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6849|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噩梦 (全文)

[复制链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22:46: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6-2-21 22:52 编辑

                                噩  梦

                                 前 言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笔下的“狂人”看似混沌,充满妄想,其实很清醒,在他的日记中道出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
     其中含意不难理解,就是:“狂人”昏昏沉沉地活了三十多年,今天才醒悟了:现在的社会是黑暗的。
醒悟的人很危险,就连那赵家的狗也对他充满敌意。(鲁迅笔下的“赵家”暗喻旧中国的统治阶级)
     狂人的每篇日记中都写着:旧中国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人们被封建礼教愚弄,一方面被人吃,另一方面在吃人,包括吃自己的亲人……
狂人大声呼喊:“救救孩子!”
     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已不见人吃人,那些被救的孩子幸福地生活着。然而不幸的是,有的孩子也会做噩梦。

                          第一章  忠诚的代价

      1982年蓬勃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北京市立新学校总务处工作。
立新学校原名“香山慈幼院”。
     香山慈幼院是民国初年著名教育家熊希龄创办的学校。
1917年夏末,直隶、京畿两省大雨连绵,永定、大清、子牙以及南北运河漫溢成灾,决口百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无数失去亲人的遗孤儿童,弃之路边,或乞食求生、或头插草签求卖自身。
     时任赈灾总办的熊希龄目睹灾民惨状,竭尽自己一臂之力,奋力奔走,督办赈济饥弱、疏河整堤、平复土地、抚民善后……
     是年11月,为了救济灾童,熊希龄建立北京慈幼局,专收那些流离失所的儿童。水灾平息后,收养的灾童达数百人。
     熊希龄认为,这些儿童不但要有饭吃,而且还要有学上,他们不但要学习文化,而且还要学会自食其力的本领,既能养活自己,又可以报效国家。
     191810月熊希龄以慈幼局名义,向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申请,得到末代皇帝溥仪的私邸园林—香山静颐园,同时成立静颐园董事会,决议在香山静颐园筹建香山慈幼院。
     1920年香山慈幼院成立。
     香山慈幼院设立男、女两校和一个蒙养园(幼儿园)。儿童随着年龄增长,从婴幼启蒙开始,之后是小学直至高中,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此外还要参加慈幼院校办工厂和校办农场的实习劳动,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香山慈幼院建院以来,由一个单纯的慈善学校逐渐成为一个全面培养人才的专门学校。早在二、三十年代就以治学严谨、师资精干、学生成绩优良而闻名。他的学生遍布海内海外,他的教育理念是非常成功的。
     可惜的是,文革时期闹“红卫兵”,香山慈幼院遭到严重破坏,在除四旧时,被改名“立新学校”。香山慈幼院这个校名从此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当蓬勃来到立新学校时,所见到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破烂不堪的校园。名曰“立新”,可是哪里有一点新的概念?许多门窗玻璃破碎,损坏的门窗用课桌面或者硬纸板订上,以便挡风。教室内的玻璃黑板完整的寥寥无几,多数有裂缝,有的干脆少了一半。讲台、课桌椅东倒西歪,残缺不全……
     这是学校吗?在这样的环境上班,简直是受罪!
     蓬勃对分配到立新学校十分失望。
     当时立新学校的校长姓林,党总支书记姓朱。他们也是刚到学校上任不久。他们属于那种有事业心的教育工作者,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立新学校重新整顿好,恢复老香山慈幼院的优良传统,把被“文革”搞乱的教育事业重新理顺,让立新真正获得新生。
     可是令他们发愁的是,他们俩新来乍到、势单力薄,现成的教职员工中也没有人敢于站出来挑起这幅重担。
     恰在这时蓬勃的到来让二位领导看到希望。还没有见到人,单凭档案,他们就认定这个转业军人能够胜任。
     校长和党总支书记在与蓬勃第一次见面谈话时,林校长便开诚布公地表达了自己的苦衷:“说心里话,在这样的学校当校长,我都嫌丢人。可是没有办法,这是组织的安排,共产党员就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我们自己,发扬南泥湾精神,艰苦奋斗,用我们的双手改变现实。
     我想好啦,也得到校党总支书记的支持,就是先从整顿学校教育环境入手,同时也改变了我们自己的工作环境。这个学校占地100多亩,有条件利用学校宽敞的校园,把立新学校建成一个美丽的花园式学校。
     用一句老话说,就是: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只有美丽的学校,才能够吸引好的师资,才能留住人才,才能把学校的教育工作搞好。”
     听罢林校长的话,蓬勃有所感触,缓缓说道:“当我听说分配到立新学校,起初还是挺高兴的。因为通过‘安转办’的介绍,我知道立新学校的前身是香山慈幼院,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小时候听我父亲说过,四九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那时因为部队工作紧张繁忙,随军的孩子,有的就寄养在香山慈幼院,我也是其中之一。只不过我那时还不太懂事。现在懂事了,我应该感恩。天下竟有这样的巧事,偌大的北京,就把我分配到立新学校,我与香山慈幼院真是有缘,给我一次报恩的机会。我当时就表态,愿意到立新学校工作。可是到来一看,却是这个样子,真叫我进退两难。”
     党总支朱书记说道:“大道理我就不说啦,就问你一句:你是共产党员吗?”
     蓬勃答道:“是。”
     朱书记说:“那就简单了。改变这个破烂学校,是你转业后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完成之后,愿走还是愿留再做决定吧。”
蓬勃思忖片刻,小声道:“嗨,就这样,干吧。”
     林校长露出笑容,说道:“我就知道嘛,只有像你这样的转业军人才敢承担这个任务。你要有信心。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你不像老职工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只管放开胆子干好工作,我们全力支持你!”
     此时蓬勃的心情好多了。
     校长和书记又把整修学校的美好计划向蓬勃详细说明,将美化校园的任务直接交给他。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还给他一个总务处副主任的官衔儿。
     后来蓬勃才知道,总务处正主任是副科级干部,他这个副主任只是一个便于称呼的官名,不算干部,其实就是个普通职员,还不如修理门窗的木工师傅拿钱多。
     蓬勃在部队是团政治处干事,大小也是连级干部。现在一转业,等于连降两级,连排级都不是了。
     当不当官儿,对蓬勃来说并不重要,他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满脑子想的是如何把校领导交给的工作做好。
     蓬勃的具体工作有两项,一是带领总务处工人维修校舍以及教学设施;二是带领劳动班修整校园,种草、栽花、植树、绿化环境。
     他请来市园林局的园艺工程师,进行美化校园的设计。按照设计图挖水池,装喷泉,做假山……
     经过三年的辛勤工作,蓬勃真的把立新学校整修一新,建设成了一个黄土不露天、四季常青、花草满园的“大花园”式学校。一举获得海淀区花园式学校的称号。
     校长、书记对蓬勃十分满意,很欣赏他那种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作风。在教职工的眼里,蓬勃似乎是校领导的“大红人儿”。
     能够与学校领导积极配合工作,并且取得成绩,本来是一件好事,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好事变成了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22:5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6-2-21 22:57 编辑

