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971#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8:23:08 | 只看该作者
【字幕配画外音】荀子虽是儒家之继承人,但是他没有盲目地将儒家常说全盘接收;反之,荀子将儒家学说融会贯通,加以发挥,提出性恶论。荀子认为人的善良,是后天教育出来的,如果不用礼法去约束,人的行为永远不会变善。那么荀子在教育方面,都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呢?而这些古老的文字,对于我们现代人又有着怎样的启发呢?
   【钱文忠】在这里,我特别想跟大家介绍荀子的《劝学》篇。《劝学》篇开宗明义告诉大家,【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篇】就是说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可中断。他非常著名的话就是讲这个道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篇》】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终的来源,典故就在这里。荀子认为,学习必须勤奋,不急不躁,持之以恒,他又用一个比喻。所以荀子这部书是很好读的,当然我说的好读,它是相对的,它毕竟是古籍。比如这一段【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虵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什么意思呢?蚯蚓,蚯蚓又没有爪牙啊,蚯蚓就这么一条,但是蚯蚓居然可以什么?“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蚯蚓是在地下打洞,它出来吃吃土,下面喝点水。它没有爪牙,又没有筋骨之强,蚯蚓连骨头都没有。在荀子看来,蚯蚓没有什么东西。为什么呢?“用心一也”。因为蚯蚓比较死心眼,专心致志这样,往上钻往下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972#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8:23:51 | 只看该作者
“蟹六跪而二螯”,蟹当然旁边有这个腿,蟹到底是不是六条腿,我也没数过,应该八条,有两个螯,有两个大螯。那么荀子少数两条,那么有这样一些东西,但是“非虵蟺之穴,无可寄托者”。螃蟹只能住在蛇住过的洞里,螃蟹自己不会打洞的。为什么呢?“用心躁也。”因为螃蟹都比较躁,螃蟹不像蚯蚓那样,比较死心眼,所以螃蟹它不打洞,它找蛇的一个洞,往那儿一呆就行了。这就强调学习必须埋头苦干,发挥蚯蚓精神,可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为什么?“用心一也”。所以荀子通过《劝学》篇告诉我们,只有重视学习,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学习,只有重视每一天的积累,不能稍有松懈,人才会慢慢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才会最终成为一个君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973#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8:24:36 | 只看该作者
【文忠寄语】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重视每一天的积累,人才会慢慢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钱文忠】我想这也正是《三字经》的作者,特别强调荀子的原因所在。要用的,就是《荀子》的第一篇,《劝学》篇。这一篇,即使按照儒家的标准,它也是有益而无害。所以我再三强调读古书,甚至包括像读《三字经》那样,好像很初步、好像很浅的古籍,也得用心思量,不能把任何一个字,包括它的顺序,轻易地放过去。
   【文忠寄语】读古书时要用心思量,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字,甚至是文字的顺序。
   【钱文忠】假如说大家对荀子,多少还有点了解的话,那么杨雄,恐怕就不是非专业的朋友们所能熟悉的了
   【字幕配画外音】《三字经》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974#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8:25:18 | 只看该作者
《三字经》中所提到的杨雄,是一个什么人物?既然他在诸子中有着如此之高的地位,那又为什么后世对他却知之甚少呢?历史上关于杨雄,又留下了哪些记载呢?
   【钱文忠】这个杨雄,肯定没有那个杨雄有名,《水浒》里面病关索杨雄。病关索杨雄只要看过《水浒》都知道,在民间应该是不说家喻户晓,也是知之甚多。这个杨雄肯定比不过《水浒》里的杨雄。这也证明一个事实,就是真实的历史,要和小说去争夺普及性的话,是注定要失败的、是赢不过小说的。其实《三字经》里讲的这个杨雄,可真不是一个无名小卒。这个杨雄啊,在《汉书》里面是有传的。能够在正史里面有传的人,能是一般人吗?毫无疑问不是的。【杨雄,西汉蜀郡成都人,西汉后期的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975#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8:26:00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杨雄认为【经莫大于《易》,传莫大于《论语》】。经里面最大就是《周易》,《论语》还是在那个时候被看成传的一种,因为《论语》还是孔子或者他门生,编辑而成的一部书。传里头《论语》最大。所以他模仿《周易》,写了一部书叫《太玄》。那可是真玄这部书,叫《太玄》。又模仿《论语》写了一部书叫《法言》。尽管今天杨雄不是那么多人去知道。可在当时,杨雄可是得到过很高评价,司马光曾经将杨雄的著作和孟子、荀子加以比较,司马光的结论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字幕配画外音】《孟子》之文直而显;《荀子》之文富而丽;《杨子》之文简而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976#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8:26:51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孟子的文字直白,但是比较显露,直而显。