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321#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6:02:3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时候,李世民决心先下手为强,要动手了。他就把打扮成道士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秘密地接到自己的营地,这两个重要的谋士,后来在唐太宗的时候很重要的大官。帮他策划、帮他拟定计划,同时他又收买了玄武门的禁军的将领,花钱把他搞定,希望他为自己所用。玄武门是位于长安北面这个城墙的中心的,是出入皇城进城的要道。所以禁军都是驻扎在那里边,因为那是个要害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322#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6:03:13 | 只看该作者
阴历的六月初三,李世民上一个奏,这个奏章有点捕风捉影,有点要挑起点事情。奏什么呢?李建成和李元吉秽乱后宫。这个是很重的罪,也就是说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和自己父亲嫔妃有不正当的来往。唐高祖这种举报、这种奏章,你不能视而不见的,这个是很严重的指控啊,在中国传统社会。唐高祖李渊下令按验,也就是调查。第二天一早,高祖的一个嫔妃,恐怕还真是跟李建成和李元吉他们是有点特殊关系的。就把接到举报、把李世民举报他们的消息,告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个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什么致命的错误呢?他决定不在朝廷上进行辩白,因为如果在大庭广众进行辩白,这个很难听的。秽乱后宫的事情,怎么说啊?都牵涉到宫里的嫔妃。他们两个想,反正我们两个就是爸爸的儿子,我们直接去见爸爸,向他说明情况。他们就没想到李世民会动手,因为他们想得很简单,你的军队已经被我调走了,你的军队在我李元吉手下,要去打突厥嘛,身边没什么人了。玄武门那边等于是中央警卫部队,怎么会听你奏王调遣呢?他根本就没想到,李世民已经收买了玄武门的禁军首领。所以他们两个人很简单,没带着几个人,骑着马直奔皇宫,希望向自己的父亲、唐高祖李渊去解释这件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3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6:03:53 | 只看该作者
  正在这个时候,李世民率领12位心腹,已经秘密地到达了玄武门,在这里伏击、做好了布置。当李建成、李元吉骑马到达宫门口、也就是玄武门的时候,他们就遭到了李世民放好的埋伏部队的袭击。李建成是被李世民当场砍死,所以他是亲手杀了自己哥哥的、当场砍死。李元吉被谁杀的呢?被尉迟敬德杀的,被他的部将杀的。全完了,这两个:一个太子一个弟弟被杀了。
   【字幕配画外音】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虽然是胜利者。但是这却是一场充满着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手足相残的人间悲剧。李世民为夺取皇位,已将自己的两个亲兄弟杀死。那么对于自己的父亲李渊,李世民又会怎么办呢?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之间,究竟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324#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6:04:32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而玄武门事变以后,李世民真的很厉害。他就派了尉迟敬德去向皇帝报告这个结果。尉迟敬德前一段差一点被唐高祖杀掉,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老说坏话,唐高祖想这个人不好,准备杀掉他。是秦王李世民把他保下来的。这个时候,秦王李世民就派杀掉了李元吉的、参与了玄武门政变的尉迟敬德,去跟唐高祖报告。唐高祖正在宫内的湖面上划船,在那里划船。看见尉迟敬德全副武装,盔甲齐全,史籍上讲什么?荷戈、扛着戈,一种武器。扛着戈就进来,按照唐朝的法律,你这当场就处死。你不带宣召,携带武器,全副武装冲进来,你想干什么?但是尉迟敬德就这样告诉他:李建成死了、李元吉死了,玄武门的禁军现在听命于李世民。政变发生了。所以实际上,李世民是逼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很快李渊就宣布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就是唐太宗。所以李世民这个唐太宗的位置,是彻彻底底通过政变抢来的,原来不是他,原来在历史上不会有这个唐太宗。原来如果有这个唐太宗,应该是李建成,他应该就是秦王、一个王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325#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6:05:22 | 只看该作者
  唐高祖逊位以后,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名义上,都成了一个退隐的皇帝。很偶尔才出宫,参加一种无足轻重的仪式。我们知道,实际上唐太宗对唐高祖也不怎么样,很冷淡。因为史籍当中记载,父子两个人虽然住得很近,唐太宗不怎么去看他。只不过在有一些场合,向自己的父亲太上皇敬敬酒啊、说两句冠冕堂皇的话啊。而且李世民给他的父亲李渊,所修造的陵墓也很小,规格也不高的,所以应该说父子之间的感情很平淡。而这个父亲完全拿自己这个强悍的、有能力的、久经战阵的、自己的羽翼丰满的儿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唐高祖李渊在过了一段很失意的生活以后【李渊,死于太安宫,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326#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6:06:0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可以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高祖是中国所有史书上,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他的儿子太厉害、唐太宗太厉害。但是这个爸爸历来受到贬低,他的声誉之所以被贬低受损失,一来是因为他在位的时间很短,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最突出的两个人中间,前面是他的姨表兄弟、大坏蛋,但是也做了好多大事的隋炀帝。后面则是被中国传统史学认为是一个政治完人唐太宗。他被夹在中间。第二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接班人、也就是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精心掩盖。因为李世民要掩盖他发动玄武门政变,怎么杀兄、逼父、夺位,这一套历史事实必须掩盖掉。不然这个形象还了得啊,所以被精心地掩盖了。实际上,正是唐高祖李渊再加上李渊的这个姨表兄弟、隋炀帝的某些功绩,再加上李渊的亲戚、隋文帝的某些功绩,使唐王朝在建立的初期,就已经拥有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
    我们完全可以说,唐高祖为自己的儿子、中国史学上伟大的唐太宗,为他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出发点。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惜墨如金的《三字经》,要花整整一节的篇幅讲唐高祖、讲他开创大唐的功业。那么接下来,《三字经》是怎么描述唐朝的历史的呢?请大家听下一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327#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6:07:03 | 只看该作者
                                    解读《三字经》
                           (三十二) 
 

