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无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革上山下乡50年断想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7
351#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23:43: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9-11 18:47 编辑

周恩来对66届大学生的分配是这样说的:
66年12月
“另外,理科、文科、师范有些单位更不会要那么多了,这些同学不可能都到大城市了,有的可能要到中小城市,到农村去了。要重新分配。所以,必须重新考虑分配方案,如果勉强派去没有工作做不好,因此,要给我们两个月考虑时间。革命正在发展,新的高潮就要到来,工厂、农村
……有的学校强调特殊情况,要尽快分配,不能一个,两个学校解决,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有计划的,要按计划办事……(没有记清) ”。

1966年12月周恩来就准备分配一些大学生到农村去了?!还说要给他两个月时间考虑,结果一考虑就到了1967年9月才考虑出来。中共中央一九六七年九月七日中发(67)290号《关于一九六六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问题的通知》是这样说的:

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分配大专院校毕业生,必须面向基层,面向工厂,面向农村。可以分配到全民所有制单位,也可以分配到集体所有制单位,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成长,做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什么是集体所有制单位?资料说明如下:
“集体所有制单位分类:
(1)农村生产队,即所有制关系属于劳动者集体所有,共同劳动,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组织。在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农村作坊?南方染布坊,北方豆腐坊?)一般遵循自筹资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集体积累资金,自主支配,并依照按劳取酬。
(2) 乡镇企业。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以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它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革中没有?)。”

我记得68-12-21之后轮到我们上山下乡时有位老红军对我们这些毛孩子说一定要去建设兵团,因为那里是全民所有制单位。当时我们哪里懂什么全民所有制还是集体所有制?他的两个孩子去了云南兵团和黑龙江兵团。后来我们北京69届在69年毕业后(68年春升入初中69年夏分配,在中学路过1年半)只有两个选择,黑龙江兵团或内蒙兵团,大概平均16岁的69届(小的15岁)太嫩了无法干繁重的农活,所以没安排我们插队。上海69届延迟到70年才毕业和分配,因此他们跨省插队的较多。

但是周恩来设计的大学生去集体所有制的农村当农民(有文化的劳动者)与国家体制规定的大学生工资待遇相冲突,我们可以看到文革中对老五届大学生分配的中央文件中都要附加工资待遇的说明,周恩来是国家既定国策的建制派,不得不照章办事,但是既然文革了,为何不革大学生一毕业还没分配工作就开始享受国家干部工资待遇的命?68-12-21动员中毛泽东似乎要革他们的命,但是软趴趴的说要说服城里的干部把自己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似乎还是针对再教育说的,没说从此改革大学生一毕业就享受干部待遇,也没说大学生与高中,初中的毕业生上山下乡去拿工分。因此我的一个同学(文革后各届学生混在一起读本科和读研在年龄上就乱套了)说他68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上山下乡(他家有历史问题)是带干部工资去的,户口落在县委干部科,一年后那些大学生都上调当行政或技术干部去了。因此周恩来也好,毛泽东也好不论他们主观怎么想的,但是让大学生与中学生一起下乡当农民在事实上属于忽悠。毛泽东不谙其中奥妙,周恩来明白吧?再看看中央文件对67届和68届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原则就更有意思了。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7
352#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21:18: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9-14 06:39 编辑

中共中央一九六七年九月七日中发(67)290号《关于一九六六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问题的通知》中提出了“三个面向” 和到集体所有制单位以及做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概念,但还没提出让他们去当农民。“分配大专院校毕业生,必须面向基层,面向工厂,面向农村。可以分配到全民所有制单位,也可以分配到集体所有制单位,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成长,做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原定67年底分配67届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工作被推迟到了68年3月还没有动作,因此才有了68-3-30毛泽东对黑龙江省分配工作经验的批示,这个批示是送给周恩来和陈伯达的,而且还提出了“毕业生分配是个普遍问题,不仅有大学,且有大量中、小学”。可见当时周,陈是负责大,中,小学所有毕业生的分配工作的。毛泽东在68-3-30批示中提到小学生毕业生也有分配问题至今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只好作为一个文革谜语留待以后破解了。文革与我们有关的四大谜语是:

1,文革初废除高考和停课半年搞教育体制改革(即教育革命,包括学制,课程,教材,考试等等)之谜。这个谜语的核心是以教育革命为先导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动机在文革最早期是否就是为了完成教育革命 (含对文艺文宣小五界的革命)?这个谜语延伸出来的问题是文革初教育革命实质上是“文化小革命”,因此陈云说文革一开始也没打算搞那么大(也就是预期半年,这与停课半年搞教育革命是吻合的)。但是教育革命催生的红卫兵运动是被预谋设计出来的吗? 还是并非预期的“因势利导”而演变成为“反击镇压学生运动”的刘邓司令部(包括派工作组)的整个上层建筑领域的“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当时对红卫兵运动的一系列评价是前后矛盾的,一会儿说是自发的,一会儿说是发动的,还说没有红卫兵运动一万年也解决不了问题,使得上述“复合谜语" 更加扑簌迷离!

2,68-3-30批示中关于小学毕业生也有分配工作问题之谜。文革到了67初,停课半年已到期,周恩来提出让大学生去教中学的提议(与成立国务院碰头会的提议同时提出)被毛泽东否定。刘邓已被打倒,工作组已撤销,教育领域“踢开党委闹革命”也搞得非常彻底了,但毛泽东丝毫没有收手的意思, 当时文革的乱局实际上就是红卫兵运动的乱局。67年2月2日周恩来致信陈伯达、江青并中央文革小组,提议:“(一)今后每星期一、三、五晚十时起在钓鱼台召开碰头会,以文革为主。我参加,讨论形势和政策及有关文件草案。明(三)日,我提议讨论初中和小学开学文件、工业生产问题(文件在印发),下一次讨论农业。(二)今后每星期二、四、六下午三时半在怀仁堂或国务院会议室召开碰头会,以常委四同志(周、陈、康、李)为主,副总理(陈、李、谭、谢)和剑英参加。务请中央文革江青同志或指定的同志参加。” 2月4日,毛泽东在信上批:“此件不用,退周。”
2月3日 毛泽东在同外宾谈话中指出:“过去我们搞了农村的斗争,工厂的斗争,文化界的斗争,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但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没有找到一种形式,一种方式,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 2月2日周恩来提出初中,小学要开学以对线停课半年后开学(为何不提出高中开学是另一衍生谜语),2月3日毛泽东给出新的计划,那就是要继续“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2月4日毛泽东否定并退回“周提案”,此提案含两部分,一是周要另立与中央文革碰头会分开的国务院碰头会,二是提出中小学开学。毛不同意周另立国务院碰头会,是否也否决了中小学开学而要继续进行学生运动(红卫兵运动)? 事实上67年初停课半年到期中小学并没有如期开学。最要命的是毛泽东执意要文革前中共中央,国务院碰头会的那批人马归属到中央文革为主的中央文革碰头会的属下,结果几天后的2月11日就闹出老帅和老副总理们在怀仁堂中央文革碰头会上“火山爆发”式的反对中央文革的“二月逆流”。此后的乱局到了68年初,遂有了毛泽东68-3-30批示中关于小学毕业生也有分配工作的“谜语”,我们知道直到67年底才真正开始复课,半年之后小学毕业生就有了分配问题?是老人家笔误?还是他又想起了55年他动员农村到市镇求学的高小毕业生回乡参加合作化运动当会计和记工员的老经验?68-3-30批示中关于小学毕业生也有分配工作问题到底是指的回乡高小毕业生还是城市66届,67届,68届小学毕业生(后来的69届,70,71届所谓的“初中毕业生”)? 老人家是否知道68年时的文革三届小学毕业生最大的平均15岁?68年分配他们工作是否属于“童工? 这个谜语让人很沉重!不过老邓在文革前早出过高招,60年代初上海市委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派工作团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师和农2师塔里木垦区作长期安置计划的考察,把该垦区作为安置上海知青的基地。这项计划曾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的支持,当时他指示:“童男童女分别组织部队,生产打下了基础,劳动熟练了,有对象结婚,就在边疆安家。"鼓励上海青年在新疆安家落户,既缓解了大城市的就业压力,又可起到屯垦戍边的作用”。文革中我们69届平均16岁就是按照老邓的设想被送到边疆的“生产部队”,我们中不少人结成连理,差点都在那里安家扎根。老三届也是按老邓文革前说的要“插队为主”而分配下去的,因此后来他的子女下乡后他因思念他们而出现过晕厥。最后邓榕在回忆录里说老邓走了毛泽东的后门把下乡的子女都“推荐选拔”到南昌老邓“流放地”上大学,后来老邓复出又都转学到北京的大学。

