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苦辣酸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聊聊老歌陆续添加中

[复制链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61#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07:14:52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一《雁南飞》

         “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已盼春来归。今日去,愿为春来归。盼归,莫把心揉碎。莫把心揉碎 ,且等春来归”。
      这是电影《归心似箭》的插曲。这部电影通过抗联战士魏得胜被捕脱险后百折不挠地寻找部队的经历,歌颂了革命战士在生死、金钱、爱情考验面前忠于革命理想的高贵品质。
      但是,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还是后半部爱情戏。老魏从金矿逃出,昏死在溪边被齐大爷之女、善良的寡妇玉贞救回家中。在玉贞的精心照料下,魏得胜逐渐康复。在这段不寻常的日子里,二人建立起真挚的感情。然而,为了革命事业,老魏毅然告别了玉贞,去找大部队了。应该说,插曲《雁南飞》很好地反映了作品的主题。
      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我对《雁南飞》的主题认识不断增加,因而越发喜欢这首歌曲。
      八二年,我在哈尔滨读书,妻子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北大荒。一个星期天,我独自在哈尔滨岳母家看电视,那是第二次看《归心似箭》。当最后,看到玉贞送老魏上路,音乐声响起,“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了——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感。我想起上星期送别妻女的情景——
      学校组织教师来哈尔滨学习交流,妻子也来了,还带着三岁的女儿。我白天帮他们张罗学习,晚上陪妻儿。四天忙忙碌碌,也顾不得想什么。结束送他们上火车,妻子问:“什么时候能回家?”当着大伙的面,我轻松地说:“早则元旦,晚则寒假,两个多月!”然而,刚送走他们,我心里却坠了下去。想到妻子回家后的孤寂,想到秋后家务的繁忙,想到夜深人静后妻子会为我担忧……
      那天的心绪,至今尚历历在目。从火车站到松花江边等校车,一路走去,每一个街景,都是这四天走过的;每一个商场,都有她们母女的痕迹。我不敢看,也不敢想。我在心里劝自己:“不要儿女情长”,然而,没用,心里只有一种空落落的无奈,一种离别的苦涩。
      电视中,歌曲到了高潮:“……盼归,莫把心揉碎。莫把心揉碎 ,且等春来归”——那种思念,真能把人的心揉碎。
     “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这天的《归心似箭》,我看懂了。我能理解玉贞“盼归,莫把心揉碎”的呼喊。我惦念妻女,毕竟只有二、三个月的离别。而玉贞,送走的或许就是自己一生的希望,前面等待着心爱的人的,或许还有死亡!当电影镜头转向远去的大雁,歌声在我心中由悲壮转换出凄凉和哀怨来,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二十年后,小女儿报名去参军,我又经历了一次这样的别离。参军的是一个保密单位,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究竟是做什么的。小女儿走的第二天,我正在鼋头渚办学习班。一早起来,本是去湖边赏荷,突然意识到:女儿已经离开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了。心里便不是滋味起来:责怪自己不肯为女儿的工作求人;思忖当年大女儿落户上海,对小女儿有些不公;反思女儿复旦大学的分数线却报了个华东师大,是我的失策;惦记女儿一个人去新兵营报到会不会首欺负,算计最快什么时候能收到女儿来信……那天的心绪,久久扭不过来,《雁南飞》的旋律不时在心际响起,直至晚上给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才稍稍平息。
      现在想想,当年上山下乡怎么会走得那么毅然决然,毫不顾及“儿行千里母担忧”?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临行那天,母亲问“我就不去送了吧?”,我随口说了句:“也好,省得你哭。”——我哪知母亲的心意啊!那天,火车缓缓开动时,车厢内外哭声一片。现在来解读,也实在悲苦的很。黑龙江天高地远,北大荒天寒地冻,建设兵团又刚组建,当父母的,“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能不让人“心揉碎”?多少个家庭经历了文革的起起伏伏,有的甚至还在被“打倒”、被“审查”、被“隔离”的状态,前途未卜。今日送别,孰知不是生离死别?能不让人“心揉碎”?
     “好儿女志在四方”,这是对的。但是,送别子女,老人们难免“雁叫声声心欲碎”,儿女们能有几人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是一种无奈中的美好愿望罢了。归根到底,是合家团聚,还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应该是个人的一种选择,而不是社会的强迫。从这一点看,“上山下乡运动”不得人心。
       人老了,心越发脆弱,因而《雁南飞》听起来越发悲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62#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07:1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5-2-21 19:09 编辑


314.jpg (158.49 KB, 下载次数: 0)

