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护林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说6.18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81#
发表于 2018-11-20 19:49:15 | 只看该作者
守我国门 保我边疆——难忘兵团备战“戍边”岁月 (梁文玺)摘录
黑龙江兵团网   2007-05-11 22:03:56 作者: 梁文玺

中苏边境线长达7500公里。这条边界线,完全是1858年后,沙皇俄国趁中国“大而弱”之时,意为变东北为“黄俄罗斯”,多次入侵我国并强加多条不平等条约划定的。中苏边境东段,单与黑龙江省相接的边境线就长达近3100公里(水界2780公里、陆界260公里)。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条界江中,有大小岛屿1152个,按主航道中心线分,在苏侧538个,在我侧614个。但在苏制十万分之一地图上,将当属我方岛屿划入苏境的多达531个。苏军在中苏边境大量增兵,部署在亚洲地区的针对中国的总兵力达一百万人,坦克二万余辆,飞机三千多架。他们还在黑龙江对面纵深组建了两个空运突击旅,其中一个部署在我黑河地区对面的苏联境内。一个新的大规模武装入侵似乎正在酝酿之中。

那时,在黑龙江近5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我国只部署一个野战军和几个边防团,中苏双方军力对比相差悬殊。在边境地区和纵深要点,兵力薄弱,空隙较大。为了国家的安危,同时为了加强东北及黑龙江的安全,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居安思危,决定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当时的战略构想是,兵团在沈阳军区的指挥下,进行战役火力侦察,在边境地区的黑河、佳木斯、牡丹江各战役要点,杀伤迟滞敌人有生力量,掩护野战军展开战役。同时进行全民战争动员,组织指挥广大军民打击歼灭入侵者。这既是一项艰巨光荣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在当时来说重要的战略性举措。

快速组建武装部队

为了防止原苏联对我国进行突发地面武装入侵,沈阳军区党委根据“6·18”批示要求,决定:以沈阳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为基础,分别抽调精干人员,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三大指挥保障机关;从驻东北地区各野战军、旅大警备区、炮兵、工程兵等单位,抽调一些有实战经验的身体好的现役军人,分别担任兵团5个师60多个团的主管领导和部分机关工作人员。

当时,老红军、沈阳区副政委兼兵团政委李少元少将,老红军、身经百战、主持兵团工作的第一副司令员颜文斌少将,老红军、兵团政委程克廉等,率三千余名现役干部,以只争朝夕精神,打起背包就出发,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从四面八方奔赴兵团各级战斗岗位。他们会同原东北农垦总局领导,和有实践经验懂生产的农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迅速组成兵团、师、团领导机关,开始执行屯田戍边的伟大历史使命。

自1968年夏季开始,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等城市的初高中毕业生,先后有近50万知识青年,来到兵团,充实各师团连队,为北大荒增添了巨大活力与生气。也就在知识青年来兵团的同时,兵团党委根据屯垦戍边之需,经黑龙江省、沈阳军区、中央批准,适时在同江、饶河、抚远千里荒原的三角洲地区,以原七星等4个团(场)为基础,组建兵团第六师,师部驻七星。

紧接着,动员最大力量,抢修二龙山至抚远长达320公里的屯垦戍边公路。在公路沿线两侧适宜地点,新组建60团(今前进农场)、61团(创业农场)、62团(红卫农场)、反修营(前锋农场)。1969年2月底,在冰雪稍融的初春,我随兵团刘竹轩副司令带领的慰问团,乘汽车去六师,调研慰问新建团队和知识青年。

从1968年底到1969年初,沈阳军区调集大批枪炮弹药,运至兵团各师。兵团司令部依据作战预案,按中国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标准,组建战备值班营35个,每个营编500余人(其中编3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同时还组建367个武装排,总计达2.2万人被武装起来。共装备**8000支,冲锋枪4000支,轻机枪630挺,12.7高射机枪45挺,60炮210门,82迫击炮110门,75反坦克炮130门,76加农炮30门,40火箭筒320具。还装备相当数量的手枪、手榴弹、反坦克手雷等武器,并备有至少一个基数的弹药。