3,第三个谜语是为什么高中不开?如果高中重开就可让老三届初中生复课进入高中,这样在68年就不会有老三届高中和老三届初中的6届毕业生同时需要分配工作的压力,如果按毛泽东说的还有老三届小学毕业生分配工作的问题就更乱了!当然我们知道67年底到68年初的初中,小学复课是个什么状态,究其原因是文革初停课半年的许诺没有兑现。毛泽东要找出全面揭露新中国黑暗面的形式是找到了,他把中学生都变为红卫兵,后来扩展到各行各业,连国务院机关干部后来都要求成立红卫兵组织,最后统称为造反派。但是工,农,兵,商,干,各行各业的人们造反也好,革命也罢都不影响他们的职业和工资(工分),但是学生就不同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佳年龄就那么几年时间,如果学校不开课一晃就到了毕业期,如不能分配工作自然就成为了吃闲饭的,按周恩来说的就是“游手好闲”的。但是文革中不是学生们不想上学,是毛主席党中央号召学生起来革命,造反。而且毛主席,姚领导等也说了到图书馆自学的话:

毛:我跟你们讲讲马恩列斯,除了马克思、列宁读完了大学,其他人都没有读完。列宁读法律读了一年,恩格斯只上了一年半,中学还没有读完,父亲叫他到工厂当会计。后来工厂搬到英国,在工厂里接触了工人。恩格斯的自然科学怎么学的?他是在伦敦图书馆里学的,在那里呆了八年,根本没有进过大学。斯大林没有进过大学,教会中学毕业的。高尔基只读了两年小学,比江青还差。江青是高小毕业,读了六年,高尔基只读了两年。
林:我读中学读了四年,没毕业就走了,自动退学,没有中学文凭,就去当小学教员,喜欢自学。
毛:当兵半年就够了。当那么长干什么?当半年一切就范,再当一年农民、二年工人,那是真正的大学校啊!真正的大学校就是工厂、农村。你说林彪同志还算个知识分子,上过中学,黄永胜、温玉成算什么知识分子啊?算土包子。
陈伯达:教改搞不上去。
毛:教育革命搞不上去,我们也搞不上去,何况你们。这是旧制度害了你们,为什么搞不上去呢?我们的陈伯达同志在中央的会议上着急,我说不要着急,过几年,人家走了,就算了吗。我看无非是这么几条,搞什么教育革命,搞不成还不就散了
姚:我倾向有些学校斗批散,斗批走
毛:地球一转一年,十转十年。两派这样下去,我看不走也得走,要打就让他们大打,空出地盘来。让人家写小说的去自修,学文学的你要写诗,写剧本。学哲学的你给我搞家史、历史,写革命的过程。学政治经济学的不能学北大教授,北大有什么出名的教授?这些东西不要先生教。先生教,这是个害人的办法。组织个小组,自己读书,自修大学。来来去去,半年一年,二年三年均可。不要考试,考试不是办法。一本书考十题,一本书一百个观点,不只是十分之一吗?就考对了,对其它百分之九十怎么办呢? 谁考马克思?谁考恩格斯?谁考列宁?谁考林彪同志?谁考黄作珍同志?群众需要,蒋介石当教员。我们都是这样。中学要教师,但要删繁就简。
姚:办好几个图书馆
毛:让工农兵都有时间去,到图书馆读书是个好办法。我在湖南图书馆读了半年,在北大图书馆读了半年。自己选择图书,谁教啊?我只上了一门新闻学。新闻班算我一个。那个哲学研究会,办哲学研究会的,没有诚意,胡适签的名,还有谭平山、陈公博。 大学办得那么死,这个大学应该比较自由一些。
谭厚兰:师范大学要不要办?
毛:不办,谁教高中?谁教中专?外语学院不办怎么行?一风吹不行,吹那么几年也可以,天塌不下来。欧洲大战一打几年,不但大学没有办,其实中学、小学也都没办。鸡飞狗跳的。
江:教改是个艰苦的工作,你们屁股坐不下来。
毛:“学问不是在学校里学出来的,林彪刚才不是讲了吗?他的学问哪里学来的?难道是黄埔大学学来的?黄永胜学了一年半,温玉成你是长冈的?也就认识几个字,社会是个最大的大学嘛,坐在那个楼里怎么能行。整个社会是个最大的大学,列宁大学读了一年半,恩格斯中学没读完。我们两个比高尔基高明得多,高尔基只上过两年小学。华罗庚,数学家就是个中学生,自学的。苏联卫星上天,祖宗是中学教员。发明蒸汽机的人是工人,不是什么大学教师,是工人。我看我们的一些孩子,读书十几年,把人毁了,睡不着觉,一个孩子读历史,不懂阶级斗争,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可是读了好几年,就是不懂阶级斗争。”
毛:小学六年太长,中学六年太长,荒废无度。不要考试,考试干什么?一样不考才好哩!对于考试一概废除,搞个绝对化,谁考马、恩、列、斯,谁考林彪同志,谁考我?


