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你需要静静…… 【转帖】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162
166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5:08:40 | 只看该作者
鲁迅记录的65家北京餐馆包括:广和居、致美楼、便宜坊、集贤楼、览味斋、同和居、东兴楼、杏花村、四川饭店、中央饭店、广福楼、泰丰楼、新丰楼、西安饭店、德国饭店等等。这还是不完全的统计,鲁迅去过的餐馆应该超过百家。作为大文豪,鲁迅把吃饭这件事看得很重,在日记中占了重要篇幅。这是民国新风尚,不同于古代文人“君子远庖厨”的习惯。
    古代文人笔录中也有美食记录,如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但几乎不会提到餐馆的名字。鲁迅日记详记餐厅名录,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162
166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5:09:19 | 只看该作者
在众多餐馆里,鲁迅去得最多、最喜欢的是广和居。广和居是北京“八大居”之首,店址在宣武门外菜市口附近的北半截胡同南口路东,1932年停业。这里是北京文人雅士以及官员常常聚会的地方,在民国时期非常兴盛出名,曾有人书写楹联:广居庶道贤人忘,和鼎调羹宰相才。鲁迅经常到这家店一个重要原因是距离近。鲁迅当时住在山会邑馆(绍兴会馆前身),所在的胡同就斜对着广和居大门。如有客人拜访,鲁迅甚至会直接让广和居送“外卖”到家里。
    鲁迅喜欢广和居一道叫“三不粘”的菜,是用鸡蛋黄、淀粉、白糖、清水加工烹制而成。这道菜讲究烹制时动作快,成品似糕非糕,似羹非羹,用汤匙舀食时,要一不粘匙,二不粘盘,三不粘牙,清爽利口,故名“三不粘”,还有解酒的功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162
166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5:10:00 | 只看该作者
  爱吃“三不粘”大概也与鲁迅爱喝酒有关系。鲁迅属于每顿饭必喝酒的人。史料记载,他和郁达夫喝酒的次数最多。鲁迅酒量不大,经常喝得酩酊烂醉,而且在喝酒的过程中烟不离手。郁达夫在1933年曾作诗赠与鲁迅,其中两句写道:“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
   《狂人日记》发表,请胡适下馆子庆祝鲁迅和郁达夫喝酒常用的下酒菜是炒腰花、辣鱼粉皮、砂锅豆腐等。广和居的炒腰花做法比较特别,用两口锅同时进行炒制:一口锅加猪油和花生油烧热,另一口锅里煮水,将切好的腰花放进热水去焯。油温升到最高时,马上把腰花从水中捞出放入油锅爆,旋即放在漏勺里,留一点底油炒一些青蒜苗、木耳,再把腰花加进去快速的翻炒,勾好芡,加姜水、料酒、酱油、味精、糖、醋少许即成。先过水后过油,能让炒好的腰花呈金红色并保持脆嫩,非常适合下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162
166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5:10:57 | 只看该作者
辣鱼粉皮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叫四川辣鱼粉皮,但这个菜实际上是老北京的菜,是北京菜中非常少见的加干红辣椒制作的菜品。
    鲁迅喜欢吃辣,据说最开始吃辣是为了解困,后来就上瘾了。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个小说被胡适称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鲁迅为此请胡适到北京绍兴会馆吃饭,第一道菜就是放过辣椒的梅干菜扣肉。
    这个菜胡适非常喜欢吃,但他好奇菜里有辣,便问鲁迅:“据我所知江浙一带人爱甜不爱辣,先生好像是个例外?”鲁迅答:“绍兴人确无吃辣椒之好,独鲁迅有辣椒之嗜,我是以此物解困。夜深人静、天寒人困之时就摘下一支辣椒来,分成几段放进嘴里咀嚼,只咀嚼得额头冒汗,周身发软,睡意顿消,于是捧书再读。适之先生可以一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162
166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5:11:36 | 只看该作者
胡适听了大笑,这段故事说明二人关系一度曾非常融洽,但竟成反目,已是后话。
鲁迅在京期间,几乎尝遍京城著名餐馆,著名的“八大楼”和“八大居”,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他的足迹。
    现在北京城讲究“吃在东边”,鲁迅那时候,东城也有很多美食,但由于鲁迅工作在西城,去得比较少。日记中记录的,比较著名的馆子有东兴楼。鲁迅和胡适在东边有过饭局,都是在东兴楼。一次是胡适请鲁迅,另一次是郁达夫请鲁迅和胡适。鲁迅1932年2月27日日记:“午后胡适之至部,晚同至东安市场一行,又往东兴楼应郁达夫招饮,酒半即归。”看来这次吃得不太高兴,或许为胡鲁两人纷争的开端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162
166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5:1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162
166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5:12:54 | 只看该作者
西城一家叫做和记小馆的餐厅也是鲁迅经常去的地方,基本上相当于他的工作食堂了,与鲁迅工作的教育部就隔着一条马路。这里的东西可口,价钱便宜。鲁迅在1918年正月廿三的日记中写道:“微雪。午二弟来部,并邀陈师曾、齐寿山往和记饭。”和记以卖牛羊肉出名,鲁迅最喜欢吃这里的清汤大块牛肉面,遗憾的是北京现在很少能吃到这种面了,我们不如鲁迅有口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162
166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9:2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162
166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9:26: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12-31 19:32 编辑

以城和牌楼命名——北京城内外城的城门除正阳门外,都以城门为界,以内称“某某门”内大街,以外称“某某门”外大街。东安门民国时期拆除,东安门外大街改街名为东华门大街。原东安门的名称给了东安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162
167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9:33:09 | 只看该作者
王府井的兴旺是从清末开始的。这与临近东江米巷使馆有关。王府井商业区从商店到货物都具洋式特点,洋货从这里开始进入北京市场。同时,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市场:东安市场。东安市场原来是清政府赐给降将吴三桂的封地,吴三桂起兵叛清后,这片封地就成为养马之地和八旗兵神机营练马场。清中叶以后,八旗兵训练稀松,这里又成了一片空地。光绪年间,东安门外的御道改修成马路,因此将路两旁的摊贩集中到这片空地上,逐渐形成一个市场。因靠近东安门,人们称之为东安市场。东安市场面积不大,占地仅三十亩,但货物齐全。民国时市场里又划分为若干小经营区,整个市场呈刀把形。北门的吉祥戏院创建于1906年,初名吉祥茶园,是由内廷大公主府总管太监出资兴建的。它冲破了清政府严禁内城卖戏的规定,轰动了北京,也给王府井带来了繁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5 20:50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