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半醉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圹圩农场十二年

[复制链接]

332

主题

1254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18
311#
发表于 2015-5-14 10:16:39 | 只看该作者
闲人一个 发表于 2015-5-13 19:01
我们这里也是,大喇叭挂在你家门口的树梢上,整天叽里呱啦吵死了,受不了的就赶紧报名...... ...

我们学校倒没有这个样,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全柳州铁路局各小站的职工子弟,学生全部住校,户口也在学校管理,到了时间全部下乡,不走也的走因为户口全部转走了。
我喜欢枪,喜欢军队的一切,我愿和热爱军队的人交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9
312#
发表于 2015-5-15 07:16:42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5-5-14 09:01
敲锣打鼓动员知青上山下乡,煞是热闹。我们这里常用的方法是:知青没有上山下乡,家长就不要上班,回家动员 ...

不上班的父母应该就拿不到工资了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31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5:34: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醉汉 于 2015-5-15 15:36 编辑

五十五,京剧团张大爷及农场改成建设兵团
    我将母亲送回金寨,在二姐家住了两天,又到六安大姐家住了两天。在六安,我去探望儿时好友,京剧团演员徐云舟时,发现他正在给自己的膝盖针灸。他说他的腿似乎有毛病,医院的医生说是关节炎。为此他自学针灸,为自己扎针治疗。
    我向徐云舟问起老邻居京剧团张韵楼张大爷的境况。
    徐云舟告诉我,他已经被打成反动艺术权威,不许他登台演出。
    京剧团张大爷,名叫张韵楼,河北人,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出生在艺人之家,自幼学艺,进江苏南通“张状元班”,拜京剧名家王鸿寿为师。一九二二年他在上海与周信芳同台演出,以《古城会》、《西游记》两剧一炮打响,名震梨园。张韵楼曾应台湾“福建同乡会”之邀,去台湾、新加坡等地演出。三十年代就名列全国“四大红生”与“四大猴王”,有“活关公”、“活猴王”美誉,可见其艺术造诣之深。
    一九四九年前,张韵楼长期带班流动演出于上海、南京、杭州、北平、山东、江西、湖北、安徽等地,尽跑大码头。解放前他只来过六安数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却对六安情有独钟,解放后携全家来到六安定居。
    张韵楼家住在和平巷大井柺大戏园子内院,与汪家公馆一墙之隔,离我家住的大杂院很近。儿时,我经常在大戏园子里玩耍,对他家很熟悉。
    张韵楼的家很简朴,堂屋一张供桌,仅摆两张老式靠椅和一个茶几,墙上挂满了各种精制的京剧人物脸谱。他喜欢在院子里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嗜茶如命,手中始终捧着一把紫砂壶。
    张韵楼是在公私合营时正式参加六安京剧剧团的,由于张韵楼年纪大,名气也大,平时不常演出。他只在重要的场合下才登台献艺,大约每年只在舞台现身两三次。因此,看他的戏很难得。但戏报上要是哪天有张韵楼登台演出的消息,那天戏园子的看演出的观众必定爆满。
    张韵楼的嗓音清纯厚重,有童音和铜声结合的声韵。入耳之后,久久不绝,真正给人有余音绕梁的感觉。每当他演出,无论什么戏,他在幕后一句导板,肯定是满堂彩。出场一亮相,又是碰头彩。演唱过程中,几乎每句唱腔都有很多人鼓掌叫好。
    须知,当时演出并没有任何音响设备,在锣鼓器乐的合奏和观众的喧哗声中,演员要用天生自然的嗓音来征服观众,靠的是真正的功夫。
    张韵楼参加安徽省第一届戏曲汇演时,所演《走麦城》倍受好评,获演员一等奖和金质奖章。大跃进时在安徽省戏曲汇演,别人都演歌颂三面红旗的剧目以取悦领导,他却以一出历史剧《收周仓》荣获演出奖。
    他平易近人,淡于官场,不喜应酬。以他的艺术成就被推选为省文联戏剧协会理事、六安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
    在文化大革命时,张韵楼理所当然地会受到冲击、迫害。
    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张韵楼不知是想表现拥护样板戏,还是想试探一下组织上对他的态度,抑或是渴望登台表演的戏瘾来了,他向京剧团领导提出要求,想参与现代革命样板戏的演出。并表示,即使是演一个普通群众角色也行。
    张韵楼在文革前就演过现代戏《白毛女》中的杨白劳,“活关公”、“活猴王”演起现代戏照样是演技精湛。但文革时无产阶级要占领舞台,六安京剧团演出样板戏,他这个“反动艺术权威”、“戏霸”想上台演出是不行的。
    可当时京剧团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也就同意了,一是团领导都在艺术上得到过张韵楼恩泽,他们在骨子里尊重张韵楼这位老艺术家,二是阶级斗争时紧时松,那时节恰恰是放松的时候。于是,团领导安排张韵楼在样板戏《奇袭白虎团》中扮演一个朝鲜老大爷,是个群众演员。张韵楼在戏中的任务,是剧中朝鲜崔大娘牺牲的时候,他要对着上场门大喊一声:“崔大嫂——”
    久不登台的张韵楼可能是太紧张,也许是太激动,也许是样板戏《沙家浜》已经深入到他的神经,鬼使神差,演出时他竟说错台词,在喊“崔大嫂”时,居然大喊了一声:“阿庆嫂——!”
    此事自然难堪,尤其对于一位资深的著名艺术家。张老懊恼不及,当即羞愧得无地自容。
    事后,还有一些不谙世事小演员经常当张韵楼的面学说这件事。看起来他们是开玩笑,实际却是对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的羞辱。
    这是一起严重的舞台事故,剧团再演样板戏时,领导也不敢安排张大爷上台演出了。
后来,张韵楼遭受的迫害更甚,于一九七一年郁郁死去。
    一代名优,黯然消失。
    我唏嘘不已。
    眼看假期已到,我随即转回天长县大圹圩农场。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7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127
314#
发表于 2015-5-15 16:14: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麻沙老农 于 2015-5-15 16:18 编辑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5-15 07:16
不上班的父母应该就拿不到工资了是吧?


