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50
1341#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8:29:51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但是我们不能忘了,唐太宗和魏征毕竟是君臣关系,不是朋友关系。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有错综复杂的一面。古人讲“四不可靠”,哪四件事情呢?一共就八个字:“春寒、秋暖、老健、君宠。”多有哲理。春寒、春天冷这个事情靠不住,为什么?一会儿就热了,天一会儿就暖了。所以春寒是长不了的、靠不住的。秋暖,你到秋天的时候,觉得很暖和、很舒服,对不起,也靠不住。为什么?冬天马上就来。老健,上了岁数了,觉得自己特别健康,那也是靠不住的,因为人的身体也有自然规律,上了年纪你得小心啊,不能觉得自已健康,想干嘛干嘛,老健是靠不住的。最靠不住的是君宠、皇帝对你的宠爱。皇帝对臣子的宠爱,你是最不能当回事情的。你什么时候知道皇帝翻脸啊?谁都不知道。所以这是中国古人讲的“四大靠不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50
1342#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8:30:28 | 只看该作者
而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也的确应了这个话。魏征死后半年,因为一件小事,李世民突然怀疑他结党营私。其实子虚乌有的事,但李世民突然开始怀疑了,魏征已经死了半年了。而且当时又有传闻,什么传闻呢?说魏征曾经把进谏的这些意见,写下来给别的大臣传阅过。那这个唐太宗当然受不了,因为你面对面跟我讲是一回事,你居然把向我进谏的东西,有的时候是一对一的,你居然写下来,在臣子之间传观。你什么意思呢?你沽名钓誉啊。所以唐太宗大怒,推倒墓碑。也就是说,李世民毁掉了自已的镜子,魏征死后半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50
134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8:31:04 | 只看该作者
但是,为什么说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呢?的确是一波三折。李世民终究不是昏君,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和臣下在商量,是不是要派兵去攻打高丽的时候,再次想到、也提到去世已经一年多的魏征。他怎么想到魏征的呢?也很有意思。李世民自负地说,魏征生前劝他不要东征高丽,但是魏征的进谏是错的。我李世民当年之所以不说他是错,是为了防止阻塞言路,错的意见我也听。当时他很得意地讲了这么一段话。但是李世民东征高丽失败。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想起自己曾经大言不惭地批评过魏征的进谏,这个时候,不得不对群臣说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说如果魏征在,绝不会让我进攻。也就是说,你们都不能跟我直截了当进谏,假如魏征在,我就不会东征高丽,我就不会失败。所以李世民一方面承认错误,一方面又下令把魏征的墓碑再树立起来,并且让魏征的儿子承袭了魏征的爵位。就到最后他又清醒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50
1344#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8:31:44 | 只看该作者
【字幕配画外音】唐太宗李世民和宰相魏征的关系,是中国封建帝王制时,最理想的君臣关系。正是因为唐太宗的善于纳谏和魏征的勇于进谏,使得当时的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开创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那么唐朝的第二个盛世“开元之治”是谁开创的呢?