这是一支相当可观的常规武装力量。

按作战方向任务组建的武装营:在北安、黑河方向,兵团一师6个营;在鹤岗、萝北方向,兵团二师8个营;在宝清、饶河方向,兵团三师5个营;在牡丹江密山方向,兵团四师9个营;在双山、齐齐哈尔方向,兵团五师3个营;后组建的兵团六师武装4个营。

到1970年,沈阳军区进一步加强了兵团战备建设步伐。在原武装力量的基础上,又组建了一个步兵团(26团),驻佳木斯东万宝地区;在汤原组建武装炮兵63团;在大庆、兵团、师部等要点目标区,组建了21个高炮连、8个警通连,武装人员递增到4万人。重机枪达234挺,37高射炮84门,122榴弹炮18门。进一步增强了黑龙江的边防力量。

全力支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1969年3月2日至17日,中国边防部队指战员,在兵团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对入侵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进行自卫反击作战,保卫了中国的神圣领土珍宝岛。

1969年3月2日,珍宝岛地区冰天雪地,气温为零下27摄氏度。上午8时许,中国边防部队公司边防站站长孙玉国,带领巡逻队沿中国境内的冰道抵近珍宝岛时,全副武装的苏联边防军立即从位于珍宝岛上游的下米海洛夫卡,和下游的库列比克依内两个地方,出动70余人,分乘两辆装甲车、一辆军用带篷卡车和一辆指挥车,向珍宝岛急速驶来,抢先侵入珍宝岛。苏军下车后,就开始阻止中国边防巡逻分队登岛巡逻。我当即发出警告,令其从中国领土撤走。但是,苏联边防军却摆开战斗队形,持枪步步紧逼,并以一个团的兵力向巡逻组左翼穿插,企图切断我巡逻队的退路。9时17分,苏联边防军对我巡逻组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后,突然开枪射击,当场打死打伤我边防战士6人。我忍无可忍,被迫自卫反击,震惊世界的珍宝岛战斗开始了。

在此关键时刻,沈阳军区向兵团司令部发出了全力支援珍宝岛战斗的命令。兵团令驻红兴隆的第三师,在福利屯通往珍宝岛战场的公路各要点团营连,建立支前领导小组,设兵站,建物资供应站,变拖拉机修配场、工程队、医院为战勤分队。

地处珍宝岛的三师21团(今八五三农场),于3月8日接到组建担架营开赴前线的命令,经两个小时的战斗动员,请战者多达五千多人。最后选定450人组成担架营,开赴战场,进行战勤支援救助。

中国边防部队经过3月2日、15日和17日的战斗,共击毁、击伤苏联边防军坦克、装甲车17辆,击毁卡车、指挥车各一辆,毙伤200余人,缴获T-62型坦克一辆、各种枪31支(挺)、弹药和军用物资一部。

在支援珍宝岛战斗中,仅21团出动支援车辆956台次,抢修公路110公里,加固桥涵52座,支前面粉糕点八万余斤,担架营冒敌人炮火运送大批弹药、接运伤员,百分之八十的兵团战士为伤员输过血。沈阳军区给担架营一连三排立二等功,给杨一平立二等功,朱波、陈放、黄元培、芦爱信立三等功,受到统帅部的表彰。之后,21团战备值班营开赴珍宝岛与边防军共同担任戍边任务。

抓紧军事训练和战场建设

武装分队组建后,多利用农闲和冬季,抓紧对每位武装战士进行必须的战术、技术基础训练,使其具备战时需要的基本素质。如: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三打(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等训练。而且,特别重视对班长、排长和技术骨干的集中轮训。

从1969年至1972年,兵团、各师在教导队办培训班达210期,训练干部2154人,培训骨干2万人次。

1970年11月24日,毛主席向全军发出了“不当老爷兵”、进行野营拉练的指示,各部队迅速掀起了野营拉练的热潮。

记得当时英国有识军事评论家曾称赞:“中国在黑龙江边境地区,组建了一支很强的准军事部队。”

当时,兵团在中苏边界地区有32个边防团,距边界10公里内的一线连队195个,边界线长达650公里。为了保证边境安全,及时掌握敌情,我们先后建设了50个观察哨和巡逻组,常年坚持边防巡逻和对苏观察。先后捕捉苏联特工2人,阻截企图犯罪分子3人。同时,还不失时机地配合我国政治、外交斗争,进行登岛生产、拔航标等边防斗争任务。

