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18
1261#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15:05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陈的国力就更弱了。公元557年,陈霸先篡夺了萧梁的政权,建立了陈朝,自己称为陈高祖。陈朝是南朝最弱小的朝代,这个弱小的朝代传了五代以后,出了一个以荒唐著名的皇帝:陈后主。这个陈后主,他的特点是【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魏征《陈书》】。魏征的说法不错,这个陈后主的确是很荒唐。那个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美人,叫张丽华。本来是一个很穷苦人家的女儿,父兄都是以编席、编草席为业的。后主为太子的时候,陈后主当太子的时候,这个张丽华被选到了后宫,张丽华入宫的时候,只有10岁、小姑娘。入宫的时候,是陈后主一个姓孔的妃子的一个侍女。陈这后主荒唐到什么地步?陈后主有一天到孔妃那里去、到他那个妃子里去。一看,哟,撞见了张丽华,陈后主大惊:怎么那么漂亮一个人?就盯着她看的,盯着这个张丽华看。然后扭头去找孔妃,对他那个妃子讲【此国色也,卿何藏此佳丽,而不令我见?】。他去兴师问罪,跟孔妃说,刚才我看见那小女孩,是天姿国色。你干嘛藏这么一个佳丽,不让我看见啊?孔妃的回答说【妾谓殿下些时见之,犹嫌其早】,妾以为啊,殿下你那么早见到张丽华,时间还太早了点。为什么啊?才10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18
1262#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15:44 | 只看该作者
所以在陈叔宝的眼里,国家大事跟他没关。他就是一个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这么一个人物。他认为作诗、作曲是他的正业,和那些美丽的嫔妃一起喝酒、游夜,为她们作诗,是自己的本业,管理国家是他的副业。
    当隋兵攻到城下的时候,后来隋兵发现、攻进宫以后发现,告急文书居然连拆没拆,就被扔在床底下,就这陈后主荒唐到这个地步。而陈后主也对作为一个皇帝的尊严,是没有概念的。一看隋兵杀进来,他就和张贵妃、孔贵妃三个人抱成一团,躲在一口井里就是不出来,躲在一个井里。到最后还是隋朝的兵,用绳子把他们一一给吊起来,他躲在井里。当隋文帝听到一国之君,如此不顾体面,大吃一惊。因为按照当时的风尚,你要么就死,要么跟我打一仗。你要么投井而死,他也不投井,他找一口干巴井躲下面。躲在下面还带着两个贵妃,你一个人躲就完了。所以,陈后主基本上,是把自己当作一个风流才子、当做一个诗文骚客,亡不亡国无所谓,体面不体面无所谓。南朝的历史一共168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18
126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16:31 | 只看该作者
                                    解读《三字经》
                            (二十九) 
 

   【字幕配画外音】《三字经》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西晋灭亡,东晋退首长江以南,中国再次南北分裂,进入了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但这四个政权都是短命的,加起来才一百多年。那么北朝的情况又如何呢?五胡十六国的混战之后,鲜卑族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但是《三字经》中为什么称北魏为北元魏呢?这个元字包含了一个什么重要的历史事件?北魏后来是怎么分裂成北周和北齐的呢?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就叫《北齐》:“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那么诗中的小怜是谁?而玉体横陈又包含着一个什么样的典故呢?