4,大学生也要上山下乡当农民之谜,这个谜语稍后梳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7
353#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22:07: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9-11 22:10 编辑

1968.06.15;中发〔68〕92号文件提到:
“一九六七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原定去年十二月进行分配。为了适应教育革命的需要,同时考虑到一九六六年毕业生尚有未离校的实际情况,中央决定,推迟到一九六八年六月开始进行分配。现在通知如下:
一,彻底打破大专院校毕业生一出校门只能分配当干部,不能当工人、农民的旧制度“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
二,毕业生的分配,必须坚持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方针。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一九六六年,一九六七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包括研究生),一般都必须先当普通农民,当普通工人,虚心向工农群众学习,使“知识分子劳动化”,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逐渐树立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锻炼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分配当农民的毕业生,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安排到解放军、地方和中央部门举办的各种国营农场去。”

与1966届大学毕业生分配相比,1967届从“三个面向" 变为”四个面向”,这不难理解,因为这届毕业生延迟到68年4月中央“四个面向”分配原则出台后才开始分配。周恩来年谱显示:

“6月15日 参加中央文革碰头会,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关于一九六七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问题的通知和国家计委关于编制这一计划草案的报告。会后,将上述文件报送毛泽东批准。”

67届与66届分配原则相比出现了重要变化:
1,彻底打破大专院校毕业生一出校门只能分配当干部,不能当工人、农民的旧制度。但是比较可笑的是此文件提出“分配当农民的毕业生,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安排到解放军、地方和中央部门举办的各种国营农场去。” 随后有专门发了文件要求军方配合安排大学毕业生“插军”务农,军方也发了文件要求各部队配合,详细到工资发放和服装,蚊帐自费。
2,提出教育革命的新形式。“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提出劳动人民要知识化? 这与大学生分配有关联吗?让他们去给工农当老师?似乎又不象?因为他们不插队而是“插军”! 文件中说分配当农民的大学生要求分到军队或国营农场去,那就不是集体所有制的农民而是全民所有制的职工。中央文革碰头会的文革新人不懂,周恩来应该懂吧? 因此这属于文革中与教育革命和上山下乡有关的第四个谜语

3,66届毕业分配文件中说要毕业生去当有文化的劳动者,67届毕业分配文件中说要锻炼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份文件是68年6月发出的,后来到了68年7月底出现了清华红卫兵开枪杀死毛泽东派去的工宣队员的事件,毛泽东说了本来想在大学造反派里选拔一些接班人(进九大)但看来不理想,还说知识分子一向有投机性, 因此68年8月毛泽东召见大学红卫兵五大领袖之后的68届大学分配文件的政策又出现了重大变化。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7
354#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23:07: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9-11 23:59 编辑

1968.11.15;中发〔68〕158号文件就比较热闹了,而且与68-12-21动员以及我们这批人的命运紧密相关,此文件有几大重点:

1,
毕业生的分配工作 - 坚决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教育革命的一系列最新指示,彻底批判以刘少奇为代表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打破旧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并肃清其影响。”
这说明了什么? 分配工作和教育革命还有关系吗?是为他们日后读研,在职进修等所说的吗?似乎不是,更象是要把教育革命从校园搬到“社会大学”去? 隐含了文革初停课半年搞的校园教育革命失败(校园教育革命最积极的是张春桥)而要转向到“广阔天地”?

