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晋阳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晋阳秋的博客

[复制链接]

461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241
121#
发表于 2015-5-1 07:34: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川枫叶 于 2015-5-1 07:36 编辑

祝知青兄弟姐妹们节日快乐!天天笑口常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2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8:0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晋阳秋 于 2015-5-1 18:01 编辑

版主五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2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8:03:06 | 只看该作者
烛光 发表于 2015-4-30 23:02
劳动创造了人类。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动力!
祝天下所有的劳动人民五一国际劳动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2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8:04:56 | 只看该作者
天蓝 发表于 2015-4-30 21:09
祝:
     晋阳秋、烛光大哥:
     ‘五一’国际劳动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85
125#
发表于 2015-5-3 14:37: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晋阳秋大哥的祝福!
         真诚的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2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22:34:3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党风和社会风气,在烛光大哥(116楼)回复的启示下,忽然想说几句(118楼)。解放了,许多封资修的恶习陋习以及非无产阶级思想都被整肃被批判,社会主义新风尚得以确立弘扬普及发展。官场也不例外,党的培养教育宣传警示,党风也显清廉正直。

       解放初期处决过两个贪污犯,应该是新中国反腐第一案。那两声枪响让许多官员警醒,不能腐败,不敢腐败,自觉或只好远离腐败。有人说两颗人头换取20年廉政,好像不假。
       这一案结在保定。
       1952年2月10日在保定东关大教场,河北省人民法院临时法庭面对2万多与会群众宣布:“奉中央人民政府法院令准,判处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两个昔日屡建战功的“红小鬼”,没有牺牲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却因贪污倒在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枪口下。
       保定东关大教场是属于原保定军校的,军校是袁世凯主持建立。保定军校出了孙传芳、吴佩孚、蒋介石、叶挺、陈诚、张治中、傅作义、蔡廷锴、薛岳等等风云人物。原教场已经辟为军校广场,据云为河北最大。广场旁的纪念馆记录了不少军校学生的生平事迹,同时也像是一部近代斗争史。但是广场没有没有记录这次审判,在动荡之中人们似乎遗忘了它。
       当年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事实证明,枪毙刘青山、张子善,犹如两声惊雷,向全党敲响了拒腐防变的警钟。老百姓说,这两个人头换来中国官场上至少20年的廉政。也确实是,自此新中国出现了一派令人称颂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我们上学时的课桌一般都是不上锁的,小学时的课桌根本就没有门或盖,就是一个空心抽屉框,那时的宿舍、教室好像也不锁门,可以叫“不闭户”吧。“不拾遗”可能做不到,因为会“交公”,“我在马路边捡了一分钱,把他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许多场所都有“失物招领”处。

       下面想通过住房,说说我真实的经历。

       无产者是不应该有“财产”的,这不是教科书写的,也不是报纸杂志登的,是我小时候的感觉。我们家进了北京后,在北京城里几条胡同住过,方家园、钱粮胡同等,都没有什么印象,平房小院都差不多,小时候不记事。第一个记住的“家”是四层小楼的四层,有凉台、厨房、厕所、澡盆,其余也模糊了,这些能记住是“与众不同”。家里的家具摆设更是无从想起,玩具倒是能记住几个。有铁皮做的荷花仙子,一按一松就能转着开花;有带吸力的陀螺,转起来下面的铁丝小鱼什么的就活动起来;还有一种小船,倒些能点着的油,就能在水里前进,没有大澡盆是不好玩儿的。
       我记不住“家”,因为无缘,幼儿园是周六下午送回家,周日下午离家回幼儿园。小学住校,同样。后来家搬了,搬出了北京。直到中学,一位同学是建工部子弟,他告诉我,那里最初是司局长楼。
       家,就这样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不带走一间房屋,不带走一件家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2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06:51:18 | 只看该作者

       离京后的家先安顿在某县城,县人委分配了一间宿舍,又在城里给找了一间大房子。大房子里有半间屋是炕,我们放假回家都挤在一块儿,当时小,还可以。后来合县并县,又搬到另一个县城,情况大同小异。刚去那年,我们放暑假,竟然借了人家的办公室睡觉。白天人家办公,晚上我和哥哥就睡在他们的大会议桌上。一天,帮我们铺床的叔叔说,这在过去,也是县太爷家的公子呀,一脸的表情我当时不懂。  
       到了分县的时候,又搬到了另一个县。从县城搬来搬去,后来搬到市里,我只记得有一个父亲定做的软软的转椅常跟着我家走。因为文革开始,被 收了全部从总务借的家具,包括那个转椅,后来查实不是公家财物,又发了回来,所以记得清楚一些。
        自此时起,我家开始置办家俱了。

       一直以来,家里一直维持最低需求,一般是两条板凳支一块铺板,是单人床,两套并在一起就是双人床。板凳和床板是在总务借的,炉具也可以借。个人物品主要是衣被等等,刚刚离开北京时是一个樟木箱,两个柳条箱,后来是樟木箱和一个帆布箱。到市里时加了一个不很美观的立方体的“柜子”,三合板包的,没有油漆,是邻居用加工厂的下脚料“拼凑”起来的。
       搬到市里已经是租住房管局的房子了,三间两头。一边支了双人床,一边支了两个单人床,我们放暑假也睡过地板。文革开始后,(收回公物后)出于习惯和什么什么,居然只买了一张双人床,那边还是买俩条凳支床板。
       文革中后期,各行业管的都松,流行自己做家具。买些木器厂的“下脚料”,做立橱、迎门橱、写字台什么的。因为我们自文革以来就不搬家了,所以找人帮我们家做了一套,比土产公司售卖的便宜很多,还结实美观。大地震时有人帮我们焊了钢管床,曰防震床。大概这是我家“私有财产”的开始,虽然房子不是自家的。

