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6844|回复: 20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苦乐年华》集

[复制链接]

3

主题

11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2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09:4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山下乡第一天的场景确实令人终身难忘。福州市第一批知青是1月份,欢送的场面也很热烈。8月我们学校安排到麻沙公社插队,欢送仪式从简。火车安排在晚上10点,乘坐的是货车车厢,俗称闷罐车。大家自己动手把行李抬上车厢,然后就坐在行李上等待开车。火车站很安静,既无红旗招展,也无锣鼓喧天,连广播喇叭也静悄悄。由于时间太迟,送行的亲友也不多。一声汽笛长鸣,启程前往广阔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21
沙发
发表于 2018-1-13 08:49: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与地头蛇斗智斗勇。“阶级敌人破坏上山下乡”这顶大帽子,领导也望而生畏。在那个特殊年代,真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21
板凳
发表于 2018-1-14 10:47: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青年玩手机,过去青年骑牲畜,各有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21
地板
发表于 2018-1-15 08:24: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也感受过同大队知青的理发手艺,初学乍练难免夹头发。基本上还是赶集时理发,步行5公里到赶集的村庄,有数家小店,包括理发店。不过我们村庄的男人不进理发店,理发有走村串户的流动剃头匠。每个月上门服务,热水由村民自备,洗头就用洗衣皂,不必付钱,一年的理发费用年底一次结清,自然比进理发店节省不少。还有一个特殊现象,村镇开设的理发店见不到女理发师。村民认为男人的头不能让女人碰,否则不吉。县城理发店有女理发师,同一生产队的一位青年村民算见过世面的,一次到县城理发,看到女理发师走过来,仿佛遇到洪水猛兽,落荒而逃。由于接受过贫下中农再教育,后来我去理发时,经常想起他们的谆谆教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21
5#
发表于 2018-1-16 09:30: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我个营长我也不换”,看来放羊比田间劳动更轻松自在。麻沙公社草木茂盛、四季长青,当地村民不论集体还是个体都没有养羊的,大概自古以来就没有养羊传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21
6#
发表于 2018-1-17 08:23: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队长优待知青,年轻人几个月不见荤腥,羊肉大餐确实让人欢欣鼓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21
7#
发表于 2018-1-18 08:54: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队长为知青敛菜,当年还未享受过这种待遇。粮食充足、蔬菜匮乏的状况与我们大队知青极其相似。生产队的粮食定量只有一个标准,按人头分配。即刚出生的婴儿和全劳力定量一样多,孩子多的明显占了优势。知青都是来去无牵挂的单身汉,为了显示公平,生产队还有一项规定,单身汉每年再增加数百斤稻谷。填饱肚子完全不成问题,但吃菜要靠自留地解决。除了少数勤快能干的知青,蔬菜能自给自足。大多数知青的自留地野草长势喜人。麻沙公社有酱油厂,因此喝酱油汤倒很容易,如果口袋里有几片小钱,可以升级为蛋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21
8#
发表于 2018-1-19 09:20: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不敢与异性交往,这种状况当年相当普遍。上山下乡前夕,一位同班同学提议到学校附近的于山风景区合影,以纪念同窗之谊。他的父亲在照相馆工作,拍摄洗印都很便利。班上大多数男生参加了合影,没有一位女生。其实班上不乏秀外慧中的窈窕淑女,可是当年男女界限泾渭分明、形如陌路,没有人提议要召集女生参加合影留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21
9#
发表于 2018-1-20 10:2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乡之客萍水相逢,临别互相赠诗,“革命友谊才开头”联想到六十年代电影的插曲《送别》,一首脍炙人口的老歌,充满依依惜别的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21
10#
发表于 2018-1-21 19: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叫中看”的小芳,知青却敬而远之。虽然媒体上一再宣传知青扎根农村一辈子,实际上没有多少人响应。我们大队有一位知青向我展示一双纯手工制作的布鞋,说是村里的姑娘小芳送给他的礼物。两个人是郎有情妾有意,春节回城探亲时,小芳和这位知青同行,到知青家过年。不过后来知青招工后就没有下文了,主要是当时实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造成的。如果像现在农民可以在城里工作置业,两个人大概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4 02:52 , Processed in 0.265015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