     这一年,校长换届,林校长走了,新来一个张校长。
     在张校长的眼里,林校长大搞绿化美化校园的举动是“不务正业”,是抓错了方向,是完全错误的。
     蓬勃这个林校长的大红人、干将,自然成为张校长要排除的“异己分子”。蓬勃明显感到来自新校长的冰冷压力。
     蓬勃“总务处副主任”的头衔没有啦,变成一个地道的打杂工。
     这是怎麽回事?蓬勃很是不解。他并不知道张校长与林校长的工作观点不一样,才造成这种局面。蓬勃只是苦苦思索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是不是整修学校的任务已经完成,他该走啦?可是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工作,他对立新学校产生了感情。这一草一木,这满园的鲜花,这平整的操场,这整洁明亮的教室……校园里没有一处不浸透着蓬勃的汗水,没有一处不回荡着劳动班的欢歌笑语。蓬勃把对香山慈幼院的报恩思想完全转移到立新学校,刚刚有一点起色,他怎么舍得离开呢?
     有一次正赶上张校长和蓬勃同值夜班。蓬勃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他要和张校长好好谈一谈。
     蓬勃十分坦率地向校长汇报思想:“我当兵十几年,虽然现在已经转业,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本性仍然存在。我的原则是:在家围着老婆转,上班围着领导转。以前我绝对服从林校长,现在我绝对服从张校长。请您相信我,我是校长最好用的一个兵。”
     蓬勃的表态起作用了。因为他的诚恳和单纯,让张校长觉得此人可用。
张校长上任后,也有他自己的打算,那就是他要在学校的硬件设施上提高水平,而不是像林校长那样做一些表面文章。立新学校还保留着幼儿园、小学部、初中和高中四个部,他想从根本上恢复原香山慈幼院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的教育模式,将立新学校办成一个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特色的学校。
     不久张校长找蓬勃谈话,表示想让他发挥懂基建工程的特长,负责学校房屋修缮,特别是更新老旧的水、暖、电设备、更新供暖锅炉设备,改善供暖条件。
     另外还要具体负责规划建设一座教学实验楼。
     得到校长的重用,蓬勃又恢复了活力,这些工作对蓬勃来说,简直小菜一碟。他轻车熟路,不出两年,校舍面貌一新,水、暖、电全部进行更新。 特别是冬季供暖,室温由从前的12度提高到20度。教学实验楼也如期建成投入使用。立新学校的办学条件大为改观。
     张校长对蓬勃的工作非常满意,他又当上副主任,成了张校长的得力干将。
     这一天,在校长办公室张校长对蓬勃布置新的任务:“我自从来到立新学校,就一直想着一件事:‘立新’这个校名带有浓厚的文革色彩,不但名字不好,而且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区里排名落后。我想改变落后局面,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挖掘一下我们自身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原香山慈幼院在教育教学方面那些成功的经验。
     我想从恢复香山慈幼院校名入手,以此作为契机,实行教育教学改革。
蓬勃,你和董副校长一起,组成一个香山慈幼院研究小组,这段时间放下其他工作,专门收集和研究香山慈幼院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香山慈幼院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记载。
     这个任务很重要。如果有了眉目,及时向我汇报。”
     听到这里,蓬勃喜上心头。原来张校长也是有大志向的。恢复香山慈幼院,蓬勃虽然没有想过,可是听张校长这么一说,立马觉得这是一件义不容辞的大事。
     从此,蓬勃和董副校长蹬着自行车,每日前往北京各个图书馆、档案馆,海淀区教育局和北京市教育局,查找有关香山慈幼院的文字资料,仔细阅读,认真抄写。
     听起来这项工作挺简单,其实很复杂。
     顺着香山慈幼院这条主线,会出现许多相关的机构和人物,形成若干分支。每个分支都必须进行查阅,才能与香山慈幼院这条主线共同构成比较完整的文档记载。
     在抄抄写写的过程中,蓬勃的脑海里逐渐呈现出香山慈幼院的历史轮廓,并且越来越清晰。
     张校长交代的任务重点是香山慈幼院的教育教学经验。蓬勃和董副校长研究了很长时间,写了一份报告书:
     报告书
     张校长:
     遍询我市各文史档案馆藏及图书记载,已获悉香慈概貌沿革。初感香慈教育理念以及实施均有我借鉴之处。粗略整理呈上,望指正。
(一)香山慈幼院的创建
         1917年夏末,直隶、京畿……(本文已有叙述,略)
(二)建院初期
建院初期以收养教育孤贫儿童为宗旨,以职业教育为主。
熊希龄院长提出把学生培养成“能独立生计,适应社会需要,以养成健全爱国之国民”的教育方针,将办学重点归纳为三条:
1、以职业教育为主,特别重视农业教育;
2、重视师范教育;
3、饮水思源,酬报社会,为社会服务。
     (三)办院宗旨和教育方针
      1926年—1929年完善和确立了办院宗旨和教育方针。
     第一条:本院为救济孤贫儿童,施以发达身心之完善教养,使植立德智体群四育之基础,而能独立生计,适应社会需要,以养成健全爱国之国民为宗旨。
     第二条:本院教育采取现代最新式之方法,以学校而兼家庭之教育,改革儿童公寓场之空泛理想,加以随时随地随事之训导,使儿童得享家庭之幸福。
     第三条:本院教育注重农工事业,及其他事务实地劳动工作,顺应儿童个性本能,使发生最浓厚之职业兴趣,以收将来择业、乐业而为国家社会增加生产之效果。
     《香山慈幼院院歌》(歌词 熊希龄)
     好好读书,好好劳动,好好图自立;
     大哉本院香山之下,规模真无比;
     重职业,自食其力,进取莫荒嬉;
     好兄弟,好姊妹,少年须爱惜。
    《香山慈幼院校训》(熊希龄)
     勤谦俭恕
     仁义公平
    (四)香山慈幼院规模和施教方式
     第一校  蒙养园和家庭总部
     1、蒙养园(也称幼稚园、幼儿园),收四至六岁儿童,全寄宿。入院学生叫幼稚生,在园中接受启蒙教育。课程有歌舞、游戏、设计。设计课包括礼貌、礼节,以游戏形式施与启发式教育。
     毕业后的幼稚生选出一部分为模范生。模范生每天到第二校上课,课后仍然回到蒙养园寄宿。他们的责任是以长带幼,照料新收的幼稚生。
     2、家庭总部,为孤儿设计的特殊教育方式。每个小家庭有家长一人,儿童十数人,食宿于独立庭院。儿童每日到慈幼院第一或第二校上课,回家后接受慈幼院设计的家庭教育。这一方式对儿童的心智发展裨益匪浅。
第二校  小学部
     办学总则:“本校依据本国之国情及时代的需要,培养健全的国民并实验最新之教育方法。”
     “养成儿童工作及事务之劳动习惯;增进儿童独立生活的知能;训练儿童科学的思想;发展儿童民族的观念;锻炼儿童健康的身体;涵养儿童良好的道德。”
     课程有:
     1、文化课,与一般国民小学相同。
     2、劳作课,包括手工、设计、农工场实习劳动、建校劳动、家务劳动……
     3、文艺体育课
     4、训练课,包括组织训练、纪律训练、礼貌训练……
     5、家务课,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而为一。
     “家长之于小孩,不外衣食住之照顾,疾病之调护,做人之教诲。”家务课的责任在于对学校加强做人的教育,人格的修养强于知识的灌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22:58: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6-2-21 23:02 编辑