是否扣发工资当然是单位领导说了算。其实与不多的工资相比,在政治挂帅的年代,人们更担心思想落后,害怕戴上“破坏上山下乡”的帽子。我大队有一位知青,当老三届的学生插队时,他才升入中学学习。听到已插队的知青说:“在山区鸡当饭吃。”(其实是采用梁山好汉时迁的相同手段)他不由心驰神往,一心去插队过幸福的生活。在城里,逢年过节才有鸡吃,一个人仅有几小快鸡肉。他强烈要求上山下乡。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地劝他:“你还没到毕业的时间,插队的时间还没到,现在安心在校学习。”小P孩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大喊一声:“你破坏上山下乡!”口若悬河的老师立刻败下阵去,噤若寒蝉。后来他就成为全大队年龄最小的知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8

主题

2489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782
315#
发表于 2015-5-15 21:13:44 | 只看该作者
上瘾,期待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9
316#
发表于 2015-5-16 07:22:20 | 只看该作者
半醉汉 发表于 2015-5-15 15:34
五十五,京剧团张大爷及农场改成建设兵团    我将母亲送回金寨,在二姐家住了两天,又到六安大姐家住了两天 ...

送母回到金寨家,
两姐家中住一下,
问到剧团张韵楼,
唏嘘感叹难复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9
317#
发表于 2015-5-16 07:23:56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5-5-15 16:14
是否扣发工资当然是单位领导说了算。其实与不多的工资相比,在政治挂帅的年代,人们更担心思想落后,害怕 ...

感谢麻沙老汉为咱释疑解惑!
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91
318#
发表于 2015-5-16 13:3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雾梦 于 2015-5-16 18:01 编辑
半醉汉 发表于 2015-5-15 15:34
五十五,京剧团张大爷及农场改成建设兵团    我将母亲送回金寨,在二姐家住了两天,又到六安大姐家住了两天 ...

       一代名优,黯然消失。
      多少感慨多少无奈,多少不舍多少眷恋都随之而去,留下的是无穷的惋惜与叹息。

周末快乐,半醉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31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22:48: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醉汉 于 2015-5-16 22:50 编辑

    回到王台孜,得知场里新近各队都分来一大批知识青年,有蚌埠的、淮南的、合肥的,还有上海的。同时,也知道原先传闻大圹圩农场要改建成生产建设兵团的事情,将成为事实。
    一九六九年三月十二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筹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的通知》。
    通知指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以省属二十八个国营农场和三个个林场为基础,按照军事编制组成,兵团各级干部由军队和地方干部共同组成。下辖四个师,十八个团,九个独立营(后增加到十一个独立营),计有二十三个团属营、三百二十五个连队。
    师部和团机关设三部九科(股),团以下为营、连、排、班。组建时,先后调进两千八百多名现役军官担任连以上主管领导和团、营以上机关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农场原来的地方干部,则只能担任相应副职。
    我们大圹圩农场,现在摇身一变,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安徽省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九团。
    原场党委书记岳中林担任了副团长。
    还有一部分农场干部,被下放到农村插队落户。
    这些现役军人来后,采用军事管理加政治高压的手段,整顿纪律,恢复生产。在很快时间内,纠正了大圹圩农场长达两年多工人不上班的无政府主义状态。
    但这些现役军人,比起地方干部,毫无地方工作和生产经验,管理能力极差。他们“压”字当头,除了蛮横还是蛮横。面对我们这些能文能武的老知青,和才来的新知青,他们头疼我们烦。
    不久,地方干部也与军队干部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
    王台孜的葛队长,被“解放”后干脆称病,拒绝任职。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加上地方干部和军队干部的矛盾,形成错综复杂的交叉矛盾。军队干部不知反省,不思改进,不愿向地方干部学习,而是为加强自己一方的力量,调来一批退伍战士担任基层班排长,企图以权压人。
    这些退伍战士大部分人没文化,头脑简单,语言粗暴,致使干群矛盾更加激化。
    为弱化和分解老知青,军队干部将各队一些有威信的老工人、老知青调离原单位,安排他们到不熟悉或在派性斗争中对立面人多势大的连队工作,明显是想实行孤立、打击这些人。
    我则想做个闲云野鹤也做不成。
    虽然我已经打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可别人却将我视为潜在的敌手。
    军队领导们经过深思熟虑,突然下调令将我调离王台孜队(即二连),把我调到“保孙派”大本营三连(即三队)。
    三连的人,几乎是清一色的“保孙派”。军人们要利用派性斗争中“保孙派”和“保岳派”结下的宿怨,将我孤立。
    我明白,这是有意刁难我,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变相的迫害。
    我们王台孜队除了我,调到三连的还有孟先生、团支部书记孔德兰两口子、老大卢新民、裔师傅两口子,以及其他数人。
    张教授则被调到八连。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32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22:53: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醉汉 于 2015-5-16 22:56 编辑

