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北山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难忘的纪念

[复制链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40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 12:40: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9-30 10:09
由于家务事多,又要抽时间修改作品,外出机会很少数,我也十分遣憾。

  有许多网友我也想見,会有机会的,谢谢天蓝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40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09:29:28 | 只看该作者

                                      四十一

     吃早饭的时候我到家了。一推门,只见爸爸、妈妈正在收拾屋子,他们见我先是吃了一惊,而后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到家后,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家里失去了以往的热乎劲儿,我走时还是一大家子人,可这一年我和妹妹们先后插队,家里只剩下父母两个人,能不冷清吗?我走的那年父亲四十九岁,母亲四十五岁,按说年龄不算大,可我离家不到一年父母变得苍老了许多,尤其是母亲,走时一头乌黑的头发,已有不少变成了白发。
      爸爸上班去了,我和母亲聊起了家常,为了不让母亲为我担心,我只讲好的说。我对母亲说,那里的老百姓特实在,待我们特别好,有一个叫逮柱的社员和我关系最好,我们成了知心的朋友。我打开提包让母亲看,说这些带来的核桃就是逮柱让我孝敬您的,那些苹果是队里分的。我边说边拿起一个核桃,用手一攥皮就破了,我母亲一尝连声说好吃、真好吃。我说这是我们那里最好的核桃,北京可买不着。接着我又拿起一个苹果削了起来,苹果虽然在车上挤着有些烂,但并不影响味道,母亲高兴的吃起来。我还对母亲说,在农村有一个比城市好的地方,能够吃上新鲜的粮食,当年产的玉米、小米特别香、特别好吃、还特别有营养。我们这些下乡知青都比以前胖了,尤其是女生比下乡前胖多了,个别的女生胖的连旧衣服都穿不上了,社员们都说这是吃新粮食吃的,谁说我们农村不好,这点就比你们城里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40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09:31:31 | 只看该作者

     坐了一天的火车我真有点累了,吃了晚饭便倒头睡觉去了。谁知睡到半夜听到一阵阵急促的敲们声,这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在里屋住,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情况。我父母赶紧起床开了门,只听见一个男人的声音说:“我们俩是治安巡逻队的,奉上级命令查户口!”母亲回答:“前两天不是刚查过了吗?怎么又查呀!”那人说:“这不是快到国庆节了吗?为了保节日安全,这次重点查在外地回京的探亲人员,你几个儿女在外地插队,有回来的没有?”我母亲说:“我儿子在山西插队昨天才回来。”那人说:“让我们看看。”我听到外面的声音,起床开了里屋的门,只见两个带着红袖标的男人进了屋。那个刚才和我母亲说话的人拿着象审犯人的口吻严厉的问:“你叫什么名子?什么时候回来的?”我如实的做了回答。“你有证明吗?拿出来我看看!”我从衣袋里找出证明给他看,那人仔细的看了一遍,鸡蛋里挑骨头的说:“按规定外出应该盖县革命委员会的公章,你的证明信怎么盖的是公社革命委员会的章呢?是不是县里不批准你回家呢?”看他的口气十分强硬,我心里立马有了强烈的抵触情绪,我不满的说:“我们回家探亲是合理合法的,有统一的规定,用不着县里盖章,公社的证明就行。”那人强词夺理的说:“你的证明管用不管用还得另说,我们还要听派出所的意见。”接着他下命令似的说:“明天你要到派出所办临时户口,你的假期是一个月,到时必须按时离开北京,别给我们添麻烦。”本来一场好觉让他们给搅和了,我心里十分不是个滋味,我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怎么才走了不到一年却把我们当外地人看了呢?真是不可思议!
     第二天早饭后,我奉命到派出所办理了临时户口。按规定国庆节有一些节日补助供应的商品,如每人供二两香油,半斤花生、半斤瓜子,还有增供的鱼和肉以及一些副食品等,但没有临时户口的事,唯一的一点待遇是拿三十斤全国粮票买粮,可以供五两油。早在五几年粮食统购统销后,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是在国家的计划安排之下,而且计划的范围和程度越来越大。到我们插队时,除了吃菜没有规定的供应量外,其它生活必需品每月都按计划供应,每家手里都有供应的凭证——本、票和圈。粮食管理最严,不同人有不同的供应标准,即有粮本又有粮票,到指定粮站买粮,粮本、粮票缺一样也不行;穿衣、做棉袄、做棉被要凭布票和棉花票买材料;买肉要肉票;买鱼、糖、粉丝、豆腐、果酱等要凭副食本;买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要凭工业圈。我们家仨个插队的,每年探亲一次呆上一个月,在家吃的、用的加上走时带的东西,实际上父母应享受的待遇等于让我们拿走了至少一半。我们在外插队,不仅在精神上给父母带了痛苦,而且在生活上也给他们带来困难,做儿女的不但不能给家里做点贡献,还要分享父母应享受的待遇,我们怎么能忍心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40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09:33: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0-3 09:38 编辑