      学生组织有:
     1、学生自治会,儿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学生组织。设有村自治会和级自治会,主席是村长和级长,负责学生课外一切活动以及服务。
     2、工学营,采取军事编制,进行军事训练,组织远足、社会交流、社会服务等活动。
     第三校  中学部
     分为男女两校。
     1、男校,包括普通中学班和中级师范班两部分,后来又增加高级土木工程科。
     普通中学班开设的课程丰富,有:国语、数学、英语、历史、地理、博物、生理卫生、物理、化学、工艺、美术、音乐、体育、武术、军操、童子军、党义、公民训练。
     中级师范班开设课程有:语文、算数、珠算、英语、代数、几何、三角、生物、化学、物理、生理卫生、历史、地理、人生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术、体育、音乐、公民训练……全部学下来需六年时间。
高级土木工程科课程(略)
     2、女校,中级师范班后来又增加幼稚师范学校。
     女子师范的课程与男校师范相同。
     幼稚师范是熊希龄根据中国的国情独创的一门教育,他说:“此校教育不仿美国,不法日本,专自成立一种实验教法,根据生活即教育之原则,合教学做三项为一,以适合我国国情及时代之需要。”
     第三校实行全额免费,但须记账。要求学生饮水思源,毕业后以其薪俸无息偿还,意在使学生知其义务,力行节俭,报效社会。
     第四、第五校  职业学校
     设有农科、工科、商科,培养中等职业人才。
     职业学校除设置相关知识课程外,校内还有家畜饲育场、养蜂场、果园、铁工场、木工场、化学工场、陶工场、织染场、刺绣场、印刷场。
     此后在第四、第五校的基础上,建起慈云地毯厂、慈平制革厂、慈华织染厂、慈恒印刷厂、慈诚织袜厂、慈型机械厂。
     一方面解决本校毕业生就业,另一方面收纳从蝗灾区招收的灾童。
     第六校  大学部
     专门为从香山慈幼院毕业考入大学的学生服务机构。详见章程:
     1、凡考升大学的正生,其学习经费可由慈幼院担保,向香山农工银行借贷。该生大学毕业后,由其薪俸项下按年摊还;
     2、凡慈幼院培育的大学生,每年寒暑假均回慈幼院,一方面由教育股考询其品学等有无进步,决定下学期是否为其贷款;另一方面该生须到职工部各工场兼习工作,以其所得津贴,存入农工银行作为购书及其他款项之用;
     3、慈幼院拟在燕京与清华大学之间建造一寄宿舍,凡慈幼院毕业生考入大学者,皆在此寄宿通学,此设施由慈幼院派人管理。以保持慈幼院的优良传统和校风。
      (五)香山慈幼院的变迁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香山慈幼院被迫停办。熊希龄南下欲将慈幼院迁址,不幸在长沙病逝。熊希龄夫人毛彦文接任慈幼院院长,从    1938年至1945年在桂林、柳州、芷江先后办了四个慈幼院分校。
     北平香山慈幼院停办后,留校学生在熊公馆避难。
     1938年初,避难学校重返香山慈幼院,在第二校复课。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彦文回到北平,重新恢复香山慈幼院各校。
     1949年1月,香山慈幼院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3月全部迁址到西安门大街26号。
     同时中共中央从西柏坡移至香山。
     香山慈幼院迁址后,交给北京市政府接管,仍然保持私立学校性质,经费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足。
     1954年中共中央责成北京市人民政府在阜成门外白堆子圈地100余亩建成新的校址,香山慈幼院遂从西安门迁至白堆子。香山慈幼院归属北京市民政局管理,保留私有制。学校建制包括:幼儿部、婴儿部和小学部,全部寄宿制。
     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香山慈幼院被迫停课。
     1967年香山慈幼院归属海淀区教育局,由私立学校转为公立学校,取消了香山慈幼院名称。将原香山慈幼院婴、幼两部更名“新生幼儿园”,取消婴儿部,幼儿部仍为整托寄宿。原香山慈幼院小学部更名“新生小学”,改寄宿制为走读。同年在新生小学校内又新建一幢教学大楼,成立“立新中学”。
     1973年新生小学、立新中学和新生幼儿园合并,定名“北京市立新学校”。
       报告人:董蓬      年  月   日
     董副校长把报告书交给张校长。
     张校长拿到报告书后,如获至宝。用两天时间仔细反复看了好几遍,构思下一步的计划。
     他推开了党总支朱书记的房门。
     朱书记正在办公室里悠闲地观赏着一盆盛开的君子兰。这位老书记自打校长换届后,说话少了。他原先不是这样,与林校长无话不谈,学校大小事情,两人商量着办,有时不免发生争论,总得争出结果才罢休。现在他似乎与张校长保持着一定距离。他对张校长的最大意见,就是对林校长的态度,张校长把林校长全盘否定,是这个老同志没法容忍的。尽管他看到张校长上任后十分敬业,全心全意扑在立新学校的工作上,学校的面貌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他承认张校长是个好校长,可是感情这道坎儿,很难过去。这层窗户纸,还须张校长自己来捅破。
     张校长很清楚,他与朱书记的隔阂源于对林校长的工作评价,否定林校长就等于否定朱书记。如果不消除他们之间的隔阂,再往后的计划怎么实施呢?他需要党总支的支持。
     正好,蓬勃和董副校长所写的调查报告书能够打破校长和书记之间的僵局。共同的奋斗目标,一定可以把他们团结起来。
     推门进屋,张校长首先开口:“老朱,咱们谈谈好吗?”
     朱书记早有耳闻,张校长派出蓬勃和董副校长去搞香山慈幼院的调查,这背后的文章不是明摆着吗。这件事林校长在位时他们研究了多次,只是时机不成熟,还没有来得及做。现在张校长主动来谈话,一定是工作有进展了。
     于是微微笑道:“不用急,先看看我这盆君子兰,一下开出四朵,真是人见人爱。你不喜欢吗?”
     张校长一边看花一边点头道:“好,好。”
     他看朱书记盯着他,在等着他继续说下去,忽然脑子明白了,朱书记是话里有话呀。
     张校长紧接着说:“老朱你是在批评我吧?老林搞花园式学校是对的,我今天承认自己说错了话。”
     憋在朱书记心中的结症解开了,他离开花盆,指指椅子道:“坐下慢慢谈。”
     张校长拿出报告书,递给朱书记道:“你看看这个。”
     朱书记戴上眼镜,大略看了一遍,大声道:“这份材料很好!以前我和老林也想过,可惜没有时间。每天忙着修复校园,美化环境,招才纳士。饭得一口一口吃,事得一件一件做吧。有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老林把基础打好啦,你在这么美的环境工作,是不是很舒服?好啦,我不多说了。谈谈你的计划。”
     朱书记虽然没有一句批评的语言,可是张校长听得出来挨批的意思,心服口服道:“老书记就是老书记,我服气。”
     接着他开始讲出自己的计划:“文革对教育事业的破坏非常严重,香山慈幼院就是例证。对校园校舍的破坏可以用两三年修复,可是对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观念的破坏是很难修复的,它又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水平。
     立新学校的中考升学率和高考升学率在海淀区排名靠后,就连附近的玉渊潭中学、阜成路中学和花园村中学的排名都不如。
     排名又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影响优秀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影响生源的质量,使立新学校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试想,如果不改变现状,立新学校还有希望吗?”
     朱书记站起身给张校长倒了一杯水。
     张校长接着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做为一校之长,是庸庸碌碌的随大流,混过一届,还是轰轰烈烈的进行改革,改变学校落后的状况,为党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我选择了后者。
     怎么改变落后现状?我认为必须紧紧抓住一个‘改’字。改什么?就是要改变立新学校的办学理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23:03: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6-2-21 23:06 编辑