2,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主要的是到农村去”,“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的教导,毕业生分配应决贯彻执行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的一般都必须去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大量的必须去当普通农民。”

文件中这几段与66,67届大学毕业生分配原则出现的变化相比非常重要,首先是那段最高指示:
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主要的是到农村去”,这段最高指示找不到是在那篇文章或哪次会议上说的,文件是69年11月发出,这段话在68年6月67届大学生分配文件没出现,似乎可以说这段话应该是在68年6月到68年11月之间说的?再看周恩来年谱。

11月12日 审改《关于一九六八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问题的通知》。十五日,该通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
由周恩来年谱似乎可以判定周恩来主导了该文件的新政设计。文件中除了说要坚持“四个面向”外还说“一般都必须去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大量的必须去当普通农民”,大量了吗?如何大量?

3,文件说“分配当普通农民的毕业生,除了继续安排到解放军农场、国营农场外,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可以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改造盐碱地、兴修水利等改造大自然的斗争。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分配一部分毕业生到农村人民公社(队)去,进行插队试点。各接收单位,要热情欢迎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认真做好接收工作,不要有所歧视。对有一些缺点或这样那样错误的,要加以帮助教育,不得打击报复一九六八年全国共有大专院校毕业生约十五万人。由各地方、各部门自己分配的九万八千多人;由中央在全国统一分配的五万五千九百多人。中央批准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的一九六八年在全国统一分配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计划,并由国家计委下达。
一九六八年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工资,从今年十二月开始发给。参加工作的时间,也从今年十二月起计算”

全国15万大学生分配就弄出这么大动静? 拿着干部工资去生产队做插队试点?实出结果来了吗?而且文件还说了有条件的地方可做大学生插队的试点,什么叫“条件”? 大学毕业拿国家干部工资名很正, 但带工资去当农民属于“言不顺”吧? 另外大学生分配怎么弄出要求各地对他们“不要有所歧视,
不得打击报复”来了? 是否大学生杀死工宣队员的臭名远扬了?
在这份文件中出现的重点理论是毛泽东说的“
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育
”但他没说主要的是由农民对他们再教育,也没说让他们主要的是去当农民。67届分配文件中提出“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有相互学习的意味,或有知识分子对工农兵传播文化知识的动机。68届分配文件中出现了重大变化,规定了工农兵对知识分子再教育的老师身份。换言之,出现了拿工分的老师对拿工资的学生进行劳动和政治再教育,同工不同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7
355#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23:47: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9-14 06:41 编辑

过去我们似乎以为文革中大学生分配与我们中学生分配关系不大,我们是上山下乡就业,他们是国家干部下放锻炼。通过梳理文革老三届大学生分配的中央文件理论和操作方面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出文革大学生分配与我们的上山下乡有很大关系。在毛泽东方面,教育革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似乎是他的一条主线,而且他从来都要求这代人应该从校园走进社会什么都干干,只务农还不行,还要当半年兵,干两年工商。但是到了68年11月出现了毛泽东说“主要的是到农村去”的最高指示,这似乎说明了毛泽东转向了周恩来的上山下乡3500万的总路线,但毛,周在上山下乡理论和实践上有明显不同,毛的理论主线是教育革命,因此68-12-21动员上山下乡不忘把大学生排在首位,但周的上山下乡路线则是以就业为主,他似乎不赞同废除高考和停课闹革命,他倾向于高中生直接考大学,考不上的下乡。
68年8月底,在毛泽东等召见红卫兵五大领袖后周恩来有段谈话说明了他的看法。
周恩来年谱:
1968年8月29日 谈到学生问题时说,运动初期学生是起了带头作用。但不能总是这样,继续下去就不对了。你停课闹革命,停多少年

毛泽东在召见红卫兵五大领袖时说:
“这种社会现象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谁会料到会这么打起来呢?原来打算停课半年,登了报,后来不行,延长一年。不行再延长一年,又不行,我说三年就三年嘛!我说如果还不行,要多少时候就给多少时候,反正人是在长的,你一年级,现在就是三年级了,再搞两年、四年、八年的,你还不是在哪里过一天都要长大一天。”

问题是大学,高中不让重开,因为刚从大,中级别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手里夺回教育阵地不能再交回给他们!怎么办?只有想办法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7
356#
 楼主| 发表于 2018-9-12 19:48: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9-14 06:42 编辑

1987年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研究员张化发表了《试论“文化大革命”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党史资料通讯》1987年第4期。在这篇论文里有一段话很重要:
“1968年七、八月起,掀起了宣传"再教育"理论的高潮。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指示,号召"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主要的是到农村去,……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年底,毛泽东又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于是,全国掀起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热潮。”

