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241#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00:27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上一讲我们讲到,到了汉献帝,两汉400多年的统治就降下了帷幕。那么,在这两汉统治中国的400多年时间里,这当中固然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发生,但是有一些事件,我们必须放到世界文明的大背景下去看,才会彰显出它的特别意义。在当时的西方,罗马帝国强盛。西汉时期,大规模开拓的陆上丝绸之路,就将遥远的罗马帝国,和遥远的东方的汉帝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一直有这个说法:东方传过去的丝绸,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为什么呢?太贵了。丝绸已经跟黄金等价,要按份量卖,一件袍子怎么卖啊?多少份量,这么卖的。把罗马帝国的黄金等贵金属,大量吸引出来。这个说法在学术界有争议,但是一直有这个说法。然而不管是不是丝绸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发生在东汉时期的一件事情,确实影响了整个文明世界的格局。公元一世纪,匈奴在汉军的攻击下,分裂为南北两部。整个的匈奴被击成两部,南匈奴后来逐渐跟中原民族同化,南匈奴跟中原混居,慢慢地混入中原民族。北匈奴向西退却,导致了一场民族大迁徙。匈奴往西跑,西边的民族再往西跑。这么一捋一捋往西打,强盛的罗马帝国,就是被这股巨浪冲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242#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01:08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上一讲我们讲到,到了汉献帝,两汉400多年的统治就降下了帷幕。那么,在这两汉统治中国的400多年时间里,这当中固然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发生,但是有一些事件,我们必须放到世界文明的大背景下去看,才会彰显出它的特别意义。在当时的西方,罗马帝国强盛。西汉时期,大规模开拓的陆上丝绸之路,就将遥远的罗马帝国,和遥远的东方的汉帝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一直有这个说法:东方传过去的丝绸,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为什么呢?太贵了。丝绸已经跟黄金等价,要按份量卖,一件袍子怎么卖啊?多少份量,这么卖的。把罗马帝国的黄金等贵金属,大量吸引出来。这个说法在学术界有争议,但是一直有这个说法。然而不管是不是丝绸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发生在东汉时期的一件事情,确实影响了整个文明世界的格局。公元一世纪,匈奴在汉军的攻击下,分裂为南北两部。整个的匈奴被击成两部,南匈奴后来逐渐跟中原民族同化,南匈奴跟中原混居,慢慢地混入中原民族。北匈奴向西退却,导致了一场民族大迁徙。匈奴往西跑,西边的民族再往西跑。这么一捋一捋往西打,强盛的罗马帝国,就是被这股巨浪冲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24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01:54 | 只看该作者
【字幕配画外音】《三字经》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汉末国运衰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已经成为一个傀儡。此时的中国又起战火,以曹操为首的魏国、以孙权为首的吴国和以刘备为首的蜀国,都企图一统天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代。但是《三字经》中为什么把为魏吴蜀三国的相争,称作是“争汉鼎”呢?
   【钱文忠】《三字经》也是12个字,讲述了三国到晋,这么一段历史【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三国演义》各种题材的文艺作品,大量的电视连续剧,都使大家对这个早就不陌生的三国更加熟悉了。我在这里也就不加铺陈,三国就不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244#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02:32 | 只看该作者
我在这里只想跟大家解释一下,《三字经》这一部分,第二句话“争汉鼎”。为什么古人把夺取统治权叫夺鼎、问鼎、争鼎。为什么把确定统治权叫定鼎?把鼎给定下来。这里边反映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些什么内容呢?我们知道,根据《史记》的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大禹的时候就铸了九个鼎,后世也发现了。比如商代的这些大鼎,西周时期的大鼎,这些都是王室的宝器。也就是说,这种大的鼎,有好多鼎,只有王室才有权拥有和使用。久而久之,宝鼎成了国家政权的象征,宝鼎成了镇国的重器。一个国家倘若保护不了你的鼎,倘若你的鼎丢失了,倘若你的鼎被别人抢去了,那就等同于国家灭亡。所以鼎就有了一个象征意义,大禹在传说当中,曾经收集天下的铜,铸了九个鼎,每一个鼎代表一个州,所谓的九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245#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03:13 | 只看该作者
那么据说,夏朝末年,夏桀无道,商汤灭夏,我们前面讲到了。那个时候,夏朝据说也有九个鼎,这个鼎怎么回事,大家知道吗?自动飞向商都。这是民间的传说,那也就说明商汤革夏命,顺应天意。连鼎都自己飞过来了,都不用抢。而后来的商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伐纣,这九鼎又归了周。当时的传说,每一只鼎要九万个人才能运动。所以周武王就用了九九八十一万人,才把这九个鼎运回了都城镐京。
    到了春秋,周定王的时候,我们知道楚庄王,前面也讲过的春秋一霸。当他兴兵攻打洛水流域的一个地方的时候,周定王、周朝一个天子,就派了一个人,大夫去慰劳他。因为周定王已经惹不起楚庄王,那时候周室已经很衰微。楚庄王很别有用心地,就问周朝的大夫说:哎,周朝、周天子的那九个鼎有多重啊?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而这位大夫叫王孙满,就回答:“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那就告诉你,我周虽然是衰败了,周天子虽然不再强大了,但是天命未改、天命还在我周天子。鼎之轻重未可问也,鼎的份量,不是你能够问的、不许问。而且他还用在德不在鼎等等一串话,教训了楚庄王,使楚庄王暂时收敛了自己的野心。所以后来我们在传统当中,一直用“问鼎”来比喻一些人图谋王位、或者图谋某种权力,比如问鼎中原。这就是问鼎的典故的来源。所以呢,在这里《三字经》用了一个字叫“争汉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246#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03:54 | 只看该作者
【字幕配画外音】魏吴蜀三国,为争夺天下混战多年,最后虽然曹魏打败了孙权和刘备,但是却被司马氏家庭篡夺了权力。司马氏篡位后,自立王朝,史称晋朝。晋朝又攻灭了偏安一隅的蜀汉,终于统一了中国。正应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但是司马氏的晋朝又能维系多久呢?
