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四、
李珍需要向平湖社保中心缴金3千多元,这3千多元对于李珍来说,又是一笔不能承受,天文数字的金额数目。她到哪儿去搞这一笔钱,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钱的问题,伤透了她的脑筋。因为几十年工作下来,她实行的是三光政策,她月光族的政策居然像年轻人一样超前时髦。她也不想想自己被利益集团框定在一个什么等级,居然大手大脚,向有钱人学习,像有钱人一样消费。她的消费观念实在是不衡量自己的所处地位、经济来源,自身状况等多重因素,而活在潇洒中。她属于一种没有经济头脑,没有计划,不会打算,不会安排,不会过日子的女人。
这样的人,在碰到困难的时候,便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应,于是她会想出各种各样不切合实际的做法,甚至于作出丧尽天良的缺德事。
李珍在上海家中向姐姐、妹妹、弟弟们借钱,借不到。因为家人对她的表现、性格早已了解,一目了然,对她早已失去信心,不再相信她;李良对她好,但李良已经帮到她,吃住包揽,并发工资给她,是她自己不懂勤俭节约,乱花钱,她不好意思再向李良借钱;于是她把目标锁定在了同类知青——冯娜的身上,她打电话到冯娜家中,向冯娜开口借3000元钱,这是李珍第二次向冯娜开口借钱。冯娜没有答应李珍的要求。因为大家都是相同的知青,大家都深受利益集团人为框定的等级其害,为什么人家能够过好日子,你就不能呢?你就不够花钱呢?你就想占用人家的资金呢?而且你这个人花钱大手大脚,消费无节制,又有赖账的坏习惯,有谁会借给你呢?连兄弟姐妹都不愿借款给她的人,要想在朋友圈中借款,那是梦想加休想,借到一个子儿的概率为零。
最后,李珍想出的馊主意,极出无赖的办法是什么呢,那还要从前面提起的李珍的大姨——王宇过世说起。因为王宇过世是在妹夫李胜、妹妹王娟过世后,王宇的过世大殓信息传到上海后,故人的妹妹、妹夫家只有李珍与大姨——王宇家有过联系、来往。因为李珍的自行联系插队落户是在大姨——王宇家起始的,因此参加王宇的葬礼,自然是李珍最合适不过了。
此时李珍正在李良开办的小店中打工,李良准了李珍两天的假,让李珍作为全家人的代表,前往大姨家,为大姨奔丧。然而李珍利用在浙江奔丧的机会,居然脑袋中产生了一个歹念。此时,她正为缴这笔社保金而大伤脑筋。她突然想到,何不在前夫吴明阳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偷偷的潜回前夫家,看有没有机会拿到这笔钱,以解燃眉之急。因为听说自从她离开浙江农村后,前夫吴明阳在加紧备料建房。建房必定有资金,何不趁机潜回家,看看有没有现金,有的话,先擅自挪用一下。这不是偷钱吗?可李珍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想了。他们已经离婚,经济上没有瓜葛了,偷吴明阳的钱与偷其他任何人的钱,性质是相同的。这个时候李珍可管不了这么多了,她已走投无路,为了这3000多元钱,她只能铤而走险了。当务之急,便是弄钱,唯一的这条路放在她的眼前,她不得不走。
当天,李珍参加了大姨的丧葬大殓,送走了大姨。当天晚上,李珍是随表姐宝华回了表姐夫家,在表姐宝华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李珍嘴上说回上海了,可是她实施的是潜回前夫——吴明阳家的行动。宝华自然是被蒙在鼓里,因为李珍跨出她家门,宝华便去承包地干活了。
再说这个吴明阳也真是的,太没有心眼与防范意识。这个英俊的吴小郎与有心机的李珍夫妻俩人办协议离婚的时候,吴明阳居然没有向李珍讨回前门、房间、抽屉的钥匙。其实吴明阳不是过失,不是忘记。过后,吴明阳想到还没有向李珍讨还钥匙,他还是没有依照规矩办事,他居然还把李珍当成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娇妻来对待。他根本没有想到李珍会有这个歹念,会发生接下来的坏事。房间中原本放钱的抽屉,还是照样放钱,没有改变方位,一切都是按照原来的位置放置银子。这不能不说吴明阳给李珍创造了一个意想不到,作案的大好机会。
李珍上午溜到大街上,在国营饭店美美的吃了一顿午餐,下午便潜回前夫家。李珍蹑手蹑脚来到前夫家,在周围察看了情形。他观察到前公公、婆婆,前夫都出门劳作去了,于是她用钥匙开了前门、房间的锁,然后熟门熟路进到房间,然后轻手轻脚用钥匙开了抽屉的锁,打开抽屉之时,李珍眼前一亮。令她喜出望外的是抽屉中居然躺着5000元人民币,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李珍顿时心中一振,那真是心动不如行动。李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5千元大洋拽入包包,然后像一股黑旋风一样,锁上抽屉,带上门,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了前夫——吴明阳的家;再然后她拔腿飞跑,到达汽车站,一路心情愉悦,返回上海——金山,李良的小店。
她回到金山后,装作没事人一样,在小店中继续从事她的工作。第二天,她便上街,将平湖社保中心需要个人缴付的金额打到对方的账号上,剩下的银子又成为她消费的经济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