      香山慈幼院在教育事业上是非常成功的,他成功在其教育理念符合国情、符合民意、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趣向。在育智和育人的重心位置上,他始终偏重在育人,育人是纲,纲举目张。围绕育人,德智体群四育顺理成章全面发展。这样的学校一定是绝大多数求学者,特别是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
      然而,现在的办学理念却偏离了方向,普通初高中只在追求升学率的一条跑道上竞争,说跑道还好点,其实就是一个独木桥,立新学校已经被挤下来啦!
     再爬上独木桥根本没有希望,只有另辟蹊径才是出路。实行教学改革,放弃目前单纯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教学理念,继承和发扬香山慈幼院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
     在这方面立新学校是有条件的。具备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四部的学校,在北京市绝无仅有。这是香山慈幼院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立新学校如果办成一个以育人为主,从幼儿园、小学、初中至高中一条龙,15年一贯制的教育体系,办成一个有特色的学校,自然就能不断招来优秀师资人才,自然就能吸引家长的关注,形成趋之若鹜,争相求入的局面,自然提高了入取条件,自然保证了生源的质量。那时,招生、教学、升学率自然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这只是设想。”
     张校长停顿一下,喝点水,又继续道:“我计划第一步是将香山慈幼院的办学经验写一份详实材料,加上我们的改革意见递交教育局,争取得到上级的支持。然后根据上级的意见再做下一步的计划。”
     朱书记摇摇头说:“不行,太直白了。拿出一个民国时期的,又是一个由国民政府要员开办的学校当样板,交给共产党的教育机关,要求教改,人家会怎么想?我看不把你撤职算轻的,也许最好的结局是置之不理。
     依我看,先写一个香山慈幼院院史,突出香山慈幼院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以文史资料的形式送给教育局。这样,他们从研究教育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不那么敏感啦。”
     张校长哈哈笑道:“老书记就是老书记,想问题就是周到。好,写院史!让谁写呢?”
     他开始从语文老师中搜索人选。
     朱书记说:“不用找了,我看蓬勃就行。”
     张校长一愣,道:“为什么?他不就是一个大兵吗。工作上有干劲,敢闯敢干,可是写院史就不同了,需要写作功底的。”
     朱书记笑道:“看看,你不了解吧!蓬勃自从来到立新学校,一边工作,一边自学高考,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已经毕业了。我看到了他的毕业考试作文,写得不错,有新意,脉络清晰,文字流畅,作文还登到他们的校刊上。放着这么好的笔杆子不用,你还用谁呢?”
     “真的吗?”张校长吃惊道。

     蓬勃接受了编写香山慈幼院院史的任务。董副校长仍然与蓬勃搭帮。
动手编写之前,还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做。
     一是还要重返档案馆、图书馆,翻拍复制历史老照片、图表、画册之类。
     二是走访香山慈幼院的老职工、老校友,聆听他们的回忆,讲述他们在香山慈幼院时的故事,一一详细记录。这些有血有肉的亲身经历,是香山慈幼院院史中最充实、最鲜活的一部分。
     在走访老香慈的过程中,董副校长的参与尤为重要,因为他代表的是学校,是组织。那些老香慈的感激之情流于言表,充满了对香山慈幼院的热爱和怀念。
     每一个老香慈在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已经把香山慈幼院当成了自己的家。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除了获得了学智,更让他们留恋的是父爱的慈怀和母爱的呵护,还有情同手足兄弟姐妹般的亲情。
     随着走访笔录的不断增厚,蓬勃和董副校长逐渐感受到老香慈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文革否定了香山慈幼院的教育制度,如同毁掉了他们的家园。他们强烈希望立新学校通过编写院史,向国家教育界展示香山慈幼院的真实面貌,在立新学校的大门上,重新挂上香山慈幼院的校名。
通过走访,蓬勃收集到大量素材,还有许多历史老照片,这为他编写院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支圆珠笔,一摞稿纸摆在案头,蓬勃投入埋头编写香山慈幼院院史的工作。
     与此同时,董副校长联络到几位香慈老校友,成立香山慈幼院校友会筹备处。
     即将成立香山慈幼院校友会的消息刚一发出,便收到许多香慈校友的捐款。校友会筹备处有了充足的活动经费。
     通过香慈校友会筹备处联络到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雷洁琼曾任香山慈幼院理事会理事长,得知消息后,非常关心,她说,召开香慈校友会成立大会时,她一定会来。她一再嘱咐,香山慈幼院院史写好后,一定送她一本,。她还提醒道:“熊希龄的夫人,香山慈幼院的院长毛彦文女士还健在,现在住在台湾,要把消息告知与她。”
     香慈老校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铁道部部长刘建章得知消息后,马上驱车来到立新学校接见校长、书记,还有院史编写人员和香慈校友会筹备处工作人员。张校长要求刘部长亲自指导大家的工作,刘建章婉言推辞道:“同志们的工作做得很好,我就不必指手画脚啦。有什么困难,找我。”
     之后,刘建章又列数道:“从香山慈幼院出来的,现在部长级的,王子纲,邮电部长;赵志刚,邮电部副部长;安法乾,商业部副部长。他们都能帮上忙。”
     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令蓬勃兴奋不已。他愈加觉得编写院史的工作分量不一般。快写,快写,再快写。
     董副校长那里的工作进展很快,然而蓬勃这里快不起来,因为只有一支笔,字要一个一个写,别人帮不上忙。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有言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蓬勃写院史差不多达到了这种境界。可是这一天的窗外之事,他不闻也得闻。
     学校有人要去天安门广场声援静坐请愿的大学生,动员蓬勃参加。蓬勃以工作太忙推辞,遭到了谴责:“不关心国家大事!”
     什么国家大事?至于闹到在天安门广场静坐!蓬勃惊愕。忙问详情。
     得知:北大民主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园地。有关民主、自由以及对当前政府和腐败现象引起讨论高潮。“五四”将至,情绪激愤的大学生借纪念“五四”运动上街游行,提出“打倒官僚政府”、“打倒腐败政府”、“要民主”、“要自由”的口号。因未引起政府重视,进而动员了各校大学生罢课,到天安门广场静坐请愿,要求政府对话。现在事态发展更加严峻,静坐大学生宣布绝食!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感动了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纷纷来京声援,并加入静坐行列。
     哎呀不好!蓬勃第一反应就是文化大革命又来了。这些大学生怎么啦?国家刚刚安定了几年,你们就不耐烦了,又要造反。当年红卫兵造反是从北京造到全国,现在大学生造反又是从北京开始,把全国的大学生招到北京来一起造反。
     乱了,又要天下大乱了。
     还写什么院史呀,一切都成了未知数。
……
      枪声阵阵,从西向东。蓬勃彻夜未眠。
     由于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从四面八方涌入北京声援,使这个城市负载骤然剧增,濒于瘫痪,就连重大的外交国事也受到严重干扰。加之入城者鱼目混珠,大批不法分子也借此浑水摸鱼,破坏了首都的社会治安。接报出警的警车连同公安干警,被站满大街的群众误认为要镇压学生,将他们打得稀里哗啦地逃回去,禁闭大门,不敢接案和办案。连警察都不能维护首都的安全了,还有谁能够保护首都,保护党中央呢?
     为了维护首都的正常秩序,中央果断地动用军队,发出戒严令。
     当过兵的蓬勃知道,军令如山,没有丝毫情面可讲。戒严部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无论路上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必须克服。逢山越山,遇水涉水,若遭到阻击,必然刀兵相见。
     可怜的孩子,由于你的无知,“要民主、要自由、反官僚、反腐败”的热情演变成了对峙国家政权的激情。你本爱国,却不由自主的站到国家利益的对立面,事得其反,枪弹是没有思想的。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允许臣民自由的损害国家利益。
     只能说这是民主墙下的噩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23:07: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6-2-21 23:22 编辑