五十六,初到三连
    我拿着调令,先到三连报到。
    顺着主干渠大道,从二连走到三连四十十分钟即可。
    三连位于大圹圩中心地带,由于离场部和王台孜的排灌站最远,故而沼泽地的地下积水不能及时排出,所以是最后开发建队的处女地。开始叫新队,后来定名三队,现在叫三连。是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九团(大圹圩农场)面积最大,人最多的连队。
    当时,除了有一百多名老职工、老知青外,还有新来的淮南知青、合肥知青、退伍战士,以及即将计划要分配来的上海、蚌埠知青,届时将要近三百多人。
    我找到连长黄金太,自我介绍毕,提出我搬家前连队要将我的住房安排好。
    这位现役军人注意地打量着我,然后他叫我找副连长单金扣具体报到,由单副连长给我安排住房。
    单金扣是“保孙派”大将,我和他打过交道,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为全椒县一九六四年来大圹圩农场的老知青。
    那次我们“保岳派”组织的“打倒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保卫毛主席”的示威游行,从王台孜走到三队,就是因为单金扣的克制和我的冷静,这场一触即发的武斗才得以避免。
    文革前期,单金扣和我一样,也被原党委打成反革命分子,在场里我俩都属于大名鼎鼎的人物。后来他扯旗造反成为“保孙派”大将,三结合期间他是大圹圩农场革命委员会委员。兵团成立,担任三连副连长。
    但他的大圹圩农场革命委员会“委员”的头衔,不明不白,无疾而终。
    我见到单金扣,他很客气地向我表示欢迎,说他已经知道我调到三连,并带我去看为我准备好的一间房屋。
    这间房子在三连最后一栋,是最西面的一间,后面是大稻场和篮球场。前面还有三栋房屋,都是砖墙草顶。
    原二连团支书孔德兰和我住在一栋,只隔一户人家。她调到三连,和单金扣一样,也是担任副连长职务。很显然,这样的任命是为了均衡派性,孔德兰是“保岳派”,我们两家相处得不错。
    围绕连队的小排水沟,距离我的住处仅有二十米,我很满意。刷鞋子,洗尿布,用水量大。原来在王台孜要到池塘洗东西,路远,很麻烦。现在住家的旁边有条小水沟,洗洗涮涮的很方便。
    我当时就想,我要是能在山墙边盖半间房子做厨房,那将要有多惬意啊!
    单金扣问我还有什么困难。
    我提出房间里没有灶台,我需要一口锅灶和一张大床。
    单金扣说,大床有,你直接到保管室领。砖头公家供应,我派你的老乡刘文金给你砌锅台。
    单金扣拍拍我肩膀,说:“你真滑头,说不干,就什么都不干了。我现在头上扣个副连长的帽子,累死不讨好。工作抓紧了下面弟兄们不高兴,骂我忘本。抓松了上面军人不满意,说我消极。唉,高了碰头,低了碰蛋。我是两头不讨好,难啊!”
    我笑道:“大小当个官,强似抽水烟。”
    单金扣问我什么意思。
    我解释说,在过去,卖水烟是商业里最赚钱的行业。当然,现在也是。现在只不过是把“水”字,换成了“香”字。文字游戏,如今比前辈们玩的更活,创意比古人们想的更诱人。既然卖烟能这么赚钱,为什么“大小当个官”,还能“强似卖水烟”呢?这就是说,要想赚钱的话,三百六十行,比起当官这行,行行都不行,都是小巫见大巫。当官,是赚钱最多、最快、最好、最省的行业,简称“多快好省”。加上你名字就是善于在金钱上克扣,你将来一定能发财。
    单金扣大笑。
    他邀请我去他家吃饭,被我委婉拒绝。
    我来到老大卢新民和裔师傅家,他们住在我前面一栋靠东面第一间,我在他们家与裔师傅把盏说笑,开怀畅饮了一顿。
    老大卢新民到三连,担任女生排排长。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24 01:29 , Processed in 1.12320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