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无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革上山下乡50年断想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81#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13: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我的资料与逻辑推论,周恩来自1967年2月建议重开初中和小学后就不再对教育革命提出建议。实际上周恩来提出的复课与毛泽东对复课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周67年2月提出可让大学生去教中学是想让我们真正去学习数理化,否则请几个老农到课堂忆苦就行了。在毛泽东方面是把大学,中学,小学作为整个教育系统来思考的,周要恢复数理化教学,毛要创造教育革命。在上山下乡方面,周是让没考上大学的(包括出身不好考上不收的)和没能在城里分配到工作的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他从没提大学生去当新农民,但他多次提出中学毕业生下乡当新农民。毛在68-12-21提出大学,高中,初中毕业的知识青年都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再教育有毕业期限吗?到目前为止可能只有上帝才知道毛泽东68-12-21动员的真正动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82#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14: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7-13 14:45 编辑

现在我们看到了周恩来在67年2月提出小学,初中要恢复正常教学,但是当时文革狂潮正是方兴未艾,有几份资料也很重要,应该回顾:
资料1:
陈伯达与北京师范大学一附中师生座谈纪要

陈伯达    1967.02.06
陈伯达:今天我和你们交换一个问题的意见;关于复课问题。

同学:上课还怎么批判反动路线?

陈伯达:可以一边上课,一边批判反动路线,一边搞军训,反动路线可以在上课时批判,自己管理自己。小学要复课,初中下学期复课,高中也打算复课。同学们每天到街上游逛,小孩在家里也打架,大街上也打架,成为无政府主义状态,一个人一派,两三个人一派,这不好嘛?

同学:班上那么多派,怎么上课?

陈伯达:哪有那么多派。多帮助他们改过,文化革命要触及每一个人的灵魂,复课后上课,高中可以少学一些,初中可以多学一些,将来如何上课还要研究。现在自学也可以,先生给你们指点指点,政治课可以学毛选,数、理、化还可以学,变化不大,自己学。主要是文科方面变化大,地理也应该学,壁如一个地名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泰山是在中国的东部,就不会在西部吧?到了共产主义,还要学数理化。大家的心现在很浮,又不集中在学校,怎么能够批判呢?军训只能搞一两个月,不能搞得很久。学过排、连、营教练,这都是在体操课中学的。

同学:要上起课来老辩论怎么办?

陈伯达:有人辩论是好的嘛,没辩论不好。
同学:要上课教师怎么办?初中同学过去对教师那样,以后教师还敢上课吗?

陈伯达:教师大多数是好的,过去你们给他们提意见,有些地方过了一点火,可以和他们谈一谈。

同学:对。现在无政府主义很严重。因此我们想通过军训,把大家组织起来。

陈伯达:不一定只是通过军训这种形式才能组织起来,现在还可以通过上课嘛!一个人一个战斗组,认为自己对,两三个人一个战斗队。现在提倡大集体小自由,要批评个人主义,你们可以学一下《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不要脱离群众。

同学:我们把学校今后的打算告诉您一下:想通过整风、军训把同学们组织起来,上午一小时军训,两小时学毛选,下午搞文化革命。

陈伯达:可以通过上课把同学们组织起来,可以边上课边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同时进行,斗、批、改,现在的自由散漫状态很不好。可以自学功课。

同学:我们还要搞步行串联,进行长征。

陈伯达:不要走了。今后还有好几十年的时间呢?还可以走。

同学:我们搞长征就是要看看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结合。

陈伯达:不一定长征嘛!

同学:是不是由中央下一个命令,要学生回校,搞一段文化大革命,然后再上课,上课前总得有一个过渡时期吧!

陈伯达:这还有些理由,以后可以搞半天上课,半天搞文化革命。

同学:中学阶级斗争的盖子一直没有揭开,刚掀起来就派工作组,刚掀起来就搞反动血统论对联,刚掀起来又下厂下乡,运动一直搞不起来,您看怎么办?