1971年9月13日,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林彪在山海关机场私自乘三叉戟飞机,仓惶北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当时形势紧张,为此,兵团的两个值班团、九个值班营进入了一级战备。兵团前进指挥所,进驻到牡丹江海林地区。试想,掌握中国核心机密的林彪若叛逃成功,将是何等后果呢?然而,这不能不备。这一年兵团又武装150余个连队,武装总人数达7万人,轻重武器近五万余件。

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兵团加快了战场建设的步伐。六个师的后方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建战备仓库、宿舍、医院2.5万多平方米,永备作战坑道500余米。在边界地区前沿要点,构筑相当数量的野战工事和战斗村、永久性菜窖近4千个。值班26团进入虎饶战区,接替野战军防务。构筑守备工事,加强有线无线通信建设,加修机动道路,使兵团防区公路达5500公里(沙石路2400公里),基本保证了战备戍边之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4
8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20:07: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注:1.1963年东北农垦总局成立。2.1965年中共东北局上报中央关于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3.1968年根据6.18批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1973年黑龙江省成立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并于1973年底黑龙江省粮食局在中央粮食工作会议上递交了关于建设兵团亏损及没有完成小麦上交任务的“黑报告”;得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归属黑龙江省管理。5.1976年兵团转制所有兵团正式回归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与北大荒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收编的国营大农场交叉管理。6.2017年——1973年成立的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摘牌、解散。所有黑龙江省的国营农场归属地方所在县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238
83#
发表于 2018-11-20 20:55:18 | 只看该作者
    然后,就是承包给种粮大户,变成民营企业。真好,真快。老板叫:民营企业家,职工叫:奴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1881

帖子

553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30
84#
发表于 2018-11-20 21:56:10 | 只看该作者
没想到戍边知青还有非常严俊的历史背景,兵团建制如此复杂,对我们南方知青确实不了解,你们辛苦了,历史会给你记功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的,向你们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4
8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21:58: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手持镰刀为武器的值班哨所;我连就有一个而且这哨所坚持了连年多——那个年代弄虚作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4
8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22:12: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手拿镰刀为武器的值班哨所——而且连站了两年多,我也是当年曾光荣的在黑龙江边的牛圈值过勤,夜间有敌情是点燃喂牛的谷草垛给远在五里地的连队发信号。再由连队通知团部。我们这紧靠黑龙江边的连队没有一件武器,拿锄头镰刀也可以像当年的红军一样打败蒋匪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4
8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22:14: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那个年代弄虚作假的文章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4
8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22:30: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当年苏联对日宣战,进入东北的一支部队就是从我们连的西北角的北口子渡江参战的——我们连是我们团西北方向的最边远的连队——却没有一件正规武器——只有锄头镰刀,对了还有冬季刨肥的大锤和钢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4
8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1 10:47: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1-21 10:55 编辑