3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63#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2:33:37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二<<我骑着马儿过草原>>
      “我骑着马儿过草原,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牛羊肥壮驼铃响,远处的工厂冒青烟。来…… 来……自古草原多苦难,如今人人笑颜开。我催着马儿朝前走,东方的太阳升起来。”

      这首歌,自小十分喜欢。“我”是谁?是骑马挎枪的解放军战士,还是枥风沐雨的地质勘探队员?是草原上翻身的牧民,还新疆建设兵团的战士?这首歌的词作者是王震的爱将,《新疆好》的作者。所以,写的草原,应该是在新疆。

      还有一首歌唱新疆草原的歌曲也很美“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摇。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唱上一首歌呀心花开放”

      无论新疆、内蒙还是青藏高原,假如你清早骑着马,经过一片“风吹草低”的草原,看着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看着安闲的牛羊,听着悠扬的驼铃,远处还有冒烟的工厂……那场景实在令我羡慕。

      不过,恐怕这样的牧场,现在越来越少了。那年去内蒙锡林格勒草原游玩,发现沙漠已经多于草原了。导游告诉我们,看草原要去呼伦贝尔。然而,今年连队战友去的呼伦贝尔,从照片上看,那草原还不及锡林格勒。或许,新疆会好一些?

      每次唱《我骑着马儿过草原》,便会想起另一首歌——《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早上我走出了帐房,解放军同志你去向何方?请你下马停一停,看看我们的牛羊……”

      多么有意思:早晨,一个解放军战士经过草原,看着“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感受着“牛羊肥壮驼铃响”的美好岁月。这时,一位姑娘“走出了帐房”,看见了解放军,邀请他“下马停一停”,“看看我们的牛羊”。两首歌唱出了一个画面,一个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64#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2:3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5-2-21 19:16 编辑


313.jpg (12.12 KB, 下载次数: 0)

31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65#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9:58:54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三《草原之夜》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等到千里冰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

      这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位世界著名小夜曲的《草原之夜》,从小就很喜欢。那时不懂什么“小夜曲”之类,只是觉得好听,觉等深沉,年轻人都喜欢“深沉”,因为年轻时不会“深沉”。
      我唱歌喜欢“放声歌唱”,但这首歌却很少放声地唱。
      学生时代“不放声”,是因为那时唱到“姑娘”两个字总有些羞涩。倒不是怕别人说什么,而是自己就觉得不自在。
      文革中到处是豪迈狂热,很少想起这首歌。
      上山下乡到了北大荒,那里也有美丽的夜色,也有千里冰雪。我常常在田野上放歌,但总觉得这样深沉的歌不适宜“放歌”,应该“低吟”,因此也很少唱。曾经有一个时期,觉得自己下乡后不太得志,很想去当一个放牧员,一个人去连队西面的大草甸子去放牛。那时想象的放牧生活中,就包括坐在草甸的小窝棚前,低声吟唱《草原之夜》,《等待出航》一类的深沉歌曲……
      年轻时一路“冲杀”,不知思念的滋味。80年,离家去了哈师大进修,离开了妻儿,才体味了别离与思念。那时,哈师大培训部在距城四十里的“万家”,周边都是实验农场空旷的大地。夜晚,在大地上低吟《草原之夜》,那时,我对此歌的理解是思念。而思念,不是大声唱的。因此,尽管现在几乎人人都爱唱这首歌,会唱这首歌,歌厅里也常常有人点这首歌,我却从不在这种场合唱。我顽固地觉得,这就是一首思念的歌。而思念的歌,只适宜低吟。
      十多年前,我们机关去内蒙锡林格勒草原旅游,住在草原上水泥蒙古包里。晚上,游伴们都去参加篝火晚会了,听说,那天还有一个“中戏”的师生旅行团,机关爱唱歌的年轻人想找他们PK去。我因为脚崴了,没有去凑热闹,一个人面对辽阔的草原和苍茫的穹庐,低声唱着有关草原的歌。那时,才真正体会这首歌的意境:相比《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晨曲》这些我喜欢的草原之歌,这首歌更得真谛。到了草原,你才能体会自己置身宇宙,多么无足轻重;到了草原,你才能懂得什么是沉静;也只有到了草原,你才能静下心来,思索人生、思念亲人、思考未来。
      ——或许,那时的我,厌烦了人世的争斗,被机关的事务繁杂、案牍劳形压得喘不过气来。那天,我真想就生活在草原。
      其实,我那天所在的锡林格勒草原,已经不是昔日“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草原了,更不是作曲家田歌心中的“绿色的原野”。学生时代常想:这首歌那么美,那电影《绿色的原野》故事一定很美。我并不知道,那只是一部纪录片。那绿色的草原,也不在我想象的内蒙,而是我一心向往的新疆建设兵团!歌中唱到的“可克达拉”,在新疆伊犁的霍城县。那里现在已经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的一级通商口岸——自然,“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我无法想象,当年只有琴声的草原,是否依然是“绿色的原野”(“可克达拉”维语就是“绿色的原野”之意)。人对自然的改造,有时是非常无情的。不过,我还是希望能有机会去一次北疆,去一次伊犁,去“可克达拉”寻找当年沉静的“草原之夜”。据说,“可克达拉”还是中国的薰衣草之乡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66#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20:01: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5-2-21 19:45 编辑