陈伯达:所以说要上课,边上课边批判。

同学:大学开不开学?
陈伯达:大学开学问题还要研究。

同学:我们搞军训,您能不能帮助调来解放军
陈伯达:我帮助你们去问问。(座谈会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83#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21: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7-13 23:37 编辑

我们看到了中央文革组长陈伯达在毛泽东退回周恩来2月2日给中央文革的信之后于2月6日就与北京中学生开了座谈会讨论复课问题,陈提出了不但初中要复课,而且高中,大学也要复课,而且也提到要学数理化的问题。那些中学生提的问题都很现实,分成那么多派别的红卫兵组织,而且老师都打倒了,如何能复课?特别重要的是这些学生提出军训的建议,而且陈伯达答应回去问问,问谁没有说明,但这个动议比天津军管会向中央打的报告(关于军训)早了一个月。天津军管会通过北京军区及军委文革小组3月6日向毛泽东发了电报后,毛泽东于3月7日发出“三七指示”如下:

“林彪、恩来、中央文革小组各同志:此件似可转发全国,参照执行。军队应分期分批对大学中学和小学高年级实行军训,并且参预关于开学、整顿、组织、建立三结合领导机关和实行斗、批、改的工作。先做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还要说服学生,实行马克思所说的“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教导”

三七指示与周恩来2月建议不同点在于周建议初中小学开学复课但毛泽东指示大中小学都要在军训中进行开学复课的斗批改,也就是教育革命重新上路,文革初停课半年的计划已经被拖延了9个月,但是如能落实还不算太晚。特别是毛泽东在三七指示中提到了“还要说服学生,实行马克思所说的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教导。这与毛泽东在66年8月给清华红卫兵的复信如出一辙,在那封信中毛也提到“对犯有严重错误的人们,在指出他们的错误以后,也要给以工作和改正错误重新作人的出路。马克思说,无产阶级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类,如果不能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自己就不能最后地得到解放。这个道理也请同志们予以注意”。

从66年8月1日和67年3月1日毛泽东在针对学生的指示中都谈到要解放全人类来看,毛泽东的教育革命的目标可谓宏大,这与周恩来,陈伯达显然不在一个层次上,同时要看到毛泽东至少在理论上提出了对文革中那些有严重错误的人也要给以工作和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他指的是谁?刘邓,大大小小的走资派?学校老师们? 全人类中的坏分子?这个问题可能只有张春桥能回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84#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21: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7-14 18:13 编辑

张春桥讲话 1967年10月-11月

"主席是早就给了我们上海的任务的。希望我们能提供中学、大学、小学教育革命的样板、经验,我们还没有交帐。这个帐谁来交呢?当然我们革命委员会应该负责,但是首先是大中小学的革命师生、红卫兵小将负责,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用自己的实际成绩向毛主席报喜。

如果教育革命完不成,那么这场文化大革命的任务也就没有了。 什么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去争夺阵地。如果我们的学校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现在的教育制度、内容和方法,这一套不彻底加以批判,不根据毛主席所提出来的方向路线和政策来改造我们的学校,那么这样的学校就会继续培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修正主义准备条件。那样的话,我们革命就没有办法去争取到胜利,即使取得胜利,也没法巩固。而过去在教育阵地里,特别是大学,那是资产阶级专政,解放以前是这样,解放以后也没有根本改过来。如果没有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解决不了。而这样一个责任,毛主席最新指示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一定要依靠学校中广大的革命的师生,革命的教员和革命的工人。(我注:注意张没说革命的农民)

关于这一点,我希望同志们能够很好地研究江青同志搞京剧革命的经验,上海搞京剧革命是在 58 年搞起来的, 58 、 59 、 60 、 61 、 62 、 63 共六年时间,后来又最后……,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站不住,资产阶级的力量很大。我是 64 年才开始接触这个戏。开始,江青同志说这个工作是很艰苦的,一开始我不大理解,经过 64 、 65 、 66 年到 67 年上半年(两年半)才基本占领了,到那时候……。(讲到这里春桥同志举了《智取威虎山》第八场中一段唱词接着说)这一段唱词从初稿到定稿,就花去了两年半时间。所以经过一段工作,这几年也不过搞了八个,就靠这八个把帝王将相赶出了舞台。我们列举这一个例子是说明教育革命不是容易的,要作反复试验。其中包括我们犯错误,为什么毛主席要说 " 决心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呢? " 因为教育革命需要有影响,不管遇到什么都要坚持下去。如果我们这一代青年能够很好地搞好教育革命,那么,这个功勋就要比我们过去所作工作的总和大得多。但这是不容易,有许多困难,所以才需要我们化这么大的功夫去作。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85#
 楼主| 发表于 2018-7-14 19: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7-14 20:13 编辑

我们看到了张春桥对于文化大革命的理解确实有“纲举目张”的味道,他认为文化大革命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完成教育革命,他说“如果我们这一代青年能够很好地搞好教育革命,那么,这个功勋就要比我们过去所作工作的总和大得多”,他的意思是否要说明教育革命比长征,抗战,解放全中国以及建立新中国还要重要? 毛泽东也说他一生就只做了两件事,建国与文革,张春桥是文革的主要追随者,不能说他对文革的目标不清楚,他说“如果教育革命完不成,那么这场文化大革命的任务也就没有了”。他对文革的理解确实与众不同!