     在家呆了几天,我看望了儿时的伙伴的朋友张国强和冯奉昌。
     张国强和我从小学一年级起一直在一个班里上学,上中学后仍然在一个班读书。我们家搬来搬去始终在厂子的家属宿舍居住,而且我们两家离的也不远,我们经常在一起,从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虽然到外地去插队,但我和张国强以及冯奉昌一直有书信联系。张国强虽然也赶上了文化大革命,但他上的是中专,和我们上高中的没办法相比。在分配工作上,我们只有智取华山一条路,而他们只不过是没按期毕业分配工作,在学校多混了两年,耽误了两年多的工龄而已。不过就是在文革其间,学校还是每月照发十五元的饭费和生活补贴,所以对他们来说文革给他们个人带来的损失不是太大。在我们插队后不久,张国强分配到北京无线电厂,当了车间的一名技术员,工资拿到了三十五元。我们在一起聊天时他告诉我,他的工资过两个月就可以涨到四十一元,到那时以后就可以考虑交女朋友了。
    冯奉昌和我同岁,小学和中学都在一个年级读书,但从来没有在一个班上过学。不过我家和他家离的很近,每天上学我们俩都搭伴一起走,俩人很投脾气,久而久之我们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我插队时,冯风昌已交上了同在一起工作的女朋友,这次见到他俩时他们已成了夫妻,和父母一起生活。他们的工作稳定、生活稳定、工资待遇也高,我真羡慕他们,看看自己没有着落的困境,说什么也没办法和他们相比。想想自己真是一无是处,堂堂一个高中生还不如一个初中生,竟然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心里不免一丝丝的酸楚。奉昌也为我惋惜,说初中毕业时你干吗非要上高中呢?可他们也清楚的记得,初中毕业时他们参加工作的同学对我们上高中的同学多么羡慕啊!真是此一时彼一时,谁也没长前后眼,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我想这辈子能赶上人家一半就心满意足了。今后怎么办呢?垂头丧气是没有出路的,顺起自然也不行,不能消极等待,还要靠自己努力奋斗,为了父母、为了自己也要往前奔、往好处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40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09:39: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0-3 09:40 编辑