张化的论文是学界研究上山下乡最早期的工作,但没有给出毛泽东所说的“主要的是到农村去”这句话的出处,多年来在网上搜遍主要官方媒体如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等都没有发现毛泽东发表过这句话,张化引用的毛语录全句是“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主要的是到农村去但是在网上搜索我们只能找到毛泽东最早在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第四点: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结合的问题。知识分子既然要为工农群众服务,那就首先必须懂得工人农民,熟悉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如果一辈子都不同工人农民见面,这就很不好。”

这次文革上山下乡50周年之际梳理文革老三届大学生毕业分配的中央文件终于发现了毛泽东“主要的是到农村去” 这句话的出处,如下: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五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关于一九六八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问题的通知1968.11.15;中发〔68〕158号
中央决定,一九六八年大专院校毕业生,从今年十一月中旬开始分配。现通知如下:
一、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必须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坚决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教育革命的一系列最新指示,彻底批判以刘少奇为代表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打破旧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并肃清其影响。
二、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主要的是到农村去”,“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的教导,毕业生的分配,应当坚决贯彻执行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的方针。一般都必须去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大量的必须去当普通农民。大专院校毕业生,要坚定地走毛主席指出的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

在网上我们可以看到继张化之后在学界和坊间都沿用了将“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主要的是到农村去”...... “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 这两段话并列的格式,这是张化的“发明”,很显然她引自1968.11.15;中发〔68〕158号文件,该文件中是用一个逗号()将上述两段话分开,似乎是指这两段话是不同时期说的。

文件中提到坚决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教育革命的一系列最新指示” 和“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主要的是到农村去”,“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的教导,毕业生的分配,应当坚决贯彻执行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的方针......大量的必须去当普通农民......"


1968年11月以前毛泽东关于教育革命的最新指示似乎就是“再教育理论”压倒了“相结合理论”,至少是去相结合的目的是接受再教育。而且接受再教育“主要的是到农村去"。 我过去怀疑这句“主要的是到农村去"的最新最高指示是否又是姚文元象是为毛泽东整理出68-12-21动员那样“整理出来的”?现在看来有结论了,中发〔68〕158号文件中引用了这句“毛语录”,应该不是伪造或“整理”出来的吧?为什么张化在1987年著文时没给出这份中央文件的的出处,估计当时这份文件还没有解密示众?此文件还有一句不是毛语录的关键句“大量的必须去当普通农民”,这句话的口气很大,也很斩钉截铁,但是没有具体说明,逻辑性也不够,大学生必须大量的去当普通农民,是带工资下乡短暂的接受农民再教育?还是去当农民拿工分就业扎根? 都没说明!历史事实说明文革老三届大学生没多少去插队落户的,当时出台了中央文件安排他们去国营农场或“插军”了。

遗留的问题是毛泽东那句“主要的是到农村去" 的最新最高指示是在何时何地对何人说的?还有那句大量的必须去当普通农民的文件用语是当时毛泽东首肯和中央领导层的共识吗?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文件是周恩来修改后发出的。
周恩来年谱:
1968年11月12日审改《关于一九六八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问题的通知》。十五日,该通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

由于1968年11月12日与68-12-21在时间上太近了,似乎可以看出在68年11月发出的68年大学生毕业生分配文件中已经透露出强烈的68-12-21毛泽东动员上山下乡的前兆(包括大学生)。从逻辑上来说,68-12-21动员似乎绝对不可能是毛泽东和姚文元绕过中央文革和国务院所做出的两人文字合作的结果,更不可能是姚文元伪造的。唯一的可能是当时在中央高层开过一系列研究讨论如何分配中学生的会议,说白了就是要建立新理论来推翻“四个面向”。即:1,改变与工农兵相结合的传统理论为“主要的是到农村去”和“大量的必须去当普通农民”。2,改变“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7
357#
 楼主| 发表于 2018-9-13 08:0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9-13 08:13 编辑

再看张化文章中的关键段:
1968年七、八月起,掀起了宣传"再教育"理论的高潮。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指示,号召"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
主要的是到农村去,……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