资料:
“1958年,一篇《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文章深为毛泽东赞赏。1959年1月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1962年6月至1965年5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政治研究室主任。1963年3月至1965年6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1963年12月至1965年3月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候补书记。1965年3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宣传文化工作。1966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兼华东局宣传部部长。
1975年他发表《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被刊登在报刊上,甚至印成单行本全国发行。上海的《学习与批判》杂志心领神会,一下子发表几十篇文章宣传“张春桥思想”,对“资产阶级法权无处不在论”、“阶级关系新变动论”是马列主义理论上的“重大发现”加以阐述宣传。“张春桥思想”甚至被说成是“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将成为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后的“第四个里程碑”。

我们在这里不是研究“张春桥思想”的,我们也不是要重新研究文革的真正目标的,我们探讨的是文革中发动的以教育革命为背景以接受“再教育”为宗旨的“一刀切”,“一片红”,“一锅端”上山下乡的真正历史定位。我认为历史定位与评价历史不是一回事,例如为什么修长城与对修长城的评价不是一回事,孟姜女与田汉对长城的看法就截然不同,一个是哭长城,一个是颂长城。对于上山下乡也一样,有人热烈颂扬,有人彻底否定,但是历史学界研究的是为什么要那样发动上山下乡。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感到有趣:


“文革”时期教育历史初探
2017-2-20 01:59
摘要
: 我们现在提倡的所谓“减轻学生负担”、“工学结合”、“素质教育”等等这些理念,那个时代不都很好地做出了表率吗?工农兵大学生天才般地解决了社会阶层流动的难题。“文革”时期的教育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超越了美国,彻底实现了学生为中心,大学生管理大学

我国实行“上山下乡”运动最早在1962年就开始了,据报道 “1962—1963年16个省动员和组织下乡插队城市知识近10万人。”[3] 1963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要动员城市青年学生上山下乡。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中引用毛主席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从此,全国各地城镇出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纷纷去农村、边疆落户。据统计到1973年的五年来,全国共有8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是一场重大的从城市向农村的人口迁移运动,给中国当代社会的文化和风俗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已经融入了中国文化的血液中,至今仍然在流淌着。从实行的结果来看,上山下乡运动是正确的,这不仅解决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而且最为主要的是通过这种运动,使广大城市知识青年在农场在边疆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前我国政界、军界、学界很多要人上过山下过乡,他们已经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没有这场运动,或许也成就不了他们今天的事业。如今大学的食堂里,有专门收拾桌子的阿姨,还管洗碗。这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这完全使大学生丧失了劳动观念,真是堪忧堪虑!
  它的确锻炼一批人,造就了一批人,淘汰了一批人,也摧毁了一批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上山下乡运动对于一些个体来讲,可能是残酷的甚至是一场灾难,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优胜劣汰,从社会长远发展看是有益的。

有的学者在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前提下,对这个时期所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他们认为:“对‘文化大革命’本身的否定,并不是要否定这十年的历史。十年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全局讲并未中断,在某些具体领域里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主张“应该把‘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努力和成就,同‘文化大革命’本身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严格地区分开来。” 网友贺济中在“乌有之乡”曾经发表了《文革的十大“罪状”》,其中,他认为“文革”的一大“罪状”就是改革教育。我深以为然。我们现在提倡的所谓“减轻学生负担”、“工学结合”、“素质教育”等等这些理念,那个时代不都很好地做出了表率吗?工农兵大学生天才般地解决了社会阶层流动的难题。“文革”有什么不好?如果说不好,那是对资产阶级不好!对反动学术权威不好!对官僚主义不好!“文革”时期的教育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超越了美国,彻底实现了学生为中心,大学生管理大学。“文革”时期的教育成就是不容诋毁的。”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把文革前与文革中的上山下乡混在一起不加区别的相提并论,用“当前我国政界、军界、学界很多要人上过山下过乡,他们已经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没有这场运动,或许也成就不了他们今天的事业”来肯定上山下乡。
最有意思的是作者说它的确锻炼一批人,造就了一批人,淘汰了一批人,也摧毁了一批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上山下乡运动对于一些个体来讲,可能是残酷的甚至是一场灾难,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优胜劣汰,从社会长远发展看是有益的