   《三字经》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钱文忠】唐太宗去世以后,唐朝经历了一段混乱和纷争。到了第八位皇帝,也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位以后,才平定了内乱、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第二个盛世,那就是所谓的“开元之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50
1345#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8:32:2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知道唐玄宗这一位风流天子,在位的时候相当长,是公元712年到公元756年在位。正是在开元年间,唐朝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所以大家不要以为是唐太宗在位的时候,唐朝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不是的,还没来得及。唐朝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强国,文明程度最高的国家,是在唐玄宗的时候。唐玄宗即位以后,所任用的这些宰相,每一个都各有所长、尽忠职守。所以朝政充满了朝气,吏治情况很好。而唐宣宗的早期,也像唐太宗一样,虚心纳谏。所以政治清明,政局非常地稳定。唐玄宗在位的时候,唐朝的经济飞速地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50
1346#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8:32:58 | 只看该作者
但是我们现在提起唐玄宗,马上就会想起另外一个人:杨贵妃,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哎呀,唐玄宗很挥霍,非常喜欢享受。错了!诸位。唐玄宗在早期、中期,他非常地节俭,节俭到什么地步呢?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宫廷里的嫔妃,不允许佩戴金的或者玉的饰物,节俭到这个份儿上。并且他大量地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同时他又清果全国的逃亡户口和籍外田地,一下子查到有80多万户。那在古代来讲,如果你查出一户人,就意味着增加一个纳税的来源。这些人原来都躲起来,户籍上没有的,被唐玄宗查出来,大幅度地增加了唐朝的税收和兵力的来源。由于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非常富裕,全国粮仓充实,当时的物价十分便宜。当时的状况好到什么地步?我们去看唐诗、看唐朝好多人的文章,当时人要出远门,根本不带粮食,没有这想法。因为当时物价太便宜了,你想出远门,自己走路好了。一路都有人会提供给你免费的食物,那时候的经济状况好到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50
1347#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8:33:35 | 只看该作者
【字幕配画外音】开元之治,造就了唐朝的鼎盛时期。中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商业繁荣、国力强盛,世界各国都派来使臣,到当时的长安朝贡,长安城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但是公元755年,盛唐开始走向衰落。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唐朝的由盛转衰呢?

   《三字经》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50
1348#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8:34:18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可惜的是,这样大好的一个局面,在唐玄宗的晚期被破坏。

    我们前面讲过,755年是唐朝历史的分界点,对吧。而755年,恰好就是唐玄宗在位的倒数第二年。唐朝从这个临界点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这个从755年以后,唐朝就盛极而衰,导致这种情况的问题很多,当然会有很多问题。但是主要的是,地方长官的权力太大,超过了中央政府对它的控制力,出现了内轻外重的局面。好像朝廷的权力,没有一些地方的长官大。而朝廷内的那些正直、有见识、负责任的大臣,也逐渐地凋零,后起无人。人才、高端人才出现断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50
1349#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8:34:55 | 只看该作者
而这个时候,唐玄宗的晚年又特别宠爱杨贵妃。我前面几次讲过,将国家的兴亡,赖到一个女性的身上,这是中国传统的老把戏,这个国家要亡了,先找个女性来做替罪羊。所以我们不能认为,杨贵妃一个人就可以决定唐朝的兴亡,我们不能这么看。但是,确实由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格外宠爱,引发了一系列政治的恶果。杨贵妃和唐玄宗之间的故事,是民间流传最广的,也是最受民间、最受人民诟病的。这个故事当然很浪漫,《长恨歌》大家都知道的,里面非常有名的有这么两句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就是讲唐玄宗和杨贵妃。而他们的爱情故事是非常缠绵、但是非常悲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50
1350#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8:35:36 | 只看该作者
杨贵妃早年丧父,所以她是跟着自己叔父过的。后来杨贵妃出嫁,嫁给谁呢?嫁给了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所以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儿媳妇,从历史的这个真实情况来看。开元24年,唐玄宗后宫原来最宠爱的一位武贵妃去世了。后宫虽然还有几千人,但是唐玄宗就觉得没有什么合自己心意,不合自己心意,心情很坏。这个时候,他旁边有溜须拍马的,就上奏说,有一个人姿色当代第一,可以召见。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段历史的公案。因为按照历史的记载,唐玄宗召见杨玉环的时候,杨玉环是道姑,杨玉环已经出家了。她是穿著道姑的袍子,来觐见皇帝的。那么她跟他儿子寿王,到底离没离婚啊?她到底还是不是他的儿媳妇啊?这一段在历史就乱掉了,就没有什么很明确的说法。估计是皇帝看中了自己的儿媳妇,但是实在没办法,这个没有办法办。所以先叫杨玉环出家吧,先去做道士,然后再把她宣到宫里来。而这个时候的杨贵妃,已经有了号。因为她当了道姑有个道号,叫太真,就有个号了。玄宗一见太真,就觉得非同凡响的。不久就给自己的儿子寿王,另外娶了一个韦家的女儿,就给自己寿王,另外讨了个老婆。而把太真留在了宫中。不到一年,杨太真、这个杨玉环,她的受宠的程度,远远地超过了武贵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9 03:32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