荀子之文富而丽,荀子的文字非常的富丽、非常的华丽,杨子的文字简而奥,简明但是深奥。在司马光的眼里,杨雄比起这个来,还要深奥一点,这是司马光对他的评价,司马光是何等人物啊,什么眼界啊,这当然可以证明杨雄起码到宋朝,都是地位很高很的。那么大家也许会问,为什么在宋朝地位那么高的一个人,到现在怎么就变得好像一般人都不太知道他,为什么呢?主要的原因是攻击他的人也不是没有,而且攻击他的人,有的人的地位也很高。给杨雄致命一击是朱熹、朱老夫子,他在《通鉴纲目》里面,用了六个字,宣判了杨雄的死刑。哪六个字?“莽大夫杨雄死”。在杨雄死的那一年,朱熹敲下去这六个字。“莽大夫”,说你是王莽的大夫,那就把你人品给否掉了。因为王莽是什么人啊?新朝,以外戚篡夺汉朝天下的人物啊。王莽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是一个正面人物,虽然对他的评价有分歧,但基本是负面的,袁世凯想当皇帝的时候,曾经找了全国好多大学者,希望他能够支持自己,前边讲过的章太炎,破口大骂根本不支持。袁世凯还找了一个人,找了谁呢?王湘绮先生,齐白石的老师,湖南的一位大儒。这位老人家被袁世凯是连逼带哄,哄到了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977#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8:27:36 | 只看该作者
他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愿意跟袁世凯合作,他一合作被士大夫骂,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毫无地位。但是如果不合作呢?他又不像章太炎那么倔,登门来骂,他又做不出来。他怎么干的大家知道吗?他就是坐着车,搭着一个他晚年一直跟一个老的女佣人在一起,关系很好,他搭着这个佣人,来到了新华门这边。他擦擦眼睛看,哎呀,怎么是新莽门啊,王莽的莽,新莽、王莽的朝叫新朝,他假装眼花,就把袁世凯的本质一下给揭露了,你窃国大盗嘛,你想窃取中国的果实,你想恢复帝制嘛。袁世凯一听,这个老头厉害,他老花眼你又不能说他什么,你总不能把他关起来啊。但是他的态度昭示天下,我认为你袁世凯是新莽。所以朱熹在这里,用“莽大夫杨雄死”,用这种春秋笔法“一字之贬,严于斧铖”,我们讲过春秋笔法的“一字之褒,荣于化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铖”,这一斧子,把杨雄给砍死了。但是历史上的杨雄,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想我们还是应该了解。
   【字幕配画外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978#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8:28:25 | 只看该作者
宋朝的朱老夫子就认定了杨雄和王莽沆瀣一气,彻底否定了杨雄的人品,然而司马光却对杨雄赞赏有加。那么为什么历史上对于杨雄这个人物褒贬不一?在真实的历史中,杨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钱文忠】杨雄从小勤奋好学,精通《易经》精通《老子》,善于写赋,那就是文笔非常好,年轻的时候,他非常仰慕屈原、非常仰慕司马相如。他曾经以司马相如的赋为本,写了好多华丽的辞赋,辞藻非常华丽。这些作品传到了汉朝的首都,就被汉成帝看中了,哎呀有那么好文笔的人,就招来当了个官儿。那么在当官的时候,恰巧与王莽是同时,王莽那时候也在当官,他们两个曾经同朝为官。王莽篡权以后,建立新朝以后,杨雄依然在当官。但是实际上啊,杨雄并不是一个趋炎附势、同流合污之人,他不是的。他倒是甘于寂寞,不参于朝政,天天在天禄阁读书校书,天禄阁是汉朝藏书的一个地方,自己埋头写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979#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8:29:11 | 只看该作者
那么为什么朱熹还要这么说他呢?为什么朱熹还要称他为“莽大夫杨雄死”,用这样一种严厉的笔触,在历史上给他下定论呢?杨雄的命实在是悲,他就是一个天生的读书人,但是没有摆脱这种厄运,洗不尽他跟王莽的干系。怎么回事呢?刘歆的儿子,也是汉朝的一个大学者,刘歆跟杨雄也是同朝为官的,刘歆的儿子为了讨好王莽,就伪造了一道符命。
    什么叫符命呢?中国古代啊,比如我要拍马屁,我发现这个人,将来可能要当皇帝、或者当大官的,我就伪造一样东西,伪造什么东西呢?老天传下来的东西,上面说你比较有用,你将来能当大官。什么例子可以举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大家还记得吗?黄巾军起义的时候,民间在流传的这种东西,这就叫符命。李自成起兵的时候,旁边有个人叫宋献策,旁边也有一些读书人,不一定宋献策了,就说“十八子当主神器”,他也不知道哪突然找到一个符命,说古代有这个说法。十八子是李嘛,李不是十八子嘛,主神器,你就掌握了最高的位置。李自成也很高兴,觉得自己要当皇帝了。刘歆的儿子就编了这么一个东西,进献给王莽,哪知道王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伪君子啊,他那个时候,还没准备好当皇帝呢,还在那儿遮羞布,东挡挡、西挡挡呢,你堂而皇之把一个符命进献给他,这不是要他的命吗?所以王莽大怒。刘歆的儿子,拍马屁拍到马脚上,就被马给婚尥了一蹶子,被流放了,抓起来流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980#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8:29:53 | 只看该作者
那么这跟杨雄有什么关系呢?倒霉,真是有关系。刘歆的儿子是拜杨雄为师的,是跟杨雄学古文字之学的,这就牵连到了杨雄,这些治狱的官员,这些狱官就到天禄阁,杨雄不是天天躲在天禄阁吗?来抓杨雄,杨雄跳阁自杀。哎,没跳死。就那个阁可能也不太高,杨雄可能身手比较矫健。但是一直默默无闻,从今往后71岁死。由于这样一弄,杨雄在中国文化史上,就被快速遗忘,在宋朝理学之后。这里面有好多历史的无奈,也有好多传统因素在其中。所以我想,其实啊,杨雄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历史还是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的。
   【字幕配画外音】《三字经》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12 05:23 , Processed in 1.24800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