结束篇:
自从2010年为寻找曾度过青春岁月的第二故乡北大荒二九0农场的网站,却搜寻到我们当年二师现在的宝泉岭管理局的官方网站——宝泉岭信息港。
因为是主要寻找二九0农场的信息,竟第一眼看到的是二九0农场场史的《前言》,根据我的当年搞杂志发行的经验(后来改为研究会学术市场推广部)任何文章的前言绝对会概括的介绍这篇文章的精髓。
但是作为济南军区农建二师五团奉军委的命令——二师先遣部队的5团3营及营机关500多人于1954年8月开赴北大荒的三营教导员、当年的二九0农场场长杨克强撰写的二九0场史史志《前言》,我遍寻整个前言都没有兵团和知青这四个字。不禁在前言下以游客名义发表了我的看法和质问的留言。
后来再看宝泉岭管理局各农场的场史史志《前言》几乎都是如此,在登录我们管局官方网站之下的知青网站——宝泉岭论坛;这几乎都是当年兵团精英的论坛,却没有几篇是歌颂现役军人“英雄事迹”的文章。全部都是当年青春岁月颂扬自己光荣历史的篇章——当然那歌颂在老农垦关爱下成长的文章也是寥寥无几!
我后来才知道,这些当年兵团精英们都是兵团组建后替换被下放的连队基层干部——和老农垦平起平坐;或者可以说是老农垦们的顶头上司;怎么会写出歌颂他们领导下的那些已经下放到其它连队老农垦的文章!
而后再看我们团初期兵团精英们撰写的回忆文章也是吹捧自己的文章,可是当2015年后退休的我们这些小69登录这个论坛《知青足迹》发表的几部长篇回忆录,几乎和我在我们论坛撰写发表的回忆录一样,都是歌颂当年在兵团老农垦关爱下度过那美好的青春岁月的篇章。
后来在我全部下载了我们二九0农场的九部(篇)回忆录,更是看出当年8团和2师其它9各团的截然不同的观点——也是当年兵团组建后二师其它9个团,都严格执行了将原老农场和所有生产队的主要负责人全部下放到连队了(所有农场主要负责人都异地下放到其它团——就是兵团改制后也没有回到原来他们亲手建立的老农场——成了终生遗憾遗憾的望乡鬼!)。
而我们8团独特的团营连三级建制的单位,寥寥几十个现役军人都是龟缩在团机关司政后的团干部,下属五个营和所属的54个农业连队的领导权都牢牢掌控在老农垦的手中。
而五个营的干部配置和所属下54个农业连队一样的标准干部配置:营长、副营长、营教导员都是开拓了北大荒的老农垦担任,只是为了便于女知青的工作便利营副教导员由一名女知青担任。
那下属的54各农业连队干部配置几乎都像营级上级机关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连长、机务副连长和场院后勤的副连长、指导员都是老农垦担任,也是仅仅配置了一名女知青副指导员。
而初到北大荒我所在2营20连那机务、基建、场院、农工四排、五排和后勤六个排的正排长都是老农垦(其中农工五排排长是63年北京支青)只有六个排的副排长都是清一色的女知青。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4
9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1 12:30:42 | 只看该作者
回想当年的历史,在宝泉岭论坛当年兵团二师;现今的宝泉岭农场管理局这个知青网站所出现的这种局面,不难看出当年的兵团余威,歌颂当年兵团精英自己的光辉伟绩(真正歌颂现役军人的文章极少)的篇章充斥着论坛。
而我和后来登陆论坛的回忆录和文章却是另外一种局面。这就是我们这个当年兵团王副司令员打掉兵团最后一个土围子的根本所在吧?!!!
而后在我在宝泉岭论坛直接敲击电脑键盘,在每天中午喝着小酒敲击出我的个人回忆录时(几乎每天一篇,3个月120天完成了我后来定名为《50后的幸福——北大荒篇》初稿后)。在自己校对、重新编辑之时,发表了我对二九0农场场史史志《前言》的一篇文章《观二九0场史史志前言——不应遗忘知青奋斗的一段历史》引发了一场反对诬蔑《前言》撰写者杨克强的论战和对我的围攻。
其实对于场史史志《前言》的撰写者,我以为他的观点出自于对当年极左的现役军人迫害老农场干部的迫害而特意在场史前言中只字不提兵团、知青的。因为在1977年二九0农场落实政策工作组的四个成员都是和我住在机关知青临时宿舍,他们的大部分材料都搁在宿舍里——而我却因为住在宿舍的机关知青有的已经返城。而我的工作又是机单调轻松的,几乎翻看了落实政策工作组的大部分档案。触目惊心的兵团极左的现役军人迫害老农场干部及知青的血淋淋事实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我以为是这个原因和1975年兵团发动的“反击右倾翻案风;年三十前夺取基层领导权战役”的历史,造成了二九0农场场史史志《前言》的撰写者在前言中只字不提兵团、知青的真正原因。
当年在我发表了《观二九0场史史志前言——不应遗忘知青奋斗的一段历史》文章之后,我在兵团精英和荒二代的双面夹攻之下,才有了研究北大荒垦荒史和兵团史的动念,查询所有北大荒垦荒史和兵团史的所有历史资料,又超脱我个人身份,用老农垦的眼光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才有了我现今的历史观——当年开拓了北大荒并奉献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老垦荒人眼中的历史。
而后才发表了奉劝当年兵团精英的《不妨读读农场史》的文章。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 02:31 , Processed in 0.18701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