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93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磨坊声声(知青纪实文学《青痕》之四十五)

[复制链接]

749

主题

2132

帖子

69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09:00: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翟西滨 于 2016-8-26 20:51 编辑

兄弟几个围山转,
千里万里路不远;
雷声隆隆不下雨,
雪花飘飘天不寒。
        这个谜语的谜底,则是过去乡村常见的——石磨。
        磨坊,当年必不可少,各生产队都有。承担着家家户户加工口粮的任务,有求必应,不分昼夜,随叫随到,分红算账。   
        我们知青点左边就是生产队唯一的磨坊,常年固定着一位磨面的社员,无论昼夜总能听到磨坊声声,有时觉得蛮有生活气息,有时噪音又令人心烦意乱。雨雪天不出工或年前磨坊门前总有不少人家排队等候,你来我往,热闹非凡。有提的、肩扛的、也有用架子车拉着粮食的,其目的将黄灿灿、圆滚滚的苞谷、小麦磨成面粉,供人享用。我带着好奇心到磨坊转悠,屋顶低矮,几乎沉陷。显然,年久失修。走到门口,里面幽暗,拾级而下,如同落入深坑,面积不大,也就10来平米,正中竖立着近乎一人高的小型电动磨面机(比水磨、石磨有进化),四周供人转圈巡察,最上方是方口漏斗,粮食从漏斗倒入,旁边有一大一小、两个圆轮,靠马达和传输带上下运转加工成面粉,房屋三角木架落满粉尘和蜘蛛网,周围墙壁用手轻抹,满手沾尘。我留意到,唯独一盏15瓦的灯泡,早已被尘埃包裹,散发出微弱的亮光。而加工面粉的社员皆会当帮手,一会儿垫起脚尖倾倒粮食,一会儿双手张开口袋分装面粉,脚手不闲,不亦乐乎。我问:“100斤麦,能磨出多少面?”社员答:“八九十斤”。我仔细看木斗里的面粉粗糙略黑。难道不能把面粉磨白些吗?社员回答:“好娃哩,舍不得么!”
        看着社员“惜粮如金”的生活窘境,我百思不得其解。农谚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缘何汗滴八瓣,土里刨食的农民得不到足够的粮食,乃至填不饱肚子呢?我清楚地记得,一料庄稼入库,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公粮,其实亦就是农业税。据史料记载,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可说农业税是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老百姓习惯上称的“皇粮国税”。
        我多次跟随队上大车缴过公粮,那时候有农业税、乡统筹、村提留等名目繁多的纳粮。公社为了完成“任务”,就把这些征收折合成粮食摊派到各大队,大队又如法炮制到各小队,是“硬指标,死命令”。农民负担较重,日子紧巴巴的。即便有粮食富裕户,也不能随意交易,因粮食是国家“统购统销”物资,黑市交易属“投机倒把”行为,是重拳打击的对象。也许知青点离磨坊近,我时常耳闻目睹到,社员们指着村里的孩子谆谆教诲:“你要好好念书啊,将来做个公家人,就能吃上皇粮咧!”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记得有一回过年,我把分的麦子,磨成了“富强粉”(100斤麦磨出六七十斤精粉),白面带回家,就让母亲用我的劳动果实为全家人擀面,母亲每挖一小碗面,我就用绳扎紧一次面袋,接连重复了三次,母亲见我吝惜的样子,笑着说:“真知道爱惜粮食了。”
        的确,过去上学,吃不完的馍,随手就扔了。经过农村亲身历练,我终于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古训。
        磨坊声声,声声磨坊。听的久了,看的多了,我多少从中悟出点什么。是啊!那旋转的电磨,期望碾碎生活的磕绊,温润幸福的日子,痴望为农家儿女碾平成长苦旅,人生的每一次痛苦仅是一些擦痕,如同磨坊里那坑坑洼洼的磨道,再苦再难再艰辛,也得载着美梦可着劲旋转。
        由此,我想到散文诗家羊翬撰写的《磨坊》:“我的古老的磨坊,比祖父还要衰老。你的墙壁是黑色的,这是你多少年油灯烟熏的痕迹;你的迟缓转动的石磨,像老人残缺的牙齿,可怜的粮食,我们世世代代就在你的齿缝中觅取一点。你的灯火,同星光一样,日日落进溪水。你的呻吟,同溪声一样,夜夜溶进我寒冷的梦里……”

344415_1143903328.jpg (200.7 KB, 下载次数: 3)

344415_114390332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09

帖子

32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53
沙发
发表于 2016-6-20 20:17:20 | 只看该作者
如今这石磨都进了“民俗博物馆”了
广阔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9

主题

2132

帖子

69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1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20:38 | 只看该作者
的确,往事不堪回首!时代在进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36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534
地板
发表于 2016-6-21 09:33:06 | 只看该作者
知青点旁是磨坊,
日夜操作声声响,
碾碎生活多羁绊,
带来美梦出产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9

主题

2132

帖子

69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10
5#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7:21:02 | 只看该作者
知青点旁是磨坊,
日夜操作声声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9

主题

2132

帖子

69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10
6#
 楼主| 发表于 2019-6-16 16:58: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翟西滨 于 2019-6-16 16:59 编辑

该文见2019年6月12日《咸阳日报》三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36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534
7#
发表于 2019-6-17 08:00:49 | 只看该作者
张翟西滨 发表于 2019-6-16 16:58
该文见2019年6月12日《咸阳日报》三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09
8#
发表于 2019-6-18 09:34: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麻沙老农 于 2019-6-18 11:06 编辑

欣赏了《磨坊声声》。磨坊虽然简陋,但使用了电动磨面机还算比较先进。插队时碾米使用一千多年前老祖宗发明的水碓。先用砻把稻谷的壳去掉,得到的就是糙米,粮食紧缺的年代,糙米就能充饥。再把糙米放入舂臼里,糙米的表皮被舂掉就是白米。水碓靠水力带动,人倒是不用花多少力气,不过时间长达数小时。插队几年没有实践过一次,全部由村民代劳,而且村民乐此不疲。因为能得到米糠,是最佳的饲料。水碓虽然原始,加工的大米比城里粮店卖大米好几倍,一是稻谷是当年收成的,二是大米加工得非常白。当然营养成份不如糙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36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534
9#
发表于 2019-6-19 07:55:30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9-6-18 09:34
欣赏了《磨坊声声》。磨坊虽然简陋,但使用了电动磨面机还算比较先进。插队时碾米使用一千多年前老祖宗发明 ...

内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9

主题

2132

帖子

69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10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22:00:28 | 只看该作者
      谢,龙超版和麻沙老农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0 23:30 , Processed in 0.20701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