对于作者说的“工农兵大学生天才般地解决了社会阶层流动的难题。” 我没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从他说的“文革时期的教育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超越了美国,彻底实现了学生为中心,大学生管理大学,似乎可以推测他是在说经过上山下乡后再选拔的工农兵大学生"上管改”不但超越了美国而且是人类教育未来的方向!这个理论似乎不仅仅用上山下乡“锻炼论”和“天降大任论”就可以打住的,作者是在尝试一举解释贯通文革教育革命与文革前就开始的上山下乡的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个思路确实有点意思!仔细琢磨之后,估计作者想说的是“
天才般的从上山下乡的知青和社会普通劳动者中优胜劣汰选拔推荐大学解决了社会阶层流动的难题。”

不过作者说“上山下乡运动对于一些个体来讲,可能是残酷的甚至是一场灾难,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优胜劣汰,从社会长远发展看是有益的”,他的这个说法有丛林法则的味道,如果说从上山下乡选拔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是一种对社会长远发展看是有益的“
优胜劣汰,那文革前“美国式”的高考就不是“优胜劣汰”吗?文革中上大学走后门也是优胜劣汰”吗?没有上山下乡就出不了优胜的接班人了吗?这样从逻辑上就说不通了,作者对教育革命与上山下乡因果关系的思考是闪光的,但是把上山下乡后没当上天才工农兵学员的上千万知青都说成是优胜劣汰” 就有走向另一个极端之嫌,作者似乎忘记了李庆霖和毛泽东的书信来往和毛泽东给老李300元钱的历史意义。最后要说的是,如果全人类未来的高等教育都必将按作者说的那样去搞,那可能是一厢情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86#
 楼主| 发表于 2018-7-14 20: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归正传,1967年是文革教育革命与“四个面向” 分配演变为“一刀切”,“一片红”,“一锅端” 上山下乡并延续十余年的关键年份,在这方面主要领衔主演的是周恩来,张春桥,陈伯达,谢富治,丁国钰等人,毛泽东则是坐壁上观的最后决定者,只不过他那时对教育革命与上山下乡还没做出最后决定,1967年的那段有关历史是应该大大梳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87#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3: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7-15 13:51 编辑

1967年三七指示发布后,全国各地学校开始军训,军训不是教育改革,也不是正式开学和授课,而是试图把失控的红卫兵运动重新纳入可控轨道。显然那个军训也无疾而终,因为文革还在如火如荼,红卫兵已经不是学生了!

2014年我在知青网上写了一楼文章,题目是《文革上山下乡的特殊性》,现在把开场白全文转载如下:
2014-07-31 04:57:00




文革上山下乡与文革前上山下乡有相同也有不同,这一点已是老生常谈。

顾名思义,文革上山下乡就是因为有了文革!文革是什么?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但是中央一层在老邓主持的11届3中全会给文革定调子时说最好过几十年才能看明白,自那以后的各届中央就没有再专门为文革定性。上山下乡也是一样,文革后就没有给上山下乡定过性。大回城是被知青逼出来的,当时听说老邓讲了“四个不满意”,后来又说是李先念说的, 不管谁说的,都没上中央文件。但是自从68年“一刀切”全下乡就有了阳奉阴违,林彪就不说了,他的大学毕业的子女全参军提干了。在台上的老帅也一样,子女都不下乡,国务院的副总理自李先念起也把子女送到军队,教育部所属大专院校不开学, 军事院校是另一条路,因此毛泽东在68-12-21指示中说“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林彪,李先念那一级的说服不了,下面的可就是“一刀切”了。

因为没有被说服的太多,再加上林彪事件后解 放的老干部大回城, 他们最着急的就是为"被迫害下乡的子女"搞招工,上学,参军的“小回城”,最后闹得老人家面对李庆霖的告状信也只好含泪给钱再回过头来对几百万把子女办回城的干部说“走后门的也有好人”. 当年的现实是从老帅,副总理到公社,大队干部只要在权限所及谁不为自己和亲友上山下乡的子女办回城谁就“有病”。老人家说的不错,走后门的都是好人,因为体制和历史决定了他们不那样做就是“不仁不义不正常”,那就有点象现在的公款消费公家配车,如果都算腐败那全国100%的干部都要双规了。

