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6-1-2 09:53 编辑
七十
工作队培训会的最后一天,县领导宣布了两件事:一是公布了各工作队的名单,二是对我们参加工作队的知青待遇问题做了规定,每人每月十五元的生活补助,其中下乡吃派饭每天三毛钱,伙食补助是九元钱,另六块钱是零用钱。我们这些知青没有一个人嫌钱少的,总觉得比在队里干活强多了,除了吃的还能有几个零花钱何乐而不为呢!我们每个人心里都美滋滋的。
我们工作队由四人组成,队长是县工业局的张局长,一个是名叫张有成的城关公社的一般干部,另一个是姓李的小学教员,我们下乡的头一个大队是城关公社的九顷垣。紧接着各工作队见面,一起研究下乡的工作。张局长个头挺高块挺大,他的头发有一少半发了白,连眉毛都有几根发白,看来他已年过半百了。初次见面觉得有点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他,猛然我想起来了,我们截的那辆车在司机旁边坐着的那个人就是他。张局长看我时也是一楞,他很快把我认了出来。“你是不是前几天在草屿岭和司机打架的那个知青?”我说:“是。”他说:“那天的事我看的真真的,不是你们的错,后来我还到公安局说明了情况呢!”头一次见张局长就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从他对下乡工作发表的意见看出,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领导能力非常强的人。后来听别人讲,张局长是县里颇有点名气局级干部,性格特别直爽,不管和谁说话都是直来直去的从不拐弯,干起工作来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人送外号张大炮。张有成和李老师都是三十岁左右的人,张有成比较沉稳,谈论问题时只见他紧锁眉头,眼睛不时的转动,一看就知道他在认真的思考,但他轻易不发言,只先听别人说。李老师倒是个外相人,对每个提出的问题都会谈出自己的意见。对下乡后各阶段的工作,各个工作队研究了多半天,至此,五天的培训会结束了。
回村后的第三天,我和孟祥青带上各自的行李踏上了下乡的路程.九顷垣大队离我们村有六十多里路,孟祥青下乡的北平有百十里地,不过我们俩是顺路,能搭伴走五十里地。
九顷垣大队位于霍山脚下,和我们谢家庄差不多,也属于黄土丘陵区,不过这里的产量比较底的垣顶地多,沟壑特别深,梯田比较少,产量比较高的漫沟地更少。老百姓大都住在靠近垣顶的窑洞里,下山的路又陡又滑,吃水非常困难。这个大队的领导班子软弱无力,学大寨运动开展几年了,可这里的生产面貌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集体经济不但没有丝毫长进,反而更加落后了。老百姓过的日子比我们村穷多了,一般年景一个工不超过两毛钱,去年一个工才五分钱。县里之所以把九顷垣大队列入第一批搞运动的点,恐怕也是急于解决这里的问题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