     在家呆了几天后,我到吴宝荣家串门。宝荣家是个大家庭,有姥姥、父母和五个子女。她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姥姥和母亲没有工作,在家操持家务,妹妹上中学,两个弟弟上小学。父亲在区服务公司的一个商店工作,是一名老实巴交的工人,那个年代商业部门的工资待遇比较低,一个月只挣四十八块钱。她的哥哥和我同岁,初中毕业后考上了邮电技校,他比较幸运,在文革开始前的几个月分配了工作,在电报大楼上班。哥哥是个大孝子,从工作的那一天起就很顾家,他自己的生活十分俭朴,尽最大的能力照顾弟弟和妹妹们,尽量帮助家里解决生活困难。
     我到她家后,只有她和她的母亲在家。那年宝荣的母亲不到五十岁,可由于多年来家境生活十分困难,早早的因为操劳过度而长了许多白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十来岁。
      宝荣家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别看家里生活困难,有时后钱紧接不上下月,但她母亲对人十分热情,待人十分厚道,既使借钱也要让来客吃好、喝好。宝荣不大爱言语,但她母亲很健谈,一看就是家里的主事人。我到她家后,她母亲非常高兴,马上忙活起来,又是买肉又是买菜,一定要我在她家吃午饭。这顿饭是宝荣的母亲特意为我做的,可能是宝荣事先打了招呼吧,虽然只有我一个客人,但她妈却给我炒了四样菜,两荤两素。她妈很会做饭,肉片切得特薄,肉丝切得特细,炒得菜真可以说是色、香、味聚全,吃起来特别有滋有味。快一年的插队生活使我饭量大增,但初次在人家吃饭,饭再好吃我也得悠着点,米饭只吃了一碗,菜吃了不到一半。宝荣知道我的饭量,说什么也不让我撩下饭碗,在宝荣和她妈的劝说下我只好又多吃了一点。饭后,我和宝荣的母亲聊起天来,听她说,宝荣打小身体弱,胃也不好,一顿饭吃不了二两粮食,农村活儿那么累吃那么点粮食怎么行呢?难怪宝荣的母亲对她特别不放心。她妈对我说:“你年龄大,又是高中生,自制能力比较强,我们丫头年龄小,体格又不好,我把她托付给你,你尽量照顾她行不行?”我特别体谅老人家的心情,让她放心,我会很好的照顾宝荣。
     休假其间,我和宝荣搭拌到各家看看,不管是回了家的还是没回家的同学,我们都去看望了他们的亲人,不管怎么说作为知青点的头头我有责任这么做。当时在京的有张京平、孟祥青、米青海等十来个人,为了增近我们的友谊和团结,在我的提议下,我们在张京平家搞了一次聚会,然后一起到北海公园逛了逛,这是我们在插队其间的第一次聚会,实际上也是仅有的一次聚会。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一个月的假期快到了。我妈让我多住几天,可我还是打算按时回村,我这个知青头超假怎么能行呢!我问了问当时还在北京的吴宝荣、姚桂荣和王合莲,她们也不打算多住,我们四人约好一同返回山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40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09:42: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0-3 09:43 编辑


                                      四十二

      回山西带什么东西好呢?我妈没事老问我。我们插队那边吃饭没滋味,主要是没有调味品。北京人炒菜离不了酱油,可是瓶子怕打又不好带,幸好那时出了固体酱油,立马成了知青风靡一时的强手货。我们家那儿住的南方人多,他们爱吃糙大米,不爱是面食,就拿白面换大米吃,这样供应他们的碱面就吃不着了。我妈认识一些南方人,用他们手里的副食证买了一斤硷面,我准备给灶上用,让我的同学们在山西也能吃上发面馒头和硷面窝头。那时知青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在插队的地方生活的好一点,挖空了心思琢磨给孩子带些什么东西。知青们回村带什么的都有,有带炸肉酱的,有带挂面的,有带粉丝的,还有的带比较便宜的动物饼干,一大袋十斤五块钱。这些带回来的东西有不少是凭证凭票供应的,这意味着父母还要从嘴里把这些东西省出来。不仅带吃的东西,而且还要带用的东西,香皂、肥皂和洗衣粉是不能少的,此外,还要靠家里买衣物、鞋、袜等生活必需品。说是出去了,实际上很大程度还要靠父母养活。我们虽然已长大成人,可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父母不但享受不到儿女的福,相反还要让父母来为儿女操心,继续为儿女们付出。我们知青心里谁也不落忍,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心想,等有出头之日的那一天,我会身心的报答父母。
      来时带回了一个能装三十斤东西的大提包,可回去时需要带的东西太多了,只好又买了一个提包才勉强把东西装进去。当我们在火车站集合时,我一看每人至少带两个提包。幸亏是从始发站上车,各家都有人送,否则上车太困难了。从北京上车比在临汾上车好多了,不用抢,大家都有坐位,把提包放在行李架上看起来也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40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09:44:17 | 只看该作者