   【字幕配画外音】《三字经》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唐太宗李世民夺取皇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而唐太宗李世民,最为后人称赞的就是他能够善于纳谏。李世民清醒地认识到“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皇帝掌握着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很容易独断专行。要想政治清明,必须能够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而唐太宗的宰相魏征,就是以勇于进谏而名垂青史的。那么魏征是怎么成为唐太宗的宰相的?他又是如何冒死向唐太宗进谏的?而开创了唐朝第二个盛世的唐玄宗,是不是因为宠幸杨贵妃而导致了唐朝的由盛转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328#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6:08:05 | 只看该作者
    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第三十二集。

   【钱文忠】那么接下来《三字经》也是用一节篇幅,4句、12个字,《三字经》就把唐朝的整个历史给概括了。哪12个字呢?【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也就是说二十传,是指唐朝的皇帝的数量,20个皇帝。三百载是指唐朝的寿命三百年。唐是被谁灭的?被梁。在历史上称作后梁。那么国乃来改,这个国家改掉了,不再叫唐朝,叫后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329#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6:08:45 | 只看该作者
一般来讲,唐朝300年的历史,分成前后两截。分水岭在哪里呢?公元755年。在755年以前唐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个盛世。而755年以后的唐朝,就开始由盛转衰,一直到灭亡。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当然是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创立的这么一个天下太平、蓬勃向上的这么一个时期。我们前面讲到过,李世民在很年轻的时候开始,就追随他的父亲李渊起兵。因为他长年带兵打仗,所以他对民间的疾苦,他是有切身的感受的。所以李世民不是一个纨绔子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位一代明君心里,他一直有一种忧惧。什么忧惧呢?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把老百姓比喻为水,把自己唐朝这个统治比喻为船。你当然船离不开水,水能载舟,船永远是在水面上行驶的。但是李世民最忧惧的什么呢?“水能覆舟”。你处理不好这个关系,水掀起波浪,人民反抗了,那么你这个统治之船也是会被打翻的。当然李世民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也非常会耍各种各样的手段。但是,终究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好皇帝。他身上有许多令人赞叹的优点,是别的皇帝一般都没有的。在历史上最最称道的是什么?纳谏。他非常容易去接受或者非常愿意去接受,臣下的批评意见,他根据臣下的这种进谏,来修改自己的统治策略、统治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330#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8:15:53 | 只看该作者
【字幕配画外音】唐太宗李世民,清醒地认识到,皇帝掌握着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很容易独断专行。历朝历代的教训已经说明,如果皇帝毫无节制地独断专行,最终必将导致亡国的结局。所以李世民鼓励大臣们要经常提出意见和建议,而最敢于向李世民直言进谏的就是唐朝著名的宰相魏征。那么魏征是怎样成为李世民的宰相的呢

   【魏征,公元580~643年,字玄成,河北晋州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10 02:17 , Processed in 1.23240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