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88
871#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1:54:24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你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你这个房子有个围墙,并不是因为你那里有棵树,并不是因为你在院子里逛,也不是因为你的司令部设在商丘,而是你所代表的那股力量腐朽了。所以易之失也有可能是贼。讲得多好,大家听听。【礼之失,烦。】非常烦的烦、烦死我的烦。为什么说礼之失烦呢?讲礼貌当然是很好的事情。我们经常说礼多人不怪,难道真的是礼多人不怪吗?我们知道,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好多民族都很讲礼貌。以讲礼貌著称的旗人,也就是过去我们北京城里讲的过去传统的旗人,大家知道旗人和旗人之间打招呼那是极其讲究礼节的。一见面先给你打个千,您好,您家里的老太太好,老太爷好,二姑娘好,三弟弟好。这千一直打,打到最后想起对对,您家的蟋蟀可好,最近赢了吗?您家那条狗最近胃口怎么样?您那八哥怎么样会唱歌吗?折腾半天,烦不烦,这就叫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这是非常深刻的,历史中有好多智慧,有好多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人物和行为,但是历史当中毕竟也有好多阴谋诡计、有好多勾心斗角、也有不少卑鄙龌龊的东西,历史当中也有。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前面的那个东西,如果你把脑筋放到后面那上面去,整天去学怎么“挖坑埋人”啊,怎么弄弄诡计啊,那什么啊,乱了。所以,春秋之失,乱。学历史是好的,学的不得法,学了历史里边最麻烦那些东西,导致的结果是乱。大家看看《礼记。经解》古人的著作多么有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88
872#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1:58: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7-5 12:00 编辑

【字幕配画外音】六经虽为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但如果理解不当,也是会产生负面作用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古代经典著作时,一定要注意“当讲求”。那么这六部经书应该如何去读?每部经又各有什么特点呢?
   【钱文忠】按照三字经的排序。第一部是《易经》,三字经怎么讲易经的呢?【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易经》实际上有三种。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还有一种叫《周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咱们今天一般都知道周易了,但实际上在当时除了周易以外还有两个系统,一个叫《连山易》,一个叫《归藏易》,只不过《连山易》和《归藏易》早就没了,早就失传了。今天咱们在路边买到的这个《连山易》、《归藏易》都是后面人编的、都是不可靠的,不是不可靠就都是假的,因为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88
873#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00:4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我们留下的,能够被学者承认的只有《周易》。所以呢,我们就只能先讲《周易》。《周易》是什么时候的作品?具体的时间当然说不上来,但是其中有些部分、或者其中相当的部分、或者其中主要的部分,写成于西周初年。《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是一部包罗万象的著作。这当然不是我们能够在这里详细讨论的。我想,我们要注意的是什么?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利用周易、或打着周易的幌子或者旗号,唯一的目的在算命,这样的这种行为上。我们怎么来理解这种行为?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首先要明白,古人、古人离《周易》比我们近吧?古代人、春秋战国时候的人是怎么看待《周易》的,这个大概是最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88
874#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01:38 | 只看该作者
孔子实际上是古人对待《周易》最好的例子。孔大在晚年,曾经花了大力气去读《周易》、读《易经》。孔的学生看见就觉得有点奇怪,就问这个孔子啊,说老师,你也相信这个占筮啊?你也相信这个占卜啊?这个占筮吗?孔子说易里面有好多古人的哲理,我读它并不是钻研它占卜、占筮那个部分,我是要研究其中的道理。孔子对待《周易》的态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周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应该为我们拥有这样的一座宝藏而感到自豪。我们也更应该感觉到自己的责任,用一种正当的方式去阅读、去理解、去感悟、去应用周易传达给我们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88
875#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02:31 | 只看该作者
【文忠寄语】要用正当的方式,去理解和感悟《易经》中的哲理。