     在车上,我们遇到两个到临汾出差的女同志,她们对我们很热情,我们一路上聊的很投脾气。据她们说经常到临汾出差,有一家常住的旅馆,如我们在临汾不方便的话,可到那家旅馆找她们帮忙。火车下午四点多钟到了临汾,我们和那两个出差的女同志一起下了车,她们看我们带的东西太多主动帮助拿,说什么也要把我们送到汽车站去。我们推托了半天宁不过她们,只好让她们帮忙。说心里话,要不是她们帮助,这些东西是一趟拿不走的,靠我一个男的还不把我累趴下。
     汽车站里的人虽然不少,但由于我们有人帮助来的比较快,还找到了能坐两个人的地方。当天晚上,我们轮换着睡觉看东西,不知不觉到了天亮。为了能有把握上车,我们早早的到站牌下面排队,排了头一个。我们满心欢喜的排着队,眼看六点的发车时间快到了,可是这时风云突变,本来晴朗的天竟然很快阴云密布,雨点很快的下了起来,雨越下越大很快淋透了衣裳。我们一看再等也没戏了,只好拿着各自的东西又回到了站里,可是由于我们进来的晚,连个坐位也没找到,只好找了个墙角把东西紧放在一起,人只有席地而坐了。我们人人叹气,怎么那么没福气赶上这么个天呢?到了中午,天还是阴沉沉的,一点也没有停雨的意思,今天肯定是走不成了。我们耐心的等到第二天早上,可雨还是在稀稀啦啦的下,这一天又白等了。由于发不了车,滞留在汽车站里的人越来越多,别说坐在地上了,连站着的地方都难找到。两天两夜了我们睡不了觉,大家又困又乏,眼都快睁不开了。我突然想起了那两个出差的女同志,决定请她们帮帮忙,让我们几个女同学去睡个觉。这件事办的很顺利,三个女生在白天睡了会儿觉,这可比在车站呆着强多了,体力和精力恢复了许多。她们也劝我到旅馆去休息,我觉得不方便执意没去,我一个人看着东西,几天来基本上没有睡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40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09:5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0-3 10:59 编辑


     第三天早上,雨终于停了。我们向车站的工作人询问看什么能发车,得到的答复是今天肯定发不了车,至于明天早上能不能发车得看道路的情况而定。我可真有点顶不住劲儿了,坐在地上一个劲儿的打盹。汽车站候车室的人有增无减,进来候车的人更多了,我怕丢了东西,让她们一个人去旅店休息,留下两人看东西。到了下午,我发现有几个知青模样的人总在我们周围转游,当时我想,车站那么多人他们总不至于敢下手抢东西吧!只要看紧点别让他们把东西偷了就行了。可从这几个人的举止看,没有偷东西的意思,事后我才知道,他们是在了解我们的底细,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同伴。当他们知道我们只有四个人并且只有我一个男生后,决定对我们敲诈勒索。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的男生凑到我面前和我搭上话,他说:“我们几个弟兄在这儿呆了好几天了,手头紧,请你们帮帮忙,咱们都是知青,没的说,我们也不多要见面分一半,够我们哥几个吃几天玩几天的就行。”我当时有点傻了,这不是遇到劫道的了么,头一回遇到这种麻烦事,我一时不知所措。在我身边的两个女生更胆小,听到他的话后吓的连脸都变了颜色。我虽然胆子不大,但让我们把父母辛辛苦苦买来的东西随便的让别人抢走,我心实在不甘。我想打是不能打,我也打不过他们,不如先和他聊一聊,到时看情况再说。
     我主动和那个知青搭起话来,我对他说:“咱们都是知青有话好说,哥们儿你在哪个县插队?”“在安泽县。”我惊奇的说:“我们也是安泽县,你们在哪个公社?”“在府城公社李家村”我接着:“我们在古县公社谢家庄。你是哪个学校的?”“十二中初二的。”我说:“我是丰师中学高三的,认识你们学校的不少同学,你们学校有个叫刘雪的高三学生你认识吗?她就在我们公社西堡插队。”“你说刘雪啊,知道,这个女的在文革其间可是全校有名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40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11:02: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0-3 19:24 编辑

