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竟管秋天已经过去,寒冷的冬天到来了,然而,同学们的心却是火热的,这次我不忧郁了,晚走不如早走,横下一条心到山西插队去。我并没有征得家长的同意就和我们班的白志国一起最先报了名,和我一起到东北的刘少树、于国华和宋国良也早早的报了名。在我们的带动下仅几天时间就有六、七十个同学报了名,他们当中有些人还用大字报的形式写了决心书,把它贴在教学楼的大门口。 当我把要到山西插队的事告诉家里时,父母亲也不象过去那样有过多的考虑了,他们的意见是只要自己愿意,父母不会阻拦。我母亲是做居民工作的,文革前她就积极配合学校动员过别人家的子女上山下乡,这次轮到自己她更没话可说了。我们家兄妹三人是文革中毕业的学生,我是六六届高中毕业生,大妹妹是六七届初中毕业生,小妹妹是六九届初中毕业生。我们三个人全赶上山下乡了,我最早到山西插队,次年春节前大妹妹到陕西插队,春节后小妹妹到了东北兵团,我没去成的地方她却去了。在那个年代,一家两个插队的不少见,一家三个插队的就罕见了。别看表面上我父母很开通,但他们心里的滋味绝对是不好受的。 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毛主席亲自发布了动员令:“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很明显,毛主席的这个关于上山下乡的指示与文革前的指示表达的实质内容是不一样的,以前的指示是让知识分子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去改造农村,而毛主席的这个最新指示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是要让农民来改造知识分子。其理由很简单,那时认为,文革前教育界执行的是资产阶级的反动路线,学生们接受的是资产阶级的教育,这当然要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那么由谁来教育他们呢?最好的老师就是贫下中农,接受他们的教育很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