      北京恢复了平静,天下终于没有大乱。蓬勃又踏下心来,伏案书写院史。
      初稿完成了。他长长舒了一口气,双臂伸展,放松一下酸痛的腰背。
董副校长那里的工作十分顺利,香山慈幼院校友会成立大会如期召开,海内外香慈校友纷纷来信来电祝贺,毛彦文女士也发来贺电。
     香慈校友会按计划投入日常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北京香山慈幼院院史编辑委员会,审阅香山慈幼院院史的初稿,提出修改意见。经过两个来月的讨论,拿出院史初稿的修改意见。
     蓬勃根据修改意见又马不停蹄的昼夜加班完成院史第二稿。校友会审阅后,决定可以排版印刷了。
     一本428页,厚实的《北京香山慈幼院院史》精装本摆在了张校长的桌面。封面烫金的书名“北京香山慈幼院院史”是大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提。书中收集历史照片68张,地图6幅。这部院史介绍了香山慈幼院创办人熊希龄的生平;详述了香山慈幼院从1920年至1976年期间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办校宗旨、教育方针的实施。书中还特别用了一章的篇幅,总结和归纳香山慈幼院德、智、体、群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和教师队伍的培养。
     张校长坐在桌前,一动不动地看着那本《北京香山慈幼院院史》,心中计划着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

插图2.JPG (384.89 KB, 下载次数: 40)

修改编辑院史

修改编辑院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6#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23:24: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6-2-21 23:29 编辑

      这时董副校长敲门进来,手中拿着一封已经开封的信件,说:“香慈校友会收到毛彦文女士的一封信。大概意思是说,熊希龄先生创办香山慈幼院后,将其家族墓地建在香山,旨在毕生献与香山慈幼院的教育事业。先生生前遗愿是死后也葬在香山,并且给自己修建了一座‘生圹’(空墓)。七七事变后,先生殁于南迁途中,现葬于香港。毛彦文希望香慈校友会能够将先生的骨灰从香港迁葬香山,以慰先生在天之灵。”
     张校长接过信,看完后说道:“这件事要好好讲究一下。迁葬问题涉及到政策、海关、经费等方方面面,还有,经过了文化大革命,这个墓地是否还存在?这样吧,你和蓬勃先去香山,了解一下墓地情况。我跑区里,找有关部门咨询一下。”
     第二天,两位校长开始分头行动。
     蓬勃和董副校长蹬着自行车,一路上坡奔香山去看墓地。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找到了熊希龄的墓地。
     墓地坐落在香山公园东北角的碧云寺路南侧。墓园占地5亩,围着铁栅。有四座坟墓,其中三座是熊希龄的亲属,另一座是熊希龄的生圹。整个墓园残破不堪,墓碑被砸断,四处荒草丛生。向深处望去,发现有一间小屋,似有人家。
     进屋询问,原来是熊希龄托付的守墓人。这令蓬勃和董副校长大为吃惊。从1937年熊希龄离开北平,至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守墓人仍然忠于职守。从屋内的家具陈设可以看出,守墓人的经济状况十分拮据。董副校长简单问了一两句话,便退出小屋。
     从墓园出来,蓬勃奇怪地问董副校长:“刚才您怎么不多了解一些情况?”
     董副校长道:“你看这个墓园的状况,说明守墓人只是住在这里,他没有尽到维护的责任。这里肯定有原因。咱们还是谨慎一点,先到村委会了解情况吧。”
     后来从北辛村村委会了解到,当年的守墓人已经去世,住在墓园里的是他的一个什么亲戚,以守墓为由,在这里安了家。意思是熊希龄一家跑到台湾去了,这个墓园也许最后成为无主墓,他有可能占为己有。另外,万一熊希龄的后代对墓园有什么说法,他还可以要一大笔守墓的补偿金。
     原来是这样啊,蓬勃摇摇头。看来若要迁葬,这个守墓人会是个麻烦。
张校长带上几本院史,到海淀区教育局和海淀区委转了一圈,此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先把书送出去。别的事以后再说。
     几天后,张校长再找教育局长,便有了话题,当然是先从这部《北京香山慈幼院院史》是如何编写的话题开始,自然说到因为出书而成立了香慈校友会,进而得到全国政协主席雷洁琼的指示,与香慈第二任院长、熊希龄的夫人毛彦文取得联系,现在得知熊希龄有一个死后要葬在香山的遗愿。
     听罢张校长的长篇汇报,教育局长说:“这件事情我还要到海淀区区委商量一下,听听区委的意见。”
     从教育局长的话中,张校长觉得这一趟没有白来,有希望。