     我俩越聊越来劲儿,他告诉我他的名子叫崔振龙,家住桥南铁路宿舍。我说我们点的知青大多数也在那块住。我向他提起了在我们村插队的李殿英,崔震说他也认识,说李殿英在圈子里也挺有名的,不少人都怕他。我问他:“怎么干这种劫道的事呢?”他说:“哎!别提了,我原来在学校也是个好学生,后来一插队受不了农村的苦,慢慢的跟着他们学坏了。我们知青点有十六个学生,开始还行,可没过上几个月就过不到一块去了,仨一群俩一伙的把灶分了。我和这俩个哥们一个灶,谁都懒的做饭,也懒的干活,队里拿我们也没办法。我们仨越学越坏,想吃肉了,就摸着黑偷老乡家的鸡,没菜吃了,趁菜地没人就去摘。那个村的老百姓都怕我们,没人敢和我们知青叫板,不过惹急了,老百姓也他妈的够狠的。夏天西瓜熟了,我们十几个知青一起琢磨偷队里的西瓜,到了深更半夜,我们从老远脯腹前进,慢慢的向西瓜地里爬,谁知看园子的早有准备,架起土枪向我们来的方向瞄准。结果是偷鸡不成反失把米,爬在前面打头阵的屁股上挨了一枪,把屁股打成了麻蜂窝,到处都是铁沙子打破的地方。那个挨枪打的不敢嚷嚷,只好忍着疼往回爬,我们连夜把他送到县医院,大夫问我们怎么回事,我们只好说是误伤。”我问他:“你们什么时候来临汾的?”“我们仨人从村里出来已经十几天了,先在县里的知青点串了串,混了几天饭吃,各点的人大多数都回家了,我们也想回家,可我们这个德行怎么有脸回家呢,父母问咱们说什么呀?索性到出瞎转游呗!前天我们到的临汾,想找点外快,这不盯上你们了吗?闹了半天咱们都是自己人,没的说,日后有什么事咱们互相照应点,我看你们带的东西不少,如果明天能走的话我们帮你们上车。”
     第四天早上通车了,尽管上车的人特别多,但是有崔震他们仨个人帮忙我们非常顺利的上了车,我邀请他们一起到我们那里玩两天,他们说还得在临汾混几天再回去。说心里话,我真不愿意和这些二流子们打交道,嘴上好言好语的劝他们和我们一起走,其实早就盼他们快点离开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主题

3878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8628
410#
发表于 2015-10-3 16:35: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杏儿 于 2015-10-3 17:02 编辑

    看完文章,我认识你说的崔振。他和我先生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并且在一个科室工作。他和我先生关系很好,那是在八十年代,我家离他们单位很近,他经常来我家,进门如同主人,做饭炒菜很麻利,一会儿就做好了,我们共进午餐。大家在一起吃的很开心。
      他是个热心人,对我家的帮助很大,我公公有病不能走动,去住院需要有人背下楼,他找来小伙子背下去,亲自开车送医院。出院时,又把老人接回来送到家。
        老人去世后,因我先生有病住院,是他主动去八宝山把亲人的骨灰替我们取回来,让我们感动不已。
       崔振因患肝癌,于2012年病逝。生病到去世只有很短的时间,没有告诉我先生。直到去世后,他妹妹整理遗物看到电话号码,告诉我们这个噩耗,我们悲痛不已。为失去这样的好哥们感到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3 04:07 , Processed in 1.12320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