关于“主要的是到农村去”这句话我们已经查到了出处,这句话当年我们谁也没有从两报一刊或是其他公开发表的官方媒体上看到过,那么是否从非官方媒体上见过?当时没有互联网,没有非官方媒体,但是红卫兵小报例外。作为发表了“主要的是到农村去”的这句最新指示的中央中发〔68〕158号文件,当年是否属于发到县团级的内部文件?似乎我们这一代谁也弄不清。但是现在网上流传的这些当年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文件是从哪里流传到社会上的? 是文革后解密的?还是有人从当年红卫兵小报上找出来发到网上的?有没有当年关于中学毕业生生分配工作的中央文件?有人说了,68年4月4日中央发出的关于大,中,小学毕业生分配原则的中发 [68]54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转发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报告的批示” 已经公布了“四个面向”,因此不需要再发中央文件了。此话差矣!因为中发 [68]54号 文件发布“四个面向”分配原则后又出台了几个分配大学,中专毕业生的中央文件,甚至连高中,初中,小学放不放暑假都发出中央文件,毛泽东还做了批示。

1968.07.03;中发〔68〕104号 关于今年学校放暑假问题的通知
毛主席批示:照办
一、小学、初中,按照过去规定时间放暑假
小学和初中的教职员工不放假,继续进行本单位的斗批改。
二、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和大学不放假,要加紧进行高中毕业生的安排和中等专业学校、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分配工作

因此 [68]54号文件(四个面向)后只对大学,中专毕业生另外专门发文件而忽略中学生是否有点不合逻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7
358#
 楼主| 发表于 2018-9-13 17:16: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9-13 17:56 编辑

另外,68年7月3日中发〔68〕104号 关于今年学校放暑假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说了小学、初中,按照过去规定时间放暑假。。。。。。进行本单位的斗批改”,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和大学不放假,要加紧进行高中毕业生的安排和中等专业学校、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分配工作”。
试比较:
1,进行高中毕业生的安排
2,中等专业学校、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分配工作

安排是什么意思?和“分配工作”有区别吗?68年4月4日中央发出 “四个面向”分配原则后,全国都开始了中学毕业生的工作分配,当时老三届高中生和老三届初中生在68年7月前后全部到达毕业期限,对于这六届高,初中毕业生而言已没有什么放暑假的问题了,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即66年的高一,高二,高三这三届学生在68年7月都毕业了,他们等待的或是考大学或是分配工作。高考废除了,大学不开,他们只有分配工作一条出路,什么叫“安排”?为什么中发〔68〕104号 关于今年学校放暑假问题的通知》这份文件中对大专院校和中专学校毕业生明确说明是要“分配工作”,但是对老三届高中生说要“加紧进行高中毕业生的安排”?

还有,在68年7月只有文革中延迟升入中学的69届和70届还没有毕业,他们放暑假是无疑意的。但是老三届初中生如果在暑假后可以升入高中那么也算说的过去,况且中发〔68〕104号 关于今年学校放暑假问题的通知》也说了初中放暑假。因此内蒙古等省份的革委会给周恩来打了报告询问高中是否要招新生?周恩来年谱的记录如下:
“7月30日 和陈伯达、康生、江青联名致信毛泽东、林彪,认为毛泽东七月二十八日凌晨接见聂元梓、蒯大富、韩爱晶、谭厚兰、王大宾等五人的谈话“极为重要”,提议将这次谈话的书面整理稿或北京市革委会正式传达的《毛主席关于制止武斗问题的指示要点》,发到全国。
  △
就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关于今年高中是否招生问题的请示批复:如当地高中生毕业后到工厂,农村去的多,校舍有空,就可招生。此事提议由各省市自己解决。”

看来迟至68年7月底对于高中是否招生还没决定?如果68年夏季高中重开和招生,那么谁能进入高中?69届要在69年夏季毕业,70届要到70年毕业,这两届文革新初中生都不够格,那么只有老三届初中生了? 但是66届初中生本应该在66年升入高一,文革一来他们等于留了两级,到了68年秋季如果高中重开是让他们上高一还是上高三?后面还有67届和68届两届初中毕业生呢?总不能让三届老初中生都同时读高一吧?这个问题在66届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时解决了,66年小学毕业等待升入初中的这批小学生在67年底复课后升入初中,北京这批人是68年春季升入初中,他们直接升入初二,属于文革乃至新中国成立后唯一的一届全体“跳级”的初中生。当然,全体跳级并非因为这届学生天生聪慧过人,只是因为文革中的初中根本没开数理化课程,上学就是全体读报纸。这届学生在初中只混了一年多就在69年夏季全部毕业,因赶在68-12-21动员之后毕业,又全部上山下乡,这届“初中毕业生”就是69届。69届进初中时全体跳级进入初二,又按学制如期毕业(尽管在校只有一年半)并成为文革唯一的一届没有赶上“四个面向”而是被“一刀切,一片红,一锅端”上山下乡的初中毕业生。文革没有69届高中毕业生,正是因为67年复课时高中没有重开,因此66年毕业的那批初中生没有象69届初中生跳级进入初二那样进入高二,以此类推,也没有70届和71届高中毕业生。