因此说到底文革的上山下乡是先天不足的以革命的名义搞的“壮士断腕”而留下的烂摊子!文革前的上山下乡按周恩来的定义就是在高考和留城分配之后的"剩余劳动力”没处分配又不能在城里吃闲饭(当时称为社会青年有的变成阿飞),所以只能下乡,刘少奇说下乡也是就业,老邓说“插场”太费钱,要“插队为主”。当时的中央文件倒是说了上山下乡是移风易俗和消灭三大差别的战略布署,但明摆着是为了解决就业。

文革来了最先就是废除高考和停课半年搞教改,当时教育部发文说今后升学要基层推荐党委择优不再只凭分数而要看政治表现又红又专。当时的文革也就是预定搞一年,把刘邓搞下去开九大就结束。在当时谁也没想到会搞出“一刀切”全下乡。

文革初出现了红卫兵,老人家因势力导踢开党中央(一线)和各级党委闹革命,全国风雷激荡野火秋风烧古城,“灭火队长”周恩来(有时也煽风)累得半死,一线都烧焦了,红卫兵要上天夺印了,老人家发火了,他对红卫兵头目说你们不斗批改就斗批走,扫地出门。问题是怎么斗批改?67年底我们复课闹革命回到校园,老师,教材,教学大纲在哪里?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广阔天地?按理说老初三应该进高中,以次类推, 到了68年早已超过原定停课半年。 如此66年的老高三,老高二,老高一这三届在68年都是毕业班, 如按“四个面向”分配也没什么难的。 问题在于不知道是谁决定了高中不办了, 66年的老初三,老初二,老初一到了68年也都成了初中老三届毕业班,也要和高中老三届一起分配。这六届学生都挤在一年按"四个面向”分配就难了,下面还有69届初中生刚进校门一年多就到了毕业年限,后面还有70届。。。。。。

当年谁决定高中不办谁是“反革命”!反的是教育革命。因为高中不办就等于提前把平均16岁的初中毕业生推向社会。当时文革大乱,社会(主要是厂矿)有能力在一年中接受六届毕业生吗?高层路线斗争出来了!张春桥说学校不能关门,学生不能下乡,教育革命搞不好文革就没有意义了,张春桥说在上海他能安排90%的学生留城。他说的当然不是为这些学生都分配工作而是说的重开高中和大学,因此在67年底张春桥大声疾呼让红卫兵回学校搞斗批改而不是斗批走, 而且拒绝去北京参加国务院召开的上山下乡会议。文革派和国务院相持了几个月。

但是68年5月北京的周恩来把文革前上山下乡的邓路线搬出来了,他说老三届大多数人要跨省支边“插队为主”,他给毛泽东打了报告,要的就是老人家出来说句话。但老人家那时还没拿定主意,他先是抓了一下上海721工人大学,又说大学还是要办的,主要是理工科还要办。721工人大学好啊!又不用高考,从工人中选拔学员,那就把500万老三届先分配到工厂去吧?

与工农兵相结合很好!工人在城市,兵营在城郊(复员还回城),谁去农村?理论无操作性!68年7月蒯大富在太岁头上动土,老人家震怒了,张春桥无语了,周恩来胜利了,68年底还没按“四个面向”分配的老三届和69届小弟妹“一锅端”下乡了。最无辜的是69届初中生,本该66年升初中,67年底才“复课”,一年多后的69年夏就和老三届下乡了,对比66届的老高三和老初三的毕业生,他们在城里多吃了近三年的闲饭!这样说不对,他们帮老人家革命了三年,69届看了三年,最后大家都到农村边疆去“升学”了,学科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学制不定期的“留级”,谁想出来的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代替"与工农兵相结合”谁就是当年中国最聪明的政治家!