     出版《北京香山慈幼院院史》和香山慈幼院校友会的成立,很快引起海淀区区委和海淀区教育局的重视。特别是关于熊希龄骨灰迁葬问题,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又涉及到对熊希龄的评价问题,因为只有名人才可以跨国界迁葬。如何评价熊希龄?海淀区当然认定熊希龄是名人。但是海淀区的认定不算数,必须要由北京市认定。于是《香山慈幼院院史》又送到市里。
     这一下张校长的文章做大了。
     此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切如愿以偿。熊希龄被定为我国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著名慈善家、教育家。他的骨灰可以顺利通过海关入境。海淀区区委决定,待熊希龄骨灰迁葬工作完成之后,熊希龄墓园将被定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迁葬问题名正言顺了,香慈校友会便开始从海内外广泛募集资金,以备修缮墓园,为熊希龄迁葬之用。捐款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立新学校,很快就满足了修缮墓园和迁葬的预算数额。
    香山慈幼院校友会经过几轮讨论,制定出熊希龄墓园的修缮方案。校友会还委托蓬勃做为总监理,监督工程材料的购进、施工质量以及工程款的使用。
     蓬勃在用钱上精打细算,在施工中严把质量关,用时三个月,完成了熊希龄墓园的修缮。经香慈校友会验收,不但一次合格,而且还节约了一部分工程款。
     与此同时,董副校长配合香山慈幼院校友会走访各个部门,办理十分繁杂的手续,从香港华人公墓将熊希龄的骨灰取出,过境,运输到北京。
     熊希龄骨灰迁葬仪式如期举行。参加人有毛彦文从台湾派来的家人代表;有部分香山慈幼院教职员工;有香山慈幼院部分校友;有立新学校校领导;海淀区区委和海淀区教育局也派人参加。
     熊希龄墓园庄严肃穆。
     墓园的大门横眉大字书写:熊希龄先生墓园。
     沿着甬道慢行,首先看到坐于莲花碑座上的墓志铭。熊希龄生前为自己撰写了120字的墓志铭。绕过墓志铭就看到熊希龄墓。花岗岩的棺椁坐在一个花岗岩的大平台上,正面就是熊希龄的墓碑。墓碑上刻:“先考熊公秉三之墓”(熊希龄字秉三)。在熊希龄墓的左侧立有熊希龄前夫人朱其慧之墓;在右侧立有熊希龄现夫人毛彦文的生圹(空墓),这是根据毛彦文女士所立遗嘱修建的。在墓园内还有熊希龄的父母以及熊希龄之子的墓塚,均按照原地原样保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7#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23:31:01 | 只看该作者
熊希龄墓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8#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23:32: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6-2-21 23:36 编辑

      圆满完成熊希龄骨灰迁葬之后,海内外香慈校友的捐款还在源源不断地汇来,越积越多,这是始料未及的。随捐款寄来的信件纷纷表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香山慈幼院校友会之举代表万千儿女怀念母校之情。切盼复我香山慈幼院,愿倾囊以献微薄之力。”
     这些情深意切,字字感人,散发着老香慈心声的信件堆放在张校长的案头。张校长拿出纸来,端端正正地写上:“关于在北京市立新学校恢复香山慈幼院校名的报告”。
     ……
     报告一式三份,分别送至海淀区区委、海淀区政协委和海淀区教育局。
反应最快的是海淀区政协委员会,他们马上派张、陆两人到立新学校了解情况。张校长送给他们一本院史,汇报了院史的编写过程、史实出处、香慈校友会的工作、全国政协主席雷洁琼的关注,说明这一切就是产生恢复香山慈幼院校名意愿的背景。
     听罢张校长的汇报,政协张姓来人说:“区政协研究了张校长的报告,很支持。因为这件事不是一家说话算数的,所以让我们来配合学校的工作。区政协有一个刊物,叫《文史资料汇编》,有些影响力,学校可以写一个类似专业研究的论文,我们刊登出去,必然会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
张校长高兴地说:“好!我马上落实。”
     这一次不用朱书记提议,张校长直接就把任务交给了蓬勃,并且特别嘱咐道:“香山慈幼院院史的署名是立新学校和香慈校友会,这篇论文就署名蓬勃。”
      蓬勃欣然接受了任务。写论文并不难,材料都是现成的,只要准确的把握住论点,合理的运用论据,条理清晰的进行论述,最后一个概括总结性的论证,一篇标准的论文不就得啦。蓬勃只要在精简文字,压缩篇幅上下点功夫就没问题了。
     标题是《熊希龄与香山慈幼院》,围绕熊希龄的办学思想,以香山慈幼院为实证展开论述,最后落在“符合国情、民意的教育方针具有强大生命力”。
     文章刊登出来后,真的起作用了。
     海淀区教育局通知张校长去开会,专题研究立新学校更名问题。研究结果是:第一,海淀区教育局原则上同意立新学校恢复香山慈幼院校名,但现在条件尚不成熟。第二,海淀区教育局同意立新学校提出的,为了完善办学条件,对立新学校进行部分改建的建议。第三,立新学校改建费用,一部分为海淀区教育局专项拨款;一部分由立新学校集资解决。各项所占比例,再议。
     张校长兴高采烈地回到学校。此去开会虽然没有决定马上更名,可是教育局为了立新学校更名确实在做实际的准备工作了。这应了朱书记的那句话:“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
     张校长通知学校各部,召开临时行政会,讨论学校改建规划以及集资方案。
     行政会上对学校的改建方案没有讨论出结果,原因是一帮从教书先生出来的干部,根本不懂工程建设,特别是改建,难度更大。因此张校长建议,委托懂得工程建设的蓬勃去联系专业人员解决。
     集资问题比较好解决。给学生家长和周边各单位发个通知,首先说明集资用途,再说明单位集资后可以享受招生优惠。
     集资的实际效果非常好,仅凭即将恢复香山慈幼院这一条,就有巨大号召力。周边单位的头头架不住学生家长的压力,大把出钱集资,也算为本单位职工谋福利了。
     蓬勃通过学生家长联系到中国核工业二院工程设计室,他们马上派专家来到立新学校,现场勘查设计,很快就拿出改建方案。从图纸上看,整个校园布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更加合理,体现了现代化学校风格。原来只有200米跑道的运动场,变成了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
     这个改建方案的预算将近一个亿。
     改建方案送到教育局,不久得到批复:“同意。改建工程专款随工程进度分期到位。”
     看到批复,张校长乐啦。