   【字幕配画外音】《三字经》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易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经书,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我们学习《易经》,应该努力去理解其中深刻的哲学想想,但三字经中说,有周易三易祥,这三易祥又是什么意思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88
876#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03:14 | 只看该作者
【文忠寄语】要用正当的方式,去理解和感悟《易经》中的哲理。
   【字幕配画外音】《三字经》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易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经书,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我们学习《易经》,应该努力去理解其中深刻的哲学想想,但三字经中说,有周易三易祥,这三易祥又是什么意思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88
877#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03:59 | 只看该作者
                                      解读《三字经》
                            (十二) 

   【字幕配画外音】《三字经》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在《三字经中》,《诗经》、《尚书》、《易经》、《礼记》、《周礼》、《春秋》合称为“六经”。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都应当仔细研习,探求其中的道理。而在这部经书中,尤以《尚书》这部书的命运最为坎坷。那么《尚书》是一部记载什么内容的书?他的作者又是谁?为什么它的地位如此重要?历经岁月沧桑,一部书的命运变化,又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迁?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第十二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88
878#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05:02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那么这一讲,我们就接着按照《三字经》的顺序,要讲什么呢?要讲《尚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这里讲的是《书经》。在它成为儒家经典以后,它更为常见的名字就变成了《尚书》。《尚书》是什么意思呢?尚,是年代久远的意思,书就是历史文献。那么《尚书》就是年代久远的历史文献,就是这个意思【《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的汇编。】。《尚书》大概是要到战国晚期才汇编成书,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谁是编纂者,我们也不知道最早的本子究竟有多少篇。《三字经》讲的典、谟、训、诰、誓、命【典、谟、训、诰、誓、命。――《尚书》的六类文体】。什么做典呢?典是记载嘉言懿行和典章制度的【典,立国的基本原则】。什么叫谟呢?谟是大臣为君主谋划如何来治理国家的这些言谈、这些事情【谟,治国的计划】。什么叫训呢?这个跟大家的想象可能有差距了。训,教训的训,指的是贤臣训导君主的言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88
879#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05:4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今天的训往往认为是以上对下叫训,训令、训斥、教训。这跟《尚书》里的训有点不同,《尚书》里的训指的是那些很贤明的大臣,训导君主的言行【训,贤臣训导君主的言行】。什么叫诰呢?这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还叫诰命夫人、诰命。诰,就是君主的政令。【诰,君主的政令】誓,那就是君主讨伐叛逆时候的誓师、发兵的文告【誓,君主发兵的文告】。命,是君主对大臣的训命【命,是君主对大臣的训命】。我要给大家特别解释的,是《尚书》这本书非常独特的一种命运。《尚书》是战国后期、晚期才开始成书的。赶上什么?赶上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大家要注意啊,秦始皇不是什么书都烧的。种树的书他不烧,医书不烧的,占卜的书他不烧。秦始皇要烧的是六国史籍,重点是六国史籍。就是记载着楚啊、赵啊、韩啊、燕啊,这样一些国家的档案材料,他都要烧的。是为了把过去那些国家的历史给抹煞掉,因为他秦朝大一统了嘛。但是秦始皇脑子不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88
880#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06:40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书教大家怎么种树的、教大家怎么看病的、教大家怎么占卜的,他不烧的。所以他并不是什么书都烧,但是不巧,像《尚书》这样的书,却是要烧的重点的重点。要烧的就是你这类书,因为你记载的是古代的文献资料。这一烧,当然就把《尚书》给烧惨了,因为秦朝的查书令是很严酷的。你偶尔在街上,你去讲这个六国史籍和类似于《春秋》这样的书,弃市、当场砍了就给你扔在街上,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很严酷。所以《尚书》这一烧就烧惨了,烧到什么地步?反正到了西汉的初期,《尚书》只剩下可怜巴巴的28篇,就这28篇。这28篇怎么能够躲过秦始皇的焚书而保留下来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15 09:14 , Processed in 1.201200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