这就是文革上山下乡的特殊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88#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3: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7-15 13:56 编辑

接上:
2014-07-31 04:58:00
探讨上山下乡就不能凭感情和立场,科学的态度是专注于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在过去就常常看到了我接受不了的历史资料就采用了驼鸟政策,这是最要命的。我讨厌张春桥敬仰周恩来,但是在上山下乡历史上张春桥确实不是主持者而且是反对者,当然他有他的目的, 张和周都是政治人物,我们只能用史实而不是用好恶来解读他们。

下面是一组张春桥主张红卫兵回校搞教改和反对学校停办和“四个面向”的讲话:

51) 张春桥姚文元在上海女六中的讲话
张春桥 姚文元 1967.05.24
〖摘录〗

张春桥:
有了权力机构就可以进行斗批改,不破不立,以后就要在破中立起来,破字当头,立就在其中。学制要缩短,缩短几年,哪些课不要,历史还要不要?(有同学说,不要)不要历史,你们怎么进行批判,不学近代史怎么批判《清宫秘史》?教学方面也要改,以前学生跟老师转,教师叫学生干啥学生就干啥,不这样就要扣分,不是象主席所说:教师跟学生转。现在没有现成的,除了课程外,还要学些什么?主席思想都提出来了,要从实践中来解决。
大批判还要搞一个时期,主席有好多文章要继续发表,我们要好好学习。实际这些给教改打基础,这个批判要深入到各方面去,教育上陆定一的一套还没有动呢。
学校总是要办的,学校如果不要办了,那就好办了,斗批改也不要搞了,大家搬到工厂或农村去,斗批改不是斗批散、斗批砍、斗批走。你们在学校学了几年,初三学了几年,对于中学和小学的教改你们最有发言权,毕业班的同学有特殊的任务,教改怎么办?那些有利?那些有害?都要考虑一下,这样,全国汇总给中央,中央就好办了
姚文元:
毛主席最近在北京指示:中学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要走上正规。
毛主席的这个指示是对中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中学红卫兵的最大的关怀,最大的爱护。……你们这儿已是实现革命大联合的单位,希望你们不要自满,也不要松懈,能够继续把中学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搞好,搞下去,搞到底。因为中学生人数很多,中学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能不能搞好,能不能搞到底,中学的红卫兵能不能够组织起来,联合起来,按毛主席的路线前进,这是关系到我们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的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中学的斗批改,就是说,教育改革,也是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怎样更好地成长的重大问题。……你们已知道了,毛主席批准你们这儿的经验,全国登报和广播,希望你们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搞得好上加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89#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4: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7-15 14:19 编辑

上面两楼都是我在2014年写的文字和找的资料,现在是把过去积累的所有资料和过去对于上山下乡的认识重新串联起来进行一个总的梳理,希望能够对我们亲历的历史得出一个比较靠谱的结论,当然,对于能力有限的个人来说进仅仅是个希望。人老了,为了希望而有点事情做比什么都重要!

下面接着转载旧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90#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4: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7-15 14:27 编辑

接上:
2014-07-31 04:59:00

67年5月张姚的讲话清楚地说明毛泽东还是要办中学,张说的很明白,斗批改不是斗批走,要教改,看看哪些课要保留哪些课要删除, 67年底全国开始复课就是从这条线索下来的。
“斗批走”这个词最早从这篇张的讲话而来,看来“斗批走”是有所指的,张是反对“斗批走”的。毛泽东用“斗批走”这个词是在68年7月在清华蒯大富武斗杀人后接见五大领袖时所说的。

52) 张春桥姚文元在上海高校座谈会上的讲话
张春桥 姚文元 1967.06.02
〖摘录〗
张春桥:
现在红卫兵的确面临着新的任务,斗批改的问题也是历史上没有解决过的。我们十七年来毛主席提出的方针政策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即毛主席的思想没有在学校里深入下去。我们在这一方面花的代价要大一些。有些学校有共同的任务,又有不同的任务。文科与理科不一样,文科斗批改,有些不一定在学校里培养 " 文学家 " 、 " 艺术家 " ,但不等于不要学校了,有人提出是不是不办学校了。我上次也提出,文学怎么教,历史怎么教。需要一批红卫兵包括青年教师,也要吸收一些青年人,要付出代价。要象江青同志搞样板戏那样,付出巨大的代价。

姚文元:
大学的斗批改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主席讲:一种可能彻底翻身,一种可能走回头路,一种可能改良。能不能在下个阶段搞好,要打硬仗了。当然,有没有反复,这也难说。上海是全国所一部分,还受全国的情况影响。当然如果有反复也不怕。文化大革命高校是个关键,下面连高中,初中,小学要与工农兵结合,怎么结合法?在全国当前还是抓革命的大批判。只有把这一仗打好了,以下几仗才能搞好,这一仗打不好,下面斗批改就动力不足,斗本单位的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与对刘邓的批判是一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5 02:23 , Processed in 0.21101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