    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第二十九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18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17:35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上面一讲,我们讲完了《三字经》对于南朝的描述。北朝,《三字经》是这样来讲的:“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三字经》这段话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一个样子呢?公元439年鲜卑族里边有一个世族(鲜卑族底下有一个世族)叫拓跋氏,他所建立的魏国。这个魏还是曹操的曹魏的那个魏是一个魏,他所建立的魏国统一了黄河流域,隔长江、也不一定长江,就隔长江一带和南朝对峙。为了避免和中国历史上其他的魏朝这样(因为历史上还有其他的魏朝),为了避免和它相混所以这个朝代我们叫北魏。那么问题就来了,北魏就北魏了,为什么在北和魏中间会加入一个元呢?叫做北元魏呢?这就是《三字经》不可及的地方,它很简单,但是用词经过斟酌。每一个字的使用,都经过作者的考虑,当然也可能经过在流传的过程当中别的学者的增订或者完善。就这一个元字,就透露出非常丰富的历史信息,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一次著名的改革,这是什么改革呢?北魏孝文帝改革,就这一个元字,就是要给我们讲这次改革。孝文帝是公元467年到公元499年(在位29年),公元471年孝文帝继位,随着他慢慢长大,他就决心采取改革的措施,孝文帝首先明确规定官员的俸禄。原来官员的俸禄北魏没有什么规定的,你自己拿吧,但是孝文帝给他制度化,严厉地惩办贪官污吏,实行了均田制。这样一来,北魏的国力开始强大。孝文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他为了巩固统治,他已经明白,必须改变鲜卑族的某些落后的风俗,必须吸取当时中原王朝、也主要是指汉族,他们的先进的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18
1265#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18:29 | 只看该作者
【字幕配画外音】东晋退守长江以南之后,中原地区陷入了五胡十六国的混战之中,最后是鲜卑族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北魏虽是鲜卑族统治,但是当地的老百姓,大部分还是汉族人。北魏孝文帝看到了汉文化的先进性,决心进行汉化改革,他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迁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18
1266#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19:05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北魏在孝文帝之前一百多年,他已经定都在哪里啊,平城。平城是哪里呢?就是今天山西的大同。孝文帝下了一个决心,什么决心呢?迁都。把都城从平城也就是大同迁到今天的洛阳,这就进入了中原地带的心脏地区。但是迁都不是那么容易的诸位,北魏的鲜卑族已经习惯了北方的这种生活。今天在我们眼里洛阳也是北方,可是当时,在鲜卑贵族的眼里,洛阳是南方啊,我不习惯那里的生活啊,所以迁都一定会碰到巨大的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18
1267#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19:47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北魏在孝文帝之前一百多年,他已经定都在哪里啊,平城。平城是哪里呢?就是今天山西的大同。孝文帝下了一个决心,什么决心呢?迁都。把都城从平城也就是大同迁到今天的洛阳,这就进入了中原地带的心脏地区。但是迁都不是那么容易的诸位,北魏的鲜卑族已经习惯了北方的这种生活。今天在我们眼里洛阳也是北方,可是当时,在鲜卑贵族的眼里,洛阳是南方啊,我不习惯那里的生活啊,所以迁都一定会碰到巨大的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18
1268#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20:24 | 只看该作者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骑兵30多万南下,从今天的山西大同出发到了洛阳,大家都不知道,大家都以为他是要去伐齐,没想到他要迁都。而这个时候,正好是秋雨绵绵,足足下了一个多月。那么我们当然就知道了,道路泥泞不堪,行军发生困难,都是骑兵啊,北魏大量的骑兵,行军就很困难。但是孝文帝依然下令,继续进军。这些大臣啊、贵族们、将领们,本来就不打算伐齐,对南朝没兴趣。所以一看大雨,有借口了,又出来阻拦。而教文帝就很严肃地、很严厉地讲: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那岂不是要让后代人耻笑吗?好,那么既然大家都反对再往南走了,都反对去攻打齐朝了,那么行,要不就把国都迁到这儿?你们看怎么样?就把国都迁到洛阳。这个时候大家面面相觑,这很突然,那么大一个题目摆到大家面前,本来说去打仗的,怎么变成迁都了,大家全楞了。孝文帝讲,得,也别犹豫,同意迁都站左边,不同意迁都的站右边,这一下,大家纷纷表示,就到洛阳,不往南走了,我们就迁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18
1269#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21:26 | 只看该作者
【字幕配画外音】孝文帝巧用计策,终于把国都迁到了洛阳。以洛阳为国都,不仅有利于控制整个整个中原地区,而且也可以更多地接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更有利于汉化改革的进行。那么孝文帝下一步又进行了哪些移风易俗的汉化改革?而这些改革给北魏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318
1270#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22:08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接着他就开始改革风俗,那么怎么改革呢?第一,改说汉语。他下令鲜卑族要说汉语,30岁以上的人你改不了了,30岁以下的人必须马上给我改口说汉语,30岁以上的暂缓,你慢慢学吧。只要是当官的,30岁以下的一律说汉语,不说汉语降职或者撤职。第二,全部改穿汉人的服装。我们知道在汉族历史上,那个时候还不一定有汉族,在中原民族的历史上我们有胡服骑射。原来汉族是这种穿着袖子很大,底下穿裙子,上面穿着衣服,不好骑马打仗。所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学北方少数民族的,我们改革了服装。这个时候,哎,北魏鲜卑族倒过来要求把自己的服装改掉,改成汉族服装。鼓励鲜郫人和汉族通婚,但是不是乱通的。孝文帝很厉害,鼓励鲜卑人和汉族的士族通婚,这样就把汉族的知识分子基本上血缘和鲜卑族混血了,鼓励和士族通婚。更厉害的是必须改用汉人的姓,他本来姓拓跋、北魏孝文帝叫拓跋宏,这一下改姓什么,改姓元。元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元旦啊,第一。元就是NO.1,所以叫北元魏,所以《三字经》里面才用一个元字。而魏孝文帝从今往后就叫元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8 09:47 , Processed in 1.20120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