      好事多磨。一纸批文下来之后,上面就没有了动静。教育局曾有言在先:“首期工程款到位之前,工程招标暂不进行。”
     这是什么意思呢?也许是上级拨款发生了困难?不对。想来想去,张校长终于明白了:“朱书记已经到了退休年龄。我自己也面临任期届满。上级是有意避免校长换届与开工发生交叉干扰。”
     耐心等待吧。等久了,“夜长梦多”呀。
     立新学校党总支朱书记退休了,教育局派来一位新书记,姓魏。魏书记上任时不是一人,他又带来一个副校长姓贾。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烧到小学部孙校长的头上。
     有人向魏书记举报:暑假期间,孙校长参加了小学部主楼的粉刷维修。无利不起早,本来这些工作是立新学校总务处工人的事,做为一个校长也参加就不对了。据查,粉刷维修后剩余许多油漆还有拆除下来的旧电线和灯具,他们卖掉后私分了。
     魏书记抓住这件事不放,展开调查和谈话,搞得人人皆知,议论纷纷。最后总务处景主任把问题说清楚了:卖掉的只是旧电线和旧灯具,都是不能再利用的废品,收到的钱现在还在财务室的账上挂着。粉刷剩下的油漆现在存放在木工室的小库房内,以后还可以利用。至于分钱,那是他们暑期加班劳动的加班费。孙校长拿钱也属正常。
     调查结束了,孙校长的颜面也扫地了。
     第二把火烧到吴副校长头上。
     有人举报:学校购进一批“琉璃瓦”,可是查遍学校,并无一片琉璃瓦。琉璃瓦是盖房子用的,到哪儿去了?从购进这批材料的时间分析,当时正值吴副校长负责修建学校自行车棚,有权外购建材。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家在香山红旗村,全是平房,用得上琉璃瓦。
     线索很清楚,吴副校长有贪污琉璃瓦的嫌疑。于是魏书记兴师动众地展开调查和谈话。结果没有找到琉璃瓦,吴副校长也不认错。案件陷入僵局。
蓬勃得知此事,悄悄数了数自行车棚上的石棉瓦,然后到会计那儿要出“琉璃瓦”的底票,骑上自行车来到建材商店进行核对。这下清楚啦。原来是建材商店错把“石棉瓦”写成“琉璃瓦”,造成这起冤案。
     两起冤案虽然没有成立,可是新来的魏书记廉洁奉公、铁面无私的形象却竖起来了。
    张校长对魏书记赞赏有加。魏书记尽管工作方法有点简单,但他是一个清官,是党的好干部。
     不久,轮到张校长换届,魏书记推荐贾副校长接任校长职位。既然是清官推荐的,自然错不了,张校长绝无异议,把恢复香山慈幼院的重担放心地交给两位新上任的校领导。
     不料风云突变。张校长离开立新学校的背影还未消失,贾校长便开始有选择的撤换各部门的负责人,那些曾经被张校长重用的干部,都在撤换之列。立新校内新一轮的大清洗开始了。蓬勃虽然不是干部,这次也难逃厄运,他的灾难真的来了。
     几年前张校长上任接替林校长,蓬勃就被划成林校长的“大红人儿”遭到清洗。后来蓬勃好不容易跟张校长搞好了关系,干好了工作,想不到却“自掘坟墓”,这次贾校长接替张校长,蓬勃又被划进张校长的“得力干将”,成了被贾校长清洗的重点对象。
     天真的蓬勃还想故伎重演,找机会向贾校长表示衷心。但是这一次却不灵了,贾校长把蓬勃看成张校长的死党,坚决撤换下来。
蓬勃又从总务处副主任变成了打杂的。钻地沟、通污水管道、上顶棚查电路故障……
     无论干什么工作蓬勃都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他对党组织的忠诚被亵渎了。他那颗赤诚的心,被刺伤了。他不明白,立新学校的人事关系怎么就像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反复无常呢?他的工作干得越好,反而罪过越大。四年一次的校长换届,每一次的换届都是他的灾难。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落千丈的蓬勃迷失了方向,不知所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9#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23:36: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6-2-21 23:39 编辑

     时间退回到1966年8月。
     北京市翠微中学贴满大字标语:“打倒大叛徒魏xx!”“打倒大流氓贾xx!”
在学校西边厕所的后面,魏xx被红卫兵押着掏厕所,身上沾满粪汁。
在学校操场,几个红卫兵正在“教育”贾xx。其中一个外号陈三的,手持柳树棍猛抽贾xx的背部,另一个外号小得合的,把贾xx当沙袋,一个“大背跨”重重的摔在地上……
     噩梦般的年代终于结束了。贾xx落下了永久性的腰伤,一遇阴天下雨,便疼痛难忍。每当此时,他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些殴打他的红卫兵。日复一日,他心中经常重复着一个声音:“报仇!要报仇!”找谁报仇呢?这仇又怎么报呢?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等待和寻找着报仇时机。找不到陈三和小得合,可以找他们的同伙,按照当年血统论的划分,那些红卫兵大多是“红五类”,所以“红五类”就是他报仇的对象。
     共同的遭遇使魏xx和贾xx成为患难兄弟。他们互相勉励着度过人生的低谷,他们忍辱负重,千方百计的要重新夺回失去的一切,终于在教育口获得自己的位置。魏xx在海淀区教育局任督导员,贾xx在玉渊潭中学任副校长。他们虽然不在一个单位工作,可是并未断了联系,经常在一起谈轮工作,拉拉家常,交流信息,策划自己人生的蓝图。
     立新学校近期发生的几件重大事项,魏xx看得清清楚楚,同时他也知道立新学校的党总支书记即将退休,校长也面临着四年一度的换届。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他看到了机会。张校长用了四年时间,将一个默默无闻的立新学校搞得沸沸扬扬,大有一举成名的势头。如果趁机接管了这个学校,自己的业绩和随之而来的名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这样的好事只有他一个人难以达到目的,还必须有个铁杆搭档,贾xx自然是不二人选。
     当魏XX将自己的想法一说,贾xx拍手称快:“好啊,老天有眼。我们终于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主啦!”
     魏xx马上找教育局主管人事的副局长,声称自己要到基层干点实际工作,正好立新学校的党总支书记要退休,他自荐去立新接任党总支书记。副局长同意后,魏xx又提出一个条件,就是上任时要带一个自己信得过的副校长,好配合工作。为了便于新书记到新的环境开展工作,这个条件副局长痛快地答应了。
     立新学校党总支魏书记和贾副校长如愿上任了。
     魏书记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短时间内树立自己的威信,于是便向孙校长和吴副校长发难,所谓“有枣没枣打三竿”,打枣只是做做样子,打出动静了才是目的。
     这段时间贾副校长也没有闲着,他暗地里把立新学校的“底细”摸清了。立新学校为了恢复香山慈幼院即将改建的规划、预算,还有香慈校友会收到的大笔捐款和立新学校收到的大笔集资款,这些还只是个小数目,还有教育局即将到位的巨额工程款,就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住贾副校长的目光。
     改革开放以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话成为一部分人追求的最高目标,要赚钱,赚大钱,有了钱才有做人的尊严,有了钱,才有一切。
     什么行当最赚钱呢?做房地产。只要盖楼建房,保准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贾副校长眼看着别人在大把地赚钱,而在学校这块净土上,却没有赚钱的路子,心中暗自着急。自从来到立新学校,他终于闻到了钱的味道。上亿元的改建工程,这下又有人可以富起来了!他心中窃喜。他要抓住这个机会,他要把从前失去的全都捞回来,他要步入富人的行列。
     在魏书记的推荐下,贾副校长坐上了校长的交椅。
     自从贾校长主持立新学校工作以后,“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这句话,就有了新的解释。所谓“道”也,原意指的是“道德”,而贾校长把“道”释为“路径”,也就是如何赚钱的手段。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为自己今后的行动扫清障碍。这一步必须要有魏书记的配合。
     于是贾校长和魏书记对着立新学校花名册,圈圈点点,制定出干部撤换名单,贾校长的原则是:有红五类背景的不用;爱管闲事的不用;懂工程的不用。
     嗨!根据贾校长的三不用的原则,蓬勃占了三条,必然是被清除的重点。
     要清除蓬勃并不容易,因为他是转业干部,国家有政策,不能随便让复转军人下岗。
     如何让蓬勃就范呢?精于心计的贾校长利用蓬勃服从组织的心理,假装关心地说:“我看你对干勤杂工有些意见。要不然这样,调到校办工厂当厂长,也能发挥你懂得机械管理的专长。”
      涉世不深的蓬勃正为撤掉了副主任而茫然,自然上套了,于是离开总务处去经营校办工厂。
     开始还不错,顺利完成学校制定的“创收”指标。于是校长又立刻“加码”,提高创收指标。
     也是该着蓬勃倒霉,那年正赶上全国经济大滑坡,校办工厂难逃厄运,没有完成创收指标。于是校长以“工厂效益与个人收入挂钩”为由,开始克扣蓬勃的工资。此时蓬勃方知上当了。
     事情还没有完结。有一天贾校长通知学校财务室:“停发蓬勃原在总务处的全部工资。蓬勃的工资由校办工厂自己解决。”
     原先蓬勃在总务处开支,享受的是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待遇,吃的是国家财政拨款。现在他在校办工厂开支,不享受正式职工待遇,吃的是自己劳动所得。贾校长略施小计,便把蓬勃从立新学校的正式编制中打入另册。到此,蓬勃被彻底清除出立新学校总务处,学校改建工程也与蓬勃彻底无关。 横在贾校长捞钱道路上的一块石头被搬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23:40: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6-2-21 23:53 编辑