如果68年秋季内蒙等省份重开高中会面临什么窘境呢?正象66届小学毕业生升初中那样,66届初中毕业生要在68年跳级直接进入高二然后在69年高中毕业成为69届高中毕业生,这可能吗?一年多时间学完三年高中课程?文革高中不开是迫不得已的,不说老三届红卫兵们根本不可能再坐到一起学数理化了,就说按学制也不可能了,除非让老三届的三届初中生都在68年同时进入高一。不论如何解读那段历史,反正当时高中就是没开。多年来很多文章强调上山下乡主要是因为废除高考和大学不开的原因,其实很重要的还有高中不开导致三届老初中毕业生在68年也加入三届高中毕业生的行列等待国家“安排”。新中国教育史上被抹去了69届,70届,71届三届高中毕业生的名份 (可能后面还有N届高中毕业生也不存在?),正如毛泽东在召见红卫兵五大领袖时说欧洲大战时大学,中学也没办,我国抗战时也只办了西南联大。周恩来对外国朋友说文革就等于一次内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7
359#
 楼主| 发表于 2018-9-13 17:38:42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点,71年以后高中重开,广州市居然从上山下乡的老三届初中毕业生中又招回一些人回城复读高中,这批人高中毕业后又重新分配工作。现在和我经常来往的一位广州老三届知青朋友当年就有幸从插队的生产队被招回城里读高中,毕业后当兵去了,文革后考上大学再出国留学。另外,他说插队在深圳一带,那时是围海造田的渔村。后来他成为基干民兵,专职在海边巡逻追捕逃港的人们,他说很多被抓获的是知青。


下面两图说明了文革老三届和后面陆续各届中学生的学制学历和命运安排:
用鼠标点击图表可放大观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7
360#
 楼主| 发表于 2018-9-14 12:39: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9-14 13:16 编辑

前面提到了周恩来年谱记载了68年11月12日周恩来审改了68届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的文件后在十五日向全国发出,毛泽东年谱中记载如下:
“1968年11月15日  经毛泽东审阅同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发出《关于一九六八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问题的通知》。”

因此我们可以说毛泽东是同意了文件中那个关键段落: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主要的是到农村去”,“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的教导,毕业生的分配,应当坚决贯彻执行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的方针。一般都必须去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大量的必须去当普通农民。大专院校毕业生,要坚定地走毛主席指出的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

我们前面梳理了“主要的是到农村去” 这句最高指示的出处,这句话仅见于68年11月15日这份分配68届大专院校毕业生的文件,既然毛泽东年谱记载了他“审阅同意”了这份文件,那就说明他认可了文件中引述了他某地某时讲过的话,即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主要的是到农村去”。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象姚文元根据毛泽东过去的一些讲话“整理”出来毛泽东68-12-21动员后上送给毛泽东过目,毛泽东批示“照发”,实际上真正的毛泽东68-12-21指示只有两个字“照发”。 因为找不到姚文元“整理”出来的毛泽东68-12-21动员的原始文字,因此人们猜测那是姚文元“伪造”的。现在我们又看到类似的一例,经周恩来审改的中发〔68〕158号中的“主要的是到农村去”这句最高指示是周恩来整理出来的吗?那段话全句是: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主要的是到农村去”,“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的教导。。。。。。”

很明显,“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 出自毛泽东在1957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发(68)158号文件把出处不明的“主要的是到农村去”加在“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 这段话后面,用逗号隔开,再用句号结尾形成了一个完整句子,这确实有点蹊跷?

比较:

1,1957年全国宣传会议讲话:
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

2,1968年11月中发(68)158号文件:
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主要的是到农村去。”

这份文件不是两报一刊社论稿,不需要经姚文元修改,这份文件的审改是周恩来份内的事。因此问题出现了,周恩来有可能“整理”出一句“毛泽东的指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9-21 08:00 , Processed in 0.234013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