陆游慷慨激昂的诗篇风格迥异:感情性质既别,艺术表现自然不同。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总结一下,宋代的词。现存有1 300多位作者的20,000多首词。词发展到宋代,不仅完全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而且在意境、形式、技巧等方面都达到鼎盛时期,取得与诗抗衡的地位。以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吴文英为代表的精致细腻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汪洋恣肆交相辉映,使词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再说一下“元曲”。元曲和宋词的区别是:
  一、曲字数上更自由。比如说一个词牌限定字数很少能再变化,即便有变化也会在词牌上反映出来,比如添声,偷声,摊破,添字,减字。而元曲因为有衬字要自由许多。比如“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凭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这曲本应14字,但现在增秤字后达到50多字。
  二、曲音调上更自由。
    词有严格的平仄,而曲在衬字上是自由的不讲平仄。
  三、韵不同。
    词讲究雅致,可以隔行押韵,也可以换韵。按照词牌的要求来。而曲要求一韵到底。
  四、容量不同。
    诗词曲的发展容量是越来越大的。词发展到早期就开始从小令转向长调,曲的容量就更大一些。
  五、风格差异
    词贵雅,曲贵俗。元朝是一个文化倒退的朝代...,社会矛盾尖锐,百姓无心理睬所谓艺术,这与宋初“凡有饮水处,即能歌柳词”的氛围是不一样的。元曲更写实,更口语,有大量的俚语加入。贴近百姓生活
    不客气地说,诗和词要高于元曲,换句话来说,词比诗要平民化一些,而元曲比词更加俚语化,普通百姓更加容易听懂。至于明,清的白话小说,本身就是为下里巴人的百姓所做了。
    五四以后,近代诗几乎统治了诗坛,民国时期确实出现了一些杰出的诗{文}人。如写了“再别康桥”,的徐志摩;“雨巷”诗人戴望舒;民国时期,中国是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也是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这个时期出现了不畏强权的“刘文典”,出现了宁愿饿死也不低头服软的“朱自清”,出现了坐牢也不屈服的“戴望舒”,也出现了宁可被日本人几次勒死也不变节的“郁达夫”(郁达夫在广州被日本人捉住,几次勒昏始终不屈服,最后遇难)表现了中华文人的铮铮铁骨。
    写到这里吧,以后也许还会写,也许不写这个题材了。只谈风月,大概不违例吧。

原陕北延安地区延长县郭旗公社插队,祝愿全国的知青朋友们幸福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99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644
10#
发表于 2018-8-11 06:20:14 | 只看该作者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0 05:32 , Processed in 0.20001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