                              第二章  小墩布变迁记

     暑假到了,一队天真烂漫的儿童来到香山,参加夏令营活动。他们穿越丛林,攀爬山峰,尽情领略着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辅导员老师让那个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举着小旗走在前面,带领大家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
一只藏在密林深处的大灰狼悄悄跟在后面,乘人不备,把辅导员老师吃了,然后变成辅导员老师的模样。
     大灰狼想要得到“红领巾”手中的小旗,然后再变成“红领巾”的模样,把那一群儿童引到洞中,然后再慢慢地一个一个吃掉。
     假的辅导员老师来到“红领巾”身边,将小旗骗到手后用力一推,“红领巾”从山顶跌落万丈深渊。
     “红领巾”大声呼喊:“啊——救命!……”
     蓬勃一下惊醒,满头大汗。原来是一个恶梦。
     朦胧中,蓬勃没有一点睡意,脑子里像走马灯似的,虚幻世界的“恶梦”与现实世界的“噩梦”交织在一起,他的身体就像一片枯叶,任凭风浪的摆布。
     天渐渐亮了。蓬勃从床上爬起来,两手使劲拍了一下昏沉沉的脑袋,心中骂道:“他妈的,文革、插队、打山洞,老子全过来了!老天饿不死瞎家雀儿。王八蛋的,看你还有什么招儿?”
     骂归骂,他还得回到现实中来。立新学校的事就是塌了天他也无暇顾及,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到校办工厂去上班,为自己挣碗饭吃。
这个校办工厂很小:两间14平方米的车间、一间9平方米的仓库和一间12平方米的办公室 。
     全厂一共七个人:四个工人、会计和出纳加上一个厂长。
     营业范围是:制作标牌、磨具皮纹和丝网印刷。
     小小的校办工厂,现在成了蓬勃赖以生存的依托。
     为了招揽生意,蓬勃上班的主要工作,就是抱着电话机四面八方地联系加工业务。
     蓬勃有一个朋友叫李定国,在国家海运局工作,是他们单位的小车司机。
     这一天他找蓬勃说:“开车多年有一个体会,就是清洁汽车很麻烦。车里备用的鸡毛掸子虽然可以掸去尘土,可是对付泥点子却不行。我后来用拖地的墩布清理泥污,用起来效果虽然不错,可是存放不太方便。于是我把木把截短,将短把墩布放在后车箱里。
     有一次我用小墩布清理地面的柴油,又随手把浸上柴油的小墩布扔在车库。
     后来有一次想要给汽车掸灰,却找不到鸡毛掸子。我看那个浸过柴油又晾干的小墩布比较柔软,也许可以试一试,于是用它在汽车表面擦拭尘土。这下有了新发现:浸过柴油又晾干的小墩布比鸡毛掸子好使多啦!不但擦得干净,而且尘土不会乱飞,全被小墩布吸附住了。当小墩布吸满尘土后,找个地方一摔,略沾上柴油的尘土全都掉下来,小墩布又干干净净,不用水洗,可以反复使用。
     还有更好的呢。用小墩布擦过的汽车,锃光瓦亮,没有一点儿回落的尘土。
     我把这个新发现申报了专利。专利局审批后,我获得这项发明的国家专利。
     我找你的意思,是看中了校办工厂。咱们合伙用我的专利做小墩布怎么样?想想看,北京市有多少小汽车呀?要是用小墩布取代了鸡毛掸子,那市场可大了去啦!”
     蓬勃高兴地是:“太好了!我正发愁完不成利润指标呢。”
     两人一拍即合,准备生产小墩布。
    可是李定国的小墩布专利只是一个实用新型的设想,离出正式产品还有差距。他们总不能买一堆拖地的墩布,再把木把全部锯短了吧?
     商量的结果是重新设计产品外形,使它成为既美观又方便的汽车专用清洁工具。
     因为李定国还要天天去国家海运局上班,所以他们商量了一个“合作协议”:
     李定国以专利权和5000元启动资金入股,蓬勃负责产品的研制、定型和生产;生产流动资金双方各出一半;销售渠道双方共同开发;利润分成也是双方各一半。
     李定国撂下5000元,放心上班去了。
     蓬勃花了几天时间,做出了新产品的设计图纸:骨架结构用注塑成型,墩布条使用粗的棉线绳。产品的外形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四个方案。
     他先手工用木料和墩布条制作样品,在汽车上进行试验。实验结果是:圆形的好用;椭圆形的美观;方形和长方形有明显缺陷不可取。
     在圆形和椭圆形取舍上,李定国的意见是要美观,蓬勃的意见是要好用。理由是:在新产品初期上市时,司机是市场的主宰。外形好不好看是次要的,只有好用才能得到司机的认可。最后李定国同意了蓬勃的意见,小墩布的形状定为圆形。
     根据产品的外形和用途,他们给它取名:“天天牌汽车擦拭抓”。





      产品定型后,还不能盲目的投入批量生产,还须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用蓬勃的话讲就是“不打无把握之仗”,要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要做出成本核算:产品成本包括,专用设备投资、外加工费、磨具费、材料费、人工费……
     然后根据成本核算再推算出该产品投产后最低批量的盈亏平衡点。
于此同时,还要进行市场调查,收集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最低和最高价格。
最后,根据以上数据综合考虑和确定首批产品的生产数量、投资额度和市场定价。
     经过蓬勃几天的忙活,计算结果是令人兴奋的:
     首批产品最低投产量为两千只,预算成本是每只十二元左右。
     参照鸡毛掸子的市场价格,最次的每个二十元左右;比较好的四、五十元;高档的一、二百元。
     也就是说,他们不用考虑盈亏平衡点,只要按照鸡毛掸子的最低价格给“汽车擦拭抓”定价,也会有八元的“毛利”。百分之六十六呀!
     从汽车司机的角度看,用一个最次鸡毛掸子的价钱,买一个清洁效果更好的“汽车擦拭抓”,他肯定是可以接受的。
     一旦汽车司机们认可了“汽车擦拭抓”能够取代传统的鸡毛掸子,经营汽车专用清洁工具的这个市场大门就被蓬勃的校办工厂打开了。到那时,再从产品的外形、功能等方面进行升级换代,形成低、中、高档不同的系列,价格随之上涨。到那时,“汽车擦拭抓”的利润空间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预算结果给大家吃了定心丸。说干就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9 06:02 , Processed in 0.21201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