313.jpg (31.42 KB, 下载次数: 0)

31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9

主题

2014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4151
67#
发表于 2014-8-1 23:36: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苦辣酸甜战友!每一首老歌又把我们带到了当年值得回忆!
只有健康是自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68#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21:09: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4-8-2 21:15 编辑
鹤鸣 发表于 2014-8-1 23:36
谢谢苦辣酸甜战友!每一首老歌又把我们带到了当年值得回忆!



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69#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21:12:52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四《草原情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篷,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这是王洛宾的歌,现在歌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
      五六十年代,影视作品没有现在这样丰富,但基层单位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很多。当时,父亲在上海外贸当工会主席,逢年过节,外贸局会在永安剧场一类的小剧场组织文艺演出,我每次都是热心的观众。这首歌,就是小学四五年级时,在他们的文艺演出中,听一位男演员唱的。
      当时,觉得这首歌很好听,特别是歌的第一句,印象十分深刻。歌也不难学,很快就会唱了。这首歌,当时的歌名叫《草原情歌》,作者栏标明是“青海民歌”,现在知道,这是一首王洛宾根据青海民歌旋律创作的歌曲。不过,当时这首歌的乐曲和现在流行的有很大的不同。
最初听现在的曲谱,很不习惯,以为没有原来的好听。后来唱的人多了,自己也按现在的曲谱唱了。不过,不知为什么,现在再没有听人唱那首老的《草原情歌》了,在网上也没见过老的乐谱,也没有人提起有过那么一个乐谱。(这种“集体失忆”,文艺界还有不少,比如“新中国银幕第一吻”之类)
      我记的那个谱子,是否王洛宾写的?哪个曲谱是先写的,希望有人考证。网上传得最广的,是关于这首歌诞生的美丽故事:
      “1939年秋,王洛宾受马步芳委派,协助电影艺术家郑君里在青海湖畔拍摄纪录片《民族万岁》时,认识了藏族姑娘卓玛,她是当地一位藏族千户的女儿。三天的相处,活泼美丽的卓玛给王洛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她创作了这首歌曲。 这首歌的创作过程,已成了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相传在三天的拍摄过程中,两人共乘一马,在青海湖边奔驰,如同歌词中写的那样,卓玛的皮鞭轻轻地敲打在王洛宾的身上。两人分离之后,王洛宾在回西宁的路上怅然若失,借助民歌的旋律写成了这首传世之作。”(来自百度)
      这段爱情,王洛宾自己也谈起过,现在网上还有那位美丽的姑娘29岁时的照片。不过,和我小时候想象的并不一样。
      唱这首歌的时候还小,对一个上海孩子来说,青海实在太遥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能引发无边的想象,要知道,我那时的愿望就是长大后去“遥远的地方”工作的。不过,那时也很困惑:为什么喜欢一个人,就要让她用皮鞭轻轻地抽打?我一直以为那真是一位牧羊姑娘。
      我们那时候,凡是有“爱情”、“姑娘”一类的歌曲,孩子们是很难唱出口。不过,无论是小说、电影还是歌曲,涉及少数民族题材的,这方面似乎宽松一些。当然,在学校我是从来不唱的:一旦被淘小子们听见,肯定会起哄的。从心里,我是很喜欢这样的浪漫的。尽管还小,但我以为爱情就应该像歌中唱的那样,有美丽,有歌唱,有思念,有不顾一切的情感……。
      我们情窦初开的时候,正是火红的年代,曾经有一段,爱情就是革命友谊的升华,就是“志同道合”,这首歌也就淡忘了。后来,我去了北大荒,终于“在那遥远的地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位“好姑娘”,这首歌又在心中响起。
      我喜欢这首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70#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21:1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5-2-21 19:51 编辑


313.jpg (107.99 KB, 下载次数: 0)

31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5 07:16 , Processed in 0.188011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