   【钱文忠】晋朝后来也分为西晋和东晋,西晋并没有吸取三国灭亡的教训。他搞错了,怎么搞错了呢?一方面他认为曹魏的王主、曹操的子孙,在我发动政变的时候,好像没有什么人帮他,比较凄惨、比较孤立。所以司马家族采取什么办法呢?大封同姓王。曹操没有封过很多,司马家族大封同姓王。而且把兵权托付给这些同姓王,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自己司马家族将来遭难,有同姓的人手上有军队,可以来帮我。而另外一方面,晋武帝司马炎本人统一中国以后,洋洋得意、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政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247#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04:45 | 只看该作者
司马家族是以搞阴谋起家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司马懿,大家都知道这个司空展、空城计里司马懿的样子,这满肚子阴谋诡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我们已经成成语了。都是很有心计、脑袋很好使。按说司马家族智商不低吧,那都是聪明人。但是或许真的是报应,著名的阴谋家司马炎,偏偏生了个傻儿子【晋惠帝:司马衷,公元259年-306年】。这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痴呆皇帝。从小不爱读书、他不读书的,整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他的爸爸司马炎很担心,看到这个儿子怎么这样,我们家代代聪明啊,我们就是靠琢磨琢磨,把曹魏给琢磨没的,怎么生这么一个儿子呢?就很担心他保不住晋朝的基业。老爸不放心啊,想我这儿子万一是大智若愚呢?他没想到他儿子是大愚若愚,他不是大智若愚。就想测验一下司马衷的思维能力,老爸出了几道题。皇帝老爸叫他的儿子三天时间交卷,三天以后傻儿子交卷了,回答得井井有条、见解深刻、论断明确。哎哟,老爸一看,我这儿子真是大智若愚啊。好,比我还强,多深沉啊,会装傻。实际上是司马衷的夫人姓贾,后来成为皇后。一看,哎哟,皇帝要来测验我丈夫嘛,她的丈夫比较傻。她赶紧把题目给拿过来,赶紧偷偷地找了几个有学问的老人家,帮他答题,作弊的结果。但是这一个作弊,瞒过了晋武帝。晋武帝就认为这可儿子太可靠了,表面很傻、内心清楚啊,这种人是最厉害的,对吧?所以呢,那就把王位给了他。他继位以后,这个晋惠帝就闹出了好多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248#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06:23 | 只看该作者
【字幕配画外音】如果晋朝在统一中国之后,能够励精图治、养息民生,也是天下百姓之大幸。因为中原大地,历经多年战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然而晋武帝司马炎,夺取天下之后,不顾百姓疾苦,只图自己享乐。那么晋惠帝继位之后,又做了一些什么荒唐事?这样的人当皇帝,晋朝的天下能坐得稳吗?
   【钱文忠】这个皇帝在历史上有个外号,叫“蛤蟆皇帝”。有一年夏天,他带着好多随从,到花园里去玩儿,因为傻皇帝喜欢玩儿嘛。他们走到一个池塘边,就听见呱呱呱青蛙叫,一般人的反应什么?你叫你就叫呗,我归我走。要么我去逮两只蛤蟆玩玩,也是一个办法。这晋惠帝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脑子好的人,那是很深刻。如果脑子不好的人,那连白痴都不算。他就问旁边的随从说,那个呱呱叫的那些东西,它是为公啊还是为私啊?旁边的随从一看,这个叫什么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你是皇帝啊,我又不好回答。旁边人想不回答也不行:陛下,在公家地里头叫的,它就是为公;在私人地里头叫的,它就是为私。于是这皇帝很高兴,觉得自己公私分明,这么一个皇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249#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07:03 | 只看该作者
  最有名的一件事情,也是这皇帝闹出来的。有一年闹饥荒,百姓没饭吃,饿死的人遍地都是。有人就报告晋惠帝说,不得了陛下,天下大乱,老百姓没饭吃。这皇帝说,哎,没饭吃干嘛不食肉糜啊?没饭吃干嘛不喝肉粥啊?用肉啊,剁烂了以后煮的肉粥。就这么一个皇帝。野心家一看,这么一傻皇帝,谁不动脑筋啊?一见这么一个傻皇帝,心里的野心原来只有一点点,一见这么一个傻皇帝,就变成一堆了,被他挑起来了。所以赵王司马伦,这是一个王,也是姓司马的,就把这个“蛤蟆皇帝”给软禁起来,自己称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10
1250#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07:47 | 只看该作者
而这个赵王司马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叫什么?“狗尾续貂”。“狗尾续貂”现在我们说什么呢?我很差,哎哟,我跟在您后头。实在是我狗尾巴,您是貂、就是貂皮大衣的貂,我不行。当时的情况怎么呢?这个赵王司马伦,把这个“蛤蟆皇帝”给软禁了以后,就大封同党为官、封了好多官。当时当官的他帽子上,清朝帽子上有翎子,但当时为官的头上用貂、用貂的尾巴来作为装饰的,有貂尾就算是官。封的太多了,当时的环境虽然没污染,可也没那么多貂啊。貂没有了,所以只能用狗尾巴装在帽子上,我也是官,表面看上去差不多,狗尾巴和貂尾巴不多,所以这就叫“狗尾续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9 16:10 , Processed in 1.24800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