       我的父母一生没有自己的住房。在改革开放前,家里只有我下乡后曾“拥有”过“自己的房子”,但是昙花一现。在吕梁的几年是办公室里支床,一屋两用。后来回了家继续租房子住,租房管的,“租”单位分的。直到取消福利分房,才买下了单位的房。此时父母都不在了,他们一生战斗奋斗,基本没有着意顾着家里。他们在受到冲击时,也不忘教育我们响应号召,(所以在学校要找我母亲时,我就报了名)。那时我哥哥去了小三线,我弟弟去了内蒙兵团,家里只有妹妹和未成年的小弟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6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95
128#
发表于 2015-5-7 08:25:27 | 只看该作者
一生廉政,底气十足!生活简朴,活的真实,活的干净。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追求名利,不追求物质,在淸廉中塑造做人的品格,这样的人生才是最美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85
129#
发表于 2015-5-8 14:58:45 | 只看该作者

          那时候文革前,好像家家都是这样,城镇住的居民,好像都是用砖头支着一个单人床板,桌子也是简简单单的、只有两个抽拉的抽屉的办公桌子。家里有沙发的,也都是公家配备给局级以上干部的,一般百姓家里很少有,高干家的床,应该不是砖头支的,但大多数也是公家配备的普通木板床,那时候也只有普普通通的木头椅子,后来改革开放以后,慢慢才越来越讲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2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3:18:28 | 只看该作者
烛光 发表于 2015-4-15 09:53
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跟随共和国,艰难的走到了今天,我们经历过镇反,镇压胡风反革命集团,经历过抗美援朝 ...

        烛光大哥:我记得您回复时说过一段,“我们艰难的走到今天,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呢?”我找出您那段抄录如下。
        “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跟随共和国,艰难的走到了今天,我们经历过镇反,镇压胡风反革命集团,经历过抗美援朝,经历过反佑派斗争,我们经历过人民公社,大跃进,总路线,三面红旗,经历过共产主义是天堂,社会主义是桥梁们伟大梦想,我们经历过与苏修大论战,忍受过六零年三面红旗给我们带来的饥饿,我们经历过四淸,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我们经历了下岗和失业给我们造成的困境,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呢?我们得到了大贪和小贪,得到了赵本山,现在又得到了毕福建,得到了那些大大小小的戏子,住豪宅,坐豪车,到国外大把大把的花钱。得到了遍布全国的麻将群体和大大小小的赌场,体制的混乱,思想的混乱让人担忧!你所说的让我们崇敬的园丁现在还有多少?给社会带来芳香的䒹莉花什么时候能开遍祖国大地?”

        文革前我们得到的这些负面的东西还是不多的,当时的风气是艰苦朴素,全心全意,直到四清之前,犯错误都是思想认识问题方面占大多数,经济问题占少数,因“两颗人头”和“物质贫乏”,当然还是要说在党的教育领导之下。(四清中的经济问题以多吃多占为多)
        当时看《箭杆河边》、《夺印》,心中不由对坏人非常愤恨,认为他们跟杀害刘文学的地主那么坏。因为我们一直唱着《社会主义好》、《我们走在大路上》,听到的是杜凤瑞、向秀丽、雷锋王杰欧阳海,学生榜样是刘文学,干部楷模是焦裕禄。您提到的历次运动还不足以使旧社会的沉渣泛起,定量配给和两声枪响也使得干部还能自律。
        当各单位放弃了具体的党的领导,“一大批本来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成了勇敢的闯将。”(十六条)。一些下级或群众走上了三结合的班子,他们的政策水平领导能力业务技能和党性原则都没有考察审核,有些就是派性头头,个别的还是组织处理过的,愚忠的也不在少数。
        在北山峰大哥的文章里,讲了“文化部是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 资产阶级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北京市委针插不进”等等,于是“闯将”们批、斗、抄、抓、关,把政府、公安、纪检等职能都取代。口号不怕脏,行动不怕野,后来逐渐发展到各行各业,全国各地。
        我在回复一个同学发了现今的负面链接时说到:
        “文革前社会风气和党风是好的,因为什么把我党除旧立新树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新风尚破坏殆尽?文革的胡闹,有没有?
        我们的领导老师家长对‘顶一万句’、‘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没有敢说不的,硬顶的有,遇罗克张志新们。小女生嘴里都有“国骂”,工人不上班,农民不下地,我们不学习,机关不工作。彭罗陆杨、刘邓陶、杨余傅、林陈、王关戚……我们到底能相信谁?于是后门从丑恶走到前台,拉关系照顾自己的子女参军、分配,没有门路的就用起旧社会那一套吹捧送礼。到了农村,到了分配,更是沉渣泛起,见识了“低级趣味”,学到了‘人际关系’ ……”

        我们一些知青也曾做过,假电报假病条,假奉承真送礼,自觉不自觉的助长了它。根源还是当时掩盖失业的知青政策。

        最后,我还是引用回复那个同学的话结束这个话题,太沉重。我们党现在反的不是改革开放才有的,而是更早,也许没有这么公开,这么明显。
        “目前情况您怕什么?说句大话,现今的领导是我最看好的一班人。以前我觉得人民的生活显著提高,我们的收入也跟的上趟,取消千百年的农业税,等等,就不错了,当官的大捞,百姓小提高,提高就行。谁承想,苍蝇老虎拍拍拍,